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渐起,宫中落叶纷飞,沈清晏在整理太后赏赐的旧物时,偶然发现了一个尘封的锦盒。盒子做工精致,上面刻着复杂的缠枝莲纹样,显然有些年头了。她好奇地打开锦盒,里面装着一封泛黄的书信和半块玉佩。
书信字迹娟秀,是一位女子写给太后的亲笔信,内容却让沈清晏心头一震——信中提及,二十年前,宫中曾发生一起冤案,一位姓苏的嫔妃被诬陷与侍卫私通,打入冷宫后不久便离奇死亡,而她的孩子也下落不明。信中还说,这位苏嫔妃是太后的远房侄女,为人善良正直,绝不可能做出私通之事,恳请太后为她洗刷冤屈。
而那半块玉佩,质地温润,上面刻着一个“苏”字,另一半似乎早已遗失。沈清晏看着书信和玉佩,心中疑惑丛生——二十年前的冤案,为何从未有人提及?苏嫔妃的孩子又流落何方?
她立刻让人去太医院查阅二十年前的宫廷档案,果然找到了关于苏嫔妃的记载。档案显示,苏嫔妃入宫后深得皇上宠爱,怀孕后却被人诬陷私通,证据确凿,皇上震怒之下将其打入冷宫,孩子出生后便被送往宫外,下落不明,而苏嫔妃则在冷宫中毒身亡。档案中并未记载诬陷者是谁,也没有详细的调查过程,显然疑点重重。
沈清晏意识到,这起陈年旧案背后定然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凶手很可能至今仍在宫中。她决定彻查此事,为苏嫔妃洗刷冤屈,找到她的孩子。
她首先前往寿康宫,向太后询问此事。太后看到书信和玉佩后,眼眶泛红,叹了口气:“此事说来话长。那位苏嫔妃确实是哀家的远房侄女,名叫苏婉容,当年入宫后深得先帝宠爱,却没想到遭人陷害,落得如此下场。哀家当年也曾试图为她辩解,却因证据不足,加上先帝震怒,未能成功。这些年来,哀家一直心存愧疚,却始终没能找到为她洗刷冤屈的证据。”
“太后,您可知当年是谁诬陷苏嫔妃?”沈清晏问道。
太后摇了摇头:“当年事发突然,所有证据都指向苏嫔妃,哀家也不知是谁在背后操纵。不过,哀家记得,当时最受宠的是李贵妃,她一直嫉妒苏嫔妃的宠爱,还曾因争风吃醋与苏嫔妃发生过争执。”
沈清晏心中一动,李贵妃?她记得,李贵妃正是当今贤妃的姑母,二十年前在宫中权势滔天,后来先帝驾崩,她便出宫修行,如今隐居在京郊的寺庙中。难道当年的冤案与李贵妃有关?
为了查明真相,沈清晏暗中派人前往京郊寺庙,调查李贵妃的情况,同时让人在宫中寻找当年知晓此事的老宫女和老太监。
很快,调查有了进展。当年伺候苏嫔妃的一位老宫女尚在人世,如今已退休出宫,居住在京城郊外的村落中。沈清晏派人将她接到宫中,亲自询问。
老宫女见到沈清晏后,激动得泪流满面:“皇后娘娘,您终于要为苏主子洗刷冤屈了!当年苏主子根本没有私通,都是被人陷害的!”
据老宫女回忆,当年苏嫔妃怀孕后,李贵妃十分嫉妒,多次派人暗中刁难。事发前几日,李贵妃曾以探望为由,派人送了一碗汤药给苏嫔妃,苏嫔妃喝下后便浑身无力,昏迷不醒。随后,李贵妃便让人将一名侍卫拖进苏嫔妃的宫中,诬陷两人私通。先帝不明真相,盛怒之下将苏嫔妃打入冷宫。而苏嫔妃在冷宫中生下孩子后,李贵妃又派人送去毒酒,将其杀害,并将孩子偷偷送出宫,不知下落。
“您可有证据证明是李贵妃所为?”沈清晏问道。
老宫女点了点头:“当年送汤药的宫女是李贵妃的心腹,后来她良心不安,曾私下告诉过我真相,还交给我一块李贵妃宫中特有的玉佩作为证据。可惜那宫女不久后便离奇死亡,玉佩也不知遗失在了何处。”
沈清晏闻言,心中更加确定李贵妃就是幕后真凶。她立刻让人加大调查力度,务必找到那块玉佩和苏嫔妃孩子的下落。
与此同时,前往京郊寺庙调查的人也传来消息,李贵妃虽已出家,但生活奢华,身边仍有不少亲信伺候,且时常与宫中贤妃暗中来往。沈清晏推测,贤妃很可能知晓当年的真相,甚至参与其中。
为了引出证据,沈清晏故意在一次六宫会议上提及二十年前的苏嫔妃冤案,说自己正在彻查此事,很快便能水落石出。贤妃听到后,脸色瞬间变得苍白,眼神慌乱,显然心中有鬼。
会后,贤妃果然立刻派人前往京郊寺庙,向李贵妃通风报信。沈清晏早已派人暗中监视,将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她趁机让人拦截了送信的宫女,搜出了贤妃与李贵妃的来往信件,信中不仅提及当年诬陷苏嫔妃的细节,还提到了苏嫔妃孩子的下落——被送往了京城郊外的一户农家抚养。
拿到证据后,沈清晏立刻前往御书房,将调查结果和证据呈给萧景渊。萧景渊看完后,十分震怒:“没想到李贵妃和贤妃竟敢如此胆大包天,诬陷忠良,残害皇嗣!传朕旨意,立刻将李贵妃从寺庙押回宫中,贤妃打入冷宫,严加审讯!”
