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脑洞小说 > 凯撒之国
本书标签: 脑洞  架空历史 

第六章 德属东亚

凯撒之国

从色当会战击破拿破仑三世,到百日攻势兵败如山倒,德意志人经历了做梦也不敢想象的时代。追逐了阳光下帝国的探险家们,让德意志也成为了又一大全球帝国。柏林的达官显贵也能坐在家中,枕着填充纳米比亚棉花的枕头,欣赏着来自多哥的象牙制品。抽着来自新几内亚的烟草,期待在萨摩亚度假的日子。东亚殖民地对于德意志帝国有着别样的重量。胶州湾租界地是帝国海军东亚分舰队的重要基地,也是帝国的三个模范殖民地之一。但是别的东亚殖民地对于德国的经济并没有起到大家所期望那般重要贡献。德属新几内亚和德属萨摩亚为帝国供给木头、椰子、植物油和烟草。但指望他们像英属印度一样带来巨大的利润是不切实际的。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有总比没有好。德属萨摩亚也是一个可以做自给自足的模范殖民地。而德属新几内亚也能为德国带来资源、货品和海军基地。东亚分舰队航行于海面之上,骄傲地向其他列强展现帝国的英姿。直到1914年,萨拉热窝里一声枪响,将美好年代永远送入历史。

德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大规模陆战,驻守此地小批海军士兵只能执行基本的国防任务。他们在开战后很快就被数量庞大的协约国陆军歼灭。这里并没有发生足以改变德国战败命运的战略级转折,但这不代表这片辽阔的海洋上没有不惧危险的勇士。当战争爆发的消息传到东方,东亚分舰队还在执行例行任务。本就不多的战舰散布在广袤的太平洋上,东亚舰队将只身面对来自英法日俄多国海军的重压。面对绝对劣势,东亚分舰队司令施佩伯爵当机立断。下令全军集结,立刻从各自基地出发,在太平洋上汇合。他要亲自带队,带领东亚舰队逃离协约国海军的封锁线,沿着南美洲的海岸线返回大西洋,千里支援德意志帝国。与公海舰队一同在欧洲和皇家海军决一死战。他的行为颇具勇气,他的勇敢也使他成为了德国将士心中的英雄。

第三帝国重巡洋舰施佩伯爵号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时,也人向伯爵主动请缨,希望脱离舰队,单独执行任务。此人名叫卡尔冯穆勒,小巡洋舰艾姆登号的舰长。他的艾姆登号装甲薄弱,火力也不如战列舰,但机动性十分出色,可以轻松摆脱英军的追击。东亚分舰队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迟早要被协约国军发现。海上决战的时候,埃姆登号无法发挥如主力舰一般的作用,不如就此离队,为大部队争取时间。一边吸引皇家海军的注意力,一边干扰协约国在印度洋的贸易往来。施佩伯爵批准了他请求,穆勒率舰出战,而传奇就此开始。

穆勒利用小巡洋舰的速度优势,在协约国的眼皮底下当起了海盗。用不着补给和燃料,因为他们直接在航线上寻找协约国货船抢劫。同时他们还做了一个假烟囱,远处看上去它就和英国战舰一样,有4个烟囱。协约国军只有在靠近时才会发现这不是皇家海军的战舰。在短短两个月内,埃姆登号战绩颇丰。埃姆登号在两个月内航行了56000公里,并在途中袭击了23艘货船,烧毁了马德拉斯的油库。还击毁了两艘停在槟城的协约国军舰,将大约360万英镑的货物从协约国军手上夺走,凭一己之力让当时英军在印度洋的60%的航运都受影响。

卡尔冯穆勒舰长虽然做了海盗之事,但平哥并不如盗匪那般嗜血。被他俘获的联军俘虏都被尽可能的优待,并在合适时移交给海上遭遇的货船。阵亡的两军将士也按照军事礼仪下葬。不论从哪个角度看,穆勒舰长与埃姆登号都是当之无愧的传奇。但强如猎鹰也不能承受骤雨和狂风。1914年11月9日,艾布登号南下科科斯群岛,希望摧毁群岛上的通信设施。为了节约弹药,也是防止伤及无辜,舰长决定不动用舰炮。而是派了一支50人上下的突击队登岛作战。就是这个决定改变了埃姆登号的命运。英军通讯兵在此期间发出信号,有行为怪异的不明军舰驶入港口。澳大利亚海军轻巡洋舰悉尼号随即赶到,并在之后的海战中击毁了埃姆登号。穆勒舰长和埃姆登号的传奇就此落幕,一个传奇陨落。

