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春风拂过东海之滨,却吹不散叶凌云眼底深沉的算计。书房里,四岁的他身形依旧稚嫩,可面前摊开的,却是足以让任何实业家心跳加速的产业蓝图。他没有任何犹豫,再次启动了那台恐怖的资本增殖机器。
“现金,全部投入‘凌云服饰’。”他的指令简洁而冰冷。
账面上所有的现金被瞬间调动,化作源源不断的生产力。成本100元,售价150元的服装,如同之前一样,为叶凌云带来了50% 的毛利润 。这笔利润庞大得惊人,但它并未停留,而是如同汇入大江的溪流,被毫不犹豫地导向下一个更具野心的领域——汽车制造。
“凌云汽车”再次轰鸣着启动。这一次,他瞄准了更高端的市场。一款成本控制在20万元,定价30万元的中高级轿车项目悄然上马。依托日益成熟的供应链和精准的成本控制,这款被命名为“凌云卓越”的轿车,以其越级的配置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再度成为市场爆款,一经推出便销售一空。每一辆车,为他带来了10万元的毛利润。两大战线——服饰的快速输血与汽车的高利润回报,为他积累了更为庞大的资本。
此刻,他手中的现金流已然是一个天文数字。但他的目光,早已超越了自身的原始积累,投向了那片更广阔、更深厚的国资沃土——上汽集团。
此时的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经历着改制重组的关键时期 。根据公开信息,上汽集团在2005年将其持有的原上海汽车(600104)70%的国有股股权,作为出资投入了新成立的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这是一个庞大的工业巨兽,拥有上海通用、上海大众等优质合资公司的股权以及完整的产业链布局 。
叶凌云,这个隐藏在幕后的资本巨鳄,终于决定走上前台,将触角伸向这个国之重器。他下令,将本轮汽车销售所获巨额利润的50%,通过合规的渠道,在二级市场及相关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低调而迅猛地吸纳上汽集团的股份。
这是一场静悄悄的战役。数亿乃至十数亿的资金,化作无声的指令,在资本市场上悄然流动。当股权变动最终尘埃落定,一份报告呈送到叶凌云的案头。即便是以他的定力,指尖也在那份文件上停留了数秒。
报告上清晰地显示: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交易,他成功收购了上汽集团 4.9% 的流通股份。这个比例,精妙地停留在一个既能产生重大影响,又避免触发诸多监管条款的门槛之前。
他合上报告,缓步走到窗前。窗外,是长三角连绵的灯火,那里有他一手建立的服饰工厂,有他主导的汽车生产线,如今,更深处,还悄然嵌入了国资背景的汽车巨头的一块拼图。
一个横跨快消、高端制造,并深度渗透国有资本的合作网络,已然在他超越时代的谋划下,初现狰狞的轮廓。四岁的孩童嘴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这盘棋,越来越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