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发生后的十分钟内,燕京国际医院的急诊大厅已经聚集了全院的医护人员。窗外的余震还在让玻璃微微震颤,远处隐约传来救护车的鸣笛声,像一串紧绷的弦,拉扯着每个人的神经。杜晟泽站在指挥中心的平台上,白大褂的领口还沾着昨晚设备抢修时蹭到的机油,眼底的红血丝清晰可见——设备危机刚解除,他还没来得及睡个完整觉,新的硬仗就已打响。他右手攥紧了对讲机,指节因为用力泛白,目光扫过电子屏上不断更新的灾情信息:“燕京市西部6.0级地震,震中位于青川镇,周边三个乡镇房屋大面积倒塌,预估伤亡人数超五百人,首批伤员已在转运途中,预计十分钟内抵达。”
“启动医院一级应急响应,全体人员进入战时状态!”杜晟泽的声音通过广播传遍医院每个角落,穿透了急诊大厅里此起彼伏的脚步声与器械碰撞声,“现在开始分工:庄恕,你带领胸外科、骨科组建创伤急救一组,负责重症创伤患者的手术与清创,立刻清空三楼所有手术室,备好骨科内固定器械和胸腔引流装置;何晶,你带产科、儿科成立特殊人群组,急诊观察室东侧开辟临时母婴区,准备新生儿保暖台和产科急救包,震区肯定有孕妇和早产儿,必须优先保障母婴安全。”
他的手指快速敲击着指挥中心的触控屏,电子屏上立刻弹出医院平面分布图,不同区域被标注上红、黄、绿三色:“红色区域为重症抢救区,由沈浩负责,ICU所有床位全部清空,ECMO设备重新调试,确保三台设备随时可用——上次设备危机的教训记牢,派专人守着设备间,每五分钟检查一次参数。黄色区域是轻症处置区,林锐带全科医生团队负责,重点处理骨折固定、外伤缝合,给重症患者腾出抢救资源。绿色区域是临时安置区,周扬对接后勤,十分钟内把食堂的桌椅搬到大厅西侧,准备好温水、面包和毛毯,安抚等待救治的伤员和家属。”
指令刚下达,人群立刻像被激活的齿轮般动了起来。庄恕一把抓过墙角的橙色急救头盔扣在头上,对着身后的年轻医生大喊:“所有人把手术衣穿好,戴双层手套!震伤患者容易有复合伤,清创时必须仔细排查内脏出血,别漏过任何一个细节!”何晶已经让护士抱来了几箱新生儿纸尿裤和消毒棉片,她蹲下身快速清点物资,抬头时正好对上杜晟泽的目光,用力点了点头——无需多言,那是经历过羊水栓塞抢救、夹层孕母手术的默契。
马克举着刚接通的卫星电话跑过来,信号里带着电流杂音:“杜,震中乡镇的卫生院被埋了,他们有一批重伤员卡在废墟里,消防正在破拆,估计还要四十分钟才能送出来。另外,青川镇的自来水管道破裂,伤员可能有伤口污染风险,我们的破伤风抗毒素够不够?”
“立刻联系市疾控中心,让他们紧急调拨两百支破伤风抗毒素过来,走应急通道,二十分钟内必须到。”杜晟泽快步走下指挥台,顺手从护士站抄起一个应急灯别在腰间,“再通知药剂科,把抗生素、止血药全部搬到急诊药房门口,拆箱待命,按伤员优先级发放。对了,让宣传科派两个人守在急诊门口,实时发布伤员接收情况,避免家属拥挤堵塞通道。”
他刚走到急诊大门,就看到章伯驹院长拄着拐杖站在台阶上,老人的白大褂下摆被风吹得猎猎作响,脸上却没有丝毫慌乱:“晟泽,医院的应急物资库我已经让人打开了,帐篷、睡袋还有应急发电机都在装车,马上送到急诊广场。你只管里头的抢救,外头的协调交给我。”
“章老师,您快回办公室待着,余震还没停。”杜晟泽伸手想扶他,却被老人摆手推开。“我守了三十年急诊,这种时候哪能躲起来。”章伯驹指了指自己的胸口,“这里的心跳还稳着,能给孩子们撑撑腰。”话音刚落,一阵轻微的余震袭来,急诊大厅的吊灯晃了晃,几个年轻护士下意识地惊呼出声。章伯驹立刻提高声音:“都稳住!我们是患者的主心骨,慌不得!”
