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林晚躺在黑暗中,毫无睡意,眼睛睁得大大的,空洞的盯着天花板。
窗外的路灯透过窗帘缝隙,在天花板上投下一条苍白的光带,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
隔壁父母卧室隐约传来父亲轻微的鼾声和母亲翻身时床板的细微吱呀声,这些熟悉的声音此刻却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隔阂。
她无法向他们倾诉。
难道要说“爸妈,我梦见一个死了的男大学生,他可能被人害了,我要帮他查案”?
他们只会忧心忡忡地带她去看心理医生,或者更糟,认为她学习压力太大魔怔了。
这个秘密像一颗有毒的种子,在她心里生根发芽,将她与周围的正常世界割裂开来。
今天是周六。
餐桌上弥漫着煎蛋和牛奶的香气。
“晚晚,脸色怎么还是这么差?
昨晚又没睡好?”
母亲苏晴将涂好花生酱的吐司递给她,眉头微蹙,眼角的细纹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清晰。
她是个会计,性格里带着职业性的细致和某种不易察觉的焦虑,这种焦虑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对女儿学业的期望。
“嗯,有点,可能是最近复习有点累。”
林晚低下头,用叉子戳着盘子里的糖心煎蛋。
蛋黄不断从破皮处流出来,像是某种不祥的预兆。
她不敢看母亲的眼睛。
“高二下学期了,关键时期,身体可不能垮。”
父亲林建国放下报纸,他是一家国企的中层管理,性格沉稳,习惯掌控局面。
“要不要请个假,爸爸带你去医院看看?或者买点安神补脑液?”
“不用了爸,真没事,可能就是没休息好,周末补补觉就行。”
林晚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甚至挤出一个轻松的笑容。
这笑容让她感觉自己像个骗子。
“学习重要,身体更重要。”
林建国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
“下周的家长会我和你妈妈谁去?听说这次要重点谈分流和未来专业选择。”
“我去吧。”
苏晴立刻接话,“我得去跟张老师再聊聊,看看晚晚最近的状态,数学成绩好像有点波动。”
她转向林晚,“晚晚,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但也不能松懈,知道吗?你看对门王阿姨家的儿子,去年考上……”
林晚机械地点了点头,听着母亲熟悉的唠叨,心里却想着那个叫“李哲”的名字。
家庭餐桌上的关怀与期望,此刻像一层透明的薄膜,将她与家人隔开。
他们关心她的成绩、她的身体,却看不见她内心正在经历的风暴。
借口要去图书馆自习,林晚匆匆离开了家。
她没有去图书馆,而是再次来到了那家新华书店。
三楼的计算机图书区安静得能听到空调的嗡鸣。
她找到那本《本市高校概览》,再次确认了“清河大学”和“明心湖”的信息。
然后,她走到摆放着旧杂志和过期期刊的区域,试图寻找几年前的本地报纸合订本,希望能找到关于“坠湖事件”更详细的报道,但一无所获。
时间过去几年,这类非重大事件的纸质记录早已被清理。
她不死心,走到书店角落提供的付费电脑前,深吸一口气,再次输入“清河大学 江辰 坠湖”的关键词。
结果依旧寥寥。
她尝试变换搜索方式,输入“清河大学 计算机系 学生 死亡”。
这一次,在一个流量很小的本地网络论坛的陈年旧帖里,她有了发现。
帖子标题是《(讨论)听说计院那个出事的学长……》,发帖时间就在江辰死后不久。
帖子内容不多,回帖也稀稀拉拉:
楼主(匿名):“有人知道计院那个掉明心湖里没救过来的学长具体情况吗?听说挺惨的,家里好像也很困难。”
1L(匿名):“好像是叫J.C.?不太清楚,感觉学校压消息了。”
2L(代码狗勿扰):“我知道一点,好像是他们那个项目组内部有点问题,之前就听说闹得不愉快。具体就不说了,人都没了。”
3L(性感母蟑螂):“项目组?是那个拿了奖然后好像还有人争署名权的吗?水挺深的感觉。”
4L(楼主):“唉,可惜了,听说他挺努力的……”
帖子到这里就断了,后面再无人回复,很快沉底。
项目组内部问题?
闹得不愉快?
争署名权?
林晚的心脏猛地一缩。
这些零碎的、匿名的信息,像几块关键的拼图,与她已知的“优秀项目”、“队友李哲、张薇”联系了起来。
水面之下,果然有暗流。
那个获奖项目,可能就是关键!
