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幻想小说 > oc原创小说:刺死一支矢车菊
本书标签: 幻想  双女主 

新国家新学校,埃莉诺·格温多林?

oc原创小说:刺死一支矢车菊

我去灵感突然大爆发

  毕业典礼的阳光褪去了圣诞的寒凉,透过礼堂彩绘玻璃,在红毯上投下斑驳的暖光。矢车菊三人组并肩站在毕业生队列里,同款金色挂绳依旧系在各自的随身物件上——黛莉尔的色素瓶换成了小巧的旅行装,黛洛温的相机挂坠随着步伐轻晃,艾梅诺的乐谱本封面,还别着那朵风干的矢车菊卡片。

  进行曲响起时,艾梅诺悄悄攥紧了两人的手,指尖微微发凉。她的校服领口别着枚小小的矢车菊胸针,是用之前表演剩下的蓝色素染成的绒布做的,三只胸针一模一样,清晨特意分给了黛莉尔和黛洛温。“等会儿上台领证书,我们一起举一下胸针好不好?”她压低声音,眼眶已经泛起浅浅的红,“就当是‘矢车菊三人组’的专属仪式。”

  黛莉尔点头,她口袋里揣着三个迷你“诗之蓝”瓶。“领完毕业证我们去老地方拍照,”她声音轻快,却掩不住一丝哽咽,“就是去年雪地里拍合影的那片矢车菊丛,现在应该开得正盛。”

  黛洛温“嗯”了一声,相机早已挂在脖子上,镜头盖敞开着,随时准备捕捉瞬间。她昨晚熬夜整理了一本相册,里面是从圣诞汇演到毕业前夕的所有照片,最后一页留白,等着今天补上三人的毕业合影。相册封面用烫金笔写着一行小字:“Cornflower Trio, Forever。”

  夕阳西下时,三人终于要分别了。校门口,艾梅诺紧紧攥着两人的手,不肯松开。“记得每年圣诞节的视频通话,”她反复叮嘱,“还有,我一定会去中国看你们,到时候我们还要一起去看矢车菊,一起唱《Stille Nacht》,就像现在一样。”

  黛洛温举起相机,最后一次按下快门,定格下三人在夕阳下的身影——背景是漫天飞舞的矢车菊花瓣,三人的脸上带着泪,却依旧笑着,胸前的矢车菊胸针在夕阳下闪着光。

  车子启动时,挥着手大喊:“我会想你们的!一定要常联系!”她的声音被风吹得有些模糊,却清晰地传到两人耳中。

  黛莉尔和黛洛温趴在车窗上,用力挥着手,看着艾梅诺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路的尽头。矢车菊的花香似乎还萦绕在鼻尖,金色挂绳轻轻晃动,像一份永不褪色的约定。

  车子驶离校门口,车厢里的沉默被窗外掠过的街景轻轻托着。黛莉尔把脸贴在车窗上。黛洛温则低头翻着相机里的照片,从圣诞汇演的蓝光到毕业典礼的夕阳,最后停在三人戴矢车菊胸针的合影上,指尖在屏幕上轻轻点了点。

  回到家时,黛莉尔的房门刚推开,阳光就涌进房间,照亮了书桌上散落的色素瓶和中文笔记本。她没顾上歇口气,径直拖出床底的银色行李箱,拉链拉开的瞬间,仿佛打开了通往中国的入口。她先从衣柜里翻出常穿的蓝白色吊带和矢车菊服装,叠得方方正正码在箱底,又把表演时穿的淡蓝色连衣裙用防尘袋装好,小心翼翼放在上层——这是圣诞汇演那天穿的裙子,裙摆还沾着没洗干净的蓝色素痕迹,是她特意留下的纪念。

