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脑洞小说 > 凯撒之国
本书标签: 脑洞  架空历史 

第五章 不列颠联盟(三)

凯撒之国

1931年1月,不列颠联盟首任主席及工党主席,47岁的亚瑟詹姆斯库克因肺癌即将不久于人世。担忧身后的工党会因派系斗争走向分裂,库克恳请英国公运的元老级人物,德高望重的汤姆曼恩出山执掌工党。曼恩曾是独立工党和工团党的创始成员,1924年总罢工的主要策划者,以及利物浦会议上反对二元妥协的代表人物。他的上台令温和派大为紧张,就在这山雨欲来的氛围中,英国走向了1931年大选。3月,不列颠联盟宪法通过以来的首次联邦大选落下帷幕。英国工人以压倒性比例支持工党,使工党和人民革命党占据了新一届劳联会的统治地位,但在议会仍与过半席位失之交臂。曼恩当选为新一届主席,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莫斯利留任副主席,并同意将人民革命党完全并入工党。其得力干将威尔弗里德里斯顿被任命为信息部部长,曼恩的助手帕尔梅杜策也进入了新一届支委会。之后一年间,曼恩政府的各项主张,诸如加深产业工团化,将经济重心从农业转向工业,以及加强军备建设等等。都在议会受到了强烈阻力。

到1932年6月,伦敦盛传斯诺登的独立工党和赫伯特塞缪尔的自由党将合并为能控制议会的联合反对派的传言。莫斯利在执委会上出示了中央情报委截获的诸多通信,证实联合反对集团的确在组建中,其目的在于逆转乃至扼杀英国的工团主义进程。以及自由党上层与流亡保皇派存在着秘密联系,强调联邦议会正蜕变为英国的反革命指挥部。这促使曼恩下定决心发起劳联会决议,强制议会休会,并对自由党领导层签署逮捕令。

劳联会会议上,愤怒至极的斯诺登痛斥曼恩为红色暴君,他自己随即也被逮捕。莫斯利和杜策决定借此机会彻底废除在他们看来长期阻碍着英国革命前进的两院制,把权力完全交到劳联会手中。但曼恩在议会工党领袖艾德里的极力劝说下,把未来将设置一个更为合理的上院的补充条款写进了废除议会的法案中。这让莫斯利私下里大为光火。

1932年8月,不列颠联盟的下院劳联会投票表决废除上院联邦议会,英国成为了一院制的工会专政国家。这场医院制实验注定是短暂的。经过1932年危机,工党实现了一党独大,再没有人能阻碍曼恩政府将其工团主义主张投入实践。但工会成为唯一的权力机关带来的不仅仅是工人的全面解放,也滋生了行政管理上的种种难题。围绕着这些问题,工党内形成了新一轮派系分化。惠特利的继承者芬纳布洛克韦和其簇拥提出向地方议会下放更多权力,故而被称为自治派。自称准则派的原人民革命党成员们针锋相对的主张中央集权,以艾德里为首的旧议会派则小心翼翼的指出需要以某种形式恢复议会上院。

这一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声音来自左翼女政治家西维亚潘克斯特。她全盘接受了法兰西公社主要反对党工农共产党的论断,即工会作为无产阶级的政权形式存在着固有缺陷。推崇根据地区普选产生,以可随时召回的直接代表制为组织原则的各级代表会议。潘克斯特的意见在工党内,特别是非工会会员女性中取得了广泛支持。

