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画中月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代江湖 

第五章《涧边重逢》

画中月

山涧的水流潺潺,带着晨露的凉意漫过脚踝。苏珩僵在水里,望着岸边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喉咙像被什么堵住,千言万语涌到嘴边,只化作一声哽咽。

柳月娘也站着没动,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淌。她望着水里的苏珩——衣衫褴褛,满身泥污,肩头的伤口还在渗血,可那双眼睛,依旧像三年前在师门时一样,亮得让人心头发颤。

柳月娘“师兄……真的是你?”

她试探着往前走了两步,脚下的石子硌得生疼,却不及心口那股又酸又麻的滋味来得汹涌。

苏珩这才如梦初醒,踉跄着从水里爬上岸,湿漉漉的长衫紧贴在身上,冷得他打了个寒颤。他想伸手去碰她,指尖却在半空中停住,生怕眼前的一切只是幻觉,一碰就碎。

苏珩“是我,师妹。”

他的声音沙哑得厉害,

苏珩“我找了你三年……找得好苦。”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柳月娘强忍的堤坝。她再也忍不住,扑进苏珩怀里,放声大哭起来。三年的委屈、恐惧、思念,在这一刻尽数爆发,哭声里带着山涧的风声,听得人心头发紧。

苏珩紧紧抱住她,仿佛要将这三年的空白都填满。她的身子很轻,比记忆里瘦了许多,后背的骨头硌得他掌心发疼。他能感觉到她在发抖,既是因为冷,也是因为激动。

苏珩“别怕,师妹,我在。”

他一遍遍地说着,声音温柔得能滴出水来,手却在她背后轻轻抚摸,像是在确认她真的完好无损。

哭了许久,柳月娘才渐渐平复下来,从他怀里抬起头,眼睛红肿得像兔子。她抬手抚上苏珩的脸颊,指尖触到他颧骨上的划伤,轻轻蹙起眉,

柳月娘“你受伤了。”

苏珩“小伤,不碍事。”

苏珩握住她的手,那只手很凉,指腹上还有些薄茧,想来这三年过得并不轻松。他忽然想起什么,忙从怀里掏出那卷用油布包好的舆图,

苏珩“师妹,你看这个!”

柳月娘展开舆图,晨光下,完整的兵防布防图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她的瞳孔骤然收缩,指尖在图上快速划过,最终停在边境最西端的“雁门关”标记上,

柳月娘“沈砚山果然要拿这个去换北狄的支持。”

苏珩“你都知道?”

苏珩惊讶道。

柳月娘点头,拉着他往芦苇丛深处走,

柳月娘“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周成他们说不定会追来。”

两人穿过及腰的芦苇,来到山涧上游一处隐蔽的石洞口。洞口被藤蔓遮掩,若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柳月娘拨开藤蔓,对苏珩道,

柳月娘“进来吧,这是我这三年的藏身之处。”

山洞不大,却收拾得干净。角落里堆着些干草,铺成一张简陋的床,石壁上挂着几件洗得发白的青布衣裙,还有一个小小的药篓,里面装着些晒干的草药。最显眼的是洞壁上,用炭笔密密麻麻画满了画——有江南的烟雨,有山间的野花,还有一个年轻男子的背影,穿着月白长衫,正在临窗作画。

苏珩的目光落在那背影上,喉咙一紧,

苏珩“这是……”

柳月娘“是你。”

柳月娘的脸颊微微发红,

柳月娘“我失忆那半年,好多事都记不清了,只记得有个穿白衣服的师兄,总在我画画时偷偷看我。后来慢慢想起来,就凭着记忆画了下来,怕哪天又忘了。”

苏珩走上前,指尖轻轻抚过石壁上的炭痕。每一笔都画得很用力,有些地方的石头都被磨得发亮,想来是画了又画。他转过身,望着柳月娘,眼神里满是心疼,

苏珩“这三年,你到底经历了什么?”

柳月娘沉默片刻,走到洞口望了望,确认没人追来,才转身坐下,缓缓开口,

柳月娘“三年前那个雨夜,我去玲珑塔附近采风,想画一幅《塔影月下》。刚走到塔后,就听见沈砚山和一个北狄人说话,说要拿什么‘图’换北狄的兵马,帮他报当年被贬斥的仇。我吓得躲在树后,却不小心碰掉了树枝,被周成发现了。”

她的声音有些发颤,像是又回到了那个可怕的夜晚,

柳月娘“周成追过来,我拼命往山涧跑,他在后面喊‘留活口’,可脚下一滑,我还是摔进了水里。那时候水流很急,我以为自己死定了,醒来却躺在药农张老伯的草屋里。”

柳月娘“张老伯说,他在下游捞鱼时救了我,我昏迷了三天三夜,醒来后什么都不记得,连自己叫什么都忘了。他看我腰间挂着青竹佩,就暂时叫我‘阿竹’。”

柳月娘“我在张老伯那里住了半年,每天跟着他上山采药,学认草药。直到有一天,看见他孙子在临摹一幅仕女图,我忽然就想起了自己的名字,想起了师门,想起了你,还有沈砚山的阴谋。”

说到这里,她的眼眶又红了,

柳月娘“我想去找你,可又怕沈砚山没放过我,连累了你和师父。张老伯也劝我,说沈砚山在苏州势力大,硬碰硬只会吃亏。我只能忍着,偷偷打听沈府的动静,想等找到证据,再报官。”

苏珩“那幅《月下仕女图》……”

苏珩想起画中那张与师妹一模一样的脸。

柳月娘“是我画的。”

柳月娘苦笑,

柳月娘“去年冬天,我潜入沈府想找证据,却被周成发现,差点被抓住。情急之下躲进书房,看见沈砚山在赏画,就趁他出去的功夫,在那幅仿作的仕女图上,用隐笔留下了线索,还把偷到的半张舆图藏进了画轴夹层。我想着,若有朝一日你能看到这幅画,定会明白我的意思。”

苏珩这才恍然大悟,难怪画中仕女那般逼真,难怪隐笔技法如此熟悉——原来那根本就是师妹的手笔。他握住柳月娘的手,指尖传来她的颤抖,

苏珩“你就不怕沈砚山发现?”

