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结束后的周二下午,天色有些阴沉,像是要下雨。姜灼背着书包,随着人流走出教学楼,感觉轻松了不少。考试发挥得还行,至少该答的都答上来了。
她正想着是直接回家练琴,还是去图书馆借两本新到的音乐杂志,口袋里的手机震动起来。她拿出来一看,屏幕上显示的名字让她脚步顿了一下——华晨宇。
自从上周那次短信聊天后,他们几天没联系了。姜灼怕打扰他工作,也忙着复习,就没主动发消息。
她赶紧接起电话,往路边人少的地方走了几步:“喂,学长?”
“考完试了?”华晨宇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背景音很安静。
“嗯,刚考完最后一门。学长你怎么知道我今天考试?”姜灼有些惊讶。
“你上周自己说的,忘了?”他语气里带点调侃。
姜灼这才想起来,上次聊天是提过一句。“哦对!看我这记性。考完了,感觉……还行吧。”她不好意思地笑了。
“感觉还行就行。”华晨宇似乎也笑了笑,然后切入正题,“我这两天在北京棚里录点东西,刚好有空档。你修改后的那首歌,我听着有几个地方,如果编曲上稍微调整一下,效果可能会更突出。电话里说不清楚,你这两天放学后方便吗?可以来棚里一趟,当面跟你说说。”
“去……去录音棚?”姜灼愣住了,以为自己听错了。对她来说,录音棚是个只在电视和杂志上见过的地方,充满了神秘感。
“对,就在东三环这边,交通应该还算方便。你要是觉得不方便,或者家长不放心,就算了,没关系的。”华晨宇补充道,语气很随意,完全没有勉强她的意思。
“方便!方便的!”姜灼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说完才觉得有点太急切了,脸微微发热,赶紧找补,“我的意思是……我有时间,也很想去看看!就是我得先跟我爸妈说一声。”
“这是应该的。你跟家里人说清楚,确定好了告诉我。地址我稍后发你。”华晨宇说。
“好的学长!谢谢学长给我这个机会!”姜灼的心跳又开始加速,这次是因为兴奋和期待。
“不客气。那先这样,等你消息。”
挂断电话,姜灼还觉得有点不真实。她要去专业的录音棚了?而且是华晨宇邀请她去,要当面指导她的歌?
她站在原地深吸了两口气,才勉强平静下来,立刻拨通了妈妈的电话。
“妈!我考完了!那个……有件事想跟你和爸爸说一下……”姜灼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静又合理,“就是艺术节上给我指导过的那位学长,他刚好在北京工作,说觉得我那首歌还有改进空间,邀请我去他工作的录音棚参观一下,顺便给我点建议……”
电话那头,妈妈沉默了几秒钟,显然在消化这个信息。“学长?是……那个歌手华晨宇?”
“嗯……”姜灼小声应道。
“去录音棚?就你一个人去?这……安全吗?人家那么大一个明星,怎么有空专门指导你一个高中生?”妈妈的担忧很实际。
“妈,他不是坏人,是我们学校的知名校友啊。而且他就是纯粹觉得我在音乐上有点想法,想帮帮我。地址会发给我,是正规的地方。我保证去了之后就认真听指导,听完就回家!要不……你陪我一起去?你在楼下等我?”姜灼急切地解释,并提出折中方案。
妈妈又犹豫了一下:“这样吧,我跟你爸商量一下。你先把具体地址和时间问清楚。”
“好!我等你消息!”
晚上,经过姜灼的再三保证,以及父母查证了录音棚地址确实是正规的商业录音棚后,他们终于勉强同意了。条件是妈妈陪同前往,但只在楼下等候,不上去打扰;并且必须在晚上八点前结束回家。
姜灼立刻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华晨宇,华晨宇很快发来了详细的地址和约定的时间:第二天下午五点半。
------
第二天下午五点半,姜灼和妈妈准时站在了一栋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商业楼楼下。妈妈看了看环境,又叮嘱了姜灼几句,才让她自己上楼。
按照华晨宇发的门牌号,姜灼找到位于六楼的一个单元。深色的隔音门上没有任何标识,她深吸一口气,按响了门铃。
门很快从里面打开,开门的是一位看起来三十岁左右、戴着黑框眼镜、穿着休闲的男人。他看了看姜灼,似乎并不意外:“是姜灼同学吧?请进,花爷在里面等你。”
“花爷?”姜灼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这可能是工作人员对华晨宇的称呼。她点点头,有点紧张地跟着走了进去。
一进门,是一个小小的接待区,再往里走,穿过一道厚重的隔音门,视野豁然开朗。这是一个不算特别大但看起来很专业的空间。靠窗的位置摆放着复杂的调音台和巨大的显示器,各种她叫不出名字的设备闪烁着指示灯。另一侧是隔离出来的录音间,透过巨大的玻璃窗,能看到里面立着专业的麦克风和谱架。
华晨宇就坐在调音台前的一张转椅上,穿着一件宽松的灰色卫衣,头发随意地耷拉着。他看到姜灼,转过身,朝她点了点头:“来了。”
“学长好。”姜灼小声问好,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对她来说全新的环境,感觉眼睛都不够用了。
“这是刘老师,这里的录音师,也是我合作很多年的朋友。”华晨宇指了指刚才开门的男人。
“刘老师好。”姜灼赶紧鞠躬问好。
“别客气,叫刘哥就行。”刘老师笑着摆摆手,态度很随和,“喝点什么?水还是饮料?”
