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救援专用救护车的蓝色灯光划破清晨的宁静时,杜晟泽刚在ICU完成查房。急诊大厅已经被临时封锁,身着黑色西装的安保人员正有序地疏导人群,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既严肃又紧张的气氛。“患者是M国元首的首席经济顾问,突发剧烈头痛伴意识模糊,在专机上已经出现过一次抽搐。”外交部的工作人员快步迎上来,递给杜晟泽一份加密的病历资料,“元首特别交代,务必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这关系到两国的外交大局。”
平车被推进抢救室时,患者已经陷入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这是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极有可能是脑出血或脑梗塞。“立刻做头颅CT和脑血管造影!”杜晟泽一边指挥护士建立静脉通路,一边用手电筒观察患者的瞳孔,“推注20%甘露醇125ml,快速静滴,降低颅内压!”他转头对赶来的神经外科主任说道,“准备紧急开颅手术,患者的情况很危急,不能拖延。”
CT结果很快出来,显示患者是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约50ml,并且伴有脑血管畸形——这种情况死亡率极高,手术风险也很大。“患者有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这会增加手术中的出血风险。”神经外科主任皱着眉头说道,“而且他的血管畸形位置很深,手术难度很大,稍有不慎就会损伤周围的神经组织。”
外交部的工作人员立刻将情况汇报给上级,很快传来指示:“请燕京国际医院的专家团队全力救治,M国的神经外科专家已经乘坐专机赶来,预计两小时后到达,希望能和你们共同制定手术方案。”杜晟泽点了点头:“在外国专家到达之前,我们先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调整他的凝血功能,为手术做好准备。”
庄恕这时带着胸外科的团队赶来支援:“我已经安排好了手术室,备好自体血回输设备,万一手术中出血过多,可以及时补充。”他递给杜晟泽一份术前评估报告,“患者的心肺功能基本正常,能够耐受手术,但需要在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出现心脑血管意外。”
就在医护人员紧张准备手术的时候,M国的神经外科专家团队抵达了医院。领头的是国际著名的神经外科教授琼斯,他看过患者的检查结果后,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我认为应该先进行介入治疗,用栓塞剂堵塞畸形的血管,再进行血肿清除术,这样可以降低手术风险。”
“但患者的出血量很大,颅内压持续增高,介入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恐怕会错过最佳的抢救时机。”杜晟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建议先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快速降低颅内压,再在术后进行介入治疗处理血管畸形。”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让手术室内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双方都坚持自己的观点,互不相让。
“我们应该用数据说话。”庄恕适时开口,他调出了医院近五年类似病例的治疗数据,“对于出血量超过40ml且伴有血管畸形的患者,先开颅清除血肿再进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是78%,而先介入再开颅的成功率是65%,而且前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琼斯教授仔细查看了数据,沉默了一会儿,点了点头:“你说得有道理,我同意你的方案。”
手术从上午十点一直进行到下午四点。杜晟泽和琼斯教授共同主刀,庄恕负责术中的生命体征监测。当畸形血管被成功结扎,血肿被彻底清除时,手术室内所有人都松了口气。“患者的颅内压已经恢复正常,生命体征稳定。”麻醉师汇报说道。杜晟泽摘下口罩,汗水顺着下颌线滴下来,琼斯教授走过来,握住他的手:“杜医生,你的医术非常精湛,我很佩服你,希望以后我们能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患者被送入ICU后,M国的驻华大使赶来医院表示感谢:“感谢你们的全力救治,这不仅挽救了一位重要人物的生命,也为两国的友好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章院长代表医院说道:“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职责,无论患者的身份如何,我们都会尽最大的努力。”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当天晚上,网上突然出现了一篇标题为《燕京国际医院为讨好外国,滥用医疗资源》的帖子,帖子里歪曲事实,称医院为了救治M国随员,将多名国内患者的手术推迟,还使用了稀缺的进口药物,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马克看到帖子后,立刻汇报给杜晟泽:“杜院,这明显是有人故意抹黑我们,帖子的发布者是一个匿名账号,背后很可能有人指使。”
