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急诊先锋:医者归航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影视同人  急诊科医生   

团队初立,暗流涌动

急诊先锋:医者归航

第二天一早七点半,杜晟泽准时出现在急诊科办公室,比规定的上班时间早了半小时。他刚推开办公室的门,就听见里面传来讨论声——马克正拿着急诊科的布局图,用红笔在上面圈画,四个徒弟围在他身边,手里都拿着笔记本快速记录。林锐正对着护士站的李护士询问:“李护士,创伤抢救室的除颤仪是飞利浦的吗?和我们在哈佛用的型号一样吗?”沈浩则已经穿戴好防护装备,从抢救室出来,手里拿着设备检查表:“杜老师,我刚检查完抢救室的设备,除颤仪电量满格,呼吸机参数正常,就是有一台吸引器的导管需要更换。”江枫和周扬则跟着程俊,在分诊台学习患者信息录入系统,屏幕上跳动的中文界面让他们时不时皱起眉头。

“杜主任早!”看到杜晟泽进来,办公室里的人都立刻站起身打招呼,连马克都放下了手里的笔。昨天他在急诊大厅和手术台上的表现有目共睹,那种临危不乱的气场和精准的判断力,已经让所有人都对这个新到的主任医师刮目相看,再也没人因为他的“空降”身份而心存轻视。

杜晟泽摆摆手示意大家坐下,把公文包放在靠窗的办公桌上,阳光刚好落在他的工作证上,“急诊科特聘主任医师”的字样格外清晰。“都坐吧,不用这么拘谨。”他拉开椅子坐下,目光扫过众人,“马克,团队的适应情况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马克摊了摊手,用带着美式口音的中文回答:“设备比麻省总医院的稍旧一些,但维护得很好,性能都达标,不影响使用。就是分诊流程和美国不太一样,美国是按创伤评分优先,这里还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和基础病,江枫和周扬还在适应这种评分体系,刚才录入信息时差点弄错了优先级。”他指了指江枫手里的笔记本,上面画满了复杂的流程图。

“慢慢来,我们的目标是融合中美急诊理念,不是用美国的模式替代这里的体系。”杜晟泽打开电脑,调出自己连夜准备好的PPT,屏幕上立刻出现清晰的分工表格,“今天我们先开个短会,明确一下每个人的职责。林锐,你在哈佛时主攻创伤急救,参与过两百多例严重创伤手术,以后急诊的创伤患者主要由你负责,沈浩辅助你,你们两个组成创伤急救小组,重点对接骨科和脑外科;沈浩,你在急危重症监护方面经验丰富,ICU的对接工作就交给你,每天早上八点和ICU主任一起查房,了解急诊转入患者的病情;江枫,你专注于中毒救治,医院的中毒急救中心由你牵头,整理一份常见毒物的急救流程,下周组织全科学习;周扬,你之前在哈佛附属儿童医院做过急诊,我们和儿科的协作就由你负责,建立儿科急症绿色通道。马克,你作为我的助手,统筹所有工作,同时负责和美国那边的学术交流,每月组织一次远程病例讨论。”

四个徒弟齐声应下,笔记本上的笔尖飞快移动。林锐迟疑了一下,还是补充道:“杜老师,昨天我们整理应急物资时发现,急诊科的应急物资储备有些不足,特别是针对大规模突发事故的急救包,里面的止血带和无菌敷料数量不够,最多只能支撑十个重伤员的初步处理,要是再遇到昨天那样的连环车祸,肯定不够用。”

杜晟泽皱了皱眉,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这个问题我会立刻和章院长反映,今天就提交物资补充申请。另外,我已经整理了一份《急诊重症患者的管理流程》,结合了哈佛的经验和国内的实际情况,一会儿发给你们,大家要尽快熟悉,明天开始我们进行实战演练。”他刚说完,办公室的门就被推开了,刘慧敏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病历,脚步放得很轻,却还是惊动了所有人。