而另一个传奇就此开始,艾姆登号在悉尼号的炮火中支离破碎,而那50人的突击队在岛上见证了海战的全部经过。突击队长是我们的老熟人。时任艾姆登号大副赫尔穆特冯穆克。穆克队长见此情景当机立断,剩下的战士绝不能被敌军俘虏。穆克率兵夺下了正在港口中停泊的报废帆船阿伊莎号。带着突击队逃离的科科斯群岛,仅靠一艘帆船可没法接着当海盗。不过他也不打算继续劫掠了,因为穆科要带着50人跨越半个地球。

驰援千里之外的德意志祖国,阿伊莎号是一艘已经报废的货船,船身已经腐朽进水,4个饮用水箱坏了3个。靠着这艘破船可回不到德国。穆克决定让阿依沙尔前往中立国荷兰的印尼殖民地寻求帮助。他们在巴东成功靠岸。虽然荷兰政府要求他们在24小时内离开巴东,不过在此期间,穆克成功与德国外交官取得联系。并得到了帮助。首先,原计划来此援助艾姆登号德国运输船, Shroesing 已经抵达附近。阿伊莎号可以向西航行至指定坐标与他们汇合,换乘船只即可。其次,德国并非孤军奋战,奥斯曼帝国已经加入战争,穆克可以向土耳其人求助,通过土耳其返回德国。穆克在得知此事后不久便出发。在指定坐标换成了帆船。

按照穆克的计划,突击队要寻找汉志铁路,从那里借着火车回到欧洲战场。1915年1月,穆克突击队抵达阿拉伯半岛。但此时红海也已经被协约国军控制,穆克只好在也门的荷台达靠岸。他们的归乡路依然艰难,阿拉伯大起义的火焰已经燃遍了整个半岛。帕夏和贝伊们没空管什么50个德国人怎么回国的问题,而且汉志朝觐铁路也没有修到也门。想去科斯坦丁尼也只能靠步行。穆克随即带着突击队返回荷台达。并搞了两艘阿拉伯帆船,沿着红海海岸,为了躲避协约国军,在珊瑚礁中穿行。结果帆船在麦加附近搁了浅,又得走着了。不过在此期间,又有20名土耳其人投靠了他们。但70人的小队可没法在混乱的阿拉伯半岛免于战火。很快他们就遭遇了数百名贝都因劫掠者的袭击,3名部下阵亡。虽然他们打退了进攻。但也只能在阵地中坚守。好在最后,一位卖家艾米尔出手相助,结束了这里的对峙。艾米尔召开了宴席,款待远道而来的德国客人。可在此期间,穆克却发现这位埃米尔似乎打算利用他们达成某些政治目的。总之,不怀好意。穆克趁机带着突击队立刻逃跑,他们回到了阿拉伯帆船上,继续沿红海航行。最后在金属沙特阿拉伯的欧拉镇附近靠岸。

从1915年的4月29日到5月7日,突击队们在沙漠中走了10多天。口干舌燥,几乎崩溃。而老天最终眷顾了他们,朝进铁路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20天后,他们坐着火车抵达了科散丁尼耶。

赫尔穆特冯穆克的突击队是帝国海军东亚分舰队唯一一支在战争期间做到救援欧洲战场的部队。施佩伯爵与东亚舰队主力,在他们还在乘坐阿依莎号的时候,就已经被皇家海军截击,全军覆没。无一幸免。穆克与他的突击队员们完成了一场难以复制的千里大逃亡。躲过了皇家海军和贝都因人的追杀,从地球的另一边回到了盟军的防线,名扬天下,勇冠三军。如若德意志帝国真的在世界大战中胜利。德皇陛下一定会好好奖赏这位国家英雄。

荣耀需要你,霍亨索伦家族需要你。德意志需要你。可惜的是现实中的穆克没能得到这样的待遇。穆克当年从科科斯带回来的下属,有相当一部分没能活到战后。穆克与他的上司穆勒一样,都是爱兵如子的军官。他对此颇为痛心,因此战后的穆克有了强烈的反战情绪。也是因此,他被纳粹政府多次扔进集中营,并被打成了投降主义者。和赤色分子。冷战后,穆克仍然保持着态度,因此也不被联邦德国政府善待。世界大战中跨越千里驰援祖国的战士,却在战后遭人唾弃,活得像个小丑。1957年,他被剥夺了退休金,并被指控患有精神疾病。不久后,同年因病离世。40年前的旅程如梦一场,血汗流尽。最终只落得个晚节不保的结局。

