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学校,苏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林浩所有的东西都打包好,放在了他的宿舍楼下。她没有给他打电话,只是发了一条消息:“我们结束了,你的东西我放在楼下了,自己拿一下。”
这次,林浩很快就回复了,语气带着一丝不耐烦和理所当然:“苏宁,你又闹什么脾气?不就是跟朋友出去玩了一趟吗?至于这样?”
“朋友?”苏宁看着屏幕,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牵着手、亲着脸的朋友?林浩,你不用再骗我了,我不是傻子。”
“行,你非要这么想,我也没办法。”林浩的语气变得冷漠,“分手就分手,谁怕谁。不过说真的,苏宁,你也别太把自己当回事,要不是看你听话、对我好,我根本不会跟你在一起。”
这句话像一把锋利的刀,狠狠扎进了苏宁的心里。但这一次,她没有哭,只是平静地回复:“我知道了。”然后,拉黑了他所有的联系方式。
做完这一切,她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里虽然还是疼,但更多的是一种解脱。
室友们担心她,轮流陪着她,怕她想不开。苏宁笑着对她们说:“我没事,真的。以后,我要好好学习,好好生活。”
她说到做到。从那天起,苏宁重新拾起了学习的热情,甚至比以前更努力。以前学习是为了取悦父母,为了在那个家里有立足之地,而现在,学习是为了自己。
她每天早上六点就起床,去图书馆占座。图书馆里很安静,只有翻书的声音和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她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暂时忘记了心里的伤痛。
她重新规划了自己的大学生涯,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背诵多少单词,做多少道习题,每周读几本书。她还报了几个兴趣班,学习英语口语和绘画——这些都是她以前想学,却因为要照顾弟弟、要省钱给林浩买东西而放弃的。
周末的时候,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围着林浩转,而是要么泡在图书馆,要么去兴趣班上课,要么和室友一起去爬山、看电影。
室友们都说,苏宁变了。以前的她,总是小心翼翼,眼神里带着一丝怯懦和不自信;而现在的她,眼神明亮,脸上带着笑容,整个人都散发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光芒。
有一次,英语口语课上,老师让大家上台做自我介绍。以前的苏宁,肯定会紧张得说不出话来,但这一次,她深吸一口气,走上讲台,从容地介绍了自己。虽然有些地方说得不够流利,但她全程都保持着微笑,眼神坚定。
下台的时候,老师对她竖起了大拇指:“苏宁,你说得很好,很有进步。”
苏宁笑着说了声“谢谢老师”,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是以前给林浩买再多东西、得到父母再多认可都无法比拟的——这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
她开始学着关心自己。以前她总是省吃俭用,穿最便宜的衣服,吃最简单的饭菜。而现在,她会给自己买喜欢的衣服,会偶尔去吃一顿大餐,会在生理期的时候,给自己煮一杯红糖姜茶,好好照顾自己。
她还开始学着拒绝。以前,不管是父母让她给弟弟们买东西,还是同学让她帮忙占座、抄作业,她都不会拒绝,怕别人不高兴。而现在,如果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她会礼貌地说“不”。
有一次,母亲给她打电话,让她给苏磊买一双最新款的球鞋,说苏磊同学都有,就他没有,会被人笑话。
换做以前,苏宁肯定会答应,哪怕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弟弟买。但这一次,她平静地说:“妈,我现在的钱要用来交学费和报兴趣班,没有多余的钱给苏磊买球鞋。他想要,可以自己存钱买,或者等你给他买。”
电话那头的张桂兰愣住了,显然没想到她会拒绝。“你这丫头,怎么这么不懂事?你弟弟想要一双球鞋怎么了?你赚钱不就是给弟弟花的吗?”
“我赚钱是为了我自己,”苏宁的语气很坚定,“我可以适当帮衬弟弟,但不是无底线地满足他的所有要求。妈,我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生活,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什么都听你们的了。”
说完,她不等张桂兰反驳,就挂了电话。挂了电话后,她心里有一丝忐忑,怕父母生气,但更多的是一种轻松。
她终于明白,一个人首先要爱自己,别人才会爱你。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珍惜自己,不重视自己,又怎么能指望别人对你好呢?
图书馆闭馆的时候,苏宁背着书包走在回宿舍的路上。路灯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她抬头看着天上的星星,心里充满了希望。
虽然过去的伤痛还在,但她已经不再是那个只会卑微乞求爱的小女孩了。她要在废墟之上,重建自己的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