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从大一开始逆袭
本书标签: 校园  逆袭 

第六章:女书密码与铜凿之光

从大一开始逆袭

工作室的运营逐渐步入正轨,现金流变得稳定而健康。在又一次将几位核心非遗大师聚在一起的小会上,叶凌云没有谈论接下来的具体产品,而是第一次,坦诚地剖白了自己的心迹。

他看着周师傅、李师傅,以及后来加入的顾木雕大师等人,眼神清澈而郑重:“各位老师,感谢你们愿意相信我,陪我走到今天。有些话,我一直想说。”

作坊里安静下来,只有窗外隐约的市声。几位见惯风雨的老人目光落在年轻人身上。

“我做这些事情,目的有三个。”叶凌云语气平稳,却字字清晰,“第一,让真正的华夏精粹,被更多人看见,甚至有一天,能堂堂正正地传扬到世界上去。第二,”他顿了顿,露出一丝略带赧然却坦荡的笑意,“赚点小钱,让这个事业能持续运转下去,让我们大家都能有尊严地生活。第三,”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每一位老人,“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各位老师傅的手艺,这些快要被时间淹没的非遗文化,能真正传承下去,不是锁在博物馆里,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当下,流传到未来。”

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与他这半年多来每一步行动都严丝合缝的践行。几位大师沉默着,眼神里却有了波澜。他们经历过手艺的黄金时代,也熬过了门庭冷落的漫长寒冬,叶凌云的话,像一块投入古井的石子,激起了深沉的共鸣。

“所以,接下来,我想请两位新的朋友加入我们。”叶凌云展开了新的蓝图。

他的目标,锁定了两项更为独特、濒危的非遗技艺:江永女书与 佛山铜凿剪纸。

江永女书,世界上唯一一种特为女性存在、由女性创造使用的神秘文字,笔画纤细如蚊足,记录着女性之间隐秘的情感与命运,堪称文化活化石。而铜凿剪纸,以昂贵的铜箔为纸,用特制的小凿子辅以木槌敲击凿出线条,再点染上色,金碧辉煌,独具岭南风韵,但因工艺复杂、传承断层,已濒临失传。

寻找的过程依旧艰难。江永女书的传人是一位年迈的欧阳老人,深居简出,几乎不与外界往来。叶凌云通过层层关系,数次拜访,才得以见面。他带去的不再是商业计划,而是对那种独特女性文字世界的真诚向往与对其濒危现状的深切忧虑。

“欧阳奶奶,女书不应该只是少数研究者纸上的符号。它承载的情感、智慧,应该被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尝试,将女书的字符与优美的词句,以刺绣或缂丝的方式,呈现在丝巾、屏风、或是装饰画上。让它从隐秘走向审美,让世界看到这种独一无二的女性文字之美。”

老人摩挲着手中发黄的女书原件,浑浊的眼睛望着窗外,许久,轻轻点了点头。

请铜凿剪纸的梁大师出山则费了一番周折。梁大师脾气火爆,对市场化充满警惕,认为那会玷污手艺的纯粹性。叶凌云没有强求,而是邀请他先来工作室参观。当梁大师看到周师傅如何在现代服装上运用苏绣,看到李师傅的蜀锦如何焕发新生,看到顾大师的木雕如何找到知音,看到这个年轻团队对每一项手艺的尊重与小心翼翼的创新时,他紧绷的脸色缓和了。

“梁大师,铜凿剪纸的金碧辉煌,是任何印刷品都无法替代的。我们可以合作,创作一系列具有当代审美的铜凿剪纸作品,装裱成艺术挂画,或是作为特殊定制的顶级礼盒内衬。我们要做的,是让它作为‘艺术品’被收藏,被展示,而不是沦为廉价旅游纪念品。”

梁大师最终被“艺术品”三个字和眼前实实在在的成果打动,重重地“嗯”了一声。

两位新大师的加入,让工作室的创作能量再次提升。欧阳老人精心挑选了寓意美好的女书字符与诗句,由周师傅带领绣娘们,以极其精细的针脚绣在真丝底料上,制作成了十方限量款女书主题艺术丝巾和五幅小型屏风。梁大师则带着他的小凿子,在薄薄的铜箔上敲凿出融合传统吉祥纹样与现代构成感的图案,创作了十五幅铜凿剪纸艺术画。

这些作品,数量极少,但每一件都堪称孤品。女书丝巾与屏风,成本核算后约为每件三千五百元;铜凿剪纸画因铜箔与纯手工凿刻的耗时,成本高达每件八千元。

定价方面,叶凌云延续了他的策略:女书系列定价七千,铜凿剪纸系列定价一万六千元。

消息放出,在已有的高端客户群和小众艺术收藏圈引发了巨大关注。女书的神秘与苏绣的精妙结合,铜凿剪纸独特的金属质感与凿刻魅力,都让人眼前一亮。这已不仅仅是消费,更是一种文化投资与审美占有。

全部作品,在预售阶段便被预订一空。

叶凌云坐在灯下,计算着这一阶段的成果:

· 女书系列: 10方丝巾 + 5幅屏风 = 15件。每件成本3500,售价7000,单件利润3500。

总利润 = 15 * 3500 = 52,500元

· 铜凿剪纸系列: 15幅画。每件成本8000,售价16000,单件利润8000。

总利润 = 15 * 8000 = 120,000元

此阶段总利润:52,500 + 120,000 = 172,500元

看着计算器上显示的数字,叶凌云缓缓靠向椅背。近半年多的呕心沥血,所有的质疑、奔波、深夜的坚守,在这一刻仿佛都有了确切的回响。

他赚到的,不仅仅是这十七万两千五百元。他搭建起了一个以非遗技艺为核心的、充满活力的创意平台,汇聚了五位国宝级的大师,拥有了一个认同其品牌理念的忠实客户群,更重要的是,他让几项濒危的非遗技艺,真正看到了在当代社会存活、甚至焕发光彩的可能。

他的三个目的,正在一步步从理想变为现实。窗外,华灯初上,映照着这个二十二岁年轻人坚毅的侧脸。他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但他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并且,不再孤独。

上一章 第五章:木石前盟与品牌之魂 从大一开始逆袭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七章:九州聚贤,非遗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