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靖朝双璧:权与情
本书标签: 历史  共守河山三万里  同文人小说     

第三章:权臣刁难,帝王护将

靖朝双璧:权与情

第3章:权臣刁难,帝王护将

陆烬离京第三日,京城的天便阴了下来,铅灰色的云层压得极低,仿佛随时会倾泄而下。太和殿内,朝会的气氛比这天气还要凝滞,金砖地面反射着殿顶鎏金灯盏的微光,却驱不散空气中的暗流。

萧珩端坐龙椅,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黑熊颌骨——那是陆烬离京前,特意嘱托秦风送来的,说是南疆湿热,恐有瘴气,这颌骨经北疆寒沙浸润,可驱邪避秽。此刻,冰凉的触感让他纷乱的心绪稍稍安定,目光落在阶下,正撞上首辅张敬之躬身出列的身影。

“陛下,”张敬之花白的胡须在胸前微微颤动,声音带着刻意的沉重,“陆将军离京赴南疆,本是为国分忧,然老臣近日听闻,玄甲铁骑在京郊休整期间,竟有将士滋事,砸毁百姓店铺,抢夺财物,致使民怨沸腾。此事若不严查,恐有损军纪,寒了天下百姓的心啊!”

这话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哗然。武将们纷纷侧目,眼中满是愤慨,玄甲铁骑军纪严明是出了名的,怎可能做出这等滋事扰民之事?文官们则大多沉默,少数几人眼神闪烁,显然是早有预谋。

萧珩心中一凛,瞬间便看穿了张敬之的图谋。陆烬离京,张敬之便迫不及待地发难,无非是想借“军纪不严”为由,打压玄甲铁骑,削弱陆烬的势力,甚至可能想趁机夺取玄甲铁骑的兵权。

“首辅此言当真?”萧珩的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一股无形的压力,“玄甲铁骑驻守北疆十年,军纪严明,深受百姓爱戴,怎会刚回京便滋事扰民?首辅可有确凿证据?”

张敬之早有准备,从袖中取出一叠状纸,高高举起:“陛下,这是京郊百姓联名递上的状纸,上面有受害者的签名画押,绝非老臣空穴来风。老臣已派人核实,确有玄甲铁骑将士在酒后滋事,毁坏店铺三间,抢夺财物若干,还有百姓被误伤。”

他身后的几名文官立刻附和:“陛下,首辅所言属实,此事京郊百姓议论纷纷,若不严肃处理,恐影响民心稳定。”

“是啊,陛下,军纪乃军队之根本,玄甲铁骑虽是精锐,也不能例外。当严惩肇事将士,以儆效尤!”

萧珩的目光扫过那些状纸,又看向阶下的武将们。兵部尚书脸色铁青,想要开口辩解,却被萧珩用眼色制止。他知道,此刻越是辩解,越是会落入张敬之的圈套,张敬之就是想激怒武将,让他们失了分寸。

“既然有状纸为证,那此事便不能不了了之。”萧珩缓缓开口,语气依旧平静,“李德全,即刻传朕的旨意,命御史台与兵部联合彻查此事,务必查明真相,抓获肇事将士,从严惩处。同时,安抚受害百姓,赔偿其损失,不得有丝毫怠慢。”

“奴才遵旨!”李德全躬身应道。

张敬之见状,心中暗喜,以为萧珩已经落入他的圈套,连忙趁热打铁道:“陛下英明。只是,玄甲铁骑乃陆将军麾下,如今陆将军远在南疆,军中无主,恐难以服众。老臣以为,当派遣一名钦差大臣,前往玄甲铁骑军营,暂代陆将军之职,整顿军纪,以免再出此类事端。”

这话才是张敬之的真正目的——借整顿军纪之名,夺取玄甲铁骑的控制权。

殿内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武将们纷纷怒目而视,若不是碍于朝堂礼仪,怕是早已发作。玄甲铁骑是陆烬一手带出来的,是他的心血,更是大靖的精锐,怎能让张敬之的人染指?

