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林知秋还在律所加班。
窗外是深圳南山区的灯火,玻璃幕墙映出她疲惫的脸。她刚结束一场企业合规审查,客户是一家AI初创公司,涉嫌非法获取用户生物识别数据。她帮他们“擦干净了屁股”,但心里并不轻松。
手机震了一下,是值班律师发来的消息:
【林律,看守所刚送来一个紧急委托,嫌疑人拒绝说话,只要求见你。】
她皱了皱眉。她并不擅长刑辩,尤其不喜欢“沉默的委托人”——那种不合作、不辩解、不认罪,也不喊冤的嫌疑人。你无从判断他是无辜,还是在赌你能替他编出一个完美的故事。
但她还是去了。
——
看守所的灯光永远比外面冷。
嫌疑人叫周执,32岁,前互联网安全工程师,涉嫌“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警方在他家中搜出了一台改装过的笔记本电脑,里面存有某大型支付平台的核心加密算法片段。更糟的是,该平台三天前遭遇了一次未成功的数据渗透攻击,IP地址指向他家。
他坐在会见室一角,穿着灰色马甲,头发剪得很短,眼神平静得不像一个刚被刑拘的人。
“你找我?”林知秋坐下,打开录音笔。
周执点头,没说话。
“你不说话,我怎么帮你?”
他沉默了几秒,终于开口,声音低而清晰:
“我没有攻击任何人。但我确实拿走了他们的算法。”
林知秋心头一紧。她最害怕这种——半认罪的委托人。不是无辜,也不是彻底有罪。而是站在灰色地带上,等你替他决定命运。
“你为什么要拿?”
“因为他们在用它偷东西。”
林知秋盯着他,试图从他的眼神里找出一丝破绽。但没有。他的眼神太干净了,干净得像一把磨过的刀。
“你有证据吗?”
“有。”他顿了顿,“但我不能现在给你。”
“为什么?”
“因为一旦交出来,我就再也回不去了。”
林知秋没说话。她知道,这不是一句戏剧化的台词。周执不是疯子,他是个工程师。他说“回不去”,不是指自由,而是指身份——他偷的,不只是算法,还有某个被系统抹去的“真相”。
她忽然意识到,这个案子,可能不是刑辩,而是审判整个系统的开始。
——
第二天清晨,林知秋收到一封匿名邮件,标题只有两个字:
【备份】
附件是一个加密压缩包,密码是她母校的校训——“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她解开后,只看到一段代码注释:
// 如果数据是新的石油,那么算法就是炼油厂。
// 而我们,只是被炼成灰的人。
她盯着屏幕,忽然觉得冷。
她知道,这个案子,她不能退。
(第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