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夏末与归心
本书标签: 现代 

研途星光与烟火日常

夏末与归心

林一的研究生生涯,从踏入新校区的那天起就充满了新鲜感。她选择了金融工程方向,专业课的难度远超本科,晦涩的模型和复杂的数据分析让她时常熬夜到凌晨。但这一次,她不再是独自硬扛——黎笙考取了同校的经济学硕士,两人虽不在同一个课题组,却成了自习室里最有默契的“战友”。

他们约定每天早上七点在图书馆门口碰面,一起吃早餐,然后各自投入学习。林一研究模型遇到瓶颈时,会拿着草稿纸去找黎笙探讨,黎笙总能用通俗易懂的逻辑帮她梳理思路;黎笙撰写论文缺乏实证数据时,林一也会主动分享自己的数据库资源,甚至陪着他一起筛选、核对数据。

除了学习,两人也有着各自的精彩。林一加入了学校的金融创新实验室,跟着导师参与产学研项目,从最初的辅助数据收集,到后来能独立撰写项目报告,能力飞速提升。有一次她负责的项目在全国大学生金融创新大赛中获奖,领奖台上,她下意识地看向观众席,黎笙正举着相机,眼里的骄傲藏都藏不住。

黎笙则专注于学术研究,他的一篇论文被核心期刊录用,发表那天,他没有大肆庆祝,只是买了林一最爱的草莓蛋糕,在自习室里和她分享:“这篇论文里,也有你的功劳。” 林一咬着蛋糕,甜到了心里——最好的感情,从来不是彼此捆绑,而是你追光,我伴你,我们都在成为更好的自己。

研究生宿舍是两人合租的小公寓,离学校不远,步行十分钟就能到。黎笙有着超出同龄人的细心,总会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冰箱里永远囤着林一爱喝的脱脂牛奶和新鲜水果,阳台晾衣杆的高度特意调得适合她,甚至连她偶尔忘记充电的手机,睡前都会被他悄悄接好电源。

林一则慢慢学着融入生活,从前连煮面都怕糊锅的她,开始跟着菜谱学做家常菜。第一次尝试做番茄牛腩,炖了两个小时却忘了放盐,黎笙吃得津津有味,还打趣道:“原汁原味,有食材本身的清甜。” 后来她渐渐熟练,每周都会固定做一次黎笙爱吃的红烧肉,看着他大口吃饭的样子,林一觉得,那些烟火气里的琐碎,都是藏不住的温暖。

周末没有课的时候,他们会一起去逛菜市场,林一负责挑拣蔬菜,黎笙则和摊主讨价还价,偶尔还会顺带着买一束路边的小雏菊,插在客厅的玻璃花瓶里。傍晚时分,两人窝在沙发上,林一看专业书,黎笙写论文,台灯的暖光洒在身上,偶尔抬头对视一笑,无需多言,便已岁月静好。

有时也会有小小的争执,比如林一熬夜赶项目报告忽略了休息,黎笙会严肃地收起她的电脑,逼着她去睡觉;黎笙为了修改论文废寝忘食,林一则会煮好养胃的小米粥,盯着他一口口喝完。那些带着关心的“较真”,让感情在磨合中愈发深厚——他们都明白,彼此的存在,是为了让对方更安心,而非更疲惫。

研二那年,林一的项目遇到了重大挫折,合作企业临时变更需求,之前三个月的努力几乎付诸东流。她抱着电脑在实验室哭了很久,直到黎笙找到她,没有说太多安慰的话,只是默默递上纸巾,然后坐在她身边,陪着她重新梳理需求、拆解任务。

“我们一步步来,总能解决的。”黎笙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量,他帮林一联系了自己导师团队的技术资源,又陪着她连续一周泡在实验室,重新搭建模型、验证数据。那段时间,两人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却从来没有抱怨过,累了就靠在椅子上歇十分钟,饿了就吃点面包垫垫肚子。

最终,项目不仅按时交付,还因为调整后的方案更贴合企业实际需求,获得了额外的合作意向。庆功宴上,林一拿着酒杯敬黎笙:“没有你,我可能早就放弃了。” 黎笙轻轻碰了碰她的杯子,眼神温柔:“我只是相信你,你本来就很厉害。”

而黎笙在准备博士申请时,也曾陷入自我怀疑。他的研究方向偏冷门,几所心仪的院校都给出了不乐观的反馈,看着身边同学陆续拿到offer,黎笙难免有些焦虑。林一没有劝他放弃,而是帮他整理了历年的申请数据,分析不同院校的研究侧重点,还陪着他一遍遍修改个人陈述、模拟面试。

“你的研究有独特的价值,只是还没遇到懂你的人。”林一每天都会给黎笙打气,甚至把他的论文亮点做成了简洁的思维导图,方便他在面试时快速梳理。后来,黎笙收到了顶尖学府的博士录取通知,他第一时间抱住林一,声音带着哽咽:“谢谢你,一直陪着我相信我。”

那些一起熬过的夜、一起克服的困难,像一颗颗星星,照亮了彼此的研途,也让他们更加确定:好的感情,是并肩面对风雨,而非独自等待晴天。在彼此的目光里,他们看到了坚定的支持,也看到了未来的模样——那是一个,有你,有我,有星光,也有烟火的未来。

上一章 分手后的迷雾与微光。 夏末与归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