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芷若离去时那混合着释然与沉重的情绪波动尚未完全在诊所中消散,沈凌霜正利用这短暂的间隙,在意识中快速复盘刚才的治疗。
“……认知重构初步完成,防御机制削弱程度符合预期。下一步需引导其建立不依赖于外部的自我价值评判体系……”她低声自语,指尖无意识地在虚空中划过,仿佛在勾勒某种心理模型。
就在这时,诊所内异变再生。
并非尖锐的蜂鸣,也非狂暴的数据流。这一次的征兆,是声音与气味的悄然侵入。
先是极细微的、若有似无的啜泣声,仿佛隔着重重帷幕传来,带着江南水汽的湿润与哀婉。紧接着,一股清冷的、混合着泥土芬芳与残荷花叶气息的风,不知从何处吹拂而来,轻轻撩动了沈凌霜额前的发丝。
诊所一侧,原本光洁的墙壁上,竟如同被水滴晕染的古卷般,浮现出朦胧的景致——月色下的亭台楼阁,一池残荷在夜风中摇曳。
墨渊的身影无声地出现在那“画壁”之前,神色平静中带着一丝探究。
“新的求助者已至。”他缓声道,“其心念哀婉缠绵,执念不散,引动了诊所的感应。”
随着他的话语,那墙上的“画”愈发清晰。只见残荷岸边,一个纤细柔弱的身影正蹲在地上,肩头微微耸动。她手持花锄,身边放着一只锦囊,正将满地凋零的桃花瓣,小心翼翼,却又充满绝望地,一抔一抔捧入锦囊之中。动作间,晶莹的泪珠不断滚落,混入泥土与花瓣之中。
那悲切,无声,却沉重得仿佛能压垮整个夜晚。
【病人:林黛玉】
【世界溯源:古典文学·《红楼梦》】
【关键特征:灵性超逸,敏感多思,寄人篱下,体弱多病。核心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对“洁净”与“情谊”的极致追求与对“污浊”与“离散”的深度恐惧。】
沈凌霜冷静地观察着镜像中的景象,大脑飞速运转,进行着初步评估。
“行为:仪式化的葬花。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她低声分析,目光锐利,“核心心理动机:借物抒情,将自身对生命易逝、美好不常的恐惧与悲哀,投射到凋零的花朵上。这是一种极具审美意味,但本质是回避直接面对自身巨大不安的心理防御机制。”
她看向墨渊:“接引她。”
墨渊颔首,指尖清光一点。那墙上的景象如同水波般荡漾开来,诊所的环境随之微微变化,仿佛与那月下荷塘有了一瞬间的重叠。下一秒,那葬花的纤弱女子已出现在诊疗室中央。
她依旧保持着捧花的姿势,泪眼朦胧地抬起头,茫然地看向四周截然不同的环境。待看到沈凌霜与墨渊时,她先是吃了一惊,下意识地后退半步,随即,那惊惧便化为了更深切的悲凉与自嘲。
“这……又是何处?是姑苏?是金陵?还是……离恨天之上?”她声音微弱,却字字清晰,带着诗人般的跳跃思维与宿命感,“我这般浊物,原不配居于清净之地,竟扰了二位仙师的洞府么?”话语中,是根深蒂固的自我贬低与对环境的敏感。
沈凌霜没有立刻回答她的问题,而是走近两步,目光落在她沾满泥土和花瓣的手指上。
“林姑娘,”沈凌霜用了这个称呼,语气平静无波,既无同情,亦无厌烦,“你埋葬的,究竟是花,还是你自己?”
林黛玉浑身一颤,捧着花瓣的手猛地收紧,指节泛白。她猛地抬头,看向沈凌霜,那双著名的“似泣非泣含露目”中充满了震惊与被戳破心事的难堪。
“你……你胡说些什么!”她本能地反驳,声音却带着颤抖,“花谢花飞,原本无常,我怜它们清洁来去,不忍其遭人践踏,故此葬之,何错之有?与我自身有何相干?”
