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时间煮雨:青春印记
本书标签: 现代 

第一卷第二章我们的十年

时间煮雨:青春印记

第一卷第一章:青春年少

八月的雨声,像是天空在弹奏一首没有谱子的即兴曲,敲打着宣城一中音乐教室的窗玻璃。

林晓雨蹲在教室角落,耳机里循环的不是复杂的练习曲,而是那首旋律简单却直击人心的《童年》。“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还没念……” 她随着旋律轻声哼唱,指尖在空气中无意识地划着拍子。窗外的雨珠将操场上的跑道晕染成模糊的色块,像极了歌词里那片“绿油油的稻田”。还有三天就是高三开学日,暑假最后的宁静,让她难得有片刻抽离繁重课业,沉浸在“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的单纯思绪里。

“有人吗?请问音乐教室有人吗?”

一个清朗的男声从门外传来,伴随着敲门声,打断了耳机里的“知了”声。

晓雨猛地摘下耳机,像是被人撞破了什么秘密。她迅速将写满原创歌词的笔记本塞进书包,还没来得及回应,门已经被推开了。

站在门口的男生比她高出一头,白衬衫的袖子随意卷到手肘。他怀里抱着一把木吉他,琴盒上沾着细密的水珠,像刚从“声声叫着夏天”的雨里走来。

“啊,抱歉,我不知道这里有人。”男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眼角有微微下垂的弧度,看起来很温和。“我是来练习的,下周校园音乐节的选拔…”

“没关系,我正要走。”晓雨低头避开他的视线,快速收拾书包。她的心跳莫名加速。

就在她准备侧身离开时,教室门再次被推开,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

“顾言!我就知道你在这——哇,这雨也太大了!”女生一边抖着伞上的水珠,一边大声说着,随后注意到教室里的晓雨,“咦?晓雨?你怎么也在这里?”

晓雨抬起头,对上苏晴明亮的笑容。

“我来…练琴。”晓雨简短地回答。

“太好了!正好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顾言,三班的,吉他弹得超棒!我们正准备组个乐队参加音乐节呢。”苏晴热情地拉着晓雨的手臂,又转向顾言,“这是林晓雨,我们班的才女,写歌超级厉害!”

顾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后化为更深的笑意:“真的吗?那太巧了。我们乐队还缺个主唱,你有兴趣吗?”

晓雨下意识地摇头:“我不行,我只会写,唱得不好。”

“别听她谦虚,”苏晴插话,“我听过她唱歌,声音特别有故事感。而且我们已经有陈轩了,他钢琴十级!”

话音刚落,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高个子男生出现在门口,他轻轻敲了敲开着的门板:“我是不是来晚了?雨太大,自行车链条断了。”

“正好正好!”苏晴兴奋地拍手,“看,我们乐队齐了!主唱晓雨,吉他手顾言,键盘手陈轩,我负责打鼓!”

晓雨发现自己被包围在三双充满期待的眼睛中间。窗外,雨声渐小。

“我们先试试看吧,”顾言轻声说,他的目光落在晓雨书包里露出的笔记本一角,“我猜你写的歌一定很特别。”

陈轩走到钢琴前,试了几个音,然后转向晓雨:“你有什么已经完成的作品吗?我们可以先试着合一下。”

晓雨犹豫了一下,慢慢从书包里拿出那本笔记本,翻到其中一页:“这首…还只完成了一半。”

顾言凑过来看,轻声念出标题:“《时间煮雨》…这名字很有意境。”

“时间煮雨,煮的不是遗忘,而是深埋心底的未竟之约。”晓雨低声解释。

苏晴已经坐到鼓架前:“来吧,让我们听听看!”

晓雨深吸一口气,走到麦克风前。顾言的吉他声先起,接着陈轩的钢琴声融入,苏晴敲出简单的节奏。

“风吹雨成花,时间追不上白马…”晓雨的声音起初有些颤抖,但逐渐坚定起来。这首原创的旋律,却奇异地与此刻教室里尚未散去的《童年》氛围交织,仿佛是从“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的懵懂,走向了对时间更深沉的追问。

当四人音乐交织的瞬间,教室外的雨已经完全停了,一道彩虹横跨天际。他们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一刻的和谐与美好,将成为未来十年里反复回味的曾经。

练习结束后,顾言悄悄在晓雨的笔记本里夹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的歌声里,有‘童年’的纯粹,也有超越年纪的诗意。希望我们能一直一起做音乐。」

而这纸条,要等到十年后,晓雨整理旧物时才会发现。就像青春里许多未曾说出口的心事,和那首永远回荡在记忆深处的《童年》,总要等到时光煮干了雨水,才会显露出最初的形状与意义。

第二卷第二章:知了声声叫夏天

音乐教室的初次合练过后,宣城一中的梧桐叶开始泛黄。高三的学业压力如同逐渐收紧的绳索,但“四季小队”的练习,却成了枯燥日常里唯一的透气孔。

又是一个周六的下午,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布满灰尘的钢琴键上切出明暗交错的光带。苏晴百无聊赖地刷着手机,突然兴奋地坐直了身子。

“快看!音乐社群里在传这个!”她把手机屏幕转向大家。屏幕上正是《童年》的歌词界面,橄榄绿的背景,白色的字符格外醒目: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 操场边的秋千上 / 杀了蝴蝶停在上面…”

陈轩推了推眼镜,凑近看了看:“这首歌很经典。旋律简单,但意境很贴合我们现在。”

“我们决赛就唱这首吧!”苏晴眼睛发亮,“改编成乐队版本,肯定能引起全场共鸣!”

