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急诊先锋:医者归航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影视同人  急诊科医生   

疫线狙击,早产危机

急诊先锋:医者归航

震后救援进入第七天,急诊大厅的喧嚣稍有缓和,却被一种更隐秘的恐慌笼罩。清晨六点,何晶在母婴区发现首例发热患儿——出生仅32周的早产儿朵朵,体温骤升至39.2℃,伴随呼吸急促和皮肤发绀。她立刻用经皮血氧仪检测,屏幕上90%的数值让她心头一紧,转身就往指挥中心跑:“杜院,朵朵出现感染迹象,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

杜晟泽刚结束通宵会诊,眼底的红血丝还未消退,听闻消息立刻抓起听诊器赶往母婴区。保温箱里的朵朵蜷缩着,细小的鼻翼快速翕动,呼吸机管道在她身上显得格外沉重。“立刻做血培养和血常规,同时联系新生儿科,准备转入NICU。”他一边听着患儿肺部的湿啰音,一边吩咐护士,“查一下母婴区所有新生儿的体温,震后环境复杂,必须排除交叉感染。”

排查结果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短短两小时内,又有3名新生儿出现发热症状,其中2名是震后出生的早产儿。更糟糕的是,一名照顾患儿的护士也开始咳嗽、低热。杜晟泽立刻启动感染防控预案,将母婴区划分为污染区和清洁区,所有医护人员更换N95口罩和防护服,同时对环境进行全方位消杀。

“杜,疾控中心的检测结果出来了,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也就是手足口病的病原体。”马克举着检测报告冲进隔离区,防护面罩上满是水汽,“但这些患儿的症状比普通手足口病更重,已经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迹象,怀疑是病毒变异株。”

柯萨奇病毒感染在新生儿群体中致死率极高,尤其是早产儿免疫力低下,很可能引发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杜晟泽立刻召集新生儿科、感染科、药剂科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室外,患儿家属的哭声此起彼伏。“目前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支持疗法为主。”感染科主任李教授推了推眼镜,“建议使用丙种球蛋白增强免疫力,同时加强对症治疗,防止并发症发生。”

“药剂科库存的丙种球蛋白还剩多少?”杜晟泽追问。药剂科主任面露难色:“震后救援消耗很大,现在只剩20支,而这4名患儿至少需要40支,后续可能还有新增病例。”

“立刻联系市血站和周边医院,紧急调拨丙种球蛋白,我亲自跟血站站长沟通。”杜晟泽拿起电话,手指因疲惫微微颤抖,“另外,通知宣传科发布公告,提醒震区新生儿家长注意观察孩子症状,出现发热、皮疹及时就医,避免交叉感染。”

血站的答复让人心沉——全市血站库存紧张,只能优先调配10支,其余需要从邻市调运,至少需要6小时。“先把现有药物用在最危重的朵朵身上。”杜晟泽做出决定,“何晶,你24小时守在NICU,密切监测朵朵的生命体征,每小时记录一次脑脊液压力和脑电图变化。”

就在这时,沈浩匆匆赶来:“杜院,ICU收治了一名震后重伤员,是青川镇的村医老张,他在废墟中救援时被预制板砸伤,现在出现感染性休克,血压降到75/40mmHg,怀疑是破伤风感染。”

破伤风——震后创伤患者的致命威胁。杜晟泽立刻赶往ICU,老张躺在病床上,全身肌肉强直,牙关紧闭,监护仪上的心率达到140次/分。“立刻静脉推注破伤风抗毒素,启动抗感染治疗方案,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万古霉素。”杜晟泽查看伤口情况,伤口周围已经发黑,渗出物散发着恶臭,“通知手术室,准备紧急清创手术,必须彻底清除坏死组织。”

庄恕刚结束一台骨科手术,听闻消息立刻赶来:“我来主刀清创,你负责维持循环稳定。”他快速穿上手术衣,“老张是震区的功臣,救过不少人,我们必须把他救回来。”

手术进行到一半,何晶的电话打了过来,声音带着哭腔:“杜院,朵朵出现抽搐,脑脊液压力超过300mmH2O,已经出现脑疝迹象!”杜晟泽的心揪成一团,一边通过对讲机指导何晶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一边加快手中的操作:“沈浩,这里交给你,密切监测老张的血压和血氧,我去NICU。”

NICU里,朵朵的情况已经十分危急,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呼吸机参数不断升高。“立刻准备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杜晟泽戴上无菌手套,“通知神经外科医生紧急会诊,同时联系血站,催问丙种球蛋白的运输情况。”

神经外科主任赶到时,杜晟泽已经完成了穿刺定位。“患儿体重太轻,颅骨薄,穿刺风险很大。”神经外科主任有些犹豫。“现在不穿刺,她连十分钟都撑不过去。”杜晟泽的目光异常坚定,“我来操作,你负责指导。”

细小的穿刺针缓缓刺入朵朵的颅骨,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当淡黄色的脑脊液顺着引流管流出时,监护仪上的颅内压数值开始下降,朵朵的抽搐也渐渐停止。就在这时,马克跑了进来:“杜院,邻市的丙种球蛋白到了,已经送进药房!”

