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彩虹中国人之中华传统节日
本书标签: 轻小说  中国传统节日 

东方朔的智慧

彩虹中国人之中华传统节日

第一十二章 正月十五·东方朔的智慧

时间:正月十五,清晨

地点:彩虹中国人家中餐厅、小区广场

人物:郑姐,玫外线,蓝先生,红姑娘,董某(演讲者)

正月十五,元宵节。年的气氛在这一天被甜糯的香气和即将到来的灯火推向了最后一个高潮。

早餐桌上,气氛轻松愉快,郑姐、玫外线、红姑娘、蓝先生都围坐在餐桌四边。郑姐作为客人,也早早起来,和大家围坐在一起。桌上摆着几碗刚出锅的汤圆,白白胖胖,在清汤里浮沉,冒着诱人的热气。

“今天这汤圆可有讲究,”玫外线笑着用勺子搅动自己那碗,“我特意买了新口味,有蓝莓的、草莓的,还有传统的黑芝麻。”

“蓝莓!我的!”蓝先生眼睛一亮,迫不及待地舀起一个最大的、透着隐隐紫色的汤圆,一口就塞进了嘴里。

“哎呦!烫烫烫!!!”

下一秒,他张大了嘴,用手使劲扇风,舌头伸得老长,果然被烫得有些发红,眼泪都快出来了。

郑姐看得忍俊不禁,调侃道:“哎哟,小蓝先生,这叫什么?这就叫——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玫外线扶了扶眼镜,一本正经地纠正:“小郑,我记得俗语好像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吧?”

正在小口吃着黑草莓汤圆的红姑娘,抬起头,温柔地插了一句,带着她特有的那种循规蹈矩的认真劲儿:“爸爸,郑阿姨,根据我的生活经验,我觉得……心急吃不了熟鸡蛋,好像更常见一些。”

一瞬间的寂静。

随即,“噗——哈哈哈!”郑姐第一个忍不住大笑起来。玫外线先是一愣,接着也摇着头畅快地笑了。餐桌上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蓝先生捂着嘴,看着笑得开心的郑姐和爸爸,又看看一脸无辜、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的姐姐,尴尬得耳朵都红了。红姑娘则是在大家的笑声中,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可能闹了笑话,脸颊飞起两朵红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心急吃不了热汤圆/豆腐/鸡蛋”——这场因一口汤圆引发的、关于俗语的“学术争论”,就在这哄堂大笑和兄妹俩的小小尴尬中,成了这个元宵节早晨最生动的注脚。

早饭过后,蓝先生还惦记着外面热闹的庙会,拉着玫外线要出门。父子俩刚走到小区广场,就被一阵热烈的掌声吸引了过去。

广场中央搭起了一个小舞台,背景板上写着“北京市第29届元宵节传统文化主题演讲”,下面坐满了邻居。而此刻站在话筒前的演讲者,让玫外线和蓝先生都惊讶地睁大了眼睛——竟然是他们的邻居,科学家董某!

董某今天没穿实验服,而是换上了一身得体的中山装,显得儒雅而精神。他正用他那特有的、清晰而富有逻辑的语调,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

“……各位邻居,我们只知道正月十五要吃元宵、看花灯,但你们可知道,这元宵节背后,还藏着一则充满智慧的传说吗?这就要说到汉武帝时期,一位名叫东方朔的智者了……”

蓝先生立刻被吸引住了,拽着爸爸挤到了人群前面。

董某继续讲道:“传说当时汉武帝的宫女中,有一位名叫‘元宵’的姑娘,自入宫后思念家人,终日以泪洗面。智者东方朔非常同情她,便想出了一条妙计。”

“他先在长安城里散播谣言,说火神君将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城。消息传来,汉武帝大惊失色,连忙向东方朔请教化解之法。”

董某讲得绘声绘色,听众们都入了迷。“东方朔便说:‘陛下,听闻火神君最爱吃汤圆,正月十五晚上,可让京城家家户户都做汤圆、张灯结彩供奉火神君。再命臣民在那天晚上都上街观灯,燃放鞭炮,烟火通明,如此便可让玉帝以为长安城已经大火焚城,从而躲过一劫。’

“汉武帝欣然应允。到了正月十五之夜,长安城里果然灯火辉煌,热闹非凡。宫女元宵的家人也奉命进城观灯,他们在灯笼上写下了‘元宵’的名字,元宵姑娘果然看到了,终于与家人团聚。因为宫女元宵做的汤圆最好吃,人们为了纪念这个聪明善良的姑娘,就把汤圆叫做‘元宵’,这一天也就成了元宵节。”

故事讲完了,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董某微笑着总结道:“所以,元宵节不仅是团圆的节日,更体现了我们祖先的智慧——用善良和巧妙的方法,化解难题,成就美好。这与我们科学探索中,用智慧解决现实问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玫外线在台下听得频频点头,对儿子低声说:“你看,董叔叔讲的故事多好。一个节日,不只有好吃的,更有好听的典故和古人的智慧在里面。”

蓝先生仰着头,看着台上散发着儒雅光芒的董叔叔,又想起早上那碗烫疼了舌头的蓝莓汤圆,忽然觉得这个元宵节,味道格外丰富。

上一章 诗词里的春节 彩虹中国人之中华传统节日最新章节 下一章 厨房里的考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