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西郊演武,朝堂立威
凤卫师步炮骑协同战术练得如火如荼,朝堂上的文官们又开始犯“睁眼瞎”的毛病——一边对着蒙军围襄阳的军情装聋作哑,一边扎堆吐槽我“劳民伤财”“女子掌军成何体统”。我看着苏绾送来的弹劾奏折汇总,忍不住自嘲:这群文官,怕是觉得笔杆子比火炮管用,哪天蒙军兵临城下,文官们难道还想靠写诗退敌吗?
南宋灭亡,有一部分原因,是文官无用害的。一大批只会吟诗作对的文人在执政,能发挥国家机器的应有效率吗?
“既然闲得慌,就让他们开开眼。”我把奏折扔在案上,对林霜和苏绾道,“传我命令,三日后在西郊平原举办全兵种演武大会,邀请满朝文武、宗室贵族都去观摩。副师长林霜,你统筹演武流程,重点展示凤霆野战炮的破防威力和步炮骑协同战术;参谋长苏绾,你负责对接户部,把清剿谢党抄没的财富账目整理好,再拟一份灾区赋税减免诏书——咱们既要用实力打脸,也要用实惠堵上悠悠众口。另外,把李铁山和临安城几位善经营的商人代表也请来,让他们见识下强军的底气。”
苏绾立刻提笔记录:“师长放心,账目、诏书明日一早备好,观摩席和演武设施连夜布置,理工人才和商人代表也会专人邀请。”林霜则眼神锐利:“属下会让士兵们拿出真本事,保证让那些文官哑口无言!”
演武当天,西郊平原旌旗招展,演武台两侧搭起观摩席,文武百官、宗室贵族按品级落座,李铁山等工匠和几位商人代表被安排在侧席,显得格外醒目。我身着银色铠甲,腰佩长剑,与林霜、苏绾站在演武台侧后方的临时指挥处,身后是整齐列队的1.3万凤卫师——五千火铳兵、三千长枪兵、两千刀盾兵、三千凤翎轻骑营,再加上二十门架着轮轴的凤霆野战炮,气势如虹,看得台下不少文官悄悄咽了咽口水。
“演武开始!”随着苏绾一声令下,演武场瞬间响起震天的呐喊声。
首先登场的是步兵协同演练。三千长枪兵列成密集方阵,如同一堵移动的铁墙,步伐整齐划一;两千刀盾兵紧随其后,盾牌相撞发出沉闷声响,刀刃反光刺眼。两支部队交替变换阵形,时而组成防御方阵抵御“敌军”冲锋,时而展开两翼包抄,动作精准利落,看得台下官员纷纷点头。
紧接着,凤翎轻骑营登场。秦风一马当先,三千骑兵如离弦之箭般冲出,马蹄声震耳欲聋。他们时而组成冲锋阵形,时而分散迂回,最后在演武场中央组成“凤”字阵形,绕场一周后迅速列队,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引来阵阵喝彩。
最震撼的环节当属凤霆野战炮试射。演武场中央搭建了一座厚达三尺的土堡,模拟敌军防御工事。李铁山亲自指挥工匠装填火药,二十门凤霆炮一字排开,瞄准土堡。“点火!”
“轰!轰!轰!”
连续的巨响震得观摩席都在颤抖,炮弹呼啸着飞向土堡,瞬间将厚重的土墙炸得粉碎,碎石飞溅数丈高。烟尘散去后,土堡已化为一片废墟,连地基都被轰得下陷。台下的文官们瞬间炸了锅,惊呼声此起彼伏,之前弹劾最凶的御史大夫张大人,惊得手里的茶杯都掉在了地上;李铁山等工匠则面露骄傲,商人代表们也低声议论着火器的商业潜力与国防价值。
“这……这火器威力竟如此惊人!”有老臣颤巍巍地感叹。
我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示意林霜继续。接下来是步炮骑协同演练:凤霆炮先轰击模拟敌阵,炸开缺口;火铳兵分成三排轮射,压制“残敌”;骑兵迂回包抄断其后路;最后步兵方阵冲锋清扫,整套战术一气呵成,耗时不过一炷香,就完成了“破防、压制、包抄、清扫”的全部流程。
演武结束后,百官们还沉浸在震撼中,我走上演武台,声音洪亮:“诸位大人,方才演武,大家都看到了。凤卫师的火器、骑兵、步兵,每一分战力,都来自清剿谢党抄获的财富——白银数百万两、良田数千亩,足够支撑大军训练与火器铸造,并未动用国库一分一毫,更未加重百姓负担!”
我顿了顿,举起苏绾递来的户部账目和赋税减免诏书:“不仅如此,本座已下令,用剩余抄没财富补贴灾区,减免襄阳、荆湖等受灾地区半年赋税!更重要的是,大宋要想强盛,不能只靠大批仅会吟诗作画的官员!”
我指向李铁山等人:“这位是李铁山厂长,带领工匠造出凤霆炮、凤翎铳,是大宋的理工栋梁;还有几位商人代表,经营粮盐、矿冶,能为军需提供保障。从今往后,本座决定推行民政共治——提拔理工人才入工部、商人代表入商部,让实干者掌权;凡支持强军抗蒙、有真才实学的年轻官员,一律破格提拔;而那些只会空谈、阻挠革新者,该降则降,该免则免!”
