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日子,像被按下了某种奇妙的循环键。
苏念安总能在各种偏僻的、被时间遗忘的角落“偶遇”雷淞然。
空旷无人的天台,堆满陈旧道具的废弃排练室,以及那个仿佛成了他专属领地、指示灯永远泛着幽绿光芒的安全通道。
他们的对话,最初总是围绕着剧本展开。
苏念安是编剧助理,负责对接他那一组,这给了他们一个理所当然的理由。
“雷老师,关于你那个角色最后那一刻的崩溃”
苏念安翻着手中的剧本,试图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专业而冷静
“您觉得,是源于他一直坚守的信仰彻底崩塌,还是对自身软弱的恐惧达到了顶点?”
雷淞然倚着天台的栏杆,掸了掸烟灰,目光投向远处城市灰蒙蒙的天际线。
“信仰?”
他嗤笑一声,那笑声里带着点漫不经心的残忍,与他舞台上那个时而正义凛然、时而挣扎痛苦的形象形成奇特的反差
“那东西太奢侈了,他没那么伟大,也没那么抽象。他只是在无数个或主动或被动的摇摆瞬间里,终于认清了自己也不过是个凡人,会害怕,会妥协,会为了活下去或者活得好一点而做出选择。”
他转过头,眼神锐利得像手术刀,精准地剖开剧本的文本,似乎也试图剖开她努力维持的专业外壳
“就像你笔下这些精妙的台词,苏老师,层层包裹之下,藏着的难道不是同样的不确定吗?”
苏念安突然感到胸腔被什么东西重重一击。
他太敏锐了,轻易地撕开了她那些基于理论和技巧分析出的动机,直指内核的不安与摸索。
她笔下的人物,何尝不是她自身对复杂人性理解的投射?
那些不确定,被他一眼看穿。
他们之间的交谈,渐渐偏离了纯粹工作的轨道,变成了一场心照不宣的共谋。
每一个眼神的交汇,每一次烟雾的吞吐,都在悄然缩短着那道无形的安全距离。
他会在她说话时,格外安静地看着她,那专注让她心慌,也让她有一种被认真倾听的满足感。
而她,也开始能从他细微的表情变化里,分辨出他是在思考,是不耐烦,还是仅仅在放空。
那缭绕的青烟,是掩护,也是宣告,宣告着一段在公众视线之外悄然生长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