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0日,武汉的风里裹着栀子花的甜香,阳光把方舱医院的走廊晒得暖融融的。张磊刚给最后一位待出院患者测完血氧,手机就震动起来,是陈慧发来的定位共享,附带一句简短的消息:“我在门口。”
他心里猛地一跳,几乎是小跑着往门口赶。防护服的鞋套在地面摩擦出轻微的声响,护目镜后的眼睛里满是难以置信的急切。走到门口的隔离区,隔着两层玻璃和一道警戒线,他终于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陈慧穿着浅蓝色的连衣裙,头发扎成简单的马尾,脸上戴着口罩,露出的眼睛里含着笑,也藏着不易察觉的红丝。
“你怎么来了?”张磊的声音透过玻璃传过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下意识地想往前走,却被门口的安保人员拦住。
陈慧往后退了两步,对着他挥了挥手,声音清亮:“社区组织了‘致敬逆行者’家属探访活动,允许每户家属隔着隔离区见一面。我跟社区申请了好久,才争取到这个机会。”她顿了顿,目光在他脸上停留许久,“我想亲眼看看你,确认你一切都好。”
张磊看着她,眼眶瞬间热了。从1月23日封城到现在,三个多月的时间,他们只靠视频和电话联系,此刻近在咫尺,却依旧不能靠近。他能看到她眼角的细纹,看到她因为担心而略显憔悴的面容,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愧疚。“你瘦了,”他轻声说,“家里的事让你受累了。”
“我没事,”陈慧摇摇头,笑着举起手里的保温桶,“我给你炖了莲藕排骨汤,你最爱喝的,还热着呢。社区的志愿者帮我做了核酸检测,也消毒了,你让后勤的同志拿进去尝尝。”
后勤组的老周正好路过,见状连忙接过保温桶:“陈姐放心,我一定完好无损地送到张医生手里,保证还是热乎的。”
陈慧又从包里拿出一个布袋子,递给老周:“这里面是几件换洗衣物和一些常用药,天气越来越热了,让他注意防暑。还有,这是乐乐画的画,让我一定要亲手交给你。”
老周接过袋子,对着张磊挤了挤眼睛:“张医生,你先跟陈姐好好聊聊,我去给你热汤。”
隔离区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隔着两层玻璃,四目相对,千言万语都堵在了喉咙里。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他们身上,形成一道温暖的光晕,仿佛把他们和周围的世界隔离开来。
“乐乐呢?怎么没跟你一起来?”张磊先打破了沉默。
“乐乐今天有网课,他说不能耽误学习,还让我给你带了句话。”陈慧笑着说,学着乐乐的语气,“爸爸,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等你凯旋回家,我给你献花,还请你吃我亲手做的热干面。”
张磊忍不住笑了,眼里的泪水却差点掉下来。“这小子,越来越懂事了。”他说,“你回去告诉乐乐,爸爸很快就会回家了,到时候一定陪他去武大看樱花,去江汉路逛街,去吃他最爱吃的棉花糖。”
“好,我一定转告他。”陈慧点点头,眼里的笑意更浓了,“对了,你爸妈都挺好的,社区的医生每天都上门给他们测血压、送药品,志愿者也经常给他们送生活物资。你爸还加入了社区的巡逻队,每天戴着红袖章在小区里巡逻,可精神了。”
“那就好,”张磊松了口气,“让他们别太累了,注意身体。”
他们就这样隔着玻璃,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聊家里的琐事,聊社区的变化,聊乐乐的学习和成长。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没有轰轰烈烈的表白,只有平淡的问候和浓浓的牵挂,却让彼此的心里都暖暖的。
不知不觉,半个小时过去了。陈慧看了看手表,眼里露出一丝不舍:“我该回去了,乐乐的网课快结束了,我得回去给他做饭。”
“好,”张磊点点头,心里充满了不舍,“你路上注意安全,到家给我发个消息。”
“嗯,”陈慧点点头,对着他挥了挥手,“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我和乐乐等你回家。”
看着陈慧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远处,张磊才转身往方舱医院里走。心里的激动和不舍还未平复,就被一阵急促的呼喊声打断:“张医生,快过来!有位康复患者特地回来感谢你!”