萧珩的眼神冷了下来,心中对张敬之的厌恶又多了几分。这老狐狸,步步紧逼,竟是想趁机掏空他的根基。

“首辅此言差矣。”萧珩的声音带着一丝威严,“陆将军虽远在南疆,但玄甲铁骑尚有秦副将等一众将领坐镇。秦副将跟随陆将军多年,深得陆将军信任,也熟知玄甲铁骑的军纪与情况,整顿军纪之事,交由秦副将处理即可,无需再派钦差大臣。”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向张敬之:“再者,玄甲铁骑乃我大靖精锐,是守护北疆的屏障,军中之事,岂能随意干涉?首辅此举,莫非是不信任秦副将,还是不信任陆将军,不信任玄甲铁骑的将士们?”

张敬之脸色一白,没想到萧珩会如此直接地反驳他,还将“不信任”的帽子扣了下来。他连忙躬身道:“老臣不敢。老臣只是担心,秦副将资历尚浅,恐难以服众,故而才提议派遣钦差大臣,协助秦副将处理此事。”

“秦副将跟随陆将军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资历足以服众。”萧珩语气坚定,“此事朕已有决断,首辅无需再言。御史台与兵部尽快查明真相,给百姓一个交代,给玄甲铁骑一个清白即可。”

张敬之碰了一鼻子灰,心中恼怒,却不敢再反驳,只能悻悻地退到一边。文官们见状,也不敢再附和,殿内的气氛稍稍缓和了一些。

朝会结束后,萧珩留下了御史大夫沈清寒与兵部尚书,在御书房内商议彻查玄甲铁骑将士滋事之事。

“沈御史,兵部尚书,”萧珩坐在案前,神色凝重,“此事看似简单,实则背后牵扯甚广。张敬之一心想借此打压玄甲铁骑,夺取兵权,你们二人务必查明真相,不可冤枉一个好人,也不可放过一个真凶。”

沈清寒躬身道:“陛下放心,臣定会秉公执法,彻查此事,绝不偏袒任何一方。”

兵部尚书也连忙道:“陛下,玄甲铁骑军纪严明,臣也不信将士们会无故滋事。此事定有蹊跷,臣定会与沈御史密切配合,查明真相,还玄甲铁骑一个清白。”

萧珩点了点头:“好。你们尽快行动,有任何进展,立刻向朕禀报。另外,此事切勿声张,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影响民心稳定。”

“臣遵旨。”两人躬身应道,转身离去。

御书房内只剩下萧珩一人,他走到窗前,看着窗外阴沉的天空,心中思绪万千。张敬之的步步紧逼,让他意识到,京城的局势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陆烬远在南疆,他必须独自面对这些明枪暗箭,守护好陆烬的根基,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

与此同时,玄甲铁骑的京郊军营内,秦风正怒火中烧地看着面前的几名被押解回来的将士。“说!你们到底有没有砸毁百姓店铺,抢夺财物?”

这几名将士衣衫不整,脸上带着酒气,却纷纷摇头:“副将,我们没有!我们只是在营外的酒馆喝酒,喝多了与酒馆老板发生了一点口角,并没有砸毁店铺,抢夺财物啊!是有人故意陷害我们!”

“陷害?”秦风眉头紧锁,“是谁陷害你们?当时还有其他人在场吗?”

“当时酒馆里还有几个陌生男子,他们一直挑衅我们,还故意灌我们喝酒。后来我们与老板发生口角,他们便趁机起哄,还动手打了我们。等我们清醒过来,就被官府的人抓了,说我们砸毁店铺,抢夺财物。”一名将士哭诉道。

秦风心中一动,立刻明白了过来。这分明是有人故意设计陷害玄甲铁骑,而幕后主使,不用想也知道是张敬之等人。他们就是想借此事,打压玄甲铁骑,削弱陆将军的势力。

“你们放心,”秦风语气坚定,“我定会查明真相,还你们一个清白。在这之前,你们暂且委屈一下,待事情查明,我定会为你们洗刷冤屈。”

安抚好这几名将士后,秦风立刻派人去京郊的酒馆调查,同时,他也意识到,此事事关重大,必须立刻禀报给远在南疆的陆烬。

很快,一封密信便从京城送出,快马加鞭地朝着南疆的方向疾驰而去。

而此时的南疆,陆烬正带着几名亲信随从,行走在前往靖南王府的路上。南疆的气候湿热,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气息,与北疆的干燥寒冷截然不同。道路两旁,是茂密的树林与丛生的杂草,偶尔还能听到不知名的鸟兽叫声。

“将军,前面就是靖南王府的地界了。”一名随从指着前方不远处的一片建筑群,对陆烬说道。

陆烬点了点头,目光变得锐利起来。靖南王府依山而建,规模宏大,城墙高耸,上面布满了岗哨,显得戒备森严。显然,靖南王对他的到来早有防备。

“我们进去。”陆烬翻身上马,朝着靖南王府的大门走去。

到了王府门口,守门的士兵拦住了他们的去路:“来者何人?竟敢擅闯靖南王府!”