  最费心思的是那套色素工具。她从书桌抽屉里拿出定制的防震泡沫盒,把大小不一的试管、烧杯挨个嵌入凹槽,每个容器都裹了两层软布。那瓶系着金色挂绳的矢车菊蓝色素被单独放在中间,挂绳缠绕在瓶颈打了个蝴蝶结,旁边摆着几包密封好的花青素粉末——这是她特意提炼的,想在中国尝试种出同款矢车菊蓝的花。书桌上,那本写满批注的《唐诗三百首》被她塞进随身包,扉页上贴着三人雪地里的合影,边角已经被摩挲得有些毛边,她又往包里塞了本新的中文笔记本,封面印着小小的矢车菊图案。

  “莉莉,过来看看妈妈给你准备的东西。”妈妈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手里拎着一个米色布袋。里面装着几罐纯蜂蜜,还有几盒巧克力。“这些蜂蜜冲水喝,能缓解水土不服。”爸爸跟在后面,手里拿着一张黑色金属卡片,边缘刻着细密的矢车菊花纹,“这张卡无限额度,在那边缺什么就买,别委屈自己。学费已经提前付过了,这张卡就当你的生活费和零花钱。”黛莉尔接过卡片,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面,突然抱住爸妈的胳膊,眼眶一红:“谢谢你们,我会每周视频,给你们看中国的风景。”她把卡片放进随身包的内侧口袋,又从抽屉里拿出艾梅诺送的矢车菊干花卡片,夹在护照里。

  另一边,黛洛温的房间里弥漫着淡淡的相机清洁剂味道。她的行李箱是深灰色的,打开后先铺了一层防震垫,然后把单反相机用专用相机包裹好,放在最中间,镜头、滤镜、备用电池分门别类装进侧边的收纳袋里。那本“Cornflower Trio, Forever”的烫金相册被她放在随身登机箱里,最后一页的留白处,她刚用胶水贴上三人的毕业合影,照片上三人戴着同款矢车菊胸针,笑容里带着泪光。

  她从书架上拿下几本摄影集,其中一本是关于中国古建筑的,是她特意托人买的,想记录下中国的亭台楼阁。书桌上,黛莉尔送的迷你“自由”瓶被她系在相机挂绳上,蓝色的液体在阳光下闪着光。她又往行李箱里塞了几件深色卫衣和裙子——方便外出拍照,还放了个小小的便携打印机,想随时把拍到的照片打印出来,放进相册里。

  “洛洛,机票已经帮你和莉莉订好了,三天后上午十点的航班,直飞北京。”爸爸走进来,把打印好的机票订单放在桌上,又递过一张和黛莉尔同款的黑色卡片,“密码是你的生日,在那边照顾好自己,也多看着点莉莉,她有时候太冒失。”黛洛温接过卡片,指尖在矢车菊花纹上轻轻摩挲,点头“嗯”了一声。

  出发当天,机场的人流熙熙攘攘。黛莉尔和黛洛温推着行李在登机口等待,同款金色挂绳在阳光下闪着光,胸前的矢车菊胸针遥遥相对。换登机牌时,黛莉尔掏出爸爸给的黑卡,工作人员刷卡的瞬间,屏幕上显示的“无限额度”字样让她心里一暖。

  

  飞机起飞时,两人并肩望着窗外,家乡的风景渐渐缩小,最后变成云层下的光斑。黛莉尔攥着口袋里的黑卡,指尖传来金属的凉意,心里却暖烘烘的——这张卡不仅是父母的牵挂,更是她们在中国开启新生活的底气。黛洛温则翻开相册,指尖划过三人的合影,嘴角勾起浅浅的弧度。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后,飞机降落在北京大兴机场,走出航站楼的那一刻,湿润的风裹着陌生的气息扑面而来,远处的高楼鳞次栉比,阳光透过云层洒在两人身上,金色挂绳轻轻晃动,与胸前的矢车菊胸针相映成趣。

  黛莉尔深吸一口气,掏出手机给艾梅诺发了条语音:“我们到中国啦!这里的天好蓝,像矢车菊的颜色!”黛洛温则举着相机,对着机场外的街景按下快门,将这份崭新的开始,定格在镜头里。她们的中国之旅,带着友谊的约定和父母的关爱,正式拉开了序幕。

