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GB:捡到一只小狗
本书标签: 现代  GB  GB向     

第1章 雨夜拾月

GB:捡到一只小狗

陆昭云关掉文档,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窗外,不知何时已是大雨滂沱。密集的雨点急促地敲打着玻璃窗,发出沉闷又持续的“噼啪”声,将窗外城市的霓虹晕染成一片模糊而冰冷的光海。

书桌上的台灯是这昏暗房间里唯一稳定的光源,洒下一圈暖黄,将她略显疲惫的身影笼罩其中。

她喜欢这样的雨夜,前提是她安全地待在自己的堡垒里。这种天气,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世界仿佛只剩下雨声和她敲击键盘的嗒嗒声,适合独处,适合思考,适合与她笔下的人物对话。

然而,今天的思绪却像窗外被风吹乱的雨丝,难以汇聚成流。一个新故事的雏形在脑海里盘旋,却始终缺乏一个足够鲜明、能一击即中的切入点。

她需要一点……一点意外的灵感,或者说,一点能打破她过于规律平静生活的变量。

胃部传来轻微的空虚感。她瞥了一眼电脑右下角的时间,晚上九点半。才意识到自己因为沉迷构思,错过了正常的晚餐时间。

冰箱里空空如也,最后的存粮在中午被她草草解决。看来,不得不出去一趟了。

她叹了口气,认命地起身。拿起玄关挂钩上那把黑色的长柄伞,换上一双方便踩水的平底短靴。钥匙落入背包发出清脆的响声,她推开门,一股带着湿润泥土和冰凉雨水气息的风立刻扑面而来,驱散了屋内的暖意。

二十四小时便利店的灯光在雨幕中显得格外温暖。陆昭云快速选购了几个饭团、一盒牛奶,以及一些能存放的速食。结账时,看着收银员身后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啤酒罐,她犹豫了一瞬,最终还是摇了摇头。酒精或许能带来一时的麻痹,但醒来后只会让思维更加混沌,对于需要保持清醒头脑的创作者来说,并非良伴。

提着轻飘飘的购物袋,她撑开伞,再次投入雨幕。雨势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偶尔疾驰而过的车辆,溅起大片水花。

她小心地避开水洼,沿着熟悉的路径往回走。

就在距离她所住公寓楼还有一个路口的时候,她的脚步顿住了。

公交站台窄小的顶棚下,蜷缩着一个身影。

那是一个少年,或者说,介于青年与少年之间的年纪。他穿着一件看起来单薄且已经被雨水打透了的深色连帽衫,牛仔裤的裤脚完全湿漉,紧紧贴在瘦削的脚踝上。

他没有打伞,也没有像其他避雨的人那样躲在站台广告牌后面寻求多一点遮蔽,只是抱着一个看起来和他一样湿漉漉的、扁平的背包,蜷坐在冰冷的长椅上,像一只被遗弃的小动物,努力将自己缩到最小。

站台惨白的灯光勾勒出他低垂的侧脸,过长的黑发被雨水濡湿,几缕贴在额前和颊边,显得狼狈又脆弱。但奇异地,即使在这种境况下,他的背脊依旧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挺直,那是一种属于年轻人的、不肯轻易被压垮的倔强。

陆昭云的心,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她不是富有泛滥同情心的人。在这个城市生活多年,她见过太多形形色色的街头露宿者和求助者,她的理智和自我保护机制通常会让她选择目不斜视地快步走过。但这个少年不一样。他身上没有那种历尽风霜的麻木,也没有刻意博取同情的乞怜,他只是安静地待在那里,与周遭的凄风苦雨融为一体,周身散发着一种……一种迷路了的、无处可去的茫然。

像什么呢?

她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个意象——一轮沉在冰冷江底的月亮,光华被水流冲刷得模糊,孤独地浸透着寒意。

“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的诗句无声地浮现在脑海。江浸月,这个名字,配上此刻的场景,竟有一种惊人的贴合。

她的脚步停顿只有几秒,理性在催促她离开。一个独居的年轻女性,不该在深夜轻易对陌生男性,尤其是年轻的陌生男性施以援手,这不符合她的安全准则。她握紧了伞柄,准备继续前行。

然而,就在她抬脚的瞬间,那少年似乎察觉到了她的注视,抬起了头。

那是一双极其清澈的眼睛。瞳仁是纯粹的黑色,像被雨水洗刷过的夜空,此刻因为寒冷和或许的疲惫,蒙着一层浅浅的水光,却依然干净得不见丝毫杂质。

他的眼神里没有警惕,没有算计,只有一种近乎原始的、直白的无助,以及一丝被打扰后的微微惶然。

他的目光与陆昭云的在空中短暂相接。

陆昭云感觉自己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很轻,却足以让她构建起来的理性壁垒产生一丝裂缝。

她看到他下意识地抱紧了怀里的背包,手臂因为寒冷而微微发抖。雨水顺着他额前的发梢滑落,滴在他线条尚且青涩、却已初见棱角的下颌上。

一个二十七岁的独立女性,一个十九岁上下的落魄少年。雨夜,空荡的街头。

这场景本身就带着一种非日常的、近乎小说的戏剧性。

而她是作家。她捕捉生活里的异常,并将其转化为故事。此刻,这个异常就活生生地出现在她面前。

“你需要帮助吗?”

