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向晚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宽敞明亮的教学楼、藏书丰富的图书馆、郁郁葱葱的林荫道,这一切都让她既兴奋又忐忑。靠着助学贷款,她顺利办理了入学手续,住进了老旧宿舍楼的六楼——没有电梯,四个女孩挤一间宿舍。
同宿舍的另外三个女孩,家境都比她好得多,穿着名牌衣服,用着最新款的手机,谈论着她从未听过的话题。当她们看到向晚背着洗得发白的帆布包,抱着一套旧被褥走进宿舍时,眼神里难免流露出一丝轻视。向晚没有在意,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活下去”和“读好书”两件事上。
助学贷款覆盖了学费和住宿费,但生活费成了最大的难题。开学第一天,她就去学生处报名了勤工助学,最终争取到了图书馆整理书籍的岗位,一个月能赚300块钱,勉强够买食堂最便宜的饭菜。为了多赚点钱,她又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在学校附近的餐厅找了份服务员的兼职,每天晚上下班后,还要去便利店做两个小时的收银员,回到宿舍时往往已经是深夜。
最艰难的时候,她一天只睡四个小时,早餐是一个五毛钱的馒头,午餐和晚餐都是食堂最便宜的素菜,偶尔买个鸡蛋补充营养。长期营养不良加上过度劳累,她的体重一路降到不足九十斤,黑眼圈重得像熊猫,上课的时候常常因为困倦走神,只能靠掐自己的胳膊保持清醒。
有一次,她在餐厅兼职时,因为过度疲惫,不小心把菜汤洒在了客人身上。客人厉声呵斥,老板当场扣了她半个月的工资,还差点把她辞退。那天晚上,她独自坐在餐厅后门的台阶上,看着城市的万家灯火,忍不住掉了眼泪。她摸了摸口袋里仅剩的几十块钱,那是她接下来一周的生活费,委屈和绝望涌上心头,可哭完之后,她擦干眼泪,告诉自己不能放弃——放弃就意味着回到那个令人窒息的家,她绝不能回去。
同宿舍的苏晴是第一个对她伸出援手的人。苏晴性格开朗,家境优渥,却没有丝毫架子。她看出向晚的窘迫,经常会把自己不穿的衣服送给她,还会以“吃不完”为由,把食堂的荤菜打包回来给她。“向晚,你别那么拼,身体会垮的。”苏晴不止一次劝她,“我帮你留意一下,看看有没有更轻松的兼职。”
在苏晴的帮助下,向晚换了一份家教的兼职,时薪比餐厅服务员高两倍,时间也更灵活。她对苏晴充满了感激,把她当成了自己在大学里唯一的朋友,有什么心事都会跟她说。苏晴也总是耐心倾听,给她鼓励和支持,两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成了无话不谈的闺蜜。
为了能早日还清助学贷款,也为了将来能找到好工作,向晚在学习上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每天早上六点,她准时出现在图书馆,背单词、预习功课;白天认真听课,做好笔记,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追着老师和同学请教;晚上做完兼职回到宿舍,还会在被窝里打开充电台灯,学到凌晨一两点。
她的努力没有白费,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她的成绩就排在了班级第一名,获得了学校的一等奖学金。拿着那笔奖学金,向晚没有舍得花一分,全部存了起来,一部分用来补充生活费,一部分留着购买专业书籍。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她连续四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和校级奖学金,不仅解决了生活费的问题,还攒下了一笔小小的积蓄。
她利用课余时间自学金融知识,每天泡在图书馆里啃专业书籍,周末还去参加各种免费的线上课程和培训。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毕业前夕,她顺利考取了证券从业资格证和注册会计师证。毕业季来临,当同学们还在为找工作发愁时,向晚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实习经历,成功入职了业内顶尖的投行公司——盛景资本。
拿到录用通知书的那一刻,向晚激动得哭了。她第一时间给苏晴打电话,声音哽咽:“晴晴,我做到了!我不仅读完了大学,还找到了一份好工作!”电话那头,苏晴的声音充满了喜悦:“我就知道你可以的,向晚,你是最棒的!”挂了电话,向晚看着窗外的阳光,心里充满了感慨。她知道,这一路走来,每一步都布满荆棘,但她靠着自己的努力,从身无分文的困境中挣脱出来,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