顾言没有立刻回答,他的目光落在一直沉默的晓雨身上。她正看着那句“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眼神有些飘远,仿佛透过歌词看到了窗外那个被阳光晒得发白的篮球场,看到了那些“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的午后。

“晓雨,你觉得呢?”顾言轻声问。

晓雨回过神,轻轻点了点头:“这首歌…很好。”她想起自己无数个傍晚,就像歌词里写的那样,“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而音乐是她唯一的伙伴。

“那我们就试试?”顾言抱起吉他,随手拨出一段轻快的前奏,正是《童年》的旋律。他巧妙地将节奏放慢,加入了布鲁斯音符,让原本清新的调子多了几分青春的怅惘。

陈轩立刻跟上,他的钢琴声流水般淌入,像极了“水彩蜡笔和万花筒”描绘出的斑斓幻想。苏晴用鼓刷在军鼓上轻轻扫出节奏,模仿着夏日知了的鸣叫。

“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还没念…”顾言轻声哼唱起来,他的嗓音干净,带着一丝无奈的笑意,完美诠释了歌词里那种懵懂的懊悔。

晓雨忍不住跟着哼唱起来。当她唱到“一寸光阴一寸金,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时,声音里带着一种与她年龄不符的珍惜和感伤。她想起病中的父亲,想起母亲疲惫的眼神,时间对于她的家庭来说,远比黄金更为珍贵。

练习间隙,晓雨坐在窗边,看着楼下“操场边的秋千”随风轻晃。顾言走过来,递给她一瓶水。

“你唱这首歌的时候,很有感情。”他在她身边坐下。

晓雨看着手机屏幕上那句“什么时候才能像高年级的同学,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轻声说:“有时候,真希望时间能快一点。”快一点长大,快一点有能力分担家庭的重担。

“我却希望时间能慢一点。”顾言顺着她的目光望去,“慢到足以让我们记住现在每一刻的感觉。”比如现在,阳光的温度,风吹过树叶的声音,还有身边她安静的呼吸。

晓雨的心微微一动。她低下头,继续看着歌词: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

“多少的日子里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

这些句子,仿佛写进了她的心里。她侧过头,发现顾言也正看着她,他的眼神清澈,像“天边那一道彩虹”,让她有一瞬间的恍惚。

“好了各位!”苏晴拍着手打断这微妙的氛围,“我们再来合一遍!特别是‘迷迷糊糊的童年’那里,和声可以再丰富一点!”

音乐再次响起。四个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唱着关于等待、关于幻想、关于孤单的童年,也唱响了他们正在经历的、充满希望与迷茫的青春。

当唱到“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盼望长大的童年”时,晓雨和顾言的声音不约而同地加重了。他们相视一笑,某种默契在旋律中悄然生长。

那个下午,知了声声,仿佛也在为他们伴奏。古老的歌词被少年们赋予新的情感,回荡在洒满阳光的音乐教室里。他们不知道,这个共同演绎《童年》的午后,将成为未来岁月里,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最先想起的、“画不出”也复刻不了的珍贵画面。

(第二章 完)

第三卷第三章:水彩蜡笔画不出的彩虹

音乐节的初赛日期越来越近,"四季小队"的排练也进入了最关键阶段。那个周六的下午,当林晓雨推开音乐教室的门时,意外地发现顾言已经在那里了。

他正低头调试着吉他效果器,夕阳透过百叶窗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听到开门声,他抬起头,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来得正好,我有个想法。"

晓雨走近,看见他的手机屏幕上显示着《童年》的歌词界面,正是那句"水彩蜡笔和万花筒,画不出天边那一道彩虹"。

"我觉得这里可以加入一段吉他独奏,"顾言的手指在琴弦上轻轻划过,"就像用音乐代替蜡笔,去描绘那道画不出的彩虹。"

晓雨的心微微一动。她拿出自己的手机,翻到另一段歌词:"那'什么时候才能像高年级的同学,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这里呢?我觉得可以放慢节奏,带点迷茫的感觉。"

两人的目光在空气中交汇,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在无声中流淌。

这时苏晴和陈轩也到了。四人围坐在一起,手机屏幕上都显示着《童年》的歌词页面,像是一场无声的诗歌研讨会。

"'阳光下蜻蜓飞过来,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这段,"苏晴兴奋地敲着鼓棒,"我们可以加入一些轻快的节奏,就像蜻蜓点水的感觉!"

