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心愿局:女配清算计划
本书标签: 古代  宫斗宅斗女强  快穿女配 

第二十章:深影

心愿局:女配清算计划

那本泛黄的手札,如同潘多拉的魔盒,被琅嬅紧紧攥在手中。端太妃伏诛带来的短暂轻松感,瞬间被这寥寥数语冲刷得一干二净。“雍正三年,秋。景仁宫事毕,‘她’亲至,赐金百两,嘱噤声。”——每一个字都像淬了毒的针,扎在她的神经上。

这个模糊的指代,比任何明确的指控更令人心悸。能亲临刚刚制造了“景仁宫惨案”的端太妃处,赐金封口,其身份地位,必然远超端太妃,是真正隐藏在幕后的执棋者!是雍正朝后宫那些“彼等”的核心人物之一!

琅嬅挥退左右,独坐灯下,小心翼翼地翻阅着整本手札。手札记录断断续续,多是端太妃零碎的心绪,充斥着不安、恐惧以及一种扭曲的、为自己行为辩护的“使命感”。字里行间,反复提到“规矩”、“平衡”、“拨乱反正”,仿佛她所做的一切残忍之事,都是为了维护某种她所认定的宫廷秩序。

关于“她”的直接记载并不多,且多用隐语代称,但有几处关键信息,如同黑暗中的萤火,指引着方向:

· “……‘她’不喜花香,尤厌牡丹,谓其俗艳张扬……”

· “……‘她’手腕常戴一串凤血珊瑚珠,乃先帝亲赐,等闲不示人……”

· “……‘她’言,富察氏女……气运过盛,恐非社稷之福……”(这一条显然是近期所加,指向琅嬅自己!)

不喜牡丹?凤血珊瑚珠?认为富察氏女气运过盛?

琅嬅的心脏猛地一沉。这几个特征,如同拼图般,在她脑海中迅速组合成一个她不愿面对,却又无比清晰的身影——当朝太后,钮祜禄氏!

太后确实不喜牡丹,宫中皆知她偏爱清雅的兰、菊;她腕上那串殷红如血的珊瑚手钏,更是从不离身,是雍正爷当年晋她为熹妃时所赐,象征着她的荣耀与地位;而她对富察氏,对琅嬅,尤其是对健康得“过分”的永琮那种复杂难辨的态度……

一切线索,都指向了慈宁宫!

这个认知让琅嬅遍体生寒。太后!皇帝的亲生母亲!若她真是那个跨越两朝、残害皇嗣的黑手首领,其动机是什么?是为了确保弘历的绝对权威,清除一切可能威胁帝位的皇子?还是因为她自身的权力欲望,不允许任何可能脱离她掌控的势力崛起?

联想到太后对永琮那偶尔流露出的忌惮,琅嬅更倾向于后者。永琮健康聪慧,母族强盛,若顺利长大,必是众望所归的储君,届时,太后作为祖母,虽依然尊贵,但手中的权柄难免会随着皇帝对嫡子的倚重而逐渐旁落。她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所以,她默许甚至推动了端太妃对永琮的刺杀?那当年景仁宫的悲剧,以及其他可能被掩盖的皇嗣夭折,是否也都出自她的授意或默许?

琅嬅感到一阵窒息般的压力。太后的势力盘根错节,历经三朝而不倒,在宫中、在前朝,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与她为敌,无异于螳臂当车。

但不能不为敌。为了永琮,为了她自己,她已无路可退。

她需要证据,更确凿的证据,来证实太后的身份,并摸清这个隐秘网络的完整架构。端太妃的手札是重要线索,但还不够,它无法作为直接指证太后的铁证。

琅嬅再次将希望寄托于系统。愿力点只有150点,她能兑换的东西有限。

她检索着与信息探查、证据收集相关的项目。最终,一个相对便宜但可能极为有用的技能吸引了她的注意:

【痕迹强化(初级)】:被动提升对环境中细微痕迹(如脚印、指纹、能量残留、气味等)的感知与辨识能力。兑换:100愿力点。

这个技能可以辅助【真实之眼】,让她能更清晰地捕捉到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线索。

“兑换【痕迹强化(初级)】。”

