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李上校那次带着深意的拜访后,又过去了半个月。校园里,音乐节正式演出的日子临近,陈景行将那首改编后的《晨星熹微》最终版小样发给了星耀传媒,对方反馈极佳,严清涵更是兴奋地发来好几条语音消息表达喜爱。网络上,“熵减小组”的项目稳步推进,声望日隆。
这天下午,陈景行再次来到冯院士家中请教几个关于神经信号与肌肉超量恢复关联性的问题。讨论正酣,院门外再次响起了那熟悉而沉稳的敲门声。
冯枕秋跑去开门,门外站着的,果然是李上校,依旧是一身便装,只是这次身边没有跟着张少校,他手里还提着一个看起来颇有些年头的深色木匣。
“冯老,又来叨扰了。”李上校声音洪亮,目光却第一时间越过冯枕秋,落在了客厅里的陈景行身上,嘴角似乎微不可察地向上牵动了一下。
冯院士似乎早有预料,并不惊讶,只是笑着将李上校迎了进来。“李上校今天怎么得空?”
“正好在附近办事,想起冯老您这儿有好茶,就厚着脸皮来讨一杯。顺便……”他顿了顿,将木匣轻轻放在茶几上,看向陈景行,“看看这小子最近有没有懈怠。”
陈景行站起身,恭敬地问好:“李上校。”
李上校摆摆手,示意他坐下,自己则大马金刀地坐在对面,打开木匣,里面并非什么机密文件,而是一套古朴雅致的紫砂茶具。他熟练地开始烫壶、置茶、冲泡,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与军人气质迥异的沉静,仿佛一种另类的修炼。
茶香袅袅中,李上校看似随意地开口:“陈景行,上次拍你那几下,感觉如何?”
陈景行心中一动,知道正题来了。他如实回答:“力道沉实,但控制入微,仿佛……不只是肌肉的力量。”
“眼力不错。”李上校赞许地点点头,给他斟了一杯茶,“光是读书,脑子聪明,身子骨跟不上,终究是空中楼阁。我们那边,讲究的是‘文武兼修’,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当然,现在不用骑马了,但这‘武’,依旧是立身之本,是开拓之基。”
冯院士在一旁慢悠悠地品着茶,没有插话,眼神中却带着一丝了然和观察,似乎也想看看陈景行如何应对。
“请李上校指点。”陈景行态度诚恳。
李上校放下茶杯,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我看你根骨灵秀,心思沉静,是个好苗子。今天闲着也是闲着,教你几手简单的,算是强身健体,也能防身。”
他站起身,就在客厅中央那片不大的空地上,摆开了一个起手式。动作并不复杂,甚至有些朴实无华,但在他做来,却仿佛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稳如山岳,又蕴含着随时可以爆发的灵动。
“看好了,这是‘军体拳’的进阶基础,我们内部叫‘撼山桩’与‘破军三式’。不重花巧,只求实效。核心在于‘整’、‘透’、‘快’。”
他一边缓慢演示,一边讲解发力要诀:“力起于足,主宰于腰,行于手指。一动无有不动,一合无有不合。所谓‘整’,便是将全身散乱之力,拧成一股绳……”
陈景行凝神静气,超脑全开,不仅记忆着动作,更是在飞速分析其背后的生物力学原理、肌肉协同模式、重心转换的奥妙。他的眼神专注,仿佛有数据流在瞳孔中闪烁。
李上校讲解完毕,让陈景行尝试。
陈景行依言摆开架势。初时还有些生疏,但几个呼吸间,他就能根据李上校的提点和自己的理解,不断微调身体的细微角度、肌肉的松紧程度。他的动作逐渐变得协调,虽然远不如李上校那般圆融厚重,却已然抓住了“整”的几分神髓,那股初生的、内敛的“势”开始隐隐显现。
李上校眼中讶色更浓,他走南闯北,见过不少天才,但像陈景行这样一点就透,甚至能举一反三,自行优化细节的,实属罕见。这不仅仅是悟性,更像是一种……对自身躯体精确到可怕的掌控力。
