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从大一开始逆袭
本书标签: 校园  逆袭 

第三章:饥饿游戏的序幕

从大一开始逆袭

定价一千五。

当叶凌云在工作室仅有的一家微小网店和两个深耕汉服文化的小众社群平台上,挂出那二十件融合非遗技艺的服装时,这个价格像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激起的却是滔天巨浪。

质疑声最先涌来。

“一千五?抢钱吗?某宝同款才两三百!”

“布料看着是不错,但也不至于这么贵吧?纯手工?噱头罢了。”

“店主是新人?这定价也太自信了。”

叶凌云没有辩解,甚至没有过多的营销文案。他只做了两件事:一是上传了周师傅专注刺绣时,银针穿梭丝线的特写视频,以及李师傅调试老旧织机、锦缎一寸寸生成的延时摄影;二是放出了衣服大量高清细节图——领口那仿佛会呼吸的苏绣云纹,裙摆处光影流转的蜀锦莲花,还有内衬处一个极其低调的、由两位老师傅亲手绣上的联合签名徽记。

懂行的人,开始沉默。

汉服圈内的资深玩家、对传统工艺有所了解的设计师、追求极致品质的古风爱好者……他们从那些细节里,看到了机器印花无法企及的灵动与温度,看到了濒临失传的技艺在当代衣物上焕发的新生。那不是流水线的产物,那是带着手温、倾注了时间的“作品”。

“这针法……是苏绣正宗的套针和戗针,而且功力很深!”

“蜀锦!真的是老式木机织的花楼蜀锦!这纹理,这密度,绝了!”

“一千五?光是这两位老师傅的手工就不止这个价了吧?这是良心价还是店主疯了?”

舆论开始反转。

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汉服收藏博主,在收到实物并发布了一组堪称大片的测评后,所有的质疑都被惊艳所取代。照片中,衣服的每一个角度都在自然光下呈现出无与伦比的质感,博主用激动的长文详细描述了上身感受、工艺细节,并直接断言:“这不是商品,是艺术品级别的日常华服!一千五,是捡漏!”

剩下的十九件衣服,在测评发布后的三小时内,被一抢而空。

后台的订单提示音密集地响起,咨询消息瞬间爆炸。许多没抢到的人捶胸顿足,纷纷留言催促补货。

工作室里,负责客服的织女大姐看着电脑屏幕,手都在抖,又惊又喜。周师傅和李师傅得知消息后,对着那空空如也的样品架愣了半晌,李师傅难得地拍了拍叶凌云的胳膊,虽然没说话,但眼神里多了几分认可。周师傅则喃喃道:“这帮年轻人……识货。”

叶凌云看着后台售罄的标识和汹涌的求购潮,脸上并没有太多狂喜。他只是在确认所有订单款项到账后,迅速计算了一下。

第一批二十件,每件利润五百,总利润一万元。加上之前仅剩的两万多流动资金,他手上有了接近四万的现金。

他没有犹豫,立刻召开了工作室的第一次“全体会议”。

“各位老师,大姐们,”叶凌云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们第一步,算是走通了。市场接受了我们的理念和价格。但现在,不是扩大生产的时候。”

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他继续说道:“第一批衣服,是为了立住‘品质’和‘稀缺’的标杆。接下来,我们要解决的是‘可及性’和‘效率’。”

他拿出了新的方案:

“我计划投入三万,生产第二批,六十件。”

这个数量让众人稍微松了口气,觉得终于要走上正轨了。但叶凌云接下来的话,又让他们提起了心。

“但这六十件,成本必须控制在五百元以内。”

“什么?”织女大姐首先惊呼,“叶老板,料子工费都在那里,五百怎么可能?周师傅李师傅的工钱……”

叶凌云抬手,示意她稍安勿躁。他看向两位老师傅,眼神诚恳:“周老师,李老师,第二批产品,我希望不再由您二老亲手制作每一件。”

两位老师傅的脸色微微沉了下来。

叶凌云立刻解释:“我的想法是,请二老担任技术总监和最终质检官。我们将您们在第一批作品中验证成功的、最具代表性的核心工艺环节——比如周老师的特定云纹绣法,李老师的简化莲花织锦——进行标准化分解。由各位织女大姐们,在您二老的严格指导和监督下,专门负责这些核心环节的重复操作。”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优化流程,将最耗时的纯手工部分,集中在最能体现价值的‘画龙点睛’之处,而不是铺满全身。基础裁剪和缝合,由效率更高的工友负责。而两位老师傅,则负责培训、关键工序的亲手示范、以及最终成品的严格把关。每一件衣服,依然会带有我们工作室的独特印记,并且必须通过您二老的检验,才能出厂。”

他看向两位老师傅:“这样,既能保证核心技艺的纯正和产品的整体质量,又能显著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传承,让手艺不是锁在深闺,而是能在更多人手上活起来。”

车间里一片寂静。这个方案,等于是在艺术与商业、传统与效率之间,寻找一个极其危险的平衡点。

周师傅和李师傅对视了一眼,眼神复杂。他们明白,完全纯手工,产量注定有限,无法长久。叶凌云的方法,虽然妥协了,但或许是让这门手艺真正“走出去”的一条路。而且,他们依然是品质的最终守护神。

良久,周师傅缓缓开口,带着一丝审慎:“你先说说,这五百的成本,具体怎么分配?料子不能差,这是根本。”

叶凌云显然早有准备,他拿出一份详细的预算表,开始逐一讲解面料精选但不再追求极致奢华、辅料优化、工时重新规划……

最终,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细节修正后,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被接了下来。

三万资金迅速投入。工作室的节奏陡然加快。两位老师傅开始了“教练”生涯,织女们在最初的生涩后,在严苛的指导下也逐渐上手。生产线在磨合中慢慢成型。

六十件成本五百元、依然主打非遗工艺但更具性价比的第二批服装,正在紧张地孕育中。

叶凌云知道,真正的考验即将来临。第一批的成功带有偶然性和话题性,第二批,才是检验他这套模式能否跑通的关键。他站在车间门口,看着里面忙碌而有序的景象,眼神锐利。

饥饿游戏的序幕已经拉开,他亲手点燃的火种,能否形成燎原之势,就看这接下来的六十件,能否再次抓住那些挑剔的眼睛和心了。

上一章 第二章:孤注一掷的“傻子” 从大一开始逆袭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章:金字塔尖的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