**「南北」鎏金城市 02**
“偶然的回响,像投石入湖。”
接下来的几天,天气意外地持续晴好。冬日的阳光缺乏温度,却足够明亮,透过高楼的玻璃幕墙反射下来,晃得人睁不开眼。蒲熠星把卫衣帽子拉起来,遮住大半张脸,慢悠悠地往约定的咖啡馆走。
节目组牵线的一个小型媒体采访,说是聊聊节目背后的感想,算是宣传的一部分。他到的时候,郭文韬已经坐在靠窗的位置了,面前放着一杯水,正低头看着手机。阳光在他发梢和肩头勾勒出一圈浅金色的轮廓,整个人看起来安静又……有点难以接近。
蒲熠星走过去,拉开对面的椅子坐下。“来这么早?”
郭文韬抬起头,看到他,眼神动了一下,像是从某种专注状态里抽离出来。“嗯,路上没堵车。”他收起手机,语气平常。
采访的记者还没到。短暂的安静弥漫开来,混合着咖啡馆里咖啡豆研磨的声响和低低的背景音乐。蒲熠星拿着菜单漫无目的地翻着,感觉比上次录节目后共撑一把伞时还不自在。至少那时候还有雨声填满空隙。
“你点东西了吗?”他没话找话。
“还没,等会儿一起。”郭文韬说。
“哦。”
又是一阵沉默。蒲熠星觉得自己的脚趾在鞋里有点无聊地动了动。他正琢磨着是不是该评论一下这过于灿烂的冬天阳光,郭文韬却忽然开口,声音不高:
“你上次那个比喻,后来我想了想,挺有意思的。”
蒲熠星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指的是录制时自己那个有点无厘头的笑话。“啊?哪个?”
“就是把社交网络比作自助餐厅,人人端着盘子,却吃不出味道那个。”郭文韬解释道,眼神里带着点探究,不像在客套。
蒲熠星有点意外,随即笑了起来,那点不自在瞬间消散了不少。“瞎说的,就觉得那么说可能好懂点。”
“嗯,是挺好懂。”郭文韬点点头,嘴角似乎也弯了一下,很浅,“而且……挺形象的。”
这时记者到了,热情地打着招呼,打断了他们的对话。采访过程很顺利,两人配合默契,一个抛梗,一个接逻辑,偶尔眼神交汇,都能准确捕捉到对方的意思。仿佛那把伞下的生疏和刚才短暂的冷场,都只是幕间休息时无关紧要的插曲。
采访结束,记者先走了。两人也各自收拾东西准备离开。走到咖啡馆门口,傍晚的风吹过来,带着点凉意。
“回哪儿?”蒲熠星随口问。
“回公司一趟,还有点事。”郭文韬回答,把围巾往上拉了拉。
“行,那我先走了。”蒲熠星朝他挥挥手,转身朝地铁站的方向走去。
走出去一段距离,他鬼使神差地回头看了一眼。郭文韬还站在咖啡馆门口,似乎在用手机回复消息,侧影在渐暗的天光里显得有些单薄。一阵风吹过,卷起地上的几片落叶,在他脚边打了个旋。
蒲熠星转回头,把手插进外套口袋。他想起郭文韬刚才说他那个比喻“挺形象的”。一种很轻微、但确实存在的满足感,像投入静湖的小石子,漾开了一圈细微的涟漪。
这感觉有点陌生。他通常不太在意别人是否理解他那些跳跃的想法。
走到地铁站入口,他摸出手机,下意识地点开了和郭文韬的聊天界面。最后一条消息还停留在节目组拉群时系统的自动提示。他拇指在屏幕上方悬停了几秒,最终还是按熄了屏幕,把手机塞回口袋,随着人流走进了地铁站。
好像……也没什么特别需要说的。
夜晚的城市华灯初上,车流如织。蒲熠星靠在地铁冰凉的玻璃门上,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霓虹光影。咖啡馆里那句“挺形象的”和郭文韬当时认真的眼神,在他脑海里短暂地回放了一下。
然后,像上一章结尾的雨水一样,轻轻晃了晃,沉入了都市夜晚庞大的背景音里。只是这次,留下了一点不易察觉的余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