杜晟泽的眉头紧紧皱起,他立刻让宣传科发布澄清公告,详细说明医院的救治情况:“我们在救治M国随员的同时,并没有耽误任何国内患者的治疗,所有手术都是按照紧急程度依次进行的,而且使用的进口药物也是经过正常流程审批的,不存在滥用医疗资源的情况。”同时,他联系网信办,请求追查帖子的发布源头。
追查结果很快出来,帖子的发布者是一个被境外势力操控的水军账号,而背后的指使者,竟然是刘慧敏在境外的同伙。“他们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破坏医院的声誉,进而影响两国的外交关系。”国家安全局的工作人员说道,“我们已经对相关账号进行了查封,正在追捕背后的操控者。”
为了彻底澄清事实,医院决定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杜晟泽详细介绍了患者的救治过程,展示了相关的医疗记录和手术视频,同时邀请了被所谓“推迟手术”的患者家属现身说法。“我的手术并没有被推迟,医院的医护人员对我非常负责,这种谣言根本不可信。”一位患者家属说道。新闻发布会结束后,网上的舆论逐渐平息,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支持医院,谴责散布谣言的人。
就在医院逐渐恢复平静的时候,急诊又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一名患有罕见病“渐冻症”的年轻女孩。女孩只有十八岁,刚考上大学,却被确诊为渐冻症,这让她的家人陷入了绝望。“医生,求求你,救救我的女儿,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女孩的母亲哭着说道。
渐冻症,医学上称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患者的肌肉会逐渐萎缩,最终失去运动能力,甚至无法呼吸。杜晟泽看着女孩渴望生命的眼神,心里满是心疼:“虽然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但我们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你的生活质量。”他立刻召集神经科、康复科、呼吸科的专家进行会诊,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女孩因为病情的进展变得越来越自卑,甚至拒绝配合治疗。杜晟泽经常来看望她,给她讲医院里其他患者战胜疾病的故事:“你看那个患有白血病的小男孩,他每天都在积极地接受治疗,从来没有放弃过,你也要向他学习,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战胜疾病。”庄恕也送来一些励志书籍:“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只要你不放弃,就一定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在杜晟泽和团队的鼓励下,女孩逐渐重拾了信心,开始积极配合治疗。她还在医院里成立了一个“渐冻症患者互助小组”,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其他患者。“是杜医生和庄医生给了我希望,我也要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女孩笑着说道,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这天,杜晟泽接到了一个来自国际急诊医学协会的电话,邀请他代表中国参加在瑞士召开的国际急诊医学大会,并做主旨发言,分享医院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症救治方面的经验。“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不仅能展示我们医院的实力,也能提升中国急诊医学在国际上的地位。”章院长说道,“医院会全力支持你,你一定要好好准备。”
杜晟泽开始忙碌地准备发言稿,庄恕则帮他整理相关的病例资料和数据。“你的发言稿里可以加入我们救治羊水栓塞产妇、震后救援、批量创伤患者的案例,这些都是我们的特色和优势。”庄恕说道,“还有那个渐冻症女孩的故事,也可以加进去,体现我们不仅关注患者的病情,更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就在发言稿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急诊又送来一名重症患者——一名被重物砸伤的消防员,全身多处骨折,合并内脏出血和创伤性休克。“患者是在扑救火灾时被倒塌的横梁砸伤的,已经昏迷了半小时。”随车的消防员说道,“他是我们的队长,救过很多人的命,求求你们一定要救救他!”