陈轩推了推眼镜,指着"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这里可以用钢琴模仿粉笔写字的声音,然后突然切断,接上'等待着下课'的释放感。"

讨论越来越热烈,四个年轻人完全沉浸在音乐的海洋里。顾言时不时会偷瞄晓雨一眼,当她专注地分析歌词时,睫毛在脸颊上投下细密的影子,让他想起歌词里那只停在秋千上的蝴蝶。

排练休息时,晓雨独自走到窗边。楼下操场边的秋千轻轻晃动着,就像歌词里写的那样。她想起小时候,父亲总是推着她荡秋千,那时天总是很蓝,日子过得很慢。

"想到什么了?"顾言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晓雨轻轻叹了口气:"想到'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们就要毕业了。"

顾言靠在窗边,目光悠远:"但我更在意'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盼望长大的童年'。有时候真想知道,长大后的我们,会是什么样子。"

晓雨转过头,正好对上他深邃的目光。那一刻,她仿佛在顾言眼中看到了歌词里那道"画不出的彩虹"。

排练继续进行。当四个人再次合奏时,音乐仿佛被注入了灵魂。顾言的吉他声描绘着天边的彩虹,晓雨的歌声里带着对长大的期盼与迷茫,苏晴的鼓点像是操场上奔跑的脚步声,陈轩的钢琴声则完美再现了教室里的粉笔声。

音乐声飘出窗外,与校园里知了的鸣叫交织在一起。夕阳西下,四个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就像歌词里写的那样,从"迷迷糊糊的童年"走向"盼望长大的童年"。

当最后一句"就这么好奇,就这么幻想,这么孤单的童年"的旋律缓缓落下时,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四个人相视而笑,都知道他们创造出了特别的东西。

"这不仅仅是一首歌了,"苏晴轻声说,"这像是我们的青春日记。"

顾言看向晓雨,发现她的眼角有泪光闪烁。在那一刻,他明白了一些事情:有些感情就像歌词里那道彩虹,水彩蜡笔画不出,却可以藏在旋律里,藏在每一个音符的间隙里。

而晓雨也悄悄在心底回答了他之前的问题:长大后的我们,或许会各奔东西,但这段用音乐编织的时光,将会成为记忆里最绚烂的彩虹,永远悬挂在青春的苍穹。

(第三章 完)

第四卷第四章:等待游戏的童年

校园音乐节初赛当天,宣城一中的礼堂座无虚席。后台的空气里弥漫着紧张与期待,林晓雨透过幕布的缝隙望向台下,黑压压的人群让她不自觉地攥紧了裙角。

"别紧张。"顾言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今天穿了件简单的白衬衫,领口随意地敞开,"就像我们平时练习那样。"

晓雨点点头,目光却不自觉地飘向观众席前排那个空着的座位——那是留给母亲的座位。父亲病情反复,母亲今早发来短信说可能赶不过来。

"放心,阿姨一定会来的。"顾言轻声说,仿佛能读懂她的心思。

就在这时,主持人报出了他们的名字:"接下来,有请'四季小队'带来经典歌曲《童年》!"

灯光暗下,四人走上舞台。晓雨深吸一口气,看向台下,却意外在第三排看到了母亲的身影——她还是赶来了,正微笑着对晓雨点头。

音乐响起,顾言的吉他声如流水般淌出前奏。当晓雨唱出第一句"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时,全场安静下来。

她的声音清澈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恰如其分地诠释出歌词中那种对童年的怀念与怅惘。唱到"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时,台下传来会心的笑声。

然而,当歌曲进行到第二段时,意外发生了。晓雨的母亲突然站起身,脸色苍白地向外走去。晓雨的心一紧,歌词差点忘记。

就在这时,顾言即兴加入了一段吉他独奏,巧妙地为她争取了时间。他朝晓雨投来一个鼓励的眼神,用口型无声地说:"加油。"

晓雨点点头,重新投入演唱。当唱到"一寸光阴一寸金,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时,她的声音里多了一份与年龄不符的沉重——那是她这些日子照顾病重的父亲最深的体会。

表演进入高潮部分。四个人的配合越发默契,顾言的吉他、陈轩的键盘、苏晴的鼓点和晓雨的歌声完美融合。当最后一句"这么孤单的童年"的尾音缓缓落下时,全场寂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他们成功了。

下场后,晓雨迫不及待地寻找母亲的身影,却在后台的角落听到了压抑的交谈声。

"妈,你怎么来了?爸爸他..."

"你爸爸的情况不太好,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母亲的声音带着哭腔,"晓雨,我们可能...需要更多钱。"

晓雨的脸色瞬间苍白。这时,顾言拿着四瓶水走过来,正好听到了这番话。

"阿姨,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吗?"他关切地问。

晓雨的母亲摇摇头,拉着晓雨快步离开。临走前,晓雨回头看了顾言一眼,那眼神复杂得让他怔在原地。

当晚的庆祝派对,晓雨没有出现。苏晴打了好几个电话都没人接,最终从晓雨的邻居那里得知,她的父亲病情恶化,已经转院到省城。

"我们要不要去看看她?"苏晴担心地问。

顾言沉默片刻,摇摇头:"给她一些空间吧。明天我去医院找她。"

然而第二天,当顾言赶到医院时,却得知晓雨的父亲已经转院到北京。更让他震惊的是,护士递给他一封信:"这是那个女孩留给你的。"

信很短,只有寥寥数语:

「顾言,抱歉以这种方式不告而别。父亲病重,我不得不随家人前往北京。音乐节的回忆很美好,但有些承诺,可能注定无法实现。勿念。晓雨」

顾言握着那封信,在医院的走廊里站了很久。雪花手链还在他的口袋里,原本准备在比赛结束后正式送给她。

与此同时,苏晴在家里接到了晓雨的电话。

"我要走了。"晓雨的声音带着哭腔,"帮我跟大家说声对不起,特别是...顾言。"

"到底发生什么事了?"苏晴急切地问。

电话那头沉默良久,最终只传来忙音。

一周后,关于晓雨离开的谣言在校园里传开。有人说她因为父亲病重被迫辍学,也有人说她家里欠下巨债,不得不举家搬迁。

最让顾言难以接受的是,陈轩在某天放学后找到他,欲言又止地说:"我听说...晓雨离开前,收到了一所北京艺术学校的特招通知书。"

顾言愣在原地。所以,她是因为有了更好的前途才离开的吗?那些雪夜里的承诺,那些音乐中的默契,难道都是假的?