“怜花是假,自怜是真。”沈凌霜的话语依旧平稳,却像最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她诗意的外壳,“你见花落,便思及自身飘零;见荷残,便感怀身世坎坷。你将自身所有的不安、恐惧、对未来的绝望,都投射于外物,再为之外物悲泣。这看似情深,实则是你不敢直面自身命运洪流的……怯懦。”
“怯懦?”林黛玉仿佛被这个词语刺伤了,苍白的脸上泛起一丝不正常的红晕,情绪激动起来,“你可知我……你可知我……”她想说什么,想说自己丧母离父,寄人篱下的心酸,想说那“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处境,想说那刻骨铭心却前途未卜的情愫……但千头万绪,堵在胸口,化作更汹涌的泪水与一声剧烈的咳嗽。
她以袖掩口,咳得弯下腰去,单薄的身子如同风中残烛。
沈凌霜静静地看着她,没有上前安抚,也没有出言阻止。她知道,这是对方长期情绪淤积导致的躯体化症状,剧烈的情绪波动是诱因。
待她咳嗽稍缓,沈凌霜才再次开口,语气依旧冷静:“你的眼泪,你的悲春伤秋,是你为自己构筑的堡垒,也是囚笼。你躲在里面,觉得安全,因为外面世界的任何一点风雨,都足以让你这以敏感和泪水筑成的城墙崩塌。你害怕的不是花落,而是‘失去’;你恐惧的不是污浊,而是你自身无法在污浊中保持‘洁净’的无力感。”
林黛玉止住了咳嗽,怔怔地听着,忘记了流泪。这些话,如此直白,如此残酷,剥开了她所有诗意的、含蓄的伪装,将那个内核里充满恐惧和不安的小女孩,暴露无遗。
她一直以为自己的悲哀是优雅的,是超越俗世的,却在此刻被直言,这只是一种不敢面对现实的“怯懦”。
这种认知的冲击,比任何安慰或同情都更具力量。
沈凌霜看着她眼中剧烈的挣扎,知道破防已经完成。她需要给这个极度敏感的灵魂,一个可以抓住的、不同的支点。
“林姑娘,”沈凌霜的声音稍微放缓了些,“世界并非只有‘洁净’与‘污浊’二元对立。生命的力量,也不仅仅体现在完美绽放的那一刻。残荷听雨,落红成泥,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坚韧与循环?”
她伸出手,并非要触碰林黛玉,而是指向空气中那尚未完全散去的、属于周芷若的“直面真实的勇气”的微弱余波。
“感受它。”沈凌霜引导道,“这不是消灭悲伤的力量,而是……承载悲伤,并依然选择看向明天的力量。”
林黛玉下意识地顺着她所指的方向,努力感知着。那股微弱却确实存在的“勇气”,与她自身弥漫的悲切截然不同,带着一种陌生的、让她心悸的坚定。
她再次看向沈凌霜,眼中的绝望和自怜似乎淡去了一丝,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切的茫然与……一丝极微弱的、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探寻。
沈凌霜知道,对于林黛玉这样的病人,猛药之后,需要的是浸润式的引导。
“今天的诊疗到此为止。”沈凌霜说道,“当你愿意尝试,用看待落花的眼光,重新审视你自己的生命时,我们可以继续。”
林黛玉默然良久,最终,对着沈凌霜,极其轻微地……福了一福。没有言语,但那份孤高的抵触,已悄然融化了一角。她的身影在墨渊的引导下,如同来时一般,带着一缕残荷的清冷气息,缓缓消散。
【病人林黛玉:深度悲郁与自我投射机制已被触及,初步建立内省可能。】
【愿力结算中……】
【愿力+190。】
【获得特殊情感特质样本:“诗意性悲悯”(可用于安抚特定类型的艺术家人格)。】
沈凌霜闭上眼,感受着新获得的情感特质样本。诊所接待的病人类型愈发多样,而她自身的“情感数据库”,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扩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