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战国后期之转折
本书标签: 历史  战国时代 

第十六章

战国后期之转折

韩国十万新军兵临大梁城下,如同一只矫健的猎豹,盯上了看似庞大的猎物。魏国朝堂一片恐慌,魏安釐王魏圉急令正在陈地与楚军对峙的部队放弃东线,火速回援都城。这一举动,客观上解除了楚国东境的危机,令春申君黄歇得以将更多兵力调往巴蜀战场。

韩军并未急于攻城,而是在大梁城外休整一月,养精蓄锐,同时仔细勘察这座天下闻名的坚城。一个月后,攻势正式展开。大梁城不愧为中原第一坚城,墙高池深,守军虽寡,但凭借地利,初期成功抵挡了韩军的猛攻。然而,韩军展现出了惊人的素质,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术灵活,往往能以一名韩军士兵的代价,换取三到六名魏军守城的性命,这跟以往的守城战中战损完全不符。极其惊人。

当从陈地前线仓促回援的魏军赶到,试图与城内守军里应外合时,韩军主帅临阵不乱,果断分兵迎击。这支以逸待劳的韩军精锐,利用娴熟的配合与凌厉的攻势,将远道而来、疲惫不堪的魏国援军打得丢盔弃甲,死伤惨重。

“魏国……难道要亡在我手里?亡在韩国手里?!” 魏王圉在宫中听到败报,面无人色,声音颤抖。

魏相强作镇定,安慰道:“大王勿忧!韩国虽骤得强军,然其国小力微,底蕴不足。我大梁城坚粮足,只需固守,耗也能耗干韩军!彼劳师远征,久攻不下,必生变故!”

然而,他们低估了韩国为此战准备的深度。真正的杀手锏,并非城外的十万大军,而是早已深植于大梁城内的数千颗“钉子”!

(闪回)十年前,新郑偏殿。

韩桓惠王韩然、相国张平、老将暴鸢密室内对坐,烛光摇曳。

韩王忧心忡忡:“两位爱卿,我韩国国小力微,除编练新军、倚仗楚国之外,还有何法可于列强夹缝中求存,甚至……伺机壮大?”

张平沉吟道:“大王,明修栈道,亦需暗度陈仓。当年我韩国先祖灭郑,亦非全靠强攻。”

暴鸢目光一闪,接口道:“相国所言极是。臣以为,可效古法,行‘浸透’之策。多年来,持续派遣商贩、流民、士人、工匠、农夫、马夫,乃至无知童子,以各种身份,潜移默化,不断潜入……大梁!”

“大梁?”韩王疑惑,“为何是魏都大梁,而非秦都咸阳或楚都郢?”

张平解释道:“大王明鉴。咸阳秦法严苛,外人难融;郢都楚地广袤,目标分散。唯大梁,距我新郑不足二百里,人员往来便利,且魏国朝堂近年来……较之秦楚,更易渗透。若能掌控大梁,则如匕首抵住中原咽喉!”

韩王权衡良久,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善!此事关乎国运,务必隐秘,由相国与老将军亲自负责,不惜代价!”

回到现实 ,十年布局,终见成效。此时的大梁城内,韩国的间谍网络已发展至近六千人之众!他们渗透在各行各业,甚至有人混入了低阶官吏或守城部队。当城外韩军猛攻之时,这些“钉子”开始行动:

情报传递: 通过隐秘渠道,将大梁城防部署、粮草储备、守军士气、乃至魏王朝堂决策,源源不断送出城外。

破坏行动: 针对关键粮仓、武库,策划了数次小规模的纵火,虽未造成毁灭性打击,却极大地加剧了城内的恐慌与混乱。

内乱骤起: 当魏国官府开始察觉并搜捕间谍时,这些隐藏的韩人不再隐匿,纷纷拿起藏匿的武器,在城内多处要道发动袭击,制造混乱,呼喊“韩军已入城”等谣言,意图里应外合!

一时间,大梁城内火光四起,杀声震天。城外韩军攻势更猛,城内则陷入一片混乱与恐慌。魏王在宫中听得外面喊杀声近,吓得魂不附体,对着乱作一团的群臣嘶喊:“众卿!众卿!有何良策?!难道天要亡魏?!”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魏王的男宠龙阳君搀扶着一位仪态威严的老妇人——魏昭后步入大殿。

“王儿!”魏昭后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如此惊慌失措,成何体统!一国之君,当有定鼎之姿!”

魏王如同抓到救命稻草:“母后!如今城内城外……”

“住口!”魏昭后打断他,“眼下唯一能救魏国、救大梁者,唯有你的弟弟,公子无忌!还不立刻派使者,持你王令,速往邯郸,迎他回国!”