“杜主任,这是昨天那个胎盘早剥的孕妇的病历。”刘慧敏的语气很平淡,甚至带着几分刻意的疏离,她把病历放在杜晟泽的桌上,指尖在封面的“病危”字样上轻轻划过,眼神里却带着一丝审视,“何晶已经做了剖宫产手术,母女平安,但产妇术后两小时出现了产后出血,出血量已经超过800ml,现在血红蛋白只有75g/L,需要紧急会诊。”她在急诊科工作了十五年,从住院医一步步做到副主任医师,原本以为何建一退休后自己能接手主任的位置,没想到医院突然空降一个哈佛回来的主任医师,心里难免有些不舒服,连带着语气都带着几分冷淡。

杜晟泽没有在意她的态度,立刻拿起病历快速翻看起来,目光停留在凝血功能检查单上:“产妇的凝血酶原时间是16秒,纤维蛋白原1.2g/L,都低于正常范围,有没有DIC的迹象?血小板计数怎么样?有没有使用宫缩剂?”他的问题精准地戳中要害,让刘慧敏愣了一下,没想到他这么快就抓住了重点。

“血小板计数85×10⁹/L,比入院时下降了30%,凝血酶原时间延长3秒,纤维蛋白原降低,怀疑有早期DIC倾向。”刘慧敏定了定神,详细回答,“已经使用了缩宫素和米索前列醇,宫缩情况有所好转,但出血还是没有完全止住。”

“立刻联系血液科和麻醉科,十五分钟后在产科病房进行多科会诊。”杜晟泽站起身,抓起桌上的白大褂快速穿上,领口的扣子都来不及系,“沈浩,你带上凝血功能相关的文献资料,和我一起去产科病房,重点讨论DIC的防治方案。”他转头对刘慧敏说,“刘主任,麻烦你留在急诊,负责患者分流和日常诊疗,刚才程俊说分诊台的信息系统有点问题,你帮忙盯一下,有紧急情况随时给我打电话。”

刘慧敏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他会直接安排自己的工作,而且还是分管最琐碎的分诊台。她脸色微微一沉,却看着杜晟泽不容置疑的眼神,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转身走出办公室时,脚步比进来时重了许多。走出办公室,沈浩快步跟上杜晟泽,小声问道:“杜老师,刘主任好像不太高兴,是不是我们刚才的分工让她有意见了?”

“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不用在意别人的情绪。”杜晟泽加快脚步,走廊里的消毒水味越来越浓,“急诊科是救人的地方,需要的是团结协作,不是勾心斗角。刘主任经验丰富,分管分诊台能发挥她的优势,只要能救好患者,谁做什么工作都不重要。”他的语气很平淡,却带着一种经历过无数生死后的通透。

产科病房的VIP单间里,何晶正守在产妇床边,眉头紧锁,手里拿着监护仪的导线,眼睛死死盯着屏幕上的血压数值。看到杜晟泽进来,她立刻迎了上去,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晟泽,你可来了。产妇现在出血量虽然有所减少,但凝血功能还是不稳定,刚才又出现了一次血压下降,我们已经输了400ml红细胞悬液,效果不太理想。”

杜晟泽走到床边,轻轻握住产妇的手腕,感受着脉搏的跳动,又俯身查看产妇的眼睑结膜:“脉搏细速,眼睑苍白,贫血貌明显。血压多少?心率呢?子宫收缩情况怎么样?有没有按压痛?”他一连串的问题问得条理清晰,让旁边的产科护士都忍不住拿出笔记录。

“血压95/60mmHg,心率110次/分,比半小时前稍微稳定了一些。”旁边的护士立刻回答,“子宫收缩尚可,按压宫底没有明显积血,但右侧宫角有轻微压痛。”

“立刻联系血库,输注新鲜冰冻血浆400ml和血小板一个治疗量,同时使用氨甲环酸静脉滴注止血,剂量按体重计算。”杜晟泽快速写下医嘱,递给旁边的护士,“沈浩,你现在就去血液科找李主任,和他对接患者的凝血功能报告,制定详细的抗凝治疗方案,重点关注DIC的早期预防。”他转头对何晶说,“你重点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和阴道出血量,每十五分钟记录一次,有任何异常——哪怕只是血压波动5mmHg——都立刻告诉我。另外,让新生儿科的医生过来评估一下新生儿的情况,避免母婴传播风险。”