药物及时输注,朵朵的病情逐渐稳定。杜晟泽走出NICU,才发现窗外已经下起了小雨,他的白大褂后背完全湿透,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庄恕站在走廊里,手里拿着一杯热咖啡:“老张的清创手术很成功,破伤风感染得到了控制。”他递给杜晟泽咖啡,“你已经连续工作36小时了,必须休息半小时。”

杜晟泽接过咖啡,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全身。“疫情还没结束,不能掉以轻心。”他喝了一口咖啡,“通知各科室,加强病房消毒,所有医护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尤其是接触新生儿和创伤患者的医护,每天进行体温监测。”

然而,危机并未就此解除。当天下午,急诊大厅又送来5名发热患者,都是震区临时安置点的居民,症状均为高热、呕吐、腹泻。“杜院,怀疑是霍乱!”疾控中心的检测人员赶来,神色凝重,“我们在患者的粪便样本中检测到了霍乱弧菌。”

霍乱——震后最凶险的肠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一旦扩散后果不堪设想。杜晟泽立刻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立刻开辟肠道传染病隔离区,将患者单独安置,所有接触过患者的医护人员进行隔离观察;周扬,联系震区临时安置点,协助疾控中心进行全面消杀和密切接触者排查;马克,统计医院的口服补液盐和霍乱疫苗库存,立刻上报市卫健委请求支援。”

安置点的情况比想象中更严峻,疾控中心反馈,已有20多名居民出现类似症状。“杜院,安置点的水源被污染了!”周扬打来电话,“他们的饮用水来自附近的河流,地震导致河床移位,污水渗入了水源。”

“立刻通知安置点停止使用河水,改用瓶装水。”杜晟泽对着对讲机大喊,“联系自来水公司,紧急调配净水设备和消毒用品送往安置点;同时,安排医护人员前往安置点,设立临时医疗点,对居民进行健康筛查。”

庄恕主动请缨前往安置点:“我带胸外科和感染科的医生过去,你在医院坐镇指挥。”他拍了拍杜晟泽的肩膀,“放心,我们会做好防护,不会出问题。”

庄恕出发后,杜晟泽立刻召开全院大会,部署霍乱防控工作。“各科室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急诊科设立专门的霍乱筛查通道,所有腹泻患者必须先进行霍乱弧菌检测;药剂科确保抗感染药物和补液用品充足;后勤科负责全院的环境消杀,尤其是食堂和卫生间;护理部安排专人负责隔离区患者的护理工作,做好医护人员的防护培训。”

会议结束后,杜晟泽接到了章院长的电话:“晟泽,市里很重视这次的霍乱疫情,要求我们务必控制住疫情扩散,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章院长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我已经向市里申请了支援,医疗队和物资很快就到。”

“请章院长放心,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杜晟泽说道,“现在最担心的是安置点的居民,庄恕已经带人过去设立临时医疗点了。”

“我相信你们的能力。”章院长说道,“另外,刘慧敏的案子有了新进展,警方在她的住处搜出了大量关于医院设备的资料,怀疑她还有同伙在医院内部,你一定要多加小心。”

挂了电话,杜晟泽的眉头紧紧皱起。刘慧敏的同伙?会是谁呢?他立刻通知保卫科,加强医院的安全保卫工作,尤其是设备科和药房等关键部门。

夜幕降临,霍乱隔离区的患者陆续接受了治疗,病情逐渐稳定。杜晟泽来到隔离区外,透过玻璃窗看到护士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正在给患者喂药、补液。他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也曾在传染病房工作过,那些穿着防护服的身影,是守护生命的第一道防线。

这时,马克匆匆跑来:“杜院,庄主任那边传来消息,安置点的疫情得到了控制,新增病例已经减少,他们正在给居民分发口服补液盐和消毒用品。”

杜晟泽松了口气,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太好了。”他说道,“通知厨房,给隔离区的医护人员和患者准备热乎的饭菜,一定要保证营养。”

凌晨时分,霍乱隔离区传来好消息,首批5名患者的粪便样本中未检测到霍乱弧菌,达到了出院标准。杜晟泽看着患者们康复出院,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场疫线狙击战,他们又赢了。

就在杜晟泽准备休息时,手机突然响了,是何晶打来的:“杜院,朵朵的情况突然恶化,出现了呼吸暂停!”杜晟泽立刻冲向NICU,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保住这个孩子,她已经经历了太多的苦难。

NICU里,医护人员正在进行紧急抢救,胸外按压、球囊通气,各种抢救设备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立刻给孩子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杜晟泽喊道,“调整呼吸机模式为高频振荡通气。”

经过一个小时的抢救,朵朵的呼吸终于恢复了,监护仪上的各项指标逐渐稳定。杜晟泽瘫坐在椅子上,疲惫地闭上了眼睛。他知道,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这样的夜晚还有很多,但他无怨无悔,因为他的肩上,扛着患者的生命和希望。

天快亮时,庄恕从安置点回来了,他的脸上满是尘土,眼睛里也布满了血丝。“安置点的情况已经稳定了,我让其他医生先回来休息,我来换你。”庄恕说道。

杜晟泽摇了摇头:“不用,我还能撑住。”他站起身,“朵朵的情况刚稳定下来,我要再观察一会儿。”

庄恕无奈地叹了口气:“那我陪你。”他走到朵朵的保温箱旁,看着这个顽强的小生命,“她很坚强,就像我们一样。”

阳光透过窗户洒进NICU,照在朵朵小小的身体上,也照在杜晟泽和庄恕的身上。他们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还有更多的患者在等待着他们,还有更多的挑战在前方,但他们有信心,只要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上一章 震后救援,使命如磐 急诊先锋:医者归航最新章节 下一章 百草枯殇,评审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