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念安封为安王后,在宫中地位日渐稳固,他勤奋好学,待人谦和,不仅深得萧景渊喜爱,也赢得了朝中不少大臣的支持。而此时,宫中还有两位皇子,大皇子萧承煜是贤妃所生,虽因贤妃获罪而受到牵连,但仍保有皇子身份;二皇子萧承泽是容嫔所生,性情顽劣,不学无术,不受萧景渊待见。
随着皇子们日渐长大,储位之争渐渐浮出水面。大皇子萧承煜一直对苏念安心存不满,认为他原本只是民间布衣,凭什么一跃成为亲王,还得到皇上的重视,威胁到自己的储位。他暗中联络了一些对沈清晏不满的旧臣,企图联合起来打压苏念安,争夺储位。
二皇子萧承泽虽不成器,却也想争夺储位,他时常在宫中惹是生非,故意挑衅苏念安,想让他在皇上面前出丑。
沈清晏敏锐地察觉到了储位之争的苗头,心中十分担忧。储位之争历来残酷,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导致皇子间自相残杀,还会引发朝堂动荡,甚至影响国家稳定。她必须想办法化解矛盾,引导皇子们和睦相处,让萧景渊能选出最合适的继承人。
这日,萧承泽在御花园故意拦住苏念安,言语挑衅:“苏念安,你不过是个民间来的野种,凭什么封为亲王?还敢在宫中耀武扬威,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苏念安性格沉稳,并未生气,只是淡淡说道:“二皇子慎言,我的身份是皇上亲封的,并非你口中的野种。还请二皇子自重,不要随意辱骂他人。”
“自重?”萧承泽冷笑一声,挥手便想打苏念安,“我就骂你了,你能奈我何?”
就在这时,沈清晏带着云袖恰巧路过,见状立刻喝止:“二皇子住手!在宫中肆意打人辱骂,成何体统?”
萧承泽看到沈清晏,心中有些忌惮,但仍不服气地说道:“皇后娘娘,是苏念安先惹我生气的,我教训他一下怎么了?”
“二皇子,凡事要讲证据,安王并未招惹你,是你故意挑衅辱骂在先。”沈清晏语气严肃,“安王是皇上亲封的亲王,身份尊贵,你随意辱骂殴打,便是对皇上的不敬!今日之事,若不是本宫及时赶到,后果不堪设想。你必须向安王道歉!”
萧承泽脸色涨得通红,却不敢违抗沈清晏的命令,只能不情不愿地对苏念安说道:“对不起。”
苏念安微微颔首:“二皇子知错能改便好。”
沈清晏看着萧承泽,语重心长地说道:“二皇子,你身为皇子,理应以身作则,遵守宫规,尊重他人。若总是这般顽劣任性,不仅会惹皇上生气,也会让大臣们失望,日后如何能担当大任?你好自为之。”
说完,沈清晏便带着苏念安离开了御花园。路上,苏念安感激地说道:“多谢皇后娘娘解围。”
“安王不必客气,维护宫中秩序是本宫的责任。”沈清晏说道,“二皇子性情顽劣,你日后尽量避开他,若再遇到此类事情,及时告知本宫,切勿与他争执,以免落入他人圈套。”
苏念安点了点头:“娘娘所言极是,我记下了。”
沈清晏知道,这只是储位之争的一个小插曲,大皇子萧承煜才是最大的威胁。她必须尽快了解大皇子的动向,做好应对准备。
她让云袖暗中调查大皇子的行踪,很快便发现,大皇子经常与前朝几位被贬斥的旧臣秘密会面,还私下联络了一些军中将领,似乎在密谋着什么。沈清晏心中一惊,大皇子竟敢私下联络军中将领,这是意图谋反的征兆!
她立刻将此事告知萧景渊,萧景渊闻言,十分震怒:“这个逆子!竟敢私下联络将领,图谋不轨!朕真是看错他了!”
