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灵异悬疑小说 > 丰都诡事:同心村鬼屋
本书标签: 灵异悬疑  民间传说 

第六章:深入调查

丰都诡事:同心村鬼屋

晨曦透过丰都图书馆雕花的窗棂,宛如细腻的金丝,在积着薄尘的木质书架上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上官易轻轻推开那扇厚重的玻璃门,一股混合着陈旧纸张气息与淡淡樟脑味的独特味道扑面而来,瞬间将外界喧嚣的市井烟火隔绝在外。这里仿若一座被时光尘封的神秘宝库,高大的书架从地面直抵穹顶,层层叠叠的书籍整齐排列在架上,宛如无数沉默的守护者,藏着岁月深处不为人知的秘密。

管理员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正专注地低头整理登记册。听到脚步声,他缓缓抬起头,目光透过镜片,带着几分审视打量着上官易:“小伙子,你来查什么书呀?我们这儿年头久了,好多旧资料找起来可得费些功夫。”

“您好,我想查阅关于丰都本地阴阳学说、民俗禁忌,还有虎威镇同心村历史的资料,尤其是和老建筑相关的内容。”上官易递上提前写好的纸条,上面清晰地罗列着关键词,“可能得麻烦您给我指下路。”

老人接过纸条,眯起眼睛仔细扫了几遍,眉头微微一挑:“同心村?那地方可偏僻得很呐,近些年没多少人打听。阴阳学说的书在东三区,地方史志在西二区角落,你慢慢找,注意别把书弄破咯。”说罢,他抬手朝图书馆深处指了指,旋即又低下头继续忙碌。

上官易道过谢,顺着指示径直走向东三区。书架间的通道极为狭窄,仅容一人侧身艰难通过。他的指尖轻轻划过书脊,泛黄的纸张在触碰下微微卷曲,有些书名已然模糊难辨,只能凭借辨认模糊的字迹来揣测内容。《丰都阴阳考》《巴渝民俗禁忌录》《鬼城风水探秘》……一本本与主题相关的书籍被他从书架上轻轻抽出,整齐地堆放在旁边的阅览桌上,不多时便摞起了半人多高。

上官易寻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翻开那本最为厚重的《丰都阴阳考》。书页间夹着一片干枯的银杏叶,油墨字迹散发着岁月沉淀的独特韵味。他逐页翻阅,目光在“阴阳五行与建筑布局”章节处陡然停下。书中记载,丰都地区的古建筑大多遵循“背山面水、藏风聚气”的原则,部分特殊建筑还会依据阴阳学说精心设置“生门”与“死门”,以此调和气场。然而,同心村的鬼屋却全然相悖——上次勘察时,他分明发现鬼屋背靠洼地、面朝枯树,正门正对着西北方的“煞位”,屋梁走向更是呈现“逆五行”的排列方式,完全背离了常规的风水逻辑。

“难道这是有意为之?”上官易的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倘若只是普通的建筑失误,绝不可能引发如此众多的诡异事件,这背后必定隐藏着刻意的设计。他继续翻阅书籍,在附录部分看到一则记载:清末民初时期,丰都曾有一个民间组织潜心研究“逆阴阳之术”,妄图通过改变建筑气场来达成不可告人的目的,只是该组织后来犹如人间蒸发般突然销声匿迹,与之相关的记载亦是寥寥无几。

这一发现让上官易心头猛地一震,他当即起身前往西二区寻找地方史志。西二区光线略显昏暗,书架上的书籍蒙着一层更厚的灰尘,有些书皮甚至已然发霉。他蹲下身,在最底层的箱子里仔细翻找“虎威镇卷”,全然不顾手指被纸箱边缘划破。终于,一本封面写着《虎威镇志·民国版》的线装书映入眼帘,书页边缘已然脆化,稍一用力便可能撕裂。

上官易小心翼翼地翻开,在“村落记事”部分找到了关于同心村的记载。其中一段文字格外引人注目:“民国二十三年,同心村富商张某斥巨资建造宅邸,宅邸建成后怪事接踵而至,张家接连病逝三人,宅宇逐渐荒废,乡人皆称之为‘鬼屋’。”然而,文中并未提及张某的背景,也未说明建房的目的,线索似乎在此处戛然而止。

他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抬眼望向窗外,此时已至午后。阳光斜斜地洒进来,在书页上投下长长的影子。上官易并未就此放弃,他重新梳理思路:鬼屋的建筑布局违背阴阳学说,清末民初又有研究“逆阴阳之术”的组织,这两者之间难道存在着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张某会不会就是那个神秘组织的成员呢?

怀揣着这些疑问,上官易拿出手机,拨通了民俗专家陈教授的电话。陈教授是他大学时期的导师,对巴蜀地区的民俗文化有着极深的造诣。电话响了几声后,听筒里传来陈教授温和的声音:“小易啊,怎么突然想起给我打电话啦?是不是又碰上什么棘手的难题了?”

