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恒拖着行李箱走进老巷时,正是初秋的午后。青石板路被晒得发烫,两侧的老槐树落下细碎的光斑,外婆留下的画室就在巷尾,木质门扉上落着薄薄一层灰,推开时发出“吱呀”的轻响,带着时光的厚重感。
他是美院大三学生,这次回来,是为了完成毕业创作——以“老巷烟火”为主题的油画。画室不大,靠窗摆着一张旧画架,墙上还挂着外婆生前画的老巷风景,色调温润,满是生活气息。陈奕恒擦干净画架,支起画布,刚拿起画笔,隔壁就飘来一阵吉他声。
琴音不算娴熟,却格外认真,指尖划过琴弦的“沙沙”声混着旋律,时而轻快,时而低缓,打破了画室的寂静,也打乱了他的思绪。陈奕恒皱了皱眉,笔尖顿在画布上,落下一道突兀的线条。他起身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瞥见隔壁琴行的木门敞开着,一个少年正坐在门口修吉他。
少年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额前的碎发垂落在眉眼间,指尖捏着扳手,正小心翼翼地调试琴弦,阳光落在他的侧脸上,勾勒出清晰的下颌线,连认真的神情都透着几分暖意。那是张桂源,琴行的修琴师,也是这条老巷里土生土长的人。
陈奕恒看了片刻,终究没好意思上门提醒,默默拉上窗帘,重新坐回画架前。可那琴音像是有魔力,总在不经意间飘进耳朵,让他无法集中注意力。他试着落笔,画纸上的老巷轮廓依旧清冷,没有半分“烟火气”,反而添了几分烦躁。
直到傍晚,琴音才渐渐停下。陈奕恒松了口气,却又莫名觉得画室里少了点什么。他走到窗边,看着隔壁琴行的灯亮了起来,张桂源正低头收拾工具,偶尔抬手擦一下额角的汗,动作利落又随性。陈奕恒收回目光,看着空白的画布,心里暗叹:往后的日子,怕是要被这琴音纠缠了。
可他没想到,这纠缠,会成为老巷里最温暖的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