  两人按照中介发的定位,先去看第一套公寓。那是栋崭新的商住两用楼,房间装修精致,家电齐全,可推开窗户,对面就是密密麻麻的写字楼,钢筋水泥的丛林挡得阳光只剩零星光斑。黛莉尔走到窗边比划:“这里没有阳台,没法种矢车菊,我的色素实验也少了自然光。”黛洛温举着相机试拍了一张,画面里满是冷硬的线条,她默默放下相机:“光线太杂,拍不出柔和的照片。”两人没多停留,转身奔赴下一处。

  第二套公寓藏在老城区的巷子里,爬满围墙的绿萝绿意盎然,楼道里偶尔传来邻居的闲谈声,透着烟火气。推开房门的瞬间,朝南的小阳台让阳光倾泻而入,铺在木地板上暖融融的。房间不算大,但格局方正,客厅的落地窗正对着小区里的香樟树,枝叶摇晃间筛下细碎的光影。

  黛莉尔眼睛一亮,径直冲到阳台,指尖抚过栏杆:“这里太完美了!”她掏出手机对着阳台比划,“我可以在这里摆个三层花架,左边种矢车菊,右边种提炼色素的香草,中间放我的小实验瓶。”说着,她从随身包掏出那包花青素粉末,在阳光下轻轻晃了晃,蓝色粉末闪着细碎的光。

  黛洛温绕着房间走了一圈,指尖轻敲墙面测试隔音,又走到窗边观察光线——午后的阳光斜斜照进房间,刚好落在书桌位置,正是拍照的好角度。她举起相机,对着阳台外的香樟树按下快门,画面里绿意氤氲,带着自然的柔和感。“这里很适合居住和拍照。”她转头看向黛莉尔,嘴角勾起浅浅的弧度“你住这套,旁边还有一套一模一样的,我去住那个”

  “好”

  中介笑着补充:“这个小区离你们要就读的学校步行只要十分钟,周边有菜市场、超市,生活很方便。”黛莉尔和黛洛温对视一眼,默契地点头:“就选这里了!”

  签合同的时候,黛莉尔掏出那张刻着矢车菊花纹的无限额度黑卡,刷卡的瞬间,心里涌起一阵暖意——父母的关爱让这个陌生的城市多了份踏实。拿到钥匙的那一刻,黛莉尔迫不及待地推开房门,推开了在中国的新生活。

  拿到钥匙的那一刻,黛莉尔几乎是蹦跳着冲进自己的小公寓,金色挂绳上的矢车蓝色素瓶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在阳光里投下细碎的蓝影。她第一时间推开阳台门,让暖融融的阳光裹住自己,指尖顺着栏杆划过,在心里默默规划:“左边放花架,中间摆我的实验台,右边要留个小角落,放艾梅诺送的干花卡片。”

  黛洛温则提着行李箱,走进隔壁同款公寓。她没有急着整理,先绕着房间走了一圈,举起相机对着各个角度试拍——客厅落地窗的光影、卧室飘着薄纱的窗帘、阳台外伸展的香樟枝叶,每一张都透着温润的质感。她把相机放在书桌中央,打开随身登机箱,先将那本“Cornflower Trio, Forever”相册摆好,又从包里拿出便携打印机,打印出刚在小区里拍的绿萝照片,贴在相册新页面,旁边用中文写下:“北京·相邻的家”。

  整理行李时,黛莉尔把那套色素工具小心翼翼摆进阳台柜,防震泡沫盒打开的瞬间,蓝色素瓶、试管、烧杯在阳光下闪着光。她将艾梅诺送的矢车菊干花卡片贴在柜门内侧,又把《唐诗三百首》放在阳台的小桌上,翻开“长风破浪会有时”那一页,压上一块光滑的鹅卵石。“以后在这里看书、做实验,肯定很舒服。”她喃喃自语,指尖划过书页上的合影。