“陈教授,我现在在丰都,正在调查虎威镇同心村的一座鬼屋,遇到了一些疑惑,想向您请教。”上官易语速不自觉加快,将鬼屋的建筑布局、发现的奇怪符号,以及在书中看到的“逆阴阳之术”记载,一五一十地告知陈教授,“您觉得这座鬼屋的建造,会不会和那个研究‘逆阴阳之术’的组织有关呢?”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紧接着传来陈教授略显凝重的声音:“你所说的那个组织,我早年在文献里倒是见过零星记载。他们自称‘玄阴会’,崇拜阴性能量,主张通过逆向布局的建筑汇聚阴气,进而进行邪恶仪式。不过,关于‘玄阴会’的具体活动地点和仪式细节,现存资料少之又少,只知道他们在民国后期便销声匿迹了,有人说被官府取缔,也有人猜测是内部发生了内讧。”

“那您对‘逆阴阳之术’的破解方法有了解吗?还有我在鬼屋发现的符号,形状像是扭曲的‘阴’字,周围还刻着奇怪的纹路。”上官易追问道,手里紧紧攥着记录符号的照片。

“扭曲的‘阴’字?”陈教授的声音微微一顿,“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极有可能是‘玄阴会’的标记。他们的仪式通常需要特定的场地、道具,并且要配合特定的时辰,破解起来难度颇大,必须先弄清楚仪式的核心目的。你可以前往丰都的民俗博物馆看看,那里收藏了一批民国时期的民俗文物,或许能找到更多与‘玄阴会’相关的线索。另外,你一定要注意安全,‘玄阴会’的东西邪性得很,切莫轻易触碰不明物品。”

挂断电话,上官易心中的方向愈发明晰。他将桌上的书籍一一仔细整理好,依照编号放回原位,再次向管理员道谢后,便匆匆赶往民俗博物馆。

民俗博物馆坐落在丰都老城区,是一座古朴典雅的青砖灰瓦四合院。馆内游客寥寥,安静得能清晰听见脚步声在庭院里悠悠回荡。展厅中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民俗文物:用于驱邪的桃木剑、祭祀时使用的青铜器、绘满符咒的幡旗……上官易沿着展柜缓缓前行,目光在每一件文物上都仔细停留。

当他行至“民国民俗”展区时,脚步陡然停下。展柜里摆放着一块残缺的木牌,上面刻着的符号,竟与他在鬼屋发现的扭曲“阴”字如出一辙!木牌下方的说明文字写道:“民国时期民间组织‘玄阴会’标志物,用于汇聚阴气,具体用途不详。”

“果然是‘玄阴会’!”上官易心中一阵激动,他凑近展柜,全神贯注地观察木牌上的纹路。这些纹路与鬼屋墙壁上的标记一脉相承,只是木牌上的纹路更为完整,能够清晰看出是一个复杂的阵法图案。他迅速拿出手机,从不同角度拍照,力求将纹路完整记录下来。

这时,博物馆的讲解员走了过来,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姑娘。见上官易如此专注,她主动上前介绍道:“先生对‘玄阴会’很感兴趣呀?这个组织在当时极为神秘,留下的文物少之又少,这块木牌还是去年在同心村附近的工地里发现的呢。”

“在同心村发现的?”上官易眼前顿时一亮,连忙追问道,“您知道具体是在同心村哪个位置发现的吗?还有没有其他相关的文物?”

讲解员微微皱眉,思索了一下后说道:“具体位置我记得不太真切了,好像是靠近那座有名的鬼屋。当时只发现了这块木牌,并未找到其他东西。不过我们馆里有本关于‘玄阴会’的研究手稿,是一位老学者留下的,存放在资料室里,您要是有需要,可以向工作人员申请查阅。”

上官易立刻向工作人员提出申请,在资料室里如愿找到了那本手稿。手稿是用毛笔工整书写而成,里面详细记录了“玄阴会”的仪式流程:需在阴气最盛之地建造“聚阴宅”,宅内依照“三阴阵”布局,阵眼处必须供奉邪物,每逢月圆之夜,通过特定仪式汲取周围阴气,以达成组织不可告人的目的。

“三阴阵!”上官易迅速翻到记载阵法破解方法的一页,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破解“三阴阵”需以“阳刚之气”对冲,要在阵眼处摆放至阳之物,配合特定咒语,在阳气最盛之时进行破解。而丰都地区阳气最盛之地,便是鬼城山顶的玉皇殿,最适宜的破解时辰是正午十二点。

怀揣着手稿和拍摄的资料,上官易走出民俗博物馆。此时,夕阳渐渐西下,将天空染成一片绚烂的金红。他抬头远眺远处的山峦,心中已然有了一个完整的破解计划。接下来,他要做的,便是说服王屋主全力配合,然后在最合适的时机,彻底驱散鬼屋中的邪恶力量。

上一章 第五章:初步发现 丰都诡事:同心村鬼屋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七章:惊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