何晶点点头,接过护士递来的记录单,看着杜晟泽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感慨。当年在燕京国际大学医学院,杜晟泽就是最优秀的学生,每次考试都稳居第一,如今多年不见,他的专业能力越发精湛,连产科的疑难杂症都能处理得游刃有余。“对了,晟泽,章院长昨天和我说,你这次回来,还要负责新急诊中心的建设?我听基建科的人说,新大楼比现在的急诊楼大两倍,还要设专门的产科急诊区?”

“嗯,章老师希望我能把美国的急诊管理经验带回来,打造一个多学科协作的急诊中心。”杜晟泽一边查看产妇的手术切口一边回答,“新大楼已经基本建成了,正在进行设备调试,估计下个月就能投入使用。到时候急诊科会联合胸外科、脑外科、普外科、产科等多个科室,每个科室都有专门的急诊诊室,实现急诊患者的快速诊断和治疗,像昨天那样的胎盘早剥患者,不用再转来转去,在急诊就能完成手术。”

正说着,杜晟泽的手机突然响了,尖锐的铃声打破了病房的宁静,是马克打来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急促:“杜,急诊刚送来一个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情况很危急,何建一主任已经在抢救了,但患者有活动性出血病史,对溶栓药物有禁忌症,需要立刻做PCI手术,可是导管室现在有一台手术正在进行,暂时空不出来。”

“我马上回去。”杜晟泽挂了电话,快速交代何晶,“这里就交给你了,按照我刚才说的方案治疗,有任何情况随时给我打电话,血液科的李主任一会儿会过来会诊。”他和沈浩快步跑出病房,刚到急诊大厅,就听见抢救室里传来除颤仪“充电-放电”的提示音,让人心脏都跟着紧绷。

“患者男性,58岁,突发胸痛两小时,自行服用硝酸甘油无效,来院时心电图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血压65/40mmHg,已经发生心源性休克。”何建一跪在抢救床上,双手正在进行胸外按压,动作标准有力,额头的汗水滴落在患者的胸口,“我们已经联系了心内科,但导管室现在有一台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正在进行,张主任说至少还要四十分钟才能空出来,患者现在的情况根本等不了那么久。”

杜晟泽快速穿上抢救服,戴上无菌手套,走到患者身边,手指搭在患者的颈动脉上:“立刻准备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型号12Fr,用肝素盐水预充,维持收缩压在90mmHg以上。马克,你现在就给心内科的张主任打电话,告诉他患者是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属于极危重症,按照急诊优先级规定,必须暂停正在进行的手术,优先抢救这个患者,我来和他说。”他看向江晓琪,语气放缓了些,“江医生,你负责建立桡动脉通路,监测有创血压,精准记录血压变化情况。”

江晓琪没有犹豫,立刻从抢救车拿出动脉穿刺包,熟练地进行皮肤消毒。虽然她心里对这个突然空降的主任还有些不服气,但在抢救患者的关键时刻,她清楚地知道,专业能力比个人情绪重要得多。IABP设备很快被推了进来,杜晟泽和林锐配合着,快速将球囊导管插入患者的股动脉,动作精准得没有一丝偏差。随着球囊的充气和放气,监护仪上的血压数值逐渐回升,从65/40mmHg慢慢升到80/50mmHg。

“导管室准备好了!张主任说已经暂停手术,让我们立刻把患者送过去!”护士拿着电话跑进来,声音里带着兴奋。

杜晟泽点点头,和何建一一起抬起平车的两侧,快速冲向导管室。走廊里的灯光在两人身上快速掠过,何建一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歉意:“杜主任,昨天在急诊大厅是我唐突了,不该质疑你的专业能力。”他做了三十年急诊,还是第一次被一个年轻医生的技术折服。