这句话几乎是不经思考地脱口而出。声音在哗啦啦的雨声中显得有些模糊,但足够清晰。

少年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会有人跟他说话。他看着她,眼神里闪过一丝迟疑,然后轻轻摇了摇头,又很快低下头去,把半张脸埋进了臂弯里。那动作,带着一种不愿给人添麻烦的懂事,却又矛盾地透露出极度的需要。

陆昭云站在原地,内心进行着激烈的天人交战。

带走他?风险未知。他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流落在此?会不会带来麻烦?

留下他?看他的样子,可能已经在这里待了不短的时间,再这样下去,生病是必然的。

她那属于作家的观察力和共情力,此刻正与她的社会常识和避险本能激烈搏斗。她看到他冻得发白的嘴唇,看到他单薄衣物下隐约可见的、因为冷而起的鸡皮疙瘩。

最终,后者占据了上风。或者说,是那份源于内心深处、连她自己都未曾仔细剖析的,对于这种“干净”与“无助”交织特质的不忍,推动了她。

她深吸了一口冰凉的、带着水汽的空气,向前走了几步,将伞撑到了公交站台的顶棚之下,隔绝了大部分泼洒进来的雨水。

“雨太大了,”她的声音尽量保持平稳,不带过多情绪,像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你这样会生病的。”

少年再次抬起头,这次看向她的目光里,多了一丝探究和难以置信。

陆昭云没有回避他的视线,继续说道:“我家就在前面不远。如果你没地方去,可以……先去避避雨,喝点热水。”

她刻意强调了“避雨”和“暂时”,划清了界限。这不是邀请,是应急措施。

少年沉默着,只是看着她。那双漂亮的黑眼睛里,情绪复杂地变幻着——警惕、渴望、犹豫,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希冀。

时间在雨声中仿佛被拉长。

就在陆昭云几乎要以为自己的提议被无声拒绝,准备转身离开时,少年终于有了动作。他慢慢地、有些僵硬地站起身。大概是坐得太久,又受了寒,他起身时微微晃了一下,下意识地扶住了旁边的广告牌柱。

他站直身体,比陆昭云预想的要高一些,身形清瘦挺拔,只是此刻被狼狈削弱了存在感。

他看着她,非常轻微,但极其郑重地点了一下头。

“……谢谢。”他的声音有些低哑,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冽质感,被雨水和寒冷浸润后,更添了几分涩意。

陆昭云没再说什么,只是将伞往他那边稍稍倾斜了一些。他迟疑了一下,小心地走到伞下,保持着一段礼貌的、不至于让她感到不适的距离。

两人共撑一把伞,沉默地走在雨夜里。

伞下的空间不大,她能清晰地闻到从他身上传来的、被雨水浸泡过的布料味道,以及一丝干净的、属于年轻生命的温热气息。他走得很安静,脚步放得很轻,努力不把雨水溅到她身上。

这段不长的路,因为身边多了一个陌生的存在,而显得格外漫长。陆昭云的心绪并不平静。她不断地在内心质问自己这个决定是否正确,是否过于冲动。但事已至此,已经没有回头路。

走到公寓楼下,收起伞,进入电梯。狭小的密闭空间里,沉默更加凸显。少年始终低着头,看着自己湿透的鞋尖在地面上留下小小的水渍,显得有些无措。

“叮”的一声,电梯到达。

陆昭云拿出钥匙打开房门,温暖的、带着淡淡书卷气和咖啡香味的空气扑面而来,与门外的湿冷形成鲜明对比。

她侧过身,对站在门口踌躇不前的少年说:

“进来吧。”

少年抬起头,看向门内那片温暖的光亮,又看了看自己湿漉漉的、不停滴水的裤脚和鞋子,眼神里闪过一丝窘迫。

陆昭云看出了他的顾虑,从鞋柜里拿出一双客用拖鞋,放在他面前的地垫上。“把湿鞋换在外面。衣服……先穿着,我去给你拿条干毛巾。”

她说完,便率先走进屋内,将购物袋放在玄关的柜子上,给自己留出一点空间来平复有些紊乱的心跳。

少年在门口停顿了几秒,然后依言,极其小心地脱下了那双已经完全湿透的旧运动鞋,整齐地放在门外的地垫旁边,只穿着湿袜子的脚,有些拘谨地踩在门内的地板上,换上了那双对他来说可能有点小的客用拖鞋。

他站在玄关,不敢再往里走,像一株刚刚被移植到陌生环境里的植物,带着满满的不安和试探。

陆昭云拿着一条干净的厚毛巾回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

她将毛巾递给他。“擦擦头发。”

少年接过毛巾,低声道:“谢谢。”然后用毛巾包裹住湿漉漉的头发,动作有些笨拙地擦拭着。

暖色的灯光下,她得以更清楚地打量他。擦去雨水后,他的面容更加清晰,眉眼干净,鼻梁挺直,嘴唇的形状很好看,只是缺乏血色。年轻的面庞上还带着未褪尽的青涩,但眼神深处,却有种与年龄不符的沉静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你叫什么名字?”陆昭云问道,声音在温暖的室内,不自觉地放缓了一些。

少年停下擦拭的动作,抬起头,那双浸过雨水的黑色眼眸,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清亮。

“江浸月。”他轻声回答。

江浸月。

陆昭云在心中默念了一遍这个名字。

江水浸泡着的月亮。清冷,孤独,带着漂泊无定的诗意。

果然,很适合他。

而这个雨夜,因为她一时心血来潮“拾”回来的这轮月亮,似乎开始变得不同起来。她不知道这个决定会将她引向何方,但故事的序章,显然已经在这一刻,被这场大雨和一时的心软,悄然掀开了第一页。

GB:捡到一只小狗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2章 方寸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