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灵异悬疑小说 > 丰都诡事:同心村鬼屋
本书标签: 灵异悬疑  民间传说 

第一章:听闻鬼屋

丰都诡事:同心村鬼屋

下午三点的阳光,被都市写字楼的玻璃幕墙肆意切割成零碎的光斑,斜斜地洒落在上官易工作室的窗台上。然而,工作室里的光线依旧显得有些昏暗。这并非采光不佳所致,而是那从地板堆叠至天花板的书架,层层叠叠地摆满了旧书、泛黄的手稿以及贴满便签的档案盒,宛如一道密不透风的壁垒,将大部分的光亮都拒之门外。

空气中,隐隐飘荡着淡淡的旧纸霉味与檀香交织的独特气息。这檀香,是上官易特意点燃的线香,他总说,在翻阅那些古老资料时,这香气能让他“心神更为宁静”。此刻,他正端坐在一张掉漆的实木书桌前,修长的指尖轻轻捏着一张边缘已然卷起的照片。照片中,是重庆丰都的老城门,门楼上“丰都鬼城”四个烫金大字虽已褪去往昔的鲜亮,却依旧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厚重历史感。

“叮铃——”

桌上的老式座机骤然响起,尖锐的铃声在这静谧的工作室里显得格外突兀。上官易随手将照片夹回那本《中国民间灵异事件汇编》中,而后迅速接起电话,声音还带着一丝刚从文字世界抽离出来的沙哑:“喂,老陈?”

电话那头传来同行陈默的声音,语气比平日里急切了几分,甚至还隐隐夹杂着一丝犹豫:“上官,跟你说个事儿……但你先别急,千万别冲动。”

“怎么了?是发现新线索了吗?”上官易的眼眸瞬间亮如星辰。他这一生,对两件事痴迷不已:一是隐匿在故纸堆中的冷门传说,二是那些被人们传得神乎其神、却无人敢深入探究的“灵异现场”。前阵子,他刚结束湘西悬棺案的调查,正百无聊赖之际,此刻听到“线索”二字,手指已下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起来。

陈默在电话那头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着用词:“我上周去丰都采风,听当地的老人讲,虎威镇同心村有个鬼屋,邪乎得很。你也知道,丰都本就素有‘鬼城’之称,可那村子里的屋子,比城里的景点还要让人毛骨悚然。”

“鬼屋?”上官易不自觉地身体前倾,顺手拿起笔,在便签本上飞快写下“丰都 虎威镇 同心村”几个字,紧接着追问,“具体怎么个邪乎法?”

“据说那屋子建于民国时期,如今的屋主姓王,三年前接手了这房子。结果从他搬进去开始,家里就没太平过——先是他儿子意外摔断了腿,后来他老婆又染上了怪病,如今他自己也是整日咳嗽,瘦得皮包骨头。”陈默的声音压低了些许,透着一股神秘,“最可怕的是每到傍晚,天一黑,屋里就会传出‘乒乒乓乓’的声响,就好像有人在疯狂砸东西,可进去查看,却又什么都没有。还有人说,曾见过一个身着白衣服的影子,在院子里飘忽不定……”

上官易的指尖在便签本上有节奏地轻敲着,心中的好奇如同被点燃的火苗,越烧越旺。他去过不少被传为“凶宅”的地方,大多是因建筑结构问题产生的异响,或是人为制造的恐慌罢了。但丰都不同,此地本就与“鬼神”文化紧密相连,再加上民国老建筑这一背景,说不定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你见过那位王屋主吗?”他紧接着追问。

“哪敢靠近啊,那屋子周围的荒草都快长得齐腰高了,大门上的锁也锈迹斑斑,远远看上去,就透着一股阴森森的气息。”陈默无奈地叹了口气,“上官,我跟你说这事,就是想让你知晓有这么个事儿,可不是怂恿你去。那地方太邪门了,当地人都避之不及,你可别贸然犯险。”