“争署名权”……这意味着利益冲突。
在学术领域,尤其是在关乎奖学金、保研、未来出路的项目上,署名权的争夺有时异常激烈。
如果江辰因此与人结怨……
那个“李哲”,他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她试图点击那个“代码狗勿扰”和回复“性感母蟑螂”的匿名用户信息,自然是徒劳。
网络世界的痕迹如同沙滩上的字迹,早已被时间冲刷得模糊不清。
线索似乎又指向了那个项目组,指向了李哲和张薇。
她需要找到他们。
至少,找到李哲。
整个周末,林晚都沉浸在一种焦灼的搜寻中。
她利用一切能接触到网络的机会,像侦探一样,试图从虚拟世界的蛛丝马迹中拼凑出李哲的画像。
这个过程枯燥而漫长,充满了挫败感。
同名同姓的人太多,而对方显然也不是什么社交媒体的活跃分子。
周一回到学校,那种割裂感更加强烈。
课间,同学们讨论着新出的综艺、周末去哪里玩、哪个明星的八卦,笑声清脆,充满了属于这个年纪的、无忧无虑的活力。
林晚坐在座位上,手里拿着笔,面前摊着习题册,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她感觉自己像个戴着面具的演员,在名为“日常”的舞台上勉强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内心却是一片冰冷的、充斥着死亡谜团和网络碎片的荒原。
“林晚,你最近怎么回事?魂不守舍的。”
同桌周雨薇用笔轻轻捅了捅她的胳膊。
周雨薇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梳着马尾辫,眼睛很大,是班里的“小灵通”,人际关系很好。
林晚回过神,勉强笑了笑:“没什么,可能就是睡眠不足。”
“是不是压力太大了?”
周雨薇凑近了些,压低声音,“我听说有个学姐,之前压力大失眠,去找心理老师聊了聊,好多了,你要不要也试试?”
心理老师?
林晚心里一紧。
不,她不需要心理疏导,她需要真相。
“真的不用,我调整一下就好。”
她顿了顿,看着周雨薇,心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
周雨薇人脉广,或许她能帮上忙?
但这个念头很快被她压了下去。
太危险了,不能把无关的人卷进来。
然而,机会却自己找上了门。
下午最后一节是自习课,林晚正对着物理题发呆,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了一下。
是周雨薇发来的微信消息。
“晚晚,你看这个![链接]”
林晚点开链接,是一个本地大学生编程马拉松比赛的宣传推送,主办方是本市几所高校的计算机社团联合体。
推送里列出了往届的优秀作品和获奖团队。
她的目光凝固在屏幕上。
在上一届比赛的“三等奖”获奖团队介绍里,她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团队名称:智析 成员:李哲(清河大学计算机系)、王皓(理工大学)。
项目简介:基于图像识别的模型效率与工程落地性能系统优化。
李哲!
果然是他!
而且他还在活跃,参加这类比赛!
推送里甚至附了一张小小的团队合影。
照片上的李哲戴着黑框眼镜,面容清秀,对着镜头笑得有些腼腆,但眼神里透着一股自信。
他穿着干净的衬衫,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的、有点书卷气的理工科男生。
很难将他与“阴谋”、“争署名权”这些词汇联系起来。
林晚的心脏怦怦直跳。
她强压下激动,回复周雨薇:“怎么了?对这个比赛感兴趣?”
周雨薇很快回复:“不是啦!你看那个叫李哲的,长得是不是还不错?
是我表哥的同学!
我表哥在理工大学,跟这个王皓一个社团的。
听说这个李哲挺厉害的,就是好像家里条件一般,挺拼的。”
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小。
林晚的手指有些发凉。
她盯着屏幕,脑子里飞速运转。
周雨薇的表哥认识李哲的队友这无疑是一条潜在的、可以接近李哲的路径。
但这也意味着,她需要向周雨薇透露部分信息,至少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来打听李哲。
这很冒险。
周雨薇虽然热心,但嘴巴不算严,而且她无法预测周雨薇和她表哥会如何看待这件事。
“哦,是挺厉害的。”
林晚最终只回了这么一句,不动声色地将那条推送收藏了起来。
她需要好好谋划。
直接询问显然不明智,可能会打草惊蛇。
她需要一个更自然、更不引人怀疑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