“皇上息怒,此事或许另有隐情,还需进一步调查确认,切勿打草惊蛇。”沈清晏劝道,“若大皇子真有谋反之心,我们需收集确凿证据,一举将其拿下,以免后患。”
萧景渊冷静下来,点了点头:“皇后说得对,此事就交给你去办,务必查明真相,收集证据。”
沈清晏立刻加大调查力度,派人密切监视大皇子的一举一动。不久后,便收集到了确凿证据——大皇子与旧臣和军中将领的来往信件,信中详细商议了谋反计划,约定在三个月后的祭天大典上发动政变,逼迫萧景渊退位,拥立大皇子登基。
拿到证据后,沈清晏立刻禀报萧景渊。萧景渊看完证据,勃然大怒,下令立刻将大皇子及其党羽捉拿归案。
很快,大皇子被抓,参与谋反的旧臣和将领也纷纷落网。经审讯,大皇子对自己的谋反罪行供认不讳。他坦言,自己因母亲贤妃获罪而受到牵连,一直不受皇上重视,看到苏念安受宠,心中嫉妒,便想通过谋反夺取皇位。
萧景渊震怒之下,下令将大皇子废黜皇子身份,打入天牢,终身监禁;参与谋反的旧臣和将领则全部斩首示众,株连三族。
此事过后,二皇子萧承泽也收敛了性子,不敢再肆意妄为。苏念安经此一事,更加得到萧景渊的信任和重视,成为储位的热门人选。
然而,沈清晏并未因此放松警惕。她知道,大皇子虽已被处置,但朝中仍有不少人对苏念安心存不满,想要暗中打压他。同时,她也担心苏念安会因储位而变得骄傲自满,迷失本心。
这日,沈清晏特意邀请苏念安前往坤宁宫,与他谈心:“安王,如今大皇子被处置,二皇子也收敛了性子,储位之争暂时平息,但你仍需多加留意。朝中人心复杂,难免有人暗中算计,你要时刻保持谦逊,谨慎行事,切勿因皇上的宠爱而骄纵跋扈。”
苏念安恭敬地说道:“娘娘教诲,我铭记在心。我深知今日的地位来之不易,定会严于律己,勤奋学习,不辜负皇上和娘娘的期望,绝不让那些奸人有机可乘。”
“好,本宫相信你。”沈清晏点了点头,“你不仅要提升自己的能力,还要学会团结大臣,善待兄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将来才能顺利继承皇位,治理好国家。”
“我明白,多谢娘娘指点。”苏念安重重地点了点头。
沈清晏看着苏念安坚定的眼神,心中十分欣慰。她知道,苏念安是个可塑之才,只要好好引导,将来定能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
为了进一步稳固苏念安的地位,沈清晏还向萧景渊提议,让苏念安参与朝政,协助处理一些简单的政务,锻炼他的能力。萧景渊欣然同意,让苏念安每日前往御书房,跟随自己学习治国之道。
苏念安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勤奋刻苦,虚心求教,很快便展现出了出色的治国才能,得到了朝中大臣的一致认可。萧景渊对他更加满意,心中早已将他定为储君人选。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不久后,萧景渊突然病重,卧床不起。消息传出,宫中一片混乱,朝中大臣也人心惶惶。一些对苏念安不满的大臣趁机散布谣言,说苏念安急于夺取皇位,暗中给皇上下毒,企图谋害皇上。
谣言很快传遍宫中,不少嫔妃和宫女太监都信以为真,对苏念安产生了恐惧和不满。二皇子萧承泽也趁机跳出来,指责苏念安谋害皇上,想要争夺皇位。
沈清晏得知后,心中十分焦急。萧景渊病重,宫中人心浮动,此时谣言四起,若不及时化解,很可能引发宫廷政变,后果不堪设想。她必须尽快查明真相,澄清谣言,稳定人心。
她立刻让人加强对皇宫的守卫,防止有人趁机作乱;同时,让人暗中调查谣言的来源,很快便查到,谣言是大皇子的旧部暗中散布的,目的就是为了扰乱宫中秩序,打压苏念安,为大皇子报仇。
沈清晏立刻下令将散布谣言的人捉拿归案,当众斩首示众,以儆效尤。同时,她前往各宫安抚嫔妃,向她们澄清谣言,说明皇上病重是因长期操劳国事,并非苏念安下毒所致。
为了让大家信服,沈清晏还邀请太医院的太医当众为萧景渊诊脉,并公布诊断结果,证明萧景渊确实是因劳累过度而病重,体内并无毒素。
经过沈清晏的努力,宫中人心渐渐稳定下来,谣言也不攻自破。二皇子萧承泽见阴谋未能得逞,心中十分不甘,却也无可奈何。
沈清晏日夜守在萧景渊的病床前,悉心照料,亲自为他熬制汤药,喂他喝水进食。苏念安也每日前来探望,协助沈清晏处理宫中事务,稳定朝政。
在沈清晏和苏念安的悉心照料下,萧景渊的病情渐渐好转。他醒来后,得知沈清晏为稳定宫中局势所做的一切,心中十分感动和欣慰:“皇后,辛苦你了。若不是你,宫中不知会乱成什么样子。”
“皇上言重了,这是臣妾的本分。”沈清晏说道,“如今谣言已破,宫中秩序稳定,皇上只需安心养病,朝政之事有我和安王打理,您不必担心。”
萧景渊点了点头,看向一旁的苏念安,眼神中满是满意:“安王,这段时间辛苦你了。你表现得很好,朕没有看错你。”
苏念安连忙说道:“皇上谬赞,这都是臣应该做的。能为皇上和娘娘分忧,是臣的荣幸。”
萧景渊看着沈清晏和苏念安,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有沈清晏这样贤明的皇后和苏念安这样优秀的皇子,大启王朝的未来定会一片光明。
病愈后,萧景渊下旨,正式册立苏念安为太子,确定其储君身份。消息传出,朝中大臣纷纷表示祝贺,宫中一片欢腾。沈清晏看着苏念安接受百官朝拜,心中满是欣慰——她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为大启王朝找到了一位合适的继承人。
储位之争终于尘埃落定,但沈清晏知道,这并不意味着结束。作为皇后和太子的支持者,她仍需时刻保持警醒,协助太子巩固地位,为他将来登基铺路,确保大启王朝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