曼恩也不得不于1933年的劳联会议程中同意将代表会议作为新的联邦大会上院。不过曼恩强调,一味照抄法国体制,只会把法兰西公社的政治内耗一并复制。故而新的联邦代表会议并无多少实权,只是作为劳联会的复合机构而存在。为避免他口中低效的政治内耗,1933年后,曼恩推动联邦层面的权力向执委会集中,让诸多政治事务可以不经劳联会大会表决。就由执委会决定。由于汤姆曼恩已年过七旬,这些举措不可避免地使得年富力强的副主席莫斯利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实权。同时1932年风波引起的社会反弹让地下保皇派重新活跃起来。莫斯利领导下的情报系统成功破获一系列保皇派阴谋案件,更增添了曼恩对他的赏识,使他批准将安全局完全并入中情委架构。受副主席的直接领导,以强化对反联盟分子的镇压。两人之间的这段蜜月期并没能持续多久,权柄愈发膨胀的莫斯利很快就以原人民革命党为核心。在工党内拉起了一个唯他马首是瞻的准则派集团,时常不加掩饰地鼓吹,只有让某种新克伦威尔式的伟大领袖独掌大权。才能真正贯彻工人阶级的意志,保证革命永不褪色。这招来了曼恩和杜特等传统工团派的反感与不安。

自1935年起,双方的对立日渐公开化,正式决裂只是时间问题。也是在1935年,不列颠联盟迎来了它的十周年纪念日。这十年见证了大多数英国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产业民主、就业保障和免费教育等许多曾经的梦想成为现实。当年预言英国革命不出几年就会自行消亡的评论家们,如今也不得不承认红色政权已在不列颠岛扎下根来。

随着工人带薪休假得到普及,30年代英国大众旅游业开始兴起,滨海工人度假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共广播得到了迅猛发展。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已有近500万登记听众,与德国不相上下。与工人生活相关的主题占据了这一时期英国大众文化艺术的主流。威尔士、苏格兰民族文化迎来了一轮复兴。左翼诗人兼牙医尼古拉斯格雷斯用威尔士语创作的诗歌是其中的代表。但与此同时,日渐威权的曼恩莫斯利政府常态化的镇压活动也创造出了一种警惕而压抑的政治氛围。这与海峡对岸法国的活跃开放形成了鲜明对比,使不少最具前卫精神的艺术家和革命朝圣者选择待在巴黎而不是伦敦。

在联盟的拥护者们看来,这种高压体制或许不是革命的初衷,但在严峻的外部威胁下却是必要的。英国旧精英从未放弃过他们在革命和工团化中失去的一切。十年来,坐镇渥太华的温莎王室和奥斯汀张伯伦号召反攻本土的喊话从没有过停歇。只是受制于距离的天谴以及自治领的各自为政,他们已不被视为对联盟最大的威胁。隔海相望的德意志帝国才是大敌。

自革命以来,柏林方面始终对承认联盟为英国唯一合法政府的要求避而不谈。1929年,共和军元帅杰克琼斯出版了一本小册子,风暴将至,预言10年内英法革命将遭到德国与流亡反动势力的联合围剿。提醒人们苏维埃俄国的败亡应鉴不远,英国应对此早做准备。正因如此,虽说不列颠人民普遍厌恶战争,联盟的国防军备建设还是未有片刻松懈,近几年还出现了加速趋势。

英国共和海军自然是军备重整的重中之重。1925年革命分裂了昔日的世界第一海军,使英国自17世纪以来首次在海军总吨位上相对其头号强敌居于劣势。尽管一度被国民政府下马的战后造舰计划已由联盟政府接手完成,且1929年后的新造舰计划为共和海军增添了新一代的联盟级战列舰和各式护航舰。空权不利的对德数量劣势还是难以被打破。共和海军领导层只得剑走偏锋,大力追求思想技术革新。其中展现潜力最大,也最受军方重视的是海军航空兵。1930年,建造中的联盟级战列舰2号舰被改造为迄今世界最大的航空母舰瑞贝卡号。之后几年间,4艘吨位稍小的共和级航母也陆续开工。联盟最高海军会议的多次推演表明,依托强大的陆基和海军航空力量封锁北海,利用德国海军分散全球。而共和海军集中一处的优势,对德国海上力量实施各个击破是有可能的。然而共和海军也并非只需对付一条战线,特别是在德国与流亡势力联手的可能图景中,英国将需要分散相当一部分力量保护其大西洋交通线不受破交战威胁。否则将面对战略物资进口的全面中断。自30年代起,政府已经积极开展合成油研究,并在英国全境勘探石油。但这些举措能否改变眼下石油全盘依赖进口的局面,还有待观察。