他不知道的是,此刻的晓雨正坐在前往北京的火车上,手里紧紧攥着母亲给她的车票。车窗外的景色飞速后退,就像她匆匆结束的青春。

而那张音乐节上四人合影的照片,被她小心地夹在日记本里。照片背面,除了之前写下的那句话,又多了一行小字:

"对不起,辜负了那个雪夜的约定。"

火车驶入隧道,黑暗吞没了晓雨脸上的泪水。她不会知道,这个误会,要让十年时光来化解。

(第四章 完)

第一卷第三章:再见我的女孩

深夜23:03分,林晓雨蜷缩在北京出租屋的沙发上,手机屏幕的光映亮她湿润的眼眶。音乐APP里,顾言翻唱的《再见我的女孩》正循环播放到第二遍。

"我删掉你的照片 / 清除所有聊天 / 把我们的爱情再走一遍..."

每句歌词都像一根针,扎在她心上最柔软的地方。顾言的声音比记忆中更加低沉沙哑,带着她从未听过的痛楚。这个版本与他在校园音乐节上唱的《时间煮雨》截然不同,充满了决绝与告别。

晓雨颤抖着手指点开评论区,置顶的一条赫然写着:

"听说这首歌是顾言写给初恋的,那个为了前程不告而别的女孩。"

手机从掌心滑落,屏幕碎裂的纹路像极了她此刻的心。原来在顾言心里,她就是这样的人——一个为了北京的艺术学校,轻易抛弃约定的女孩。

而此刻,在上海的录音棚里,顾言刚结束新专辑的录制。制作人拍拍他的肩:"这首《再见我的女孩》感情很到位,特别是'见证我的失败,没能给你一个未来'那句,唱得我心都碎了。"

顾言勉强笑了笑,目光落在手机屏保上——那是高中毕业典礼上,晓雨穿着校服回眸的瞬间。他始终不知道,当年那个让他苦苦等待的"前程",其实是晓雨父亲高达百万的医疗债务。

"放任隔阂不断再累计 / 我的豆腐心 做一个决定..."

耳麦里传来自己录制的歌声,顾言想起高三那个雨夜。他原本计划在音乐节决赛后告白,连告白词都写好了:"我想把《时间煮雨》唱给你听,从十七岁到七十岁。"

可一切都在晓雨不告而别后戛然而止。更让他心寒的是,陈轩后来带来的消息:"晓雨收到了北京艺术学校的特招通知书,她选择了一个更有前途的未来。"

"自尊心入侵 / 吵架数不清..."

顾言苦笑着想,他们连吵架的机会都没有。那段青春就像歌词里唱的,只剩"时哭时笑疯癫"的回忆。

而晓雨此刻正对着破碎的手机屏幕流泪。她多想告诉顾言,当年那个"豆腐心"做的决定,是宁愿他恨自己,也不要他背负她家庭的沉重负担。

"就再见吧我的女孩 / 感谢你的青睐 / 在我世界有过色彩..."

当歌曲播到这句时,晓雨终于忍不住痛哭失声。她想起雪夜天台上,顾言说"大雪也无法将我们分开"时认真的眼神。原来再深的誓言,也敌不过现实的隔阂。

这时,手机突然响起视频通话的提示音——是苏晴。晓雨慌忙擦干眼泪,接通后却看见画面里出现顾言的身影。他坐在录音棚的高脚椅上,抱着吉他轻声弹唱:

"这首歌,写给一个我误会了十年的女孩。"

晓雨屏住呼吸,看着屏幕里的顾言抬起头,仿佛透过镜头直视她的眼睛:

"林晓雨,如果时光能倒流,我不会让隔阂累计,不会让自尊心入侵。我会穿越所有大雪,去听你没说出口的真相。"

视频到此戛然而止。晓雨怔怔地看着黑掉的屏幕,心跳如擂鼓。

而这一切,都被站在录音棚门外的陈轩看在眼里。他握紧口袋里的U盘,里面存着当年他模仿晓雨笔迹写的那张"祝前程似锦"的纸条扫描件。

十年了,这个秘密像根刺扎在他心里。如今,是时候拔出来了。

(第三章 完)

深夜23:03分,林晓雨蜷缩在北京出租屋的沙发上,手机屏幕的光映亮她湿润的眼眶。音乐APP里,顾言翻唱的《再见我的女孩》正循环播放到第二遍。

"我删掉你的照片 / 清除所有聊天 / 把我们的爱情再走一遍..."