  黛洛温则在自己的公寓里布置摄影角,书桌靠窗摆放,旁边架起简易三脚架,镜头对准阳台外的风景。她把黛莉尔送的迷你“自由”瓶系在相机挂绳上,蓝色液体随着相机晃动,像藏了一片小小的矢车菊花海。衣柜里,深色衣物叠得整整齐齐,旁边留出专门的空间放摄影配件,便携打印机就摆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傍晚时分,两人都收拾得差不多了,相约去小区附近的超市采购。走出楼道,老城区的烟火气扑面而来:路边小贩推着装满水果的推车,吆喝声清脆;邻居们坐在树下聊天,手里摇着蒲扇;远处的餐馆飘来饭菜香,混着香樟树的清香。黛莉尔好奇地盯着路边的中文招牌,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拉着黛洛温问,笔记本上很快记满了拼音和注释。

  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黛莉尔眼花缭乱,她推着购物车,把小米、枸杞、各种绿植种子一一放进车里——这些都是她查资料说适合提炼天然色素的原料。黛洛温则直奔文具区,买了几本空白相册和不同颜色的马克笔,又挑了些小巧的收纳盒,用来整理相机配件。结账时,黛莉尔掏出那张三色矢车菊花纹的黑卡,刷卡时,收银员笑着说:“这张卡真好看,像刻了花。”她心里暖暖的,转头对黛洛温笑了笑,仿佛看到了父母的牵挂。

  晚上,黛莉尔看着自己做出来的黑暗料理犯了难

  黛莉尔盯着餐桌上那盘黑乎乎的东西,嘴角抽了抽。她本来想试着做蔬菜煎蛋,结果鸡蛋煎糊了不说,切得歪歪扭扭的青菜还裹着一层焦黑的油星,连带着锅里都结了层硬邦邦的锅巴。她拿起筷子戳了戳,蛋壳没剥干净的碎渣混在里面,看着就让人没了胃口。

  “算了,还是出去碰碰运气吧。”她懊恼地脱下沾了油污的围裙,抓起钥匙和手机就出了门。小区巷子里的路灯已经亮起,暖黄的光映着路边的店铺招牌,一家挂着“老北京麻辣烫”的小店飘出浓郁的香气,瞬间勾住了她的脚步。

  她犹豫着推开门,店里热气腾腾,几张桌子坐满了人,老板操着一口带着京味儿的普通话招呼:“姑娘,里面坐!选菜还是直接要套餐?”黛莉尔盯着冰柜里琳琅满目的食材,一时有些眼花缭乱“套餐微辣。”黛莉尔的中文有些生硬,但老板也能理解

  老板麻利地煮好一碗麻辣烫,红亮的汤底飘着白芝麻和香菜,黛莉尔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拿起筷子尝了一口,鲜辣的味道在舌尖炸开,带着食材本身的鲜嫩,好吃得眼睛都亮了。她掏出手机,对着碗里的麻辣烫拍了张照片,发给艾梅诺:“中国的麻辣烫也太好吃了!比我做的黑暗料理强一百倍!”

  刚发完消息,艾梅诺的视频通话就打了过来。屏幕里的她正对着电脑赶作业,看到麻辣烫的照片立刻坐直了身子:“哇!看起来好香!莉莉你居然会找这种小店,我还以为你要去吃西餐呢!”

  邻桌的阿姨看她对着手机说话,笑着搭话:“姑娘是外国人吧?第一次吃麻辣烫?”黛莉尔点点头,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回应:“是的,很好吃!”阿姨热情地给她推荐:“这家的秘制酱料最香,下次可以试试中辣,配着米饭吃更过瘾!”

  吃完麻辣烫,黛莉尔付了钱,揣着满满的幸福感往回走。晚风带着食物的香气和香樟树的清香,巷子里的路灯把她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她还要赶紧回家收拾第二天去学校呢

  报到日的阳光格外明朗,黛莉尔和黛洛温并肩走在校园里,同款金色挂绳随着步伐轻轻晃动,胸前的矢车菊胸针在阳光下闪着光。校园里绿树成荫,穿着校服的学生来来往往,偶尔有好奇的目光落在两人身上,却都带着善意的笑意。

  两人正对着导航找教学楼,身后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散发、穿着奇怪服装的女生追上来,脸上面无表情:“你们是转校生吧?看你们对着导航,是不是找不到路了……我带你们吧……”

  黛莉尔转头,愣了一下,连忙点头:“是的,我们要去报到。”她的中文还带着生涩,语速放慢了不少。

  埃莉诺在黛莉尔转头的时候也愣了一下,我靠,这人长的真好看(?)

