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巡回公益分享会落幕时,青海湖的冰雪正悄悄消融。穆祉丞和张峻豪带着巡回募集的公益基金、粉丝捐赠的乐器,以及为孩子们定制的演出服,再次踏上前往青海的旅途。这次,他们要兑现与孩子们的约定——在候鸟归来的春天,举办一场专属的湖畔公益演唱会。
车子驶近小学时,远远就看到丹增带着“雪域候鸟”小乐队的孩子们,站在经幡旁练习合唱。孩子们穿着藏式校服,脸上的高原红比上次更鲜亮,手里的乐器被擦拭得一尘不染。看到两人下车,丹增立刻举起手里的乐谱:“豪丞哥哥,我们把《雪域飞歌》改编成了合唱版,还加了新的藏语rap!”
穆祉丞接过乐谱,上面用铅笔密密麻麻标注着声部划分,有些地方还画着小小的候鸟图案。“太用心了!”他忍不住鼓掌,“我们这几天一起打磨,让演唱会的每一个节目都完美呈现。”张峻豪则打开行李箱,拿出定制的演出服——白色衬衫上印着青海湖、候鸟与经幡的图案,袖口绣着每个孩子的名字,“这是给你们的专属演出服,演唱会当天一定要穿。”
演唱会的场地选在青海湖畔的一片开阔草地,团队提前搭建了简易舞台,背景板是孩子们画的“候鸟归来”全景图,舞台两侧悬挂着各地粉丝寄来的祝福横幅,上面写着“山海共鸣,梦想飞扬”“候鸟带路,我们并肩”。周边还设置了“梦想墙”,孩子们可以写下自己的音乐梦想,粉丝和游客也能留下祝福。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带着孩子们紧锣密鼓地排练。穆祉丞负责指导合唱的音准和和声,耐心纠正每个孩子的发音;张峻豪则打磨rap部分,教丹增用更自然的语气唱出藏语歌词,还加入了候鸟鸣啼的口技元素。休息时,两人会和孩子们一起坐在湖畔,听候鸟的鸣啼,分享巡回分享会的趣事,丹增总是缠着张峻豪,问什么时候能去更大的舞台表演。
“等你学好更多歌曲,我们带你去全国巡演。”张峻豪摸了摸他的头,眼里满是期待。穆祉丞补充道:“只要坚持梦想,总有一天,你会站在自己最向往的舞台上。”
演唱会当天,天气格外晴朗,湛蓝的天空下,青海湖波光粼粼,成群的候鸟在湖面盘旋,仿佛也来为孩子们助阵。粉丝们从全国各地赶来,穿着统一的应援服,手里挥舞着印有候鸟图案的灯牌;当地的村民也带着家人前来,手里捧着酥油茶和糌粑,为孩子们送上祝福。
下午三点,演唱会正式开始。伴随着《雪域飞歌》的前奏,穆祉丞和张峻豪牵着孩子们的手走上舞台,台下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欢呼。丹增站在舞台中央,用藏语念出开场白:“欢迎来到青海湖,欢迎来看候鸟,欢迎来听我们的歌!”
首先登场的是“雪域候鸟”小乐队,孩子们演唱了改编后的《雪域飞歌》,藏汉双语合唱与扎念琴的旋律交织,台下的粉丝和村民们跟着节奏拍手,歌声回荡在湖畔。接着,云南、贵州、四川的孩子们也通过视频连线,带来了精彩的表演——云南的小女孩弹唱《山海拾光》,贵州的石头说唱《瀑布欢歌》,四川的念念表演川剧念白版《竹林熊猫歌》,屏幕里的孩子们与现场的观众隔空互动,气氛格外热烈。
穆祉丞和张峻豪演唱了《山海共鸣》主题曲,当唱到“梯田叠成谱,瀑布敲成鼓”时,台下的粉丝们举起灯牌,形成一片璀璨的星海;当唱到“竹林摇成弦,雪域飞成舞”时,当地的村民们唱起了藏族歌谣,与两人的歌声相互呼应,形成跨越地域的音乐共鸣。
演唱会的高潮,是所有孩子通过视频连线,共同演唱《星光接力》。云南的童声、贵州的rap、四川的川剧唱腔、青海的藏语合唱交织在一起,配上粉丝们的和声,以及现场录制的自然声响,宛如一场盛大的山海交响。台下的观众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温暖的瞬间,不少人悄悄擦拭眼角的泪水。
演唱会尾声,丹增代表所有孩子,向穆祉丞和张峻豪献上了一条长长的哈达:“谢谢哥哥们,让我们的梦想能像候鸟一样飞翔。”孩子们也纷纷走上前,把亲手制作的候鸟摆件、藏式手链塞到两人手里。穆祉丞拿起话筒,声音有些哽咽:“谢谢孩子们,是你们让我们明白,音乐的力量可以跨越山海,梦想的光芒可以照亮远方。”
张峻豪补充道:“‘并肩拾光计划’会一直走下去,我们会带着更多人的爱心,走进更多山海,陪伴更多孩子追逐梦想。”他顿了顿,眼里闪着星光,“明年,我们在新疆等你们,一起听沙漠的故事,一起唱新的歌谣!”
演唱会结束后,粉丝们围着孩子们签名合影,不少人蹲下身,耐心地听孩子们讲述自己的音乐梦想。丹增拉着张峻豪的手,坚定地说:“哥哥,我一定会好好练习,明年去新疆找你们,还要写一首关于沙漠和胡杨的歌!”
夕阳西下,余晖为青海湖镀上了一层金边,候鸟在天空中盘旋,仿佛在诉说着不舍与约定。穆祉丞和张峻豪站在湖畔,看着孩子们和粉丝们的身影,心里满是温暖与感慨。他们知道,这场湖畔演唱会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未来,他们会带着这份约定,与孩子们、与粉丝们一起,在音乐与公益的道路上继续并肩前行,让每一个梦想都能像候鸟一样,跨越山海,飞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