很快,李贵妃被押回宫中,贤妃也被关进了冷宫。面对确凿的证据,两人无从抵赖,只能如实招供。当年,李贵妃因嫉妒苏嫔妃的宠爱和腹中胎儿,便设计诬陷她私通,害死她后又将孩子送出宫,想让其永远无法认祖归宗。而贤妃为了攀附李贵妃,不仅知晓真相,还多次帮忙传递消息,掩盖罪行。
萧景渊下令将李贵妃赐死,贤妃打入冷宫终身监禁,为苏嫔妃洗刷了冤屈。
接下来,便是寻找苏嫔妃的孩子。根据信件中的线索,沈清晏派人前往京城郊外的农家,果然找到了一位与苏嫔妃年纪相符的男子,名叫苏念安。他手中握着半块玉佩,与沈清晏找到的半块正好吻合,正是苏嫔妃当年留给孩子的信物。
苏念安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十分震惊,随即便跟随宫人入宫。沈清晏见到他后,心中百感交集,将当年的真相一一告知。苏念安听后,悲痛欲绝,跪在地上请求萧景渊为母亲报仇。
萧景渊看着眼前的苏念安,心中满是愧疚,他扶起苏念安,说道:“孩子,委屈你了。你母亲是被冤枉的,朕已经为她洗刷了冤屈,凶手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从今往后,你恢复皇子身份,封为‘安王’,享亲王待遇。”
苏念安连忙磕头谢恩:“谢皇上恩典!”
恢复皇子身份后,苏念安在宫中暂住,沈清晏对他十分关照,时常教导他宫廷礼仪和治国之道。苏念安为人正直,勤奋好学,很快便适应了宫中的生活,也赢得了萧景渊的喜爱和大臣们的认可。
此事过后,沈清晏在宫中的威望达到了顶峰。她不仅为陈年旧案昭雪,还找到了流落民间的皇子,既彰显了她的智慧和勇气,也体现了她的善良和正义。太后对她更加疼爱,萧景渊对她也愈发敬重,后宫嫔妃和朝中大臣更是对她心服口服。
然而,沈清晏并未因此骄傲自满。她知道,宫中的争斗从未停止,想要长久地维护后宫和朝堂的稳定,必须时刻保持警醒。她继续整顿后宫秩序,关爱宫女太监,引导嫔妃们和睦相处;同时,也时常提醒父亲和苏念安,要严于律己,忠心报国,切勿因身份尊贵而骄纵跋扈。
这日,苏念安前来坤宁宫向沈清晏道谢:“皇后娘娘,多谢您为我母亲洗刷冤屈,让我认祖归宗。若不是您,我恐怕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的身世。”
沈清晏笑着说道:“安王不必多礼,为冤者昭雪,是本宫的责任。你母亲一生善良,却遭人陷害,实在可怜。如今真相大白,凶手伏法,你也恢复了身份,这便是对她最好的告慰。”
“娘娘所言极是。”苏念安点了点头,“我定会好好读书,将来为朝廷效力,不辜负皇上和娘娘的期望,也不辜负母亲的在天之灵。”
沈清晏欣慰地点了点头:“好,本宫相信你。日后若有任何困难,随时可以来找本宫。”
看着苏念安坚定的背影,沈清晏心中感慨万千。彻查陈年旧案,不仅为苏嫔妃讨回了公道,也让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皇后,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她必须用自己的力量,守护好宫中的每一个人,维护好朝廷的稳定,让这样的冤案不再发生。
秋风渐止,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坤宁宫,温暖而明亮。沈清晏站在窗前,望着宫中的景象,眼神坚定而从容。她知道,未来的道路还很长,但她有信心,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这深宫中坚守正义,守护安宁,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