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朝阳区,潘家园早市。
清晨六点,烟火升腾。油条摊冒着热气,白菜堆得像小山,大爷大妈们拎着布袋穿梭其间,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就在这喧嚣之中,一个身穿深青色宫装、头戴抹额、脚蹬绣花鞋的老妇人,横躺在菜市场入口的台阶上,浑身湿透,脸色苍白。
“哎哟!谁家老太太走丢了?”卖豆腐的刘姐第一个发现。
“别动她!搞不好是行为艺术!”隔壁纹身青年叼着烟,“你看她这造型,复古宫廷风,说不定是哪个美院的学生拍短视频。”
围观人群越聚越多。有人拍照发朋友圈:“潘家园惊现清朝嬷嬷,疑似时空裂缝产物。”
有人直播大喊:“家人们!这不是cos!这老太太眼神太真了,不像演的!”
容嬷嬷缓缓睁开眼。
入目是五彩斑斓的塑料棚顶,头顶悬着“新鲜韭菜8元一斤”的电子屏,耳边是陌生方言般的话音,鼻尖飘来油炸臭豆腐的怪味。她猛地坐起,惊惶四顾。
“这是何处?!乾清门外怎生如此嘈杂?宫规何在!”
众人一愣。
“她说什么?古汉语?”
“卧槽,沉浸式演出啊?这台词绝了!”
一名穿汉服的女孩凑上前,用半生不熟的文言问:“老人家,您……是从古墓里出来的吗?”
容嬷嬷瞪眼:“放肆!老奴乃大清内务府掌事嬷嬷,奉命巡查六宫,尔等庶民,速速退下!”
说着竟要起身行礼,却不慎踩到香蕉皮,“啪”地摔了个仰面朝天。
“哎哟我的妈!”刘姐赶紧扶她,“大妈,您没事吧?要不要叫救护车?”
“救……护车?”容嬷嬷喃喃,目光落在远处一辆鸣笛驶过的红色方盒铁兽上,“那……那是何妖物?竟能自行奔走?”
人群哄笑。
唯有角落扫地的环卫工李婶皱眉走近。她六十出头,朴素敦厚,见老人衣衫单薄、神情恍惚,便脱下棉袄裹住她,低声说:“大妈,您先跟我回去换身衣服,吃口热乎的,再慢慢说。”
容嬷嬷望着这张朴实的脸,忽然眼眶一热。
这一眼,像极了当年宫中那个偷偷给她送粥的小宫女。
她颤抖着,终于吐出一句现代人听得懂的话:
“姑娘……我……迷路了。”
李婶点点头,搀起她:“不怕,现在是2023年,这里是北京。您要是没地方去,先住我家。”
寒风中,一个来自两百年前的灵魂,踉跄踏入了属于她的崭新时代。
而命运的针线,正悄然穿针引线,准备绣出一幅前所未有的锦绣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