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财团与宏图集团的技术封锁来得迅猛且彻底:欧洲顶尖材料实验室纷纷终止合作意向,核心检测设备供应商拒绝提供售后维护,甚至连行业技术展会都将启星科技拒之门外。更棘手的是,他们联合欧盟知识产权局发起“专利有效性审查”,试图以“技术相似度”为由,冻结启星科技在欧洲的核心专利。
“江总,欧洲市场的技术认证流程被卡住了,没有本地实验室的检测报告,我们的产品无法进入运营商渠道。”欧洲分公司技术负责人急得团团转,“宏图集团还在四处散布谣言,说我们的电池存在安全隐患,已经有两家合作意向企业反悔了。”
苏媚看着最新的市场报告,脸色凝重:“洛克菲勒这是想把我们困死在技术壁垒里。欧洲市场对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要求极高,没有本地化的技术支撑,我们很难立足。”
江承宇却异常冷静,他点开系统兑换的“欧洲技术适配方案”,结合搜索到的本地化战略案例,心中已有了破局之策:“被动防御没用,我们要走‘技术本地化+专利反制’的路线。”
他当即做出三项决策:
第一,联合慕尼黑工业大学成立联合研发中心,招募欧洲本土技术团队。“用全球化的思维做本地化运营,”江承宇解释道,“本地团队更懂欧洲技术标准和市场需求,能快速适配产品参数,还能化解‘外来企业’的信任危机。” 凭借高于行业平均30%的薪资和技术分红,启星科技很快吸引了一批深耕锂电池领域的欧洲专家,其中就包括曾主导过欧盟新能源标准制定的老教授卡尔。
第二,启动全球专利矩阵布局。江承宇让法务团队通过PCT国际专利体系,在欧洲、亚洲、美洲同步申请12项衍生专利,覆盖电池安全防护、快充优化等细分领域。同时利用系统分析出的黑石财团旗下极光能源的专利漏洞,发起“专利侵权反诉”,要求对方停止相关技术研发。
第三,推进生产本地化。借鉴OPPO在埃及建厂的经验,江承宇决定在匈牙利投资建设组装工厂,不仅能规避欧盟的贸易壁垒,还能降低物流成本。安德烈立刻提供了资金支持,匈牙利政府也因“带动就业”给出了税收减免优惠,工厂建设进度远超预期。
就在启星科技紧锣密鼓推进本地化时,宏图集团联合黑石财团发起了新一轮攻击——他们以“违反技术出口管制”为由,向欧盟海关申请扣押启星科技的一批核心组件。
“江总,组件被扣,匈牙利工厂的试生产要推迟了!”采购负责人焦急来电。
江承宇早有准备,他让陈默带领团队对核心组件进行技术拆分,将受限技术替换为自主研发的替代方案,同时通过“三同”标准认证,确保产品质量与国内一致。“他们以为扣住组件就能卡住我们,却忘了我们的核心技术是自主研发的。”江承宇冷笑一声,随即让法务团队向WTO提起申诉,指控对方“滥用技术管制,构成不正当竞争”。
与此同时,联合研发中心传来好消息:卡尔教授团队成功优化了电池热管理系统,通过了欧洲最严格的安全认证,还拿到了德国电信的运营商渠道准入资格。更关键的是,他们发现了宏图集团在欧洲的一项核心专利已过保护期,却仍在非法使用,这成为了反制的关键证据。
专利诉讼庭审当天,启星科技的律师团队拿出三重证据:一是本地化研发的技术差异报告,证明产品与宏图集团专利无实质关联;二是宏图集团非法使用过期专利的铁证;三是全球15项新专利的授权证书,形成完整的专利保护矩阵。
“被告方的专利布局覆盖全面,且所有技术均通过合法研发获得,原告方的指控无事实依据。”法官当庭宣判,驳回宏图集团和黑石财团的全部诉求,同时认定其存在“恶意诉讼”行为。
庭审结束的第二天,启星科技欧洲分公司宣布:匈牙利工厂正式量产,产品通过德国电信、法国Orange等主流运营商的准入审核,首批订单量突破5000万欧元。本地化研发的“低温快充电池”更是成为爆款,解决了欧洲冬季电池续航衰减的痛点,市场份额快速攀升至8%。
沈振宏看着节节败退的局面,气得砸碎了办公室的玻璃:“一群废物!连个毛头小子都搞不定!” 洛克菲勒也没想到启星科技能如此快速地突破技术封锁,不得不暂停对极光能源的资金支持,收缩欧洲战线。
而江承宇站在匈牙利工厂的生产线旁,看着源源不断下线的锂电池,眼神望向更远的美洲市场。“欧洲只是起点,”他对身边的团队说,“接下来,我们要去打破美洲的技术垄断。”
此时,系统突然弹出提示:【完成欧洲本地化战略落地,解锁高级奖励:全球市场分析模块+美洲人脉推荐】
一场新的全球化战役,即将打响。
“本地化破局+专利反制!启星科技在欧洲站稳脚跟,下一步要进军美洲市场!你觉得黑石财团会在美洲设下什么陷阱?江承宇该优先布局北美还是南美?评论区留下你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