就在这时,远处的街灯尽头出现了一串闪烁的红光——首批转运伤员的救护车到了。打头的救护车刚停稳,后门就被猛地拉开,消防队员抱着一个浑身是血的小男孩跳下来,男孩的左腿以诡异的角度扭曲着,嘴里微弱地喊着“妈妈”。杜晟泽立刻迎上去,双手稳稳托住男孩的腰背:“快送红色区域!通知放射科,开通急诊CT绿色通道,优先做全身扫描!”
紧随其后的救护车陆续停下,有的伤员被担架抬下,有的靠着同伴搀扶,身上的衣服沾满尘土与血迹,脸上混着泪水和泥污。一个怀抱着婴儿的孕妇被消防员扶下来,她的额头渗着血,双手紧紧护着隆起的腹部,脚步虚浮得几乎要摔倒。何晶立刻冲过去,和护士一起架住她的胳膊:“别紧张,我们带你去母婴区,孩子会没事的。”
杜晟泽站在急诊大门中央,看着医护人员推着平车穿梭在伤员之间,听着监护仪的滴滴声、医生的指令声与伤员的呻吟声交织在一起,忽然想起设备危机时庄恕说的话——“我们的战场,从来都在这里”。他攥了攥手心,感受着从指尖传来的温度,转身对着对讲机再次开口,声音比之前更沉稳:“各小组汇报准备情况,五分钟后,迎接第二批伤员。”
夜色渐深,急诊大厅的灯光却亮如白昼。临时搭建的分诊台前,护士正快速给伤员佩戴红黄绿三色腕带,标注优先级;创伤抢救区里,庄恕已经开始为一名开放性骨折的伤员进行清创,手术灯的光晕下,他的额头渗着汗,却连眼睛都没眨一下;母婴区里,何晶正轻轻拍着受惊的婴儿,孕妇躺在临时病床上,已经开始接受胎心监护。杜晟泽走过每个区域,看到马克正帮着后勤人员分发毛毯,看到沈浩在ECMO设备前调试参数,看到年轻的医生们围在老专家身边学习处理复合伤——这就是他的团队,经历过羊水栓塞的生死竞速,扛过群体中毒的暗流涌动,闯过设备危机的绝境,如今在地震的废墟之上,依旧挺直着脊梁。
当第三批伤员抵达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杜晟泽接过护士递来的一瓶水,仰头喝了一口,冰凉的水顺着喉咙滑下,让他混沌的大脑清醒了几分。远处的天空渐渐亮起来,救护车的鸣笛声依旧不断,但急诊大厅里的秩序却越来越井然。他看向指挥中心的电子屏,上面显示已有127名伤员被接收,其中32名重症患者已转入ICU,8名伤员完成紧急手术——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一条被守护的生命。
“杜院,青川镇那边传来消息,最后一批被困伤员已经被救出,正在转运途中。”马克跑过来汇报,脸上带着疲惫却兴奋的笑容,“还有个好消息,那个左腿骨折的小男孩,CT显示没有内脏损伤,庄主任说手术很成功,以后不会留后遗症。”
杜晟泽点了点头,走到急诊大厅的窗边。阳光穿过云层洒下来,落在满是划痕的急诊大门上,落在医护人员沾满尘土的白大褂上,也落在那些等待救治的伤员脸上。他忽然想起新急诊中心启用那天,章院长说的“使命延续”——原来所谓的使命,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在每一次危机来临时,选择挺身而出的勇气;是在每一个生死关头,拼尽全力的坚持;是一群人朝着同一个方向,用医术与担当筑起的生命防线。
“通知厨房,准备热粥和包子,医护人员轮班吃饭,每个人必须休息半小时。”杜晟泽对着对讲机说道,“救援还没结束,我们得撑住——为了伤员,也为了我们自己。”他的目光扫过急诊大厅里忙碌的身影,最后落在庄恕身上,对方正好抬头看来,两人相视一笑。晨光中,他们的白大褂被染成了金色,像一对并肩作战的骑士,守护着这片充满希望的战场。而远处,新的救护车鸣笛声又一次响起,那是生命的召唤,也是使命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