如果德国在一战中胜利会怎样?1917年终止无限制潜艇战的决定,将霍亨索伦家族的命运引向了另一条路线。

同盟国碾碎了英法联军的春季攻势,最终逼迫协约国签下了凡尔赛条约。德国在战场上没能拿回来的东西,在谈判桌上拿了回来。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殖民地也一样。德属东亚的疆土范围并不是一开始就1936年的样貌。首先,协约国要归还战前就属于德国的太平洋殖民地,也就是德属萨摩亚和德属新几内亚及其他岛屿。

其次,按照凡尔赛条约第五条规定。法国须将象牙海岸、达荷美、加蓬、法属刚果、乌班吉沙里、马达加斯加、法属索马里兰、科摩罗群岛。留尼旺岛、印度支那,以及法国在太平洋的各种领土,包括其在中国的租界地在内,按照德国要求的赔偿金金额出售给德国。在大洋洲,包括新喀里多尼亚、法属波利尼西亚等群岛,交与德国。法国在中国大陆的租界地广州湾。也按要求移交德国。在中南半岛,暹罗王国早在战争结束前就意识到协约国大势已去。1919年初,暹罗加入同盟国。向英属印度和法属印度支那联邦发动进攻。当移交工作开始时,原属联邦的西柬埔寨已经被暹罗军队占领,德方没有追究此事。法国将剩余的印度支那联邦移交给德国,成立德属印度支那联邦。不过事情还没完,法国已经被逐出东亚,可日本人没有。

日军在1914年攻占德占青岛,并拒绝签署凡尔赛条约。德日两军仍然处于敌对状态,但协约国大势已去,已成定局。面对同盟国的经济制裁的威胁和无法挽回的战略劣势,德日两国于1921年11月6日签署青岛协定。德日两国正式停战。日本将撤出包括青岛在内的所有德国殖民地,作为补偿,德国将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利益。此举在日本国内引起了极大的愤怒。日本主战派在未来数十年都对撤出青岛一事耿耿于怀。时任帝国宰相、海军元帅阿尔弗雷德提尔皮茨同样耿耿于怀。

胶州湾租借地自当年被德国强占以来,一直是帝国东亚分舰队的总基地。也是最重要的德属东亚殖民地。但是事实证明,在东亚主要敌人日本帝国面前,位于前线的胶州湾实在是过于危险。出于长远和现实考虑,提尔皮茨认为应当为东亚分舰队物色一个新的总部。机会很快就来了,1925年。不列颠革命爆发,昔日称霸全球的日不落帝国支离破碎。德国军队抓住机会,开入那些陷入混乱的英国殖民地。非洲与亚洲的德国军队都采用了这样的策略。借着这次机会,东亚分舰队吞并了新加坡、婆罗洲和文莱等英国东亚殖民地。东亚分舰队如鱼得水,总基地从青岛迁往新加坡,不用再考虑总基地时刻处于日本海军炮火下的危险。

我们看到的德属东亚1936年的疆土范围便是由此而来。3300万不同族裔的人们成了帝国的子民。东亚分舰队航行于覆盖整个东南亚的领海之上。蔑视每一个胆敢挑战皇帝威严的军阀、苏丹和天皇。全世界人都知道,德意志人终于取得了梦寐以求的阳光下的地盘。不过阳光既能温暖人心,也能灼烧皮肤。德国人在短时间内吞并了大量殖民地,因此德方并没有对殖民地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几乎所有殖民地都沿用了世界大战前英法留下的殖民秩序。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殖民地陷入不必要的政治动荡。但坏处是那些殖民地本来就有的烂摊子会毫无保留地扔到新主人的脸上。

印度支那联邦在战前就让法国人叫苦不迭,当地的民族主义情绪正在持续升温,有增无减。不但如此,当地人还从法兰西公社和他们的北方邻居那学到了不少革命经验。印支联邦是东亚殖民地最让德国人头疼的地方。以胡志明为首的越南社会主义者反复与德国海军爆发冲突。作为回应,1925年。德国殖民者公开处决了越南爱国者潘佩珠。同年,越南就爆发了大规模抗议,反抗情绪仍然高亢。随着中国局势的日渐紧张,中南半岛的战略地位比以往更加重要。帝国宰相提尔皮茨相信,东亚殖民地必须实行铁腕管理,不得轻易退让。

1926年的1月1日。德属东亚正式成立,虽然很多时候都会将德属东亚看作一个类似中央非洲的殖民地政权。不过严格来说并不如此。德属东亚严格来说并不是殖民政权。说它是个政权,可能也不太严谨。它实际上是一个由东亚分舰队海军将领主导的。对于各殖民地有管理权的一个类似军政府的行政机构。东亚的各个殖民地并没有像非洲殖民地那样被融入了中央非洲这个更大的殖民地中。而是东亚分舰队的海军将领们有权管理那些各自运转的殖民地。如果你想这么称呼的话,你可以说从现在开始。