陆烬拿出萧珩赐予的虎符,高高举起:“镇国大将军陆烬,奉陛下之命,前来南疆安抚藩王,探查民情。速去通报靖南王,让他出来接旨!”

守门的士兵看到虎符,脸色一变,不敢怠慢,连忙转身跑进王府通报。

没过多久,靖南王便带着一群亲信,匆匆从王府内走了出来。靖南王年约五十,身材肥胖,脸上带着虚伪的笑容,眼神中却藏着一丝阴鸷。

“不知陆将军驾到,有失远迎,还望将军恕罪!”靖南王躬身行礼,语气恭敬,却没有丝毫要接旨的意思。

陆烬心中了然,靖南王这是故意怠慢,想给他一个下马威。他神色平静地说道:“靖南王不必多礼。本将军奉陛下之命而来,有陛下的旨意要向你宣读,还请靖南王即刻率领众亲信接旨。”

靖南王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心中恼怒,却不敢公然抗旨,只能不情不愿地率领众亲信跪了下来:“臣靖南王,接陛下圣谕。”

陆烬展开圣旨,声音洪亮地宣读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靖南王驻守南疆多年,劳苦功高。近日听闻南疆民生凋敝,藩王之间多有摩擦,特命镇国大将军陆烬前往南疆,安抚百姓,调和藩王关系。靖南王需全力配合陆将军,不得有误。钦此!”

“臣遵旨,谢主隆恩!”靖南王躬身领旨,心中却对陆烬充满了敌意。他知道,萧珩派陆烬前来,名为安抚,实则是探查他的虚实,想借机削弱他的势力。

宣读完毕,陆烬将圣旨递给靖南王,语气平淡地说道:“靖南王,陛下对南疆的局势十分关心,还望你能恪守臣节,安抚好百姓,调和好藩王之间的关系,切勿辜负陛下的信任。”

“将军放心,臣定会遵旨行事。”靖南王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将军一路辛苦,臣已在王府内备下了薄酒,为将军接风洗尘,还请将军入府歇息。”

陆烬点了点头:“有劳靖南王。”

跟着靖南王走进王府,陆烬不动声色地观察着王府内的景象。王府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与南疆民生凋敝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沿途的侍卫个个身材高大,手持利刃,眼神警惕,显然都是精锐之士。

到了宴会厅,靖南王早已备好了丰盛的宴席。宴席上,山珍海味应有尽有,酒水也是上好的佳酿。靖南王频频向陆烬敬酒,言语间不断试探着陆烬的来意。

陆烬从容应对,既不透露太多关于朝廷的意图,也不轻易得罪靖南王。他知道,靖南王阴险狡诈,此次宴席定不简单,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靖南王忽然开口:“陆将军,听闻将军在北疆大败朔漠部,勇冠三军,真是令人佩服。只是,如今将军远离北疆,玄甲铁骑群龙无首,若是朔漠部再次卷土重来,北疆怕是危矣。”

陆烬心中冷笑,靖南王这是想挑拨他与朝廷的关系,让他担心北疆的安危,从而无心在南疆行事。他淡淡道:“靖南王多虑了。玄甲铁骑军纪严明,将士们忠勇善战,秦副将更是足智多谋,有他坐镇北疆,定能守住边境,不让朔漠部有机可乘。”

靖南王见挑拨不成,又换了个话题:“将军,南疆气候湿热,与北疆截然不同,将军初来乍到,怕是难以适应。不如,将军就在王府内多住几日,好好休整一番,再去探查民情也不迟。”