【兑换成功。剩余愿力点:50点。】

一股更敏锐的感知力融入她的五感。她甚至能隐约分辨出空气中不同人留下的、极其微弱的个体气息差异。

接下来的几日,琅嬅表现得异常恭顺。她每日雷打不动地去慈宁宫给太后请安,态度比以往更加谦卑柔顺,言语间满是对太后的感激与依赖,仿佛全然不知晓那潜藏在慈母表象下的汹涌暗流。

她利用请安的机会,悄然运用【真实之眼】和【痕迹强化】,仔细观察着慈宁宫的一切,尤其是太后本人和她身边的心腹嬷嬷。

她注意到,太后腕上的那串凤血珊瑚珠,颜色殷红欲滴,触手温润,确实非同凡品。在【真实之眼】下,那手钏似乎萦绕着一层极淡的、与宫廷龙气略有不同的能量场,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郁。

她还发现,太后身边最得用的徐嬷嬷,右手虎口有一处陈年旧疤,形状奇特。而在端太妃的手札中,曾含糊提到“她”身边有一得力之人,右手有“火焰痕”。

火焰痕……与徐嬷嬷虎口的疤痕形状隐隐吻合!

这一发现,让琅嬅更加确信了自己的判断。

同时,她也通过眼线,加紧了对宫中其他一些资历老、可能与旧事有牵连的嬷嬷、太监的暗中调查,试图找出更多与“彼等”网络相关的蛛丝马迹。

然而,太后那边似乎也有所察觉。端太妃的突然倒台,虽然对外宣称是“静养病逝”,但宫中嗅觉敏锐之人,都能感觉到背后的不寻常。太后对琅嬅的态度,表面上依旧慈和,但那眼神深处的审视与探究,却愈发明显。

这日请安时,太后状似无意地提起:“皇后近日气色愈发好了,永琮那孩子也是,瞧着就让人欢喜。只是这宫里啊,树大招风,有时候太过显眼,也未必是福气。皇后还需多加谨慎,守好长春宫这一亩三分地才是正理。”

话语中的敲打与警告之意,不言而喻。

琅嬅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温顺:“皇额娘教诲的是,臣妾定当时刻谨记,守好本分,抚育好永琮,不让皇额娘和皇上操心。”

从慈宁宫出来,琅嬅知道,与太后的正面较量,恐怕为期不远了。太后已经起了疑心,甚至可能已经开始着手清除痕迹,或者准备新的行动。

她必须加快速度。

回到长春宫,她召来永璜。永璜如今已是半大少年,行事越发沉稳可靠。

“永璜,”琅嬅看着他,语气郑重,“皇额娘有件事,需要你去做,此事或许有些风险,但你如今长大了,该为皇额娘分忧了。”

永璜立刻挺直脊背,眼神坚定:“皇额娘尽管吩咐,儿臣万死不辞!”

“不是要你赴死。”琅嬅温和地拍拍他的肩,“我要你,利用在尚书房读书、与宗室子弟交往的机会, subtly 打听一个人——已故的,景仁宫娘娘。留意任何与她相关的传闻、旧事,尤其是……她当年有孕及薨逝前后,宫中可有什么异常,或者,与如今慈宁宫的徐嬷嬷,有无任何关联。”

永璜虽不解其深意,但见琅嬅神色凝重,知道此事非同小可,郑重应下:“儿臣明白,定会小心行事。”

看着永璜离开的背影,琅嬅深吸一口气。将永璜也卷入这漩涡,实非她所愿,但如今形势逼人,她需要更多的眼睛和耳朵。

是夜,琅嬅正准备安歇,素练却脸色发白地匆匆进来,手中捧着一个巴掌大的锦盒。

“娘娘!这……这是刚才一个小太监偷偷塞给守门侍卫的,说是务必亲手交到娘娘手中!”

琅嬅接过锦盒,入手冰凉。盒子上没有任何标记。她小心打开,里面没有信笺,只有一件东西——

一枚通体漆黑、造型古朴、边缘刻着诡异符文的……长命锁!

那锁芯处,隐隐散发着一股与端太妃手札上同源的、令人毛骨悚然的阴邪能量!

是谁?!在这个时候,用这种方式,送来这样一件充满恶意的东西?!

是太后的警告?还是……那个网络中,其他的“彼等”,按捺不住了?

琅嬅盯着那枚不祥的黑锁,眼神冰冷如刀。

上一章 第十九章:伏诛 心愿局:女配清算计划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锁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