  一路上,她没主动说话,黛莉尔和黛洛温也只好跟着沉默,只有相机偶尔的快门声打破安静。走到一个岔路口,女生突然停下,指着左侧的小路:“从这走更近,避开主路的人流。”她的声音依旧清冷,却主动绕开了拥挤的方向。

  “太感谢你了!”黛洛温难得多说了一句,语气里满是真诚。女生摇摇头,转身要走,又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便签纸,写下一串数字:“这是中文系新生群的二维码编号,扫码能加群,有问题可以在群里问,比导航管用。”她把便签纸递过去,还是没什么表情,“我叫埃莉诺·格温多林,跟你们两个同一个班,意大利人,有事也可以找我。”

  走进办公室,张老师笑着递给她们校园卡:“埃莉诺·刚才已经跟我提过,说有两位外国新生可能会对环境生疏,让我多留意一下。”黛莉尔和黛洛温对视一眼,心里突然暖暖的——原来这位看似冷漠的女生,早就悄悄为她们做了铺垫。

  走出办公楼时,黛莉尔掏出手机扫码加群,群里立刻弹出欢迎消息,有人主动问她们要不要帮忙熟悉校园。

  黛莉尔指尖捏着那张便签纸,看着上面工整的数字,又抬头看向埃莉诺·格温多林的背影——她依旧是那副冷淡模样,双手插在奇怪服装的口袋里,脚步不快不慢,却恰好走在两人斜前方,像在默默引路。

  埃莉诺脚步顿了顿,没回头,只是淡淡“嗯”了一声,耳根却悄悄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红。她其实早就注意到这两个异国面孔,昨天班主任说有新生转学来,还是德国来的,她本没在意,今早在校门口看到两人对着导航一脸茫然,鬼使神差就追了上来,刚才看到黛莉尔转头时的模样,心脏还莫名跳快了半拍。

  (无cp向无cp向就算有也是分手)

  走到教学楼门口,埃莉诺终于停下脚步,侧过脸时依旧没什么表情,眼神却往黛莉尔胸前的胸针扫了一眼:“教室在二楼203,第一节课是中文基础,课本在讲台抽屉里,标了你们的名字。”她顿了顿,补充道,你们两个的座位分别是靠窗的一排和第四排

  两人刚坐下,同桌的女生就热情地凑过来:“你们就是埃莉诺提前说的德国新生吧?”她指了指埃莉诺的方向,压低声音,“她是个奇怪的人,离她远一点,她帮助了人就会给人下诅咒”

  “?……”

  第一节课的铃声响起,张老师走进教室,笑着让两人做自我介绍。黛莉尔站起来时,下意识摸了摸胸前的矢车菊胸针:“大家好,我是黛莉尔,喜欢唐诗、矢车菊和天然色素,很高兴认识大家。”

  掌声落下时,黛莉尔坐下的动作轻轻带起金色挂绳,矢车蓝色素瓶在桌沿晃了晃,溅起细碎的蓝影。黛洛温跟着起身,相机挂坠随着动作轻响,她语速平稳却清晰:“我是黛洛温,喜欢摄影,尤其爱拍光影和自然,希望以后能记录下这里的一切。”

  话音刚落,教室后排就有人举手:“黛洛温同学!我们学校的银杏道超适合拍光影,下周变黄了我带你去呀!”黛洛温表情没有什么变化,只是点头致谢

  第二节课是中国历史,老师讲到唐朝诗歌时,突然提问黛莉尔:“你刚才说喜欢唐诗,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句你最喜欢的?”