陆烬知道,靖南王是想将他软禁在王府内,阻止他探查南疆的虚实。他起身道:“多谢靖南王好意。只是,陛下交给我的任务紧急,我不能在此久留。今日歇息一晚,明日我便要前往南疆各地,探查民情,安抚百姓。”

靖南王见陆烬态度坚决,心中恼怒,却也不好强留,只能点了点头:“既然将军执意要去,那臣便不阻拦了。只是,南疆各地民风彪悍,路途艰险,将军一定要多加小心。臣已命人准备好了车马与随从,明日便护送将军前往。”

陆烬心中一凛,靖南王这是想派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他淡淡道:“多谢靖南王费心。只是,我此次前来,只想低调行事,不想惊动太多人。车马随从就不必了,我带着自己的亲信随从即可。”

“将军这是不相信臣?”靖南王脸色一沉,“臣只是担心将军的安全,并无他意。”

“靖南王误会了。”陆烬语气平静,“我麾下的亲信随从,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足以保护我的安全。就不劳靖南王费心了。”

靖南王见陆烬油盐不进,心中愈发恼怒,却也无可奈何。他知道,陆烬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只能暂时打消了软禁与监视的念头,再做打算。

当晚,陆烬住在靖南王府安排的客房内。客房内布置得十分奢华,却处处透着一股压抑的气息。陆烬没有丝毫睡意,他知道,靖南王绝不会轻易放过他,今夜定不会太平。

他让亲信随从们轮流值守,密切关注着王府内的动静,自己则坐在案前,思考着南疆的局势。靖南王野心勃勃,暗中囤积粮草,扩充军备,显然是想谋反。而其他两位藩王,态度不明,可能是被靖南王胁迫,也可能是想坐山观虎斗。

想要稳住南疆的局势,并非易事。他必须尽快查明靖南王的虚实,联络那些忠于朝廷的官员与将领,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陆烬眼神一凛,立刻起身,走到窗边,小心翼翼地掀开窗帘一角。

只见几名黑影,正鬼鬼祟祟地朝着客房的方向走来,手中握着利刃,显然是来者不善。

陆烬心中冷笑,靖南王果然迫不及待地想对他下手了。他悄然后退,对守在门口的亲信随从使了个眼色。

亲信随从们立刻会意,纷纷握紧了手中的兵器,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片刻后,客房的房门被轻轻推开,几名黑影鱼贯而入,手中的利刃在月光下闪烁着寒光。他们刚一进门,便朝着床边扑去,却发现床上空无一人。

“不好,中计了!”一名黑影惊呼道。

就在这时,陆烬与亲信随从们从暗处冲出,与黑影们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客房内顿时刀光剑影,惨叫声此起彼伏。

陆烬手持长剑,身手矫健,所到之处,黑影们纷纷倒地。他的亲信随从们也个个勇猛善战,很快便将几名黑影制服。

“说!是谁派你们来的?”陆烬将长剑架在一名黑影的脖子上,语气冰冷。

那名黑影吓得浑身发抖,连忙说道:“是……是靖南王派我们来的。他让我们杀了将军,嫁祸给南疆的乱民。”

陆烬心中了然,果然是靖南王。他冷声道:“既然是靖南王派你们来的,那你们就留不得。”

说罢,他手中长剑一挥,几名黑影便倒在了血泊之中。

处理完黑影的尸体,陆烬知道,此地不宜久留。靖南王既然已经对他下手,就绝不会善罢甘休。他立刻召集亲信随从,收拾好行装,趁着夜色,悄然离开了靖南王府。

出了王府,陆烬回头望了一眼身后的建筑群,眼中闪过一丝阴鸷。靖南王,你不仁,休怪我不义。今日之仇,我定当加倍奉还!