“很好!”李上校忍不住赞道,“你这天赋,不练武真是可惜了。”他重新坐下,喝了口茶,语气变得有些悠远。
“既然提到了‘武’,就跟你说说我们圈子里,大致划分的武道六境吧,让你有个概念。”
陈景行立刻凝神倾听,连一旁的冯院士也放下了茶杯,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第一境,锻体。”李上校伸出第一根手指,“打熬筋骨皮膜,强化气血,使身体超越常人极限,力能扛鼎,奔马不及。这是基础,绝大部分所谓的‘高手’都在此境。”
“第二境,凝劲。”第二根手指,“能将全身散力凝练成一股‘劲’,或刚猛,或阴柔,或穿透,或震荡。劲力透体,可伤敌于内。到了这一步,才算真正登堂入室。”
“第三境,通窍。”他继续道,“感应并初步掌控身体隐秘窍穴,进一步激发潜能,体力悠长,反应速度、五感敏锐度大幅提升,甚至能初步感应到自身‘气’的存在并引导。此境之人,已是百人敌。”
“第四境,化气。”李上校语气凝重了些,“能将体内气血精华与呼吸天地能量结合,炼化成更精纯的‘真气’(或称‘元力’),可外放伤敌,护体罡气初成,能一定程度上抵御寻常刀剑甚至小威力火器。至此,堪称一代宗师。”
“第五境,神意。”他声音低沉,“精神力量开始实质化干涉现实,与真气交融,形成独特‘领域’或‘势’,能影响他人心智,预判吉凶。一招一式,蕴含精神冲击。此境玄之又玄,万人难出一人。”
“第六境,融道。”李上校吐出最后两个字,眼神中带着一丝向往与敬畏,“据说能初步触摸到天地规则的边缘,以身合道,一举一动引动自然之力相助,寿元大增,近乎非人。这已是传说中的境界,当世明面上是否存在,都是未知数。”
陈景行听得心潮起伏。这武道六境,清晰地勾勒出了一条个体力量不断超越凡俗的路径。他的“超脑”已经开始自动推演每个境界可能对应的生理状态和能量层级。
“那……融道之上呢?”陈景行忍不住追问。他隐隐感觉,那可能与脑中出现“图书馆”这种超自然现象有关。
李上校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语气带着一种面对未知的渺小感:“融道之上?那只是存在于古老传说和零星古籍碎片里的概念了。有人说那是‘破碎虚空’,有人说是‘羽化登仙’,但具体是什么,无人知晓,或许……根本就是古人虚构的仙境吧。”
(实际:融道巅峰,相当于炼气大圆满)
冯院士此时缓缓开口,带着科学家的严谨:“从生物学和能量学的角度看,这所谓的武道境界,或许是对人体潜能深度开发的不同阶段表征。‘真气’可能是某种高度有序的生物能量场,‘神意’涉及深层意识与量子层面的互动……很有意思的研究方向。”他看向李上校,“你们那边,有更具体的数据模型吗?”
李上校哈哈一笑:“冯老,您这就为难我了,我们这些粗人,更多的是靠经验和感觉。不过,如果陈小子有兴趣,以后或许有机会接触到更系统的训练和理论。”
话说到这里,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
李上校今日前来,教拳是假,进一步考察和抛出“武道”体系这个诱饵才是真。他看中了陈景行这块璞玉,希望将他引入那个更隐秘、更强大的世界。
陈景行心中明了。他站起身,对着李上校郑重地行了一礼:“多谢李上校今日指点迷津。武道之路,我会认真走下去。”
他需要力量,也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这个世界隐藏的一面。这条武道之路,他走定了。
李上校满意地点点头,留下了一句:“好好练,先把那几式吃透。下次见面,我再考校你。”便起身告辞。
送走李上校,冯院士看着陈景行,眼神复杂,最终化作一声轻叹:“路是自己选的,把握好分寸。医学,不要落下。”
“我明白,冯老师。”陈景行恭敬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