杜晟泽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冲向抢救室。患者的血压只有70/40mmHg,心率150次/分,情况十分危急。“立刻进行全身CT扫描,明确损伤部位!”杜晟泽下令,“建立三路静脉通路,快速输注红细胞和血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提升血压!”庄恕则负责检查患者的骨折情况:“双侧股骨骨折,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需要立刻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CT结果显示,患者还有脾破裂和肾挫伤,需要进行紧急手术。“通知手术室,准备多学科联合手术,骨科、胸外科、普外科一起上台!”杜晟泽说道,“我负责脾切除和肾挫伤修补,庄恕负责骨折复位固定和胸腔闭式引流,其他科室医生配合。”
手术从晚上七点一直进行到凌晨两点。当最后一针缝合完毕,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稳定下来时,杜晟泽和庄恕都露出了疲惫却欣慰的笑容。“消防员的生命力真顽强,他一定能挺过来的。”庄恕说道。杜晟泽点了点头:“他是英雄,我们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走出手术室,天空已经泛起了鱼肚白。杜晟泽和庄恕坐在急诊大厅的长椅上,看着窗外逐渐升起的太阳。“等忙完消防员的事情,我陪你去买一套合适的西装,参加国际大会的时候要穿得正式一点。”庄恕说道。杜晟泽笑了笑:“好啊,不过等我们忙完这阵子,一定要好好休息一下,我都快记不清上次好好睡一觉是什么时候了。”
然而,他们并没有等到休息的机会。第二天早上,120指挥中心传来紧急通知:燕京市出现多起不明原因的发热伴腹泻患者,怀疑是一起新的肠道传染病疫情,需要医院立刻做好接收患者和防控的准备。杜晟泽立刻召集相关科室的专家进行紧急会议,部署防控和救治工作:“启动肠道传染病应急预案,开辟专门的隔离病区,做好患者的筛查和收治工作;联系疾控中心,尽快查明病原体;加强医院的消毒和防护工作,防止医护人员感染。”
就在这时,国际急诊医学协会又发来邮件,提醒杜晟泽国际急诊医学大会还有一周就要召开,让他尽快确认行程。杜晟泽看着邮件,又看了看急诊大厅里忙碌的身影,陷入了沉思。章院长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晟泽,我知道你很为难,但国际大会的机会难得,医院这边有我和庄恕盯着,你放心去吧,有什么情况我们会及时跟你沟通。”
杜晟泽点了点头,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不仅是守护医院的患者,还要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急诊医学的实力。他立刻回复国际急诊医学协会,确认了行程,然后将医院的工作交接给庄恕:“这里就交给你了,有任何紧急情况,随时给我打电话。”庄恕握住他的手:“放心去吧,我们等你凯旋。”
出发去瑞士的前一天,杜晟泽去ICU看望了那名消防员和M国的随员,他们的病情都已经稳定下来。他又去看望了那个渐冻症女孩,女孩正在和其他患者一起做康复训练,看到杜晟泽就挥了挥手:“杜医生,祝你一路顺风,我们等你回来给我们讲国际大会的故事。”杜晟泽笑着点了点头,眼里满是温暖。
机场的安检口,庄恕和马克来为杜晟泽送行。“这是我给你准备的资料,你再看看。”庄恕递过一个文件夹,“还有,注意安全,到了那边给我们报个平安。”杜晟泽接过文件夹,用力抱了抱庄恕:“谢谢你,等我回来。”
飞机起飞的那一刻,杜晟泽看着窗外越来越小的燕京市,心里充满了感慨。从新急诊中心启用,到应对羊水栓塞、群体中毒、震后救援、输入性传染病,他和他的团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也收获了一次又一次的成长。他知道,这次的国际大会,不仅是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更是一次展示中国急诊医生风采的机会。他握紧了手中的文件夹,眼神坚定——他一定会带着荣誉回来,为他的团队,为他的医院,也为他所热爱的急诊事业。
而在燕京国际医院的急诊大厅里,庄恕正站在指挥中心,看着电子屏上不断更新的疫情信息,他的目光坚定——他会守住这片战场,等待杜晟泽的凯旋,而新的挑战,已经在不远处等待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