  黛莉尔下意识挺直脊背,轻声答道:“我喜欢李白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教室里安静了几秒,随即响起轻轻的掌声。张老师赞许地点点头

  三人走到学校食堂时,饭点的热气裹着饭菜香扑面而来。食堂里人声鼎沸,窗口前排起长队,各色菜肴在蒸汽中泛着诱人的光泽——红烧排骨的红亮、清炒时蔬的翠绿、番茄炒蛋的酸甜,还有冒着热气的馄饨和面条,看得黛莉尔眼花缭乱。

  下课铃刚响,她戳了戳旁边收拾相机的黛洛温:“我们去吃昨天看到的那家面馆好不好?”

  两人刚走出教室,就看到埃莉诺站在走廊尽头的窗边,背影笔直,似乎在看楼下的风景。黛莉尔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上前,用刚学的中文试探着问:“埃莉诺,你……要一起去吃饭吗?”

  埃莉诺的肩膀几不可察地僵了一下,转过身时依旧没什么表情,眼神却在黛莉尔胸前的矢车菊胸针上停留了半秒:“可以。”简单两个字,却让黛莉尔松了口气,连忙笑着跟上她的脚步。

  出了校门,拐进一条僻静的小巷,埃莉诺在一家不起眼的面馆前停下:“就是这里。”推开木门,一股浓郁的骨汤香气扑面而来,店里人不多,几张木质桌椅擦得干干净净。

  老板是个话不多的大叔,看到埃莉诺就熟稔地问:“还是青菜面?”埃莉诺点头,转头看向两人:“这里的骨汤面和番茄牛腩面也很好吃,不辣。”

  黛莉尔想起昨晚麻辣烫的鲜香,试探着说:“我要番茄牛腩面。”黛洛温则选了骨汤面

  找了个靠里的位置坐下,黛莉尔忍不住打量起埃莉诺的衣服“你的衣服……很特别。”

  面很快端了上来,番茄牛腩面的汤汁红亮诱人,牛腩炖得软烂,香气扑鼻;骨汤面则清亮醇厚,飘着几片翠绿的青菜。黛莉尔拿起筷子,小心翼翼地挑起一根面条,酸甜的滋味在舌尖散开,她忍不住眼睛一亮:“好吃哎!”

  埃莉诺看着她满足的样子,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弧度,低头喝了口面汤。她其实不太习惯和人近距离相处,却莫名不排斥和这两个德国女孩一起吃饭,准确来说是不排斥黛莉尔,尤其是看到黛莉尔提到朋友时眼里的光。

  结账时黛莉尔抢先掏出那张刻着矢车菊花纹的黑卡,老板刷卡时忍不住赞叹:“这卡真精致。”黛莉尔笑着道谢,心里却想着,等下次和艾梅诺视频,一定要把今天的面和新认识的朋友都告诉她。

  走出面馆时,阳光依旧明媚,三人并肩走在小巷里,影子被拉得长长的。黛莉尔攥着笔记本,心里满是期待;黛洛温的相机挂绳轻轻晃动,捕捉着身边的点滴;埃莉诺依旧是那副冷淡模样,脚步却下意识地放慢,和两人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

  午后的阳光斜斜照进物理实验室,百叶窗筛下细碎的光影,落在排列整齐的实验器材上。黛莉尔和黛洛温刚走进教室,就看到埃莉诺已经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摊着物理课本,指尖正无意识地摩挲着书页边缘。

  张老师抱着实验箱走进来,笑着宣布:“这节课做串联电路拓展实验,需要设计一个能控制灯泡明暗的简易装置,3人一组自由搭配。”

  话音未落,埃莉诺已经起身走向她们,依旧是面无表情的模样:“一起?”她刚拆完实验器材包装,就见黛莉尔拿起导线,指尖灵活地将线端拧成细小圆环,精准套进接线柱,动作比她还要娴熟。

  “这样就行?”埃莉诺凑近看了看电路连接,发现黛莉尔不仅接对了所有接线柱,还特意缩短了导线长度,减少电阻损耗。

  “嗯,滑动变阻器改变接入电阻,电流就

上一章 圣诞当天社团表演!等等,毕业…? oc原创小说:刺死一支矢车菊最新章节 下一章 最喜欢的乐队队长是我对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