魏王面露难色:“可是母后……无忌他……他之前……”

“糊涂!”魏昭后厉声斥责,“都什么时候了,还惦念着那些兄弟阋墙的龃龉!是魏国宗庙社稷重要,还是你那点猜忌重要?!立刻去办!还有,”她目光扫过瑟瑟发抖的如姬曾经的宫女,“去冷宫,把如姬也请出来,让她随使者一同去邯郸。她的话,或许比王令更能打动无忌!”

魏国使者带着王令和魏昭后的口信,以及刚刚从冷宫释出、形容憔悴的如姬,火速赶往邯郸。

信陵君府邸,魏无忌听闻故国危殆,心中已是波涛汹涌。使者呈上王令,言辞恳切,但他想起侯嬴之死、门客遭难、如姬被囚,愤恨与犹豫交织。

这时,如姬在侍从搀扶下走入厅堂,她对着信陵君盈盈拜倒,未语泪先流:“公子……如姬一介女流,死不足惜。但大梁城内,百万魏民何辜?魏国宗庙何辜?公子纵有千般委屈,难道真忍心坐视母国沦亡,先祖基业毁于一旦吗?如姬今日前来,非为自身,乃为魏国……求公子了!”说罢,泣不成声。

看着如姬凄楚的模样,听着她字字泣血的哀求,信陵君魏无忌长叹一声,眼中闪过决然之色。他扶起如姬,对使者沉声道:“备车马,即刻返回大梁!”

与此同时,韩军大营也接到了城内间谍冒死送出的最新情报:“魏王已遣使赴邯郸,迎信陵君魏无忌回国!”

韩将大惊,立刻飞报新郑。韩王宫中,韩然、张平、暴鸢再次聚首。

“信陵君要回来了……”韩王眉头紧锁,“此人用兵如神,在魏国威望极高,他若归来,军心民心必然大振。如之奈何?”

张平分析道:“大王,此时我军已显疲态,大梁久攻不下。若信陵君归来,整合城内外的魏军,战局恐生逆转。若继续强攻,即便能胜,亦必是惨胜,我十年变法成果,十万新军精锐,恐消耗殆尽。若此时撤军……虽可惜,但能保全主力,且我韩国已展现‘劲韩’之威,足以震慑列国。”

暴鸢虽有不甘,但也知形势比人强:“相国所言甚是。信陵君归,变数太大。不如见好就收。”

经过一番艰难的思想斗争,韩桓惠王为了保住变法练成的精锐之师,忍痛下令:“传令前线……撤军!”

军令传至大梁城外,正在奋战的韩军将士虽心有不甘,但亦知王命难违,开始有序脱离战场,撤回新郑。大梁之围,遂解。

不久,信陵君魏无忌重返大梁。他的归来,如同给惊魂未定的魏国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他迅速接手城防,整顿军队,并联合官府,对城内的韩国间谍网络展开了长达数月的彻底肃清。大梁城终于恢复了秩序,而信陵君的威望,也因此役的“救主”之功,在魏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就在中原上演韩魏惊魂之际,巴蜀之地的争夺也进入了白热化。楚国东线压力因魏军撤退而解除,得以将更多兵力投入巴蜀战场。项燕不愧是楚国名将,他利用巴蜀复杂的山地地形,层层设防,节节抵抗,使得蒙骜率领的秦军每前进一步都付出惨重代价。

秦军劳师远征,客场作战,后勤补给线漫长而脆弱。尽管秦军骁勇,但在楚国本土作战的项燕军顽强抵抗下,半年激战,秦军损失过半,兵锋已显疲态。而就在这时,一个更令人不安的消息传来:原本被认为在伊阙之战后已被打残的韩国,竟然奇迹般“中兴”,并且以雷霆之势差点攻破魏都大梁!

这个消息对秦国的震撼极大。一个重新强大起来、且与楚国结盟的韩国,严重威胁着秦国东出的侧翼。秦庄襄王嬴子楚与相国吕不韦权衡利弊,认为继续在巴蜀与楚国消耗已不明智,若韩国趁机西进,或魏国彻底倒向楚韩,秦国将陷入三面受敌的绝境。

公元前247年六月,在巴蜀战场僵持不下,且中原局势骤变的情况下,秦庄襄王不得不忍痛下令蒙骜撤军。二十万秦军带着未能收复故土的遗憾与巨大的伤亡,缓缓退出了巴蜀战场。楚国成功保住了这块至关重要的粮仓与战略要地。

至此,一轮新的混战暂告段落。韩国凭借奇袭与隐忍一鸣惊人;魏国依靠信陵君侥幸存续,但内部矛盾更深;秦国东出受挫,巴蜀依旧在楚;楚国虽两线作战,但最终稳住阵脚,国力未损根本。战国的天平,在经过一番剧烈摇晃后,似乎又朝着更加复杂莫测的方向倾斜而去。

上一章 第十五章 战国后期之转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