张磊快步走到护士站,看到一位穿着白色衬衫的年轻男子,手里捧着一束鲜花,正笑着看着他。“张医生,还记得我吗?我是陈锋,18床的患者。”
张磊愣了一下,很快就认出了他。陈锋是之前病情突然加重的那位患者,经过紧急抢救才转危为安。现在的他,面色红润,精神饱满,完全看不出曾经是一位重症患者。“陈锋?你怎么来了?你不是昨天才出院吗?”
“是啊,”陈锋笑着说,“我今天特地来感谢你和所有医护人员。如果不是你们的及时抢救和精心照顾,我可能就挺不过来了。这束花是我特意买的,代表着我和家人的感激之情。”
他把鲜花递给张磊,眼里满是真诚:“出院后,我加入了社区的志愿者队伍,想跟你们一样,为抗疫出一份力。我今天来,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问问你们,方舱医院还需要志愿者吗?我可以利用空闲时间来帮忙。”
张磊接过鲜花,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束花,不仅仅是一份感谢,更是一份认可和支持。“谢谢你,陈锋。我们现在虽然患者不多了,但确实还需要一些志愿者帮忙分发物资、打扫卫生。如果你方便的话,我们非常欢迎你加入。”
“太好了!”陈锋高兴地说,“我明天就来报到!我一定好好干,不辜负你和所有医护人员对我的期望。”
看着陈锋兴奋的样子,张磊心里充满了感慨。在这场疫情中,医护人员守护着患者的生命健康,而患者康复后,又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支援抗疫。这种双向的奔赴,这种彼此的守护,像一股强大的暖流,汇聚成了战胜疫情的无穷力量。
下午,张磊正在病房里整理病历,突然接到了院长的电话:“张磊,你立刻来会议室,有紧急任务。”
张磊心里纳闷,快步跑到会议室。会议室里,院长和几位领导正围着一张地图讨论着什么。看到张磊进来,院长立刻说:“张磊,根据上级指示,我们医院要组建一支医疗队,前往武汉周边的县城,支援当地的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工作。你是骨干医生,我想让你带队前往。”
“没问题,”张磊立刻答应,“什么时候出发?”
“明天早上八点,”院长说,“这次任务可能比较艰巨,当地的医疗条件相对落后,患者数量也不少。但我相信你,一定能带领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
“请院长放心,我一定不辱使命!”张磊坚定地说。
回到值班室,张磊给陈慧打了个视频电话,告诉了她自己要去支援周边县城的消息。“你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完成任务后就立刻回来。”
“我知道了,”陈慧的声音带着一丝担忧,但更多的是支持,“你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好防护。我和乐乐等你凯旋。”
挂了视频,张磊开始收拾行李。他从应急背包里拿出换洗衣物、常用药品和防护用品,一一整理好。心里虽然有些不舍,但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他知道,虽然武汉的疫情形势好转了,但周边地区的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作为一名医生,他有责任和义务去支援那些需要帮助的地方。
傍晚时分,方舱医院里又有三位患者康复出院。张磊和同事们一起,为他们送上了鲜花和祝福。“恭喜你们康复出院!”张磊笑着说,“希望你们回去后,继续做好健康监测,也欢迎你们加入志愿者队伍,和我们一起为抗疫出一份力。”
“我们一定会的!”患者们纷纷表示,“我们会永远记住你们的恩情,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
看着患者们带着笑容离开方舱医院的背影,听着他们真诚的话语,张磊心里充满了欣慰和自豪。他知道,这场疫情虽然残酷,但它让人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医护人员的坚守,患者的感恩,志愿者的奉献,家人的牵挂,这种双向的奔赴,这种彼此的守护,终将战胜一切困难,让这座城市和整个国家,重新恢复往日的繁华和热闹。
晚上,张磊躺在床上,脑海里浮现出陈慧的笑容,浮现出乐乐的身影,浮现出陈锋等康复患者的真诚,浮现出同事们的坚守。他知道,明天的任务虽然艰巨,但他并不孤单。因为他的身后,有家人的支持,有同事的陪伴,有患者的感恩,有全国人民的牵挂。这种双向的奔赴,这种彼此的守护,将是他前进路上最强大的动力,支撑着他勇敢地面对一切挑战,直到疫情彻底结束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