上官易忍不住轻笑一声,拿起桌上的《丰都民俗志》随意翻了两页,书页间一张他之前搜集的丰都老地图飘落而下。他看着地图,自信地说道:“老陈,你还不了解我吗?越是别人不敢涉足的地方,我越是想要弄个水落石出。再说了,这世上哪有什么真正的‘鬼’,多半是有尚未解开的谜团罢了。”

“你这固执的脾气……”陈默在电话那头无奈地摇头叹气,“行吧,我知道的都告诉你了。你要是真打算去,记得多带些必备物品,那边村子偏僻,买东西可不方便。还有,要是遇到不对劲的情况,千万别硬撑着。”

“知道了,谢啦。”上官易挂断电话,将便签本往桌上一拍,站起身来,径直走到书架前,开始翻找有关丰都的资料。

书架上关于丰都的书籍颇为丰富,从《丰都县志》到《鬼城文化溯源》,还有几本手写的民俗调查笔记,皆是他这些年四处搜罗而来。他从中抽出一本1982年版的《丰都民间传说集》,翻开其中一页,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剪报,标题为《虎威镇发现民国时期建筑,疑似与当地教派有关》。

剪报的内容十分简略,仅提及在同心村发现一座民国建筑,墙体上刻有奇怪的符号,推测与当时的一个民间教派相关,但因资料匮乏,后续调查被迫中断。上官易凝视着“奇怪的符号”这几个字,心中不禁一动——难道那间鬼屋,便是剪报中所提到的建筑?

他当即打开电脑,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丰都 虎威镇 同心村 民国建筑”,然而搜出的结果却寥寥无几,仅有几条关于同心村扶贫的新闻,并未提及任何有关老建筑和鬼屋的信息。看来,这个传说在当地仅仅是口口相传,尚未引起太多人的关注。

这反倒让上官易愈发兴奋起来。

上官易关闭电脑,着手收拾行李。他从衣柜里取出一件防水外套——山区气候多变,多雨潮湿,得提前做好防潮准备;又从抽屉里翻找出指南针、手电筒以及一把多功能军刀,一一塞进背包;最后,他将《丰都民俗志》《阴阳学说基础》以及那本《中国民间灵异事件汇编》统统装进一个帆布包里,还特意带上了相机和录音笔,以备记录调查过程中的各种情况。

收拾到一半,他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又走到书架最上层,拿下一个小巧的桃木挂件。那是他上次去泰山时,一位老道长赠予他的,据说能“安神辟邪”。他并非迷信之人,只是觉得带上它,心里会多一份踏实。

“越是邪乎,越要揭开你的真面目。”他对着镜子里的自己露出自信的笑容,镜子中的年轻人眼神明亮,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坚韧。他今年不过26岁,却已然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成功解开了十几个被传得神乎其神的“灵异事件”谜团,此次丰都的鬼屋调查,他更是志在必得。

当晚七点,上官易背着背包,来到了火车站的检票口。开往重庆的火车还有半个小时即将发车,他掏出手机,给陈默发了条消息:“已出发,等我消息。”

火车缓缓启动,窗外的城市灯火逐渐远去,上官易靠在座位上,再次翻开了《丰都民俗志》。书页上关于“阴阳两界”的记载,在车厢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清晰。他深知,此次丰都之行必定充满挑战,但他心中更多的是期待——期待揭开那间鬼屋背后隐藏的秘密,期待探寻传说背后的真相。

你呢?倘若你是上官易,此刻是否也会望着窗外的夜色,心中既紧张又满怀期待?是否会好奇,那间民国老屋里传出的“乒乒乓乓”声究竟从何而来?是否会想弄清楚,王屋主一家所遭遇的厄运,真的与“鬼神”有关吗?

接下来的故事,将从丰都的古街拉开帷幕。上官易能否顺利遇见那位熟知传说的李大爷?他又能否如愿见到王屋主,进而踏入鬼屋展开调查?这些疑问,都将在后续的章节中,一一为你揭晓。5

丰都诡事:同心村鬼屋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章:初到丰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