每句歌词都像一根针,扎在她心上最柔软的地方。顾言的声音比记忆中更加低沉沙哑,带着她从未听过的痛楚。这个版本与他在校园音乐节上唱的《时间煮雨》截然不同,充满了决绝与告别。

晓雨颤抖着手指点开评论区,置顶的一条赫然写着:

"听说这首歌是顾言写给初恋的,那个为了前程不告而别的女孩。"

手机从掌心滑落,屏幕碎裂的纹路像极了她此刻的心。原来在顾言心里,她就是这样的人——一个为了北京的艺术学校,轻易抛弃约定的女孩。

而此刻,在上海的录音棚里,顾言刚结束新专辑的录制。制作人拍拍他的肩:"这首《再见我的女孩》感情很到位,特别是'见证我的失败,没能给你一个未来'那句,唱得我心都碎了。"

顾言勉强笑了笑,目光落在手机屏保上——那是高中毕业典礼上,晓雨穿着校服回眸的瞬间。他始终不知道,当年那个让他苦苦等待的"前程",其实是晓雨父亲高达百万的医疗债务。

"放任隔阂不断再累计 / 我的豆腐心 做一个决定..."

耳麦里传来自己录制的歌声,顾言想起高三那个雨夜。他原本计划在音乐节决赛后告白,连告白词都写好了:"我想把《时间煮雨》唱给你听,从十七岁到七十岁。"

可一切都在晓雨不告而别后戛然而止。更让他心寒的是,陈轩后来带来的消息:"晓雨收到了北京艺术学校的特招通知书,她选择了一个更有前途的未来。"

"自尊心入侵 / 吵架数不清..."

顾言苦笑着想,他们连吵架的机会都没有。那段青春就像歌词里唱的,只剩"时哭时笑疯癫"的回忆。

而晓雨此刻正对着破碎的手机屏幕流泪。她多想告诉顾言,当年那个"豆腐心"做的决定,是宁愿他恨自己,也不要他背负她家庭的沉重负担。

"就再见吧我的女孩 / 感谢你的青睐 / 在我世界有过色彩..."

当歌曲播到这句时,晓雨终于忍不住痛哭失声。她想起雪夜天台上,顾言说"大雪也无法将我们分开"时认真的眼神。原来再深的誓言,也敌不过现实的隔阂。

这时,手机突然响起视频通话的提示音——是苏晴。晓雨慌忙擦干眼泪,接通后却看见画面里出现顾言的身影。他坐在录音棚的高脚椅上,抱着吉他轻声弹唱:

"这首歌,写给一个我误会了十年的女孩。"

晓雨屏住呼吸,看着屏幕里的顾言抬起头,仿佛透过镜头直视她的眼睛:

"林晓雨,如果时光能倒流,我不会让隔阂累计,不会让自尊心入侵。我会穿越所有大雪,去听你没说出口的真相。"

视频到此戛然而止。晓雨怔怔地看着黑掉的屏幕,心跳如擂鼓。

而这一切,都被站在录音棚门外的陈轩看在眼里。他握紧口袋里的U盘,里面存着当年他模仿晓雨笔迹写的那张"祝前程似锦"的纸条扫描件。

十年了,这个秘密像根刺扎在他心里。如今,是时候拔出来了。

深夜23:03的真相

第一章:破碎的屏幕

深夜23:03分,北京某公寓里,林晓雨蜷缩在沙发上,手机屏幕的光映亮她湿润的眼眶。屏幕上正是那首《再见我的女孩》的歌词界面:

"我删掉你的照片 / 清除所有聊天 / 把我们的爱情再走一遍..."

顾言的声音比记忆中更加沙哑,每个字都像针扎在她心上。当唱到"见证我的失败 / 没能给你一个未来"时,晓雨的眼泪终于决堤。

她颤抖着手指点开评论区,置顶的一条评论让她呼吸一滞:

"听说这首歌是顾言写给初恋的,那个为了前程不告而别的女孩。"

手机从掌心滑落,屏幕碎裂的纹路像极了她此刻的心。原来在顾言心里,她就是这样的人——一个为了北京的艺术学校,轻易抛弃约定的女孩。

第二章:豆腐心的决定

与此同时,上海的录音棚里,顾言刚结束新专辑的录制。制作人拍拍他的肩:

"这首《再见我的女孩》感情很到位,特别是'我的豆腐心 做一个决定'那句,唱得我心都碎了。"

顾言勉强笑了笑,目光落在手机屏保上——那是高中毕业典礼上,晓雨穿着校服回眸的瞬间。他始终不知道,当年那个"豆腐心做的决定",其实是晓雨为了不拖累他而选择的独自承担。

"放任隔阂不断再累计 / 所有热情都被耗尽"

耳麦里传来自己的歌声,顾言想起高三那个雨夜。他原本计划在音乐节决赛后告白,连告白词都写好了:"我想把《时间煮雨》唱给你听,从十七岁到七十岁。"

可一切都在晓雨不告而别后戛然而止。更让他心寒的是,陈轩后来带来的消息:"晓雨收到了北京艺术学校的特招通知书,她选择了一个更有前途的未来。"

第三章:深夜的来电

凌晨两点,晓雨的手机突然响起。屏幕上显示着苏晴的视频通话请求。她慌忙擦干眼泪接通,却看见画面里出现顾言的身影。

他坐在录音棚里,抱着吉他轻声说:

"这首歌,其实是写给一个我误会了十年的女孩。"

晓雨屏住呼吸,看着屏幕里的顾言抬起头:

