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烬被打入天牢的第三日,沈清辞带着绿萼前往城南的慈幼局。前世沈府败落后,唯有这处收养孤儿的院落曾偷偷接济过走投无路的她,这一世她掌权后,便常来送些米面药材,也算偿还旧恩。
刚踏入慈幼局的院门,就见一位身着青布长衫的男子正弯腰教孩子们写字。他身形清瘦,眉眼温润,手中毛笔起落间,一行工整的楷书跃然纸上,阳光洒在他发间,竟透着几分不染尘俗的清俊。
沈清辞的脚步猛地顿住,指尖微微发颤。
是李启。
那个在她十三岁那年,于江南水乡偶遇的书生。彼时他虽家境贫寒,却才华横溢,谈吐间尽是家国抱负,曾赠她一首《劝学诗》,劝她“莫为浮名误,当怀济世心”。后来她随父回京,渐渐断了联系,再后来遇见离烬,被情爱蒙蔽双眼,早已将这位少年君子的教诲抛之脑后。
前世她成为王妃后,曾在一次宫宴上远远见过他。那时他已考中进士,却因不愿依附离烬的党羽,被排挤到偏远县丞任上,眉宇间满是郁郁不得志。而她,彼时正沉浸在“王妃”的虚荣中,竟连上前打招呼的勇气都没有。
“小姐,您怎么了?”绿萼见她神色有异,轻声问道。
沈清辞回过神,压下心头的波澜,淡淡道:“无事。”她正要迈步走开,却不想那男子恰好抬头,目光与她撞了个正着。
李启显然也认出了她,眼中闪过一丝惊愕,随即起身拱手,语气谦和却不失分寸:“沈大小姐,别来无恙?”
他没有直呼她“三王妃”,既给了她体面,又避开了那个让她蒙羞的身份,这份细致让沈清辞心中微动。
“李公子,多年未见,风采依旧。”沈清辞微微欠身,语气平静无波,仿佛只是遇见一位旧识。
慈幼局的嬷嬷连忙笑着打圆场:“原来沈大小姐与李公子相识?李公子可是我们这儿的大恩人,不仅常来教孩子们读书,还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治病呢。”
沈清辞这才注意到,墙角放着几个药箱,显然他刚为孩子们诊过脉。前世她只知他才华横溢,却不知他还有这般仁心。
“举手之劳罢了。”李启摆摆手,目光落在她身上,带着几分探究,却无半分轻佻,“听闻沈大小姐近日在京中声名鹊起,倒是让在下刮目相看。”
他这话意有所指,显然是听闻了她与离烬决裂、揭穿其阴谋的事。沈清辞心中一暖,却也不愿多谈,只道:“不过是尽己所能,守护该守护的人罢了。倒是李公子,这般才学,屈居于此,未免可惜。”
李启闻言,眼底闪过一丝怅然,随即释然一笑:“仕途浮沉,不如心境自在。能为这些孩子尽一份力,于我而言,已是幸事。”他顿了顿,话锋一转,“只是如今朝中奸佞未除,边境亦不太平,在下虽不才,也愿为家国效犬马之劳,只恨无门路罢了。”
沈清辞心中一动。李启有才华、有仁心,更重要的是,他与离烬素有嫌隙,若是能将他纳入麾下,不仅能为沈家增添助力,更是为朝堂招揽一位良臣。
“李公子此言差矣。”沈清辞缓缓说道,“如今离烬已被擒,朝中正是肃清奸佞、启用贤才之时。家父素来敬重有识之士,若公子不嫌弃,改日可来沈府一叙,或许能有两全之法。”
李启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他并非甘于此生的人,只是不愿同流合污。沈毅将军忠勇正直,沈清辞如今又在朝中颇有声望,若能得沈家引荐,或许真能实现心中抱负。
“多谢沈大小姐提点。”李启深深一揖,“改日在下定当登门拜访。”
两人又闲谈了几句,多是关于孩子们的近况与民生疾苦,言语间,沈清辞愈发觉得李启是位难得的君子。他不慕权贵,心怀天下,与离烬的狼子野心形成了鲜明对比。
临走时,李启递给她一本装订整齐的册子:“这是在下近年对边境防务的一些浅见,或许对沈将军能有几分参考价值。”
沈清辞接过册子,指尖触及粗糙的纸页,心中百感交集。前世她错失了这位君子的教诲,这一世,她不仅要复仇,还要守护家国,而李启,或许会成为她这条路上的重要伙伴。
回到沈府,沈清辞径直前往书房,将册子交给沈毅。沈毅翻看几页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此人见解独到,分析精辟,竟是位难得的军事人才!清辞,你倒是为沈家,为朝廷寻到了一位良才。”
“父亲过奖了。”沈清辞笑道,“李启虽无官职,却心怀天下,且与离烬有隙,值得信任。若能将他举荐给陛下,不仅能为父亲分担压力,还能进一步肃清离烬余党,稳固朝堂。”
沈毅颔首:“你说得有理。明日我便入宫,将此人举荐给陛下。”他看着女儿,眼中满是欣慰,“清辞,你如今不仅能护得沈家周全,还能为国招揽贤才,为父真是为你骄傲。”
沈清辞心中一暖,前世的遗憾与悔恨,正在被这一世的努力一点点弥补。
当晚,沈清辞在灯下翻看李启的册子,字里行间皆是对家国的忧虑与对边防的深思。她想起年少时江南的那场相遇,想起他赠她的那句“莫为浮名误,当怀济世心”,心中豁然开朗。
她的复仇之路,从来都不只是为了个人恩怨。守护家人,肃清奸佞,守护家国安宁,让更多像李启这样的良才得以施展抱负,这才是她真正想要的。
而此时的天牢中,离烬得知沈清辞竟与李启有旧,还打算举荐他为官,气得浑身发抖。他死死攥着铁栏,眼中满是怨毒:“沈清辞!李启!你们都给本王等着!本王不会就这么认输的!”
可他不知道,他的挣扎不过是困兽犹斗。沈清辞早已布下天罗地网,不仅要他身败名裂,还要彻底清除他的余党,让朝堂恢复清明。
次日,沈毅入宫举荐李启。皇帝本就因离烬之事心烦,见沈毅举荐的人才既有真才实学,又与离烬无涉,当即下令召见李启。
李启在金銮殿上对答如流,对边境防务与朝中弊政的分析鞭辟入里,深得皇帝赏识,当即被封为御史台监察御史,负责协助肃清离烬余党。
消息传来,沈清辞正在与苏晚卿商议事宜。苏晚卿笑着道:“清辞,你这可是一箭双雕啊!既为朝堂添了良才,又多了个助力,离烬的余党这下插翅难飞了!”
沈清辞唇角微扬,目光望向窗外。阳光正好,庭院中的海棠花开得正艳。
她知道,这只是她计划中的一步。肃清离烬余党,安抚边境,稳固朝堂,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她不再是孤身一人,有父兄的支持,有苏晚卿的陪伴,还有李启这样的君子相助,她有信心,能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安宁。
而那位年少时遇见的君子,如今成了并肩作战的伙伴,这或许,是命运给她的一份补偿。
复仇之路仍在继续,但她的心中,已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不仅要为前世的血海深仇讨回公道,更要为今生的家国百姓,撑起一片朗朗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