空军建设同样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投入。英国共和空军在对德战争中的预想任务主要是协助法国盟军保卫海峡和法国上空的制空与对地支援。以及在战局恶化时转为本土防空。为此专注于单发战斗机和战术轰炸机的发展。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英国陆军的地位远远不如海空两军,但也没有被完全忽视。革命后的共和陆军长期保持着小而精的常备军路线,以便有战事时能火速驰援欧陆。近年来,陆军将领受来自法国的新军事理论影响,主张将它改造成一支兼具火力和机动性的装甲先锋部队。在共和陆军之外,还存在着庞大的本土卫队。这支非常备性质的大民兵,将在可预见的最坏情况,英国本土被登陆时动员起来,成为保卫不列颠联盟的最后一道防线。

明眼人不难看出,不列颠联盟和其盟友还远未做好打赢全面战争的准备。故而通过外交和秘密行动寻找可能的盟友和削弱敌人的机会,仍是当下伦敦对外政策的主轴。在不列颠联盟巩固自身的这10年间,英法革命的冲击早已传遍从上海到巴塔哥尼亚的世界每一个角落。英帝国的废墟上,民族解放风起云涌,埃及、印度、缅甸纷纷独立。德意志帝国武装接管了残存的英属殖民地,成为如日中天的唯一殖民霸权,却也一并承接了维持着摇摇欲坠的殖民体系的高昂成本。

在欧洲,革命之火已蔓延到伊比利亚与巴尔干,北美则陷入了看不到尽头的大萧条,红色势力已经在拉美抬头。世界革命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人们头顶无处不在的红色幽灵。多年来,不列颠联盟的外勤机构革命输出局相对于其法国同行,声名不显。但也已成为世界革命输出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在1935年挪威革命中大显身手,为社会主义阵营确保了一处对德战争图景中的战略要地。另一个战略要地爱尔兰的存在则令英国决策者时刻感到如芒在背。由于军方一再强调,放任反英势力控制爱尔兰,在战时将有灾难性后果。不列颠联盟一直极力争取爱尔兰的友好或中立化。然而1930年,爱尔兰反英强人迈克尔柯林斯的上台,和爱尔兰加入中欧同盟,宣告了外交手段的破产。用非传统手段制造爱尔兰政权更迭的提案不断在支委会会议上被提起,30年代的英爱关系阴云密布。

1935年12月26日,伦敦举行了盛大的革命胜利十周年大会。人头攒动的会场上,不列颠联盟看起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坚固。他的高层却也显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离心离德。昔日的革命元勋中,库克与惠特利已不在人世,兰斯伯里称病不出,由艾德里代为致辞。曼恩与莫斯利严闭成团结,却处处貌合神离。

5天后,新年钟声响起,英国步入了充满危机与悬念的1936年。废除议会后的首届联邦大选将于年初举行。鉴于工党是事实上唯一合法的全国性政党,这场大选的结果板上钉钉,英国政局的悬念也并不在于此。而在大选之后。年近8旬的汤姆门恩主席有隐退之意,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正式退休前,他势必要处理那位伟大不掉的年轻副手,为自己中意的接班人铺路。莫斯利集团不会坐以待毙,公党各派也伺机而动,等待着图穷匕见的时刻来临。一场决定英国未来道路与命运的斗争或已不远,其结果可能是现行体制的延续,亦或是领袖独裁的集权国家。甚至可能是旧议会的东山再起。无人能够断言不列颠联盟将往何处去,只有一点确凿无疑,在这个已被英国革命深深撼动的历史舞台上。不列颠的赤旗将继续扮演无可替代的角色。

上一章 第四章 不列颠联盟(二) 凯撒之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