"林晓雨,如果时光能倒流,我不会让隔阂累计,不会让自尊心入侵。我会穿越所有大雪,去听你没说出口的真相。"

视频结束的瞬间,晓雨收到陈轩发来的压缩文件。里面装着十年前的全部真相:

- 她离开那晚,陈轩模仿她笔迹写的"祝前程似锦"纸条

- 陈轩父亲公司破产的证明(时间就在音乐节前一周)

- 顾言这十年来每场演出的第一排座位票根扫描件——每张背面都写着"给晓雨"

第四章:23:03的告白

晓雨颤抖着拨通那个刻在心里的号码。电话接通的瞬间,两人同时开口:

"我删掉了所有聊天记录,但没删掉回忆。"

"我清空了所有照片,但清不掉你在我世界留下的色彩。"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传来顾言沙哑的声音:

"晓雨,我们重新开始好吗?就像歌词里唱的,不再让隔阂累计,不让自尊心入侵。"

窗外,北京下起了十年未遇的大雪。晓雨轻声回答:

"好。这次,我们要像歌里唱的那样,不再说再见,我的女孩。"

电话挂断后,晓雨看着破碎屏幕上定格的那句歌词:

"就再见吧我的女孩 / 感谢你的青睐 / 在我世界有过色彩"

她轻轻擦去眼泪,在备忘录里写下:

"深夜23:03,大雪终于停了。而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下辈子不一定还能遇见你

第一章:深夜23:13的独白

深夜23:13分,顾言独自坐在录音棚的控制台前,手机屏幕上循环播放着《下辈子不一定还能遇见你》的歌词。当唱到"所以我很珍惜不敢大意"时,他的手指轻轻抚过屏幕上晓雨的照片。

"十年了。"他对着空荡荡的录音棚轻声说,"我始终不敢大意,生怕弄丢关于你的每一个细节。"

第二章:四小队的重聚

第二天傍晚,苏晴组织的同学会包厢里,气氛微妙。当陈轩站起身举起酒杯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首先,我要向顾言和晓雨道歉。"陈轩的声音有些颤抖,"十年前那个关于北京艺术学校的谣言,是我散布的。当时我父亲公司破产,我嫉妒你们拥有的音乐天赋,更嫉妒你们之间的感情。"

他从包里取出一个泛黄的信封:"这是晓雨当年让我转交给顾言的真正信件,被我私自扣下了。"

顾言展开信纸,晓雨清秀的字迹映入眼帘:

"顾言,父亲病重需要去北京治疗,我不知道这一去要多久。但请你相信,就像《时间煮雨》里唱的那样,大雪也无法抹去我们给彼此的印记。"

第三章:迟到的表白

晓雨泪眼朦胧地抬起头,发现顾言已经单膝跪地,手中捧着那枚迟到了十年的雪花项链。

"晓雨,"他的声音哽咽了,"这首歌我练习了无数遍——'用尽所有力气小心地爱你,唯恐弄丢你一切来不及'。这十年,我每天都在害怕来不及。"

他轻轻为她戴上项链,继续唱着:

"容忍你的任性你的坏脾气,死心塌地是我全部的出息。我不在乎你有多少任性,只在乎下辈子不一定还能遇见你。"

第四章:23:13的誓言

晓雨握住他的手,接着唱下去:

"就只是看着你已足够欢喜,有你在身边我万分感激。"

在场的同学们纷纷打开手机闪光灯,星光点点的包厢里,苏晴抹着眼泪喊道:"你俩能不能别唱了,直接亲一个啊!"

在众人的欢笑声中,顾言轻声在晓雨耳边说:

"这首歌应该改成《这辈子就要在一起》,因为我不敢赌下辈子还能不能遇见你。"

窗外,城市的灯火温柔地闪烁,仿佛在为这场迟到了十年的告白作证。而手机屏幕上的时间,恰好定格在23:13分——这个记录着他们青春与等待的数字,终于迎来了圆满的结局。

这辈子就要在一起

第一章:清晨7:00的豆浆香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晓雨在豆浆机的嗡鸣声中醒来。走出卧室,只见顾言系着围裙在厨房手忙脚乱,料理台上散落着蛋壳。

"不是说好我做早餐吗?"晓雨笑着从他手里接过打蛋器。顾言从背后环住她,下巴轻抵在她发顶:"想让你多睡会儿。昨天编曲到凌晨三点吧?"

豆浆机停止工作的瞬间,他轻声哼起《时间煮雨》的旋律。晓雨发现流理台上贴着一张便利贴,上面画着雪花图案和一行小字:"第3650天,终于能为你做早餐。"

第二章:录音棚里的下午茶

午后,晓雨带着新编的曲子来到顾言的录音棚。推开门却看见控制台上摆着插满蜡烛的蛋糕,苏晴和陈轩从设备后探出头齐喊:"十周年快乐!"