柳月娘“怕。”

柳月娘点头,

柳月娘“可我更怕那布防图落在北狄人手里,边境的百姓要遭殃。师父教我们‘画以载道’,不光要画山水,更要画人心,守道义。我做不到眼睁睁看着沈砚山祸国殃民。”

苏珩望着她清澈的眼睛,心里又酸又敬。三年的磨难,没磨掉她半分赤子之心,反而让她的脊梁挺得更直了。他从怀里摸出青竹佩,放在她掌心,

苏珩“你看,我一直戴着。”

柳月娘看着两块一模一样的青竹佩,眼泪又掉了下来,这次却带着笑意,

柳月娘“我知道你会来找我的。”

就在这时,洞口的藤蔓突然动了一下,传来极轻的脚步声。两人瞬间警觉,苏珩将柳月娘护在身后,抓起地上的一块石头,低喝,

苏珩“谁?”

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

张婆婆“是阿竹吗?老婆子听见动静,来看看。”

藤蔓被拨开,走进来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婆婆,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几个窝头和一小罐咸菜。看见苏珩,她愣了一下,随即看向柳月娘,

张婆婆“这是……”

柳月娘“张婆婆,他是我师兄,苏珩。”

柳月娘连忙解释,

柳月娘“就是我常跟您提起的那个。”

张婆婆是张老伯的妻子,老伯三个月前病逝了,就剩她一个人守着草屋。她打量着苏珩,眉头渐渐舒展,

张婆婆“原来是苏先生,阿竹没少念叨你。快进来,外面凉。”

她将竹篮递给柳月娘,又对苏珩道,

张婆婆“沈府的人刚才在山下搜查,拿着你的画像问东问西,你们可得小心些。”

苏珩心里一紧,

苏珩“他们往这边来了?”

张婆婆“应该还没,我绕着小路来的。”

张婆婆叹了口气,

张婆婆“沈砚山那狗东西,当年张老伯就是因为不肯告诉他阿竹的下落,被他们打断了腿,才落下病根……”

柳月娘的眼圈红了,握紧了拳头,

柳月娘“这笔账,我迟早要跟他们算。”

苏珩看着她眼里的火光,又看了看洞外渐渐升高的日头,沉声道,

苏珩“师妹,张婆婆,现在不是报仇的时候。沈砚山要在月圆夜和北狄交易,我们必须在那之前把布防图送到巡抚衙门,让他们派兵拦截。”

柳月娘“可赵捕头被他们扣住了。”

柳月娘想起春桃的话,

柳月娘“巡抚衙门里说不定还有他们的人。”

苏珩“那就找可靠的人。”

苏珩的目光落在布防图上,

苏珩“师父生前曾说,他有个老友在苏州水师当参将,姓林,是个忠勇之人。我们可以从水路走,去找林参将。”

张婆婆突然开口,

张婆婆“水路我熟。后山有条暗道,能通到运河支流,那里停着我家老头子留下的小渔船,你们可以坐船走。”

柳月娘“那您呢?”

柳月娘担忧道。

张婆婆“我老婆子一把年纪了,他们还能把我怎么样?”

张婆婆拍了拍她的手,

张婆婆“你们快走,再晚就来不及了。这是窝头,路上吃。”

柳月娘还想说什么,苏珩已站起身,

苏珩“多谢张婆婆。这份恩情,我们记下了。等此事了结,定回来报答您。”

他将布防图仔细折好,藏进贴身的衣襟,又帮柳月娘背起药篓——里面装着她采的草药,关键时刻或许能派上用场。柳月娘最后抱了抱张婆婆,眼眶通红,

柳月娘“您多保重。”

张婆婆挥挥手,别过脸去,偷偷抹了把眼泪。

两人跟着张婆婆穿过后山的暗道,道里又黑又窄,只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前方出现光亮,耳边传来运河的水声。

暗道出口藏在一片茂密的芦苇荡里,岸边果然停着一艘小小的乌篷船,船身虽旧,却收拾得干净。张婆婆解开缆绳,将船推到水边,

张婆婆“顺着支流往下走,出了芦苇荡就是大运河,林参将的水师营就在下游的码头。”

苏珩跳上船,伸手将柳月娘拉上来。两人回头,看见张婆婆站在岸边,身影在晨光里显得格外瘦小。

张婆婆“快走!”

张婆婆朝他们挥手。

苏珩撑起篙,小船缓缓驶离岸边,钻进茫茫芦苇荡。柳月娘站在船头,望着张婆婆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芦苇深处,才转过身,望着苏珩的背影。

他穿着湿漉漉的长衫,脊背挺得笔直,篙杆在他手中沉稳有力,每一次入水,都带着破开前路的决心。柳月娘忽然觉得,无论前路有多少风浪,只要有师兄在身边,她就什么都不怕了。

船行渐远,芦苇荡外的大运河在日头下泛着金光,像一条蜿蜒的绸带,通向未知的远方。苏珩回头,对上柳月娘的目光,两人相视一笑,眼底都藏着同一份坚定。

月圆夜还有三天。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在沈砚山的阴谋得逞前,将这关乎千万人性命的布防图,送到真正能守护它的人手中。而那座笼罩在迷雾中的玲珑塔,那些藏在画里的秘密,还有沈砚山背后更深的网,都等着他们去揭开。

上一章 第四章《雨夜奔逃》 画中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