话音刚落,御史大夫张大人突然跳出来,拱手道:“皇后娘娘此言差矣!火器铸造与军队扩编,纵使用的是抄没财富,也难免劳民伤财!且工匠、商人地位低下,岂能入朝理政?这有违祖制,恐动摇国本!臣恳请娘娘停止强军举措,恢复旧制,与蒙军议和!”
不少保守派官员纷纷附和:“张大人所言极是!女子掌军本就不合祖制,再让贱籍之人入朝,简直是斯文扫地!”
我冷笑一声,走到张大人面前,将账目扔在他面前:“张大人,你睁大眼睛看看!这是抄没谢党家产的明细,这是火器铸造的开销,每一笔都清清楚楚!谢党贪墨的民脂民膏,如今用来强军抗蒙、减免赋税,何谈劳民伤财?至于祖制——蒙军铁骑踏碎多少城池,屠戮多少百姓,你所谓的祖制能挡住他们吗?”
我眼神一厉,语气加重:“还有,李厂长造出的火炮能保家卫国,商人能保障军需流通,他们的贡献比你等只会空谈的官员大得多!像你这样畏敌如虎、阻挠革新的蛀虫,才是大宋的隐患!”
“来人!”我高声下令,“张大人勾结谢党余孽、阻挠强军抗蒙,即刻免去官职,打入天牢,彻查其家产!另外,将附和张大人、多次阻挠革新的三位官员贬为庶民,永不录用!”
凤卫立刻上前,将张大人等人按倒在地。张大人挣扎着嘶吼:“你不能这样!我是御史大夫,你无权处置我!”
“本座垂帘听政,掌凤卫师兵权,听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吗?我都说你们这些文官其实也是半文盲,就会吟诗作对,认知水平太低,没听说过吧?处置你们几个通敌叛国的蛀虫,有何不可?”我冷冷道,“传我旨意:提拔李铁山为工部侍郎,专管火器制造;任命三位支持革新的年轻官员分掌户部、兵部主事;邀请商人代表参与军需采购监管,形成社会各阶层民政共治格局!”
台下官员们吓得大气不敢出,没人再敢吱声。就在这时,林霜悄悄走到我身边,低声道:“师长,方才观摩席上,有几个文官私下议论,说您‘宠信侍女、重用贱籍,有失皇后体统’。”
我转头,正好看到那几个文官低头窃窃私语,眼神还时不时瞟向林霜、苏绾和李铁山。林霜握紧刀柄,怒目而视,就要上前理论,我用眼色制止了她——现在动怒,反倒落人口实。
演武结束后,回到大庆殿,我再次强调:“从今往后,朝堂之上,凡能为大宋筹粮、练兵、御敌、兴农、造器者,不拘出身、不限门第,一律重用;凡只会吟诗作画、空谈误国者,一律降职或罢免!大宋的江山,不是靠笔墨纸砚撑起来的,是靠铁血军旅、实干人才和厚重的民生支持”
百官们面面相觑,没人敢反对——张大人等人的下场就在眼前,谁也不想触我的霉头。我看着台下噤若寒蝉的官员,心里暗笑:穿越前就知道,南宋灭亡的一大原因就是这群只会吟诗,只会上花楼,只会内斗的腐儒。现在我掌了权,自然要按现代治理逻辑洗牌,让理工人才、实干官员、优秀商人共同理政,不然留着这群“诗仙”,迟早被蒙军一锅端。
回宫时,天色已暗。我回到后宫特训场的住处,刚坐下,林霜和苏绾就走了进来。林霜还憋着气,咬牙道:“师长,那些文官太过分了!竟敢诋毁您和我们,还看不起李厂长他们,属下真想一刀劈了他们!”
苏绾则端来一杯安神茶,轻声道:“师长息怒,那些庸官不过是跳梁小丑,不值得您动气。”她悄悄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主子冷静,大局为重,庸者自除”。
我接过茶,看着两人护主心切的模样,心里暖暖的。林霜主动走到我身后,轻轻为我按摩肩膀,力道恰到好处;苏绾则坐在一旁,帮我梳理后续朝堂布局:“师长今日贬谪庸官、提拔实干派,虽能立威,但保守派必然心存不满,后续需尽快让李厂长等人做出实绩,比如量产更多火器,让商人代表规范军需采购,才能彻底稳住共治格局。”
“放心,我心里有数。”我喝了口茶,笑道,“襄阳那边,秦风的轻骑营已经传回情报,蒙军粮草囤积在城北三十里的黑风口,防守薄弱。等咱们休整几日,就率凤卫师出征,用一场大胜,让那些文官彻底闭嘴!到时候,再推广民政共治,让大宋彻底摆脱积弊。”
林霜按摩的动作一顿,眼神发亮:“师长要出征?属下愿为先锋!”
“少不了你。”我笑着拍了拍她的手,“不过现在,咱们先好好休息,养精蓄锐。毕竟,接下来的硬仗,还得靠咱们上下级兼生死伙伴,一起扛着。”
苏绾看着我们,嘴角露出笑意。夜色渐浓,后宫特训场一片静谧,只有远处军器所传来零星的锻造声,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出征,奏响序曲。我知道,朝堂立威、推行共治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还在襄阳战场,但有一众得力手下,有凤卫师,有理工人才与商人的助力,我有信心打赢这场硬仗,为大宋闯出一条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