原来他们悄悄策划了"四季小队"重组十周年纪念。顾言弹起重新编曲的《童年》,陈轩在钢琴上加入爵士变奏,苏晴用鼓刷打节奏。唱到"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时,四人相视而笑——他们终于不再需要盼望。

第三章:老街巷的深夜漫步

深夜的宣城老街,青石板路映着月光。顾言忽然在巷口的榕树下停住脚步:"这里都没变。"他指着树干上模糊的刻痕,"当年偷偷刻的'四季小队'还在。"

晓雨打开手机电筒,照亮树根处新刻的一行字:"2023年,我们回来了。"旁边还画着四个手拉手的小人。夜风拂过,仿佛听见十七岁的自己在说:"看,大雪真的没抹去我们的印记。"

第四章:23:13的晚安通话

异地工作的夜晚,晓雨总会在这个特殊时刻收到视频邀请。屏幕里的顾言抱着吉他,背后是上海录音棚的星空灯。"今日份晚安曲,"他弹起新写的歌,"叫《23:13分的月光》。"

歌词里藏着只有他们懂的暗号:"豆浆机第三声嗡鸣是你起床的信号/榕树洞第三道刻痕是我们重逢的坐标"。晓雨对着镜头晃了晃手里的雪花项链,项链在台灯下折射出细碎星光。

尾声:初雪日的婚礼

圣诞节前夕,宣城落下十年未遇的大雪。婚礼现场没有司仪,四季小队用音乐串起整个仪式。当顾言唱到《这辈子就要在一起》的副歌时,天空忽然飘起雪花。

晓雨在漫天飞雪中轻声接唱:"所以我很珍惜不敢大意..."宾客席上的苏晴哭花了妆,陈轩悄悄握住了她的手。老校长带来的礼物,是当年音乐节上四人合唱的录像带。

录像结尾,十七岁的顾言对着镜头说:"等我们结婚时,要在大雪里唱这首歌。"

十六岁的晓雨在画面外轻笑:"那要等多少年啊?"

"不管多少年,"少年眼睛亮晶晶的,"下辈子不一定还能遇见你,所以这辈子就要在一起。"

第二卷:善变

第一章:23:19的未接来电

深夜23:19分,林晓雨盯着手机屏幕上《善变》的歌词界面出神。那句"后来你好像跟你的方向盘更近一点"像根刺扎进心里——顾言已经连续三天用"要去郊区采风"的理由爽约了。

她拨通那个烂熟于心的号码,听筒里传来的却是冰冷的系统提示音。窗外大雨滂沱,像极歌词里唱的"从前你穿越风雨都会仓促见一面"。

而此时城郊的录音棚里,顾言正对着话筒录和声。手机在控制台上震动时,他瞥见晓雨的来电显示,却因为正在录制关键段落没能接起。等他结束录音回拨时,晓雨已经关机。

第二章:方向盘上的谎言

周末的乐队排练,陈轩无意间说漏了嘴:"顾言你那辆新车音响真不错,上周载叶琳去西山采风时放的《善变》绝了。"

晓雨调音的手猛地一颤,吉他发出刺耳的嗡鸣。她想起歌词里那句"后来连伞的边缘你都懒得分一点"——原来所谓采风,是载着唱片公司老板的女儿兜风。

"你误会了,"顾言急着解释,"叶琳只是帮我牵线签约..."

"是我们低估了时间的善变。"晓雨轻声打断,拎起琴盒转身离去。

第三章:撕碎的谱纸

一周后的音乐节彩排,四季小队第一次爆发激烈争吵。晓雨新写的曲子被制作人否决,取而代之的是叶琳推荐的流行歌。

"你们不觉得这歌太商业化了吗?"晓雨攥紧谱纸的手指发白。

苏晴小声劝解:"但叶琳说这首歌能帮我们拿到卫视晚会名额..."

"太轻易让浓烈的故事翻篇。"晓雨冷笑一声,将谱纸撕成两半。

碎纸飘落时,顾言看见她眼角有泪光闪过,像歌词里那句"只是当泪水又滑落在照片"。

第四章:凌晨三点的录音棚

凌晨三点,晓雨发现录音棚亮着灯。推门看见顾言趴在控制台上睡着了,屏幕上是重新编曲的《善变》demo,歌词界面停留在:

"身后公园是第一次遇见/转角花店见证牵手两年"

她正要离开,突然听到自己的声音从监听音箱里流出——那是去年生日时,顾言偷偷录下的合唱片段:"这城市散落着太多纪念/总是在我们之间兜圈"

"我改写了副歌。"顾言不知何时醒了,眼下带着青黑,"把最后一句改成'但愿我们看懂时间的善变/让故事翻篇也不说再见'"

晨光透过百叶窗时,他们终于找到和解的旋律。而城市另一端,叶琳在唱片公司会议室里,将四季小队的签约合同塞进了碎纸机。

善变

第一章:23:19的未接来电

深夜23:19分,林晓雨盯着手机屏幕上《善变》的歌词界面,那句"后来你好像跟你的方向盘更近一点"像根刺扎进心里。顾言已经连续三天用"要去郊区采风"的理由爽约,而此刻拨通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雨水敲打着公寓窗户,晓雨想起歌词里那句"从前你穿越风雨都会仓促见一面",指甲不知不觉掐进了掌心。

此时城郊录音棚里,顾言正在录制新歌的弦乐部分。看到晓雨来电时他正要接起,却被制作人示意"这段弦乐不能断"。等他完成录制回拨时,晓雨的手机已转入关机提示音。

第二章:方向盘真相

周末乐队排练时,陈轩擦拭着萨克斯管随口说:"顾言你那辆新车音响真不错,上周载叶琳去西山采风时放的《善变》绝了。"

晓雨调音的手猛地一颤,吉他发出刺耳嗡鸣。她想起歌词里那句"后来连伞的边缘你都懒得分一点",原来所谓采风是载着唱片公司老板的女儿兜风。

"你误会了,"顾言急着解释,"叶琳只是帮我牵线签约..."