东亚分舰队是一支拥有殖民地的海军,这就是德属东亚的本质。听上去确实像是普鲁士人会干出来的事。不过即使是这样,很多官员也习惯用殖民地政权这个词称呼德属东亚,因此大家在日常讨论时。用殖民地政权称呼德属东亚也没什么问题。为了统帅这些将士和不安分的殖民地,提尔皮茨相信恶政必须下猛药。曾经的战争英雄、海上传奇赫尔穆特冯穆克被任命为德属东亚总督。这位曾经从科科斯奋战到安纳托利亚的铁人,将被每一位德国水兵寄予厚望。

那么这个海军军政府在这样一个位置上会起到一个什么作用呢?莫克总督会怎么打理这支庞大的舰队和几手殖民地呢?自1926年担任总督以来,穆克总督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维持现状上。尽管维持现状不能解决工团主义者与民族主义者的问题。但是至少可以做到不激化矛盾。

在军事方面,穆克也在持续扩军。德属东亚的士兵以当地土著、柏林新兵和不受本土老将看好的青壮派组成。暹罗、日本和中国的军阀,都对德属中亚置下的殖民地和租界虎视眈眈。一只只够维安需求的陆军,怎能在大决战中保卫帝国?而在越南的密林之中,鲜艳的红旗正在树木前飘扬。尽管从树林与租界传出的低语仍让帝国海军头疼不已,但穆克总督可以让帝国的水师摧毁每一艘悬挂的日之丸旗的战舰。

昔日只得避战而逃的东亚分舰队,如今是第二帝国最耀眼的骄傲。穆克用尽全力让东亚舰队发展壮大,而他的努力收获了成效。从航母到潜艇,从战列舰到驱逐舰,庞大的钢铁巨兽构成了铜墙铁壁,一眼望不到边。这是德意志帝国最强悍的海外舰队,绝不会有任何一个头脑清晰的列强想要与穆克的战士们贸然在海上决一死战。至于管理土著,穆克总督决定另辟蹊径。如果自己解决不了,那就交由盟友解决。穆克试着与一群当地君主达成了盟友关系。

谁不喜欢权力与金钱呢?老挝国王与柔佛苏丹都愿意与德国合作,而其中最出名的一位莫过于越南皇帝保大,印度支那紧张局势仍在升温。必要时候,总都会打出皇帝这张牌的。对于日军与租界,德属东亚则双管齐下。每个列强都在注视着中国的军阀混战。日本已经和奉系军阀张作霖达成了合作,安国军南下的压力让皇帝溥仪和吴佩孚都倍感焦虑。

德属东亚决定照猫画虎,也在军阀中挑选盟友。绰号笑面虎的八省联军统帅孙传芳坐镇华东,他手握重兵,有强大的八省联军为他做后台,也有地利在手。这长江天险后,便是江东铁壁。孙传芳的八省联合是德主东亚在种花最亲密的合作伙伴。从军事顾问到德械师,只要可以抵挡南下的敌军。德国洋人就能做到要啥给啥。富饶的华夏带给德属东亚除了军事上的协助外,还有经济上的财富。大名鼎鼎的 AOG 也就是东亚监事会。为穆克军政府提供了帮助。在商场这一块,这些经济学家要比军人们精明的多。在他们的运作下,德属东亚可以持续对直管城市和八省联合施加影响。不管是吴佩孚还是孙传芳, AOG 都可以从他们的身上捞到好处。军阀从他们的手上拿到贷款, AOG 则从军阀手上拿到通商口岸。二者间都只有利益关系。不过最后双方都对交易结果很高兴,这样的情况在使馆城市中也有存在。

德属东亚就这样在舰队司令的指挥下度过了10年,穆克总督指挥着海军士兵。威慑着那些虎视眈眈的对手。从北婆罗洲到萨摩亚,土著们正在各个殖民政府的监督下工作,让数不尽的财富可以从亚细亚运向欧罗巴。阳光下,地盘是如此温暖,可乌云似乎正从远方袭来,在龙岩(福建龙岩)与交趾(越南古称),民众的无情怒火中熊熊燃烧。世界就要迎来天翻地覆的变化。有人欢喜有人忧。赫尔穆特冯穆克将如何带他的舰队穿过风暴?他能塑造一个不亚于当年率领突击队跨越半个地球的传说吗?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章 第五章 不列颠联盟(三) 凯撒之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