“不用麻烦了,谢谢刘哥。”姜灼连忙说。
华晨宇指了指自己旁边的另一张椅子:“坐吧。别紧张,这就是个干活的地方。”
姜灼依言坐下,双手规规矩矩地放在膝盖上。
华晨宇也没多寒暄,直接移动鼠标,点开了电脑上的一个音频文件。“你发我的最新版小样,我和刘老师都听过了。”
音乐声通过品质极好的监听音箱流淌出来,效果比姜灼用耳机听时好了不知多少倍,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辨。
华晨宇一边播放,一边用鼠标在音轨上标注着。“这里,进第二段主歌之前,你加的那个小小的吉他滑音,想法是好的,但力度有点突兀。”他暂停播放,看向姜灼,“你可以试试用揉弦的方式,让那个过渡更自然,像是情绪自然带出来的,而不是一个刻意加进去的技巧。”
他说着,顺手拿过旁边放着的一把木吉他,非常随意地示范了一下两种不同的演奏方式。他的动作轻松流畅,那种乐器仿佛成为他身体一部分的感觉,让姜灼看得目不转睛。
“还有这里,”华晨宇继续播放,到了间奏口哨的部分,“口哨的音准稍微有一点点飘,不过问题不大,反而有种真实的随意感。但如果在口哨的尾音处,用吉他非常轻地垫一个分解和弦,像这样……”他又示范了几个音,“会不会让空间感更足一点,也不会让口哨显得太单薄?”
姜灼认真地看着、听着,努力消化着他的每一个建议。这些建议非常具体、实用,是她自己闭门造车完全想不到的层面。
“你来试试看。”华晨宇把吉他递给她。
姜灼接过吉他,深吸一口气,回想了一下他刚才的示范,然后尝试着弹奏他说的那个段落。第一次有点紧张,弹错了。
“没关系,放松,再来。”华晨宇的声音很平静,没有任何不耐烦。
姜灼点点头,又试了一次。这次感觉好多了。
“对,就是这样。感觉找到了吗?”华晨宇问。
“嗯!好像……是更顺了!”姜灼眼睛发亮,这种一点点把作品打磨得更精致的感觉,让她充满了成就感。
“刘老师,你放一下伴奏轨,让她跟一下试试感觉。”华晨宇对录音师说。
刘老师在调音台上操作了几下,一段简单的、只有节奏吉他和鼓点的伴奏响了起来。华晨宇示意姜灼跟上。
姜灼抱着吉他,听着耳机里的伴奏,看着面前玻璃倒影里自己认真的样子,还有身后那个专注指导的身影,一种奇妙的、仿佛自己也成为了真正音乐人的感觉油然而生。她跟着伴奏,把修改后的段落完整地弹奏了一遍。
“不错,这次好多了。”华晨宇点点头,然后对刘老师说,“老刘,你把刚刚她弹的这段录下来,替换掉原来小样里那一部分,让她听听整体效果。”
“好嘞。”刘老师熟练地操作起来。
几分钟后,一段融合了姜灼刚刚实时演奏的、效果提升了不少的歌曲片段被播放出来。虽然只是很小一段,但听起来确实比之前的版本更丰满、更专业了。
“听到了吗?就是这样一点点调整,效果就会不一样。”华晨宇看着姜灼说。
“听到了!差别好大!”姜灼用力点头,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和感激,“谢谢学长!谢谢刘哥!”
“是你自己悟性好,一点就通。”华晨宇语气里带着点欣赏,“搞创作就是这样,需要碰撞。自己闷头想,容易钻牛角尖。”
这时,华晨宇的手机响了一下,他看了一眼,对姜灼说:“今天先到这里吧。时间不早了,你妈妈还在楼下等你吧?”
姜灼这才惊觉时间过得飞快,赶紧看了看手机,已经快七点了。她站起身,再次道谢:“谢谢学长!今天真的学到太多了!”
“不客气。这首歌底子很好,值得花时间打磨。”华晨宇也站起身,送她到门口,“回去路上小心。以后有什么音乐上的问题,还是可以随时问我。”
“嗯!学长再见!刘哥再见!”
姜灼走出录音棚,乘电梯下楼,脚步轻快得像要飞起来。妈妈果然在楼下等着,看到她出来,迎了上来:“怎么样?没给人家添麻烦吧?”
“没有!学长人特别好,教了我好多有用的东西!”姜灼挽住妈妈的胳膊,迫不及待地分享着刚才的经历,眼睛在夜色里闪闪发光。
回家的地铁上,姜灼靠着妈妈,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灯光,心里被一种饱满的、热乎乎的情绪填满了。她第一次觉得,那个曾经遥远的音乐梦想,似乎变得清晰和真切了一点点。而带来这种改变的人,此刻就在这座城市的某个地方,继续着他的音乐工作。这种感觉,很奇妙,也很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