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人物的故事
本书标签: 历史 

嬴政

人物的故事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出生于赵国邯郸,是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首位完成大一统的皇帝,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新纪元,其一生充满传奇与争议,既是结束战乱、奠定华夏疆域的千古一帝,也是推行苛政、留下历史争议的集权君主。他以雄才大略结束春秋战国数百年分裂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其政治举措深刻影响了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走向。

公元前259年,嬴政生于邯郸,因父亲子楚曾为赵国质子,他的童年在异国他乡的压抑环境中度过,这段经历或许造就了他坚韧多疑的性格。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病逝,13岁的嬴政即位为秦王,因年幼由相邦吕不韦辅政,朝政大权一度被吕不韦与赵姬掌控。公元前238年,22岁的嬴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加冠礼,平定嫪毐叛乱,随后罢黜吕不韦,亲掌朝政,开始展露其独断专行的政治手腕与统一六国的雄心。

亲政后,嬴政采纳李斯、尉缭的建议,确立“远交近攻、分化瓦解”的统一策略,重用王翦、蒙恬等名将,开启了统一六国的战争。从公元前230年灭韩开始,历时十年,先后覆灭赵、魏、楚、燕、齐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大业,结束了自春秋以来长达五百余年的诸侯割据混战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统一六国后,嬴政认为“王”的称号不足以彰显其功绩,取“三皇五帝”之精华,创“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希望皇位传之万世。为巩固统治,他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政治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余郡),郡下设县,各级官员由中央任免,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建立三公九卿制,分管行政、军事、监察等事务,构建起严密的中央集权官僚体系。

经济上,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车轨与文字(以小篆为标准字体),极大促进了全国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为后世王朝奠定了统一的经济文化基础。军事上,他派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南征百越,增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将岭南地区纳入中原王朝版图,拓展了华夏疆域。

然而,秦始皇的统治也充满严苛与残暴。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纳李斯建议,推行“焚书坑儒”,烧毁诸子百家典籍,坑杀儒生方士,严重摧残了文化典籍与思想自由。同时,他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兵马俑为其陪葬),征调大量民力修筑长城与驰道,繁重的徭役与赋税让百姓不堪重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此外,秦朝法律严苛,“轻罪重罚”的刑罚制度加剧了民众的不满,为秦朝的速亡埋下隐患。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由于其生前未明确立储,中车府令赵高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遗诏,赐死公子扶苏与大将蒙恬,拥立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这场沙丘之变,彻底动摇了秦朝的统治根基。秦二世即位后,延续了秦始皇的暴政,最终引发陈胜吴广起义,六国旧贵族纷纷响应,秦朝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迅速崩溃,仅存在15年便走向灭亡。

秦始皇的一生,是充满矛盾与争议的一生。他以雷霆手段结束分裂,建立统一帝国,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措施,深刻塑造了中国古代政治格局与文化传统,被誉为“千古一帝”;但他推行的苛政、焚书坑儒等举措,也给百姓带来沉重灾难,留下了残酷统治的历史印记。尽管秦朝短命,但秦始皇开创的制度与统一理念,被后世王朝继承与发展,成为中华文明延续数千年的重要基石。

从邯郸质子到秦王亲政,从统一六国到建立帝业,秦始皇以非凡的政治远见与铁血手腕,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他的功过是非,历经两千多年的争议与评判,至今仍为世人热议。但无可否认的是,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帝王之一,其一生的作为,不仅塑造了一个时代,更深刻影响了此后华夏文明的发展轨迹。

上一章 杜甫 人物的故事最新章节 下一章 蔡文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