"是我们低估了时间的善变。"晓雨轻声打断,拎起琴盒转身离去。碎发遮住了她泛红的眼眶。

第三章:凌晨三点的和解

凌晨三点,晓雨发现录音棚亮着灯。推门看见顾言趴在控制台上睡着了,屏幕上是重新编曲的《善变》demo,歌词界面停留在:

"身后公园是第一次遇见/转角花店见证牵手两年"

她正要离开,突然听到自己的声音从监听音箱里流出——那是去年生日时顾言偷偷录下的合唱片段:"这城市散落着太多纪念/总是在我们之间兜圈"

"我改写了副歌。"顾言不知何时醒了,眼下带着青黑,"把最后一句改成'但愿我们看懂时间的善变/让故事翻篇也不说再见'"

晨光透过百叶窗时,他们终于找到和解的旋律。而城市另一端,叶琳在唱片公司会议室里,将四季小队的签约合同塞进了碎纸机——她父亲的公司正在收购顾言签约的唱片公司。

第四章:雨夜的重逢

暴雨夜,晓雨抱着被雨水浸湿的乐谱跑到顾言公寓楼下,却看见他撑着伞站在雨里,伞柄上挂着那枚雪花项链。

"叶琳刚告诉我真相,"他的声音混着雨声,"她父亲要收购唱片公司,她接近我是为了套取商业情报。"

晓雨怔怔地看着他递来的手机,屏幕上是叶琳的道歉短信:"对不起,我利用了你们的感情。但四季小队的音乐不该被资本绑架。"

雨幕中,顾言轻声唱起改写的歌词:"但愿我们看懂时间的善变/让故事翻篇也不说再见"

晓雨望着伞沿滴落的水珠,突然想起《善变》里那句"只是当泪水又滑落在照片却舍不得删"。她伸手接过项链,冰凉的雪花坠子在手心渐渐温热。

善变2

第一章:23:19的独立宣言

深夜23:19分,顾言的手机屏幕亮起,显示着《善变》的歌词界面。他的手指停留在那句"后来连伞的边缘你都懒得分一点",嘴角却扬起释然的微笑。

"他们确实连伞的边缘都懒得给我们分一点。"他对身旁的晓雨说,将手机转向她看叶琳发来的最后一条信息:"公司决定雪藏四季小队,除非你们接受商业改编。"

晓雨看着录音棚里堆积的原创乐谱,轻声哼起《善变》的调子:"如果我们易名用的是最初的誓言..."

窗外雨声渐密,像极歌词里"从前你穿越风雨都会仓促见一面"的场景。但这次,他们决定不再等待别人撑伞。

第二章:方向盘上的新征程

三天后,一辆改装过的旧面包车停在录音棚门口。陈轩得意地敲着方向盘:"虽然比不上某些人的豪车,但这套移动录音设备够我们做张专辑了。"

苏晴在车窗贴上"四季音乐工作室"的logo,下面印着《善变》里的歌词:"这城市散落着太多纪念/总是在我们之间兜圈"

"现在开始,"顾言启动引擎,"我们要让这些纪念不再兜圈,而是铺成新的道路。"

面包车驶过被雨淋湿的街道,电台里正好播放到《善变》的高潮部分:"是我们低估了时间的善变"

第三章:转角花店的第一次遇见

他们在老城区转角的花店二楼租下工作室。推开窗就能看见歌词里写的"身后公园是第一次遇见"——那里是他们高中时第一次合练的地方。

晓雨在窗边写下新歌的第一句:"当善变的时间偷走伞沿/我们用琴弦接住雨点"

录音设备是二手市场淘来的,但墙上贴满了珍贵的记忆:泛黄的《时间煮雨》手稿、雪夜天台的合影,还有那张写着"祝前程似锦"的纸条——如今已成为励志图腾。

第四章:23:19的直播首秀

周五晚23:19分,四人进行了首场线上直播。背景音是窗外的雨声,画面里是简陋但温馨的工作室。

"今晚唱点不一样的。"顾言调试着吉他弦,"把《善变》送给所有被低估的人。"

当唱到"太轻易让浓烈的故事翻篇"时,晓雨突然即兴改词:"不甘心让浓烈的故事翻篇"

直播人数悄然破万时,他们唱起最终章:"身后公园是第一次遇见/转角花店见证梦想重生"

下播时,众筹金额已足够支撑首张独立专辑的制作。晨光透过花店的玻璃窗,映亮四人疲惫却明亮的眼睛。

雨不知何时停了,街上传来洒水车的音乐声——恰好是《善变》的旋律。苏晴突然笑起来:"看,连城市都在为我们伴奏。"

晓雨低头发现手机屏幕还停留在歌词界面,最后一行被晨光照得发亮:

"却舍不得删"

是啊,所有苦与甜的记忆,他们都舍不得删。而这些沉淀下来的情感,终于酿成了独立音乐的第一杯醇酒。

上一章 第一卷第一章我们的十年 时间煮雨:青春印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