杜晟泽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汗水从他的额角滑落:“何主任客气了,都是为了患者,没什么唐突不唐突的。你在急诊领域的经验比我丰富,以后我们还要多合作,互相学习。”他的语气真诚,没有丝毫架子。

导管室里,心内科的张主任已经穿着铅衣等候在手术台旁,造影机已经预热完毕。杜晟泽站在旁边,看着造影剂在患者的冠状动脉里流动,清晰地显示出前降支近段完全闭塞,像一条被堵住的河流。“支架准备好,型号3.0×20mm,直接植入闭塞部位,扩张压力12atm。”张主任盯着屏幕,语气果断。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当支架成功植入,闭塞的血管重新开通,造影剂顺畅地流过前降支时,监护仪上的心率和血压都稳定下来,所有人都松了口气。走出导管室时,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急诊大厅里的人稍微少了些,只有几个零星的患者在候诊。食堂里,庄恕已经打好了饭菜,坐在靠窗的位置等他,桌上摆着他爱吃的糖醋排骨、番茄炒蛋,还有一碗温热的冬瓜丸子汤。

“怎么样?第一天正式上班就这么忙,胃都空了吧?”庄恕给他盛了一碗汤,推到他面前,“我特意让食堂少放了盐,你最近血压有点偏低,不能吃太咸。”

杜晟泽喝

庄恕笑了:“我早就准备好了。对了,晚上章院长要请你和你的团队吃饭,介绍医院的其他领导和科室主任给你们认识。”

杜晟泽点点头,刚要说话,手机又响了。这次是周扬打来的:“杜老师,儿科转来一个误食农药的患儿,才三岁,情况很不好。”

“我马上回去。”杜晟泽放下筷子,对庄恕说,“你先吃,我处理完就回来。”

庄恕看着他匆忙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拿起他的外套追了出去:“我和你一起去,万一需要胸外科会诊呢。”

急诊抢救室里,周扬正给患儿进行洗胃,患儿的小脸憋得发紫,呼吸微弱。“患儿误食的是有机磷农药,已经出现了呼吸衰竭的症状,我们已经给了阿托品和氯解磷定,但效果不太明显。”周扬着急地说道。

杜晟泽立刻给患儿接上呼吸机,调整参数:“加大阿托品的剂量,同时进行血液灌流,清除体内的毒物。庄恕,你帮我检查一下患儿的肺部情况,看看有没有肺水肿。”

庄恕用听诊器听了听患儿的肺部,皱着眉头说道:“双肺布满湿啰音,有急性肺水肿的迹象。需要立刻使用利尿剂和激素。”

抢救工作一直持续到下午三点,患儿的生命体征终于稳定下来。杜晟泽走出抢救室,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却看到章伯驹站在走廊里。“晟泽,辛苦了。”章伯驹递给他一杯茶,“刚才心内科的张主任给我打电话,夸你处置果断,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杜晟泽接过茶,“章老师,关于新急诊中心的设备采购,我想申请增加一些先进的急救设备,比如ECMO(体外膜肺氧合)和移动ICU单元。”

章伯驹点点头:“我已经考虑到了,医院的预算已经批下来了,你直接和设备科对接就行。另外,你的晋升材料我已经提交上去了,凭借你在哈佛发表的那几篇关于急救医学的论文,晋升副院长应该没问题。”

杜晟泽愣了一下:“章老师,我刚回来,还没做出什么成绩……”

“你的能力我很清楚。”章伯驹打断他的话,“燕京国际医院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新急诊中心的建设也需要你这样有魄力的领导。好好干,不要让我失望。”

看着章伯驹信任的眼神,杜晟泽郑重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而此时的急诊大厅里,刘慧敏正站在窗边,看着杜晟泽和章伯驹的背影,眼神复杂。她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电话:“喂,是我……杜晟泽回来了,而且马上就要晋升副院长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上一章 归雁落巢,急诊声急 急诊先锋:医者归航最新章节 下一章 多科协作,危机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