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海浪声裹挟着烧烤的香气,营地的篝火晚会却刚刚开始。节目组安排的“才艺展示”环节,像一块试金石,将老将与新星的差异照得清晰。
“我先来!”许昕抄起吉他,自弹自唱一首《海阔天空》,引得众人跟着节奏拍手。孙颖莎和王楚钦被推上台,合唱了一首青春洋溢的《少年》,唱到“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时,镜头特意扫过马龙——他笑着鼓掌,眼神里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恍惚。
云泽被点名表演。他深吸一口气,拿出随身携带的乒乓球拍,开始展示花式颠球:球拍背面颠球、绕腿颠球、甚至用球拍挑起水杯接球。现场掌声雷动,弹幕刷屏:“云泽这是把乒乓球玩出花来了!”“专业选手的花活就是不一样!”
掌声中,张继科突然开口:“花活再好看,也得看正经球台上的本事。”他摘下墨镜,目光直视云泽,“敢不敢明天早上,陪我打一场?就咱俩,五局三胜。”
空气瞬间凝固。所有人都看向云泽——这是挑战,也是认可的门槛。
云泽心跳如鼓,却听见马龙的声音:“继科,明天你不是说要休息吗?”
“突然想活动筋骨了。”张继科耸耸肩,重新戴上墨镜,“怎么,云泽,你怕了?”
“怕?”云泽笑了,“求之不得。”
夜深人散,云泽躺在宿舍床上,盯着天花板。手机亮起,是好友发来的消息:“听说张继科要跟你单挑?小心点,他当年可是把对手‘虐’到怀疑人生的主。”
云泽没回。他起身走到阳台,看见马龙独自坐在台阶上,手里捏着一颗乒乓球,正对着月光发呆。
“龙哥?”云泽轻声走近。
马龙回头,脸上闪过一丝疲惫:“睡不着。想起我第一次跟继科打球,也是这么个晚上。”
他招手让云泽坐下,声音低沉:“那时候我们都年轻,他像头藏獒,见谁咬谁;我呢,总想把每个球都处理得完美,结果反而束手束脚。”他顿了顿,指尖转动着乒乓球,“你知道继科为什么总戴着墨镜吗?”
云泽摇头。
“08年奥运会,他落选单打,整天戴着帽子把自己罩得严严实实。我跟他说,‘继科,抬头看看天,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从那以后,他就爱戴墨镜了,说这样能挡住过去的阴影。”
云泽愣住。他从未想过,那个在赛场上霸气侧漏的张继科,也有过这样的低谷。
“明天的比赛,别想太多。”马龙拍拍他的肩,“他不是要赢你,是想看看你有没有接住我们这代人‘接力棒’的勇气。”
第二天清晨,训练馆的灯光亮得刺眼。张继科穿着黑色训练服,正在热身,手腕上的护腕勒得紧紧的。云泽换好衣服走进来,发现马龙、许昕、樊振东他们都站在场边——老将们没说,却都来了。
“开始吧。”张继科把球抛向空中,眼神锐利如刀。
第一局,张继科的“杀气”扑面而来。他的反手拧拉又快又刁,云泽连连后退,失误频频。2:11,云泽惨败。
“花架子,体力不行啊。”张继科擦了擦汗,语气里带着挑衅。
云泽咬牙,第二局开始改变策略。他不再追求华丽的技巧,而是像马龙那样,把每个球都处理得稳稳当当。他的正手弧圈球旋转极强,张继科几次回球出界。11:8,云泽扳回一局。
“有点意思。”张继科眯起眼睛,突然加快了节奏。他的发球变化多端,配合着大角度的调动,云泽再次陷入被动。第三局,张继科11:6拿下。
“还打吗?”张继科问,语气里带着一丝戏谑。
云泽的球衣已被汗水浸透,他却笑了:“当然。”
第四局,云泽突然使出一招“背后击球”——这是他平时练习的花活,从未在正式比赛中用过。球擦着网边落下,张继科措手不及。这一分,像点燃了导火索。云泽的创造力被彻底激发,他开始用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回球:侧身爆冲、滑步救球,甚至用球拍背面挑打。11:9,云泽再扳一局。
决胜局,两人打得难解难分。比分来到10:10,云泽发球,张继科拧拉直线,云泽反手快撕斜线——球擦着边线飞出,张继科扑救不及。
“11:10!云泽拿到赛点!”场边的孙颖莎激动地跳起来。
张继科喘着粗气,盯着云泽看了几秒,突然笑了:“可以啊,小子。”他拿起球,轻轻抛给云泽,“最后一球,让你看看什么叫‘藏獒的獠牙’。”
球发过来,又低又转。云泽侧身爆冲,张继科反手快拨,球像炮弹一样飞回。云泽来不及反应,球已砸在自己脚边。
11:11。
接下来的几个回合,两人几乎拼尽全力。云泽的腿开始发抖,但他死死盯着张继科的每一个动作。14:14时,张继科一个假动作,云泽被骗,回球下网。
“继科,15:14!”许昕喊道。
张继科走到网前,对云泽说:“最后一球,我发长球,你敢不敢直接抢攻?”
云泽擦了擦汗,点头:“来。”
球发过来,果然又长又快。云泽没有丝毫犹豫,抡圆了胳膊,正手爆冲——球像一道白光,直奔张继科的反手位。张继科勉强回球,球高高飞起。云泽跃起,一记势大力沉的扣杀——
“啪!”
球重重砸在台面上,弹向天空。
“15:15!”
两人同时倒在地上,大口喘着气。马龙走过来,分别拍了拍他们的肩膀:“都起来,平局。”
张继科坐起来,看着云泽,突然伸出手:“不错,比我想象的能扛。”
云泽握住他的手,笑了:“你也没传说中那么可怕。”
场边,樊振东对王楚钦说:“看到了吗?这才是真正的较量。”
王楚钦点头:“比输赢更重要的,是这种‘棋逢对手’的感觉吧。”
那天晚上,节目组播放了白天的比赛片段。弹幕刷屏:“这才是体育精神!”“云泽和张继科,神仙打架!”“原来国乒的传承,是这样发生的。”
云泽看着屏幕,想起马龙的话:“接力棒”。他转头看向坐在旁边的张继科,轻声说:“继科哥,明天早上,我请你喝蛋白粉?”
张继科挑眉:“怎么,想跟我套近乎?”
“不是。”云泽笑了,“是想跟你学学,怎么把反手拧拉练得那么凶。”
张继科愣了一下,随即大笑:“行啊,小子。不过我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
“下次比赛,别再用背后击球那种花活,太骚包了。”
云泽也笑了:“那可不行,那是我的‘秘密武器’。”
马龙坐在对面,看着他们的互动,嘴角微微上扬。他拿起手机,给教练发了条消息:“这帮孩子,比我当年强。”
窗外,海浪依旧轻轻拍打着沙滩,像在为这场跨越代际的对话伴奏。星光下,老将与新星的影子被拉得很长,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画里有汗水,有较量,有理解,更有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