他翻身上马,对亲信随从们说道:“我们立刻前往南疆都指挥使司,联络都指挥使赵将军。只有与赵将军联手,才能对付靖南王。”

“是,将军!”亲信随从们齐声应道。

一行人骑着快马,朝着南疆都指挥使司的方向疾驰而去。夜色中,他们的身影如同鬼魅一般,消失在南疆的密林之中。

而此时的京城,御史台与兵部的调查也有了进展。沈清寒与兵部尚书亲自前往京郊的酒馆调查,询问了酒馆老板与当时在场的其他客人,终于查明了真相。

原来,那些滋事的“玄甲铁骑将士”,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玄甲铁骑,而是张敬之的亲信幕僚,花钱雇佣来的地痞流氓,故意穿着玄甲铁骑的服饰,在酒馆内滋事,嫁祸给玄甲铁骑。

而那些所谓的“联名状纸”,也都是张敬之的人伪造而成。他们威逼利诱了几名不明真相的百姓签字画押,再添油加醋编造了“砸店抢财”的情节,便成了弹劾玄甲铁骑的“铁证”。

沈清寒与兵部尚书拿着调查结果,连夜赶往养心殿禀报。此时已近深夜,御书房内依旧烛火通明,萧珩正坐在案前批阅奏折,眼下带着淡淡的青黑,显然又是一夜未眠。

“陛下,臣等已查明真相!”两人躬身行礼,将调查卷宗递了上去。

萧珩接过卷宗,快速翻阅着,脸色随着内容的展开愈发冰冷。当看到“地痞假扮”“状纸伪造”等字样时,他猛地将卷宗拍在案上,金砖地面都仿佛震颤了一下。

“好一个张敬之!”萧珩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眼中寒光凛冽,“朕念他是三朝元老,对他多有忍让,没想到他竟如此肆无忌惮,为了党争私利,不惜伪造证据,陷害忠良,动摇军心!”

沈清寒躬身道:“陛下,张首辅此举,已触犯国法,臣恳请陛下严惩,以正纲纪!”

兵部尚书也附和道:“陛下,玄甲铁骑乃国之精锐,张首辅的所作所为,不仅寒了将士们的心,更有损朝廷威严。若不严惩,日后恐难服众!”

萧珩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张敬之树大根深,朝中依附他的文官不在少数,若是贸然严惩,恐怕会引起朝堂动荡。但此事若不处理,不仅无法给陆烬和玄甲铁骑一个交代,也会让天下人觉得他这个帝王软弱可欺。

“传朕的旨意!”萧珩语气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首辅张敬之,伪造证据,陷害忠良,扰乱朝纲,着即罢去首辅之职,降为礼部侍郎,闭门思过三月。其参与此事的亲信幕僚,一律革职查办,押入大牢,从严审讯!”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即刻昭告天下,澄清玄甲铁骑被陷害之事,为受冤将士洗刷冤屈。赏赐玄甲铁骑白银万两,酒肉千斤,以示抚慰。告诉秦副将,让他安抚好将士们的情绪,坚守北疆,勿要因此事影响军心。”

“臣遵旨!”两人躬身领命,心中暗暗佩服。新帝此举,既严惩了张敬之,又没有将事情做得太绝,避免了朝堂动荡,同时还安抚了玄甲铁骑,可谓是一举三得。

旨意很快传遍京城。张敬之得知消息后,如遭雷击,瘫坐在地上,脸上满是难以置信。他没想到,萧珩竟真的敢罢去他的首辅之职,这无疑是在打他的脸,也是在向所有文官集团宣告,帝王的权威不可侵犯。

玄甲铁骑的军营内,秦风接到圣旨后,立刻召集全体将士,宣读了朝廷的昭告与赏赐。将士们得知真相后,纷纷怒声斥责张敬之的卑劣行径,同时也对萧珩的公正与维护感激涕零。

“陛下英明!我等定当誓死追随陛下与将军,坚守北疆,不负圣恩!”将士们齐声高呼,士气高涨。

秦风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他立刻写下一封密信,将京城的情况告知远在南疆的陆烬,让他安心处理南疆之事,不必担心京城与北疆的安危。

而此时的南疆,陆烬已经与南疆都指挥使赵将军顺利会合。赵将军是忠于朝廷的老将,得知靖南王的不臣之心与陷害之举后,怒不可遏,当即表示愿意与陆烬联手,共同对付靖南王。

两人正在商议对策时,秦风的密信恰好送到。陆烬拆开密信,看到萧珩罢去张敬之首辅之职,为玄甲铁骑洗刷冤屈的消息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知道,萧珩在京城,始终在为他保驾护航。即便他远在南疆,面临着靖南王的威胁,萧珩也能在京城为他扫清障碍,守护好他的根基。

上一章 第二章:御宴试探,锋芒初露 靖朝双璧:权与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