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系统“美洲人脉推荐”的瞬间,江承宇的目光锁定了北美新能源市场的核心——加利福尼亚州。但踏入洛杉矶的第一天,美国市场的残酷壁垒就迎面而来:CFIUS(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直接驳回了启星科技的本地化建厂申请,理由是“涉及敏感能源技术,危害国家安全”;紧接着,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产锂电池加征82.4%的惩罚性关税,瞬间让启星科技的产品成本飙升至无利可图的境地。
“江总,这根本就是针对性封锁!”苏媚看着关税文件,脸色凝重,“特斯拉、LG化学等企业早已布局德州、加州的超级工厂,凭借本土化生产规避关税,我们现在连进入市场的资格都快没了。”
陈默也忧心忡忡:“更麻烦的是技术壁垒。美国在固态电池、硅负极材料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占全球60%,黑石财团肯定会联合本土企业,用专利诉讼拦住我们。”
江承宇却异常冷静,系统的“全球市场分析模块”早已标出破局关键:美国本土90%的储能项目依赖磷酸铁锂电池,但本土产能严重不足,且技术迭代速度滞后于启星科技。“他们要封锁,我们就用‘技术换市场’。”他当即拨通了系统推荐的人脉——美国储能巨头Form Energy的CEO马特·卡恩的电话。
马特·卡恩正因固态电池研发陷入瓶颈而焦头烂额,听闻启星科技掌握着低温快充与长循环寿命的核心技术,立刻同意面谈。谈判桌上,江承宇抛出重磅方案:“我们以非独占授权的方式,向Form Energy开放3项固态电池衍生专利,换取你们的本土化生产资质和供应链资源。”
马特·卡恩眼中闪过精光,却仍有顾虑:“CFIUS的审查很难通过,而且洛克菲勒那边不会坐视不理。”
“这正是我要的第二重合作。”江承宇微微一笑,“我们联合成立合资公司,Form Energy持股51%,启星科技持股49%,所有生产环节均在美国本土完成,完全符合‘美国制造’政策。至于黑石财团,他们旗下的极光能源技术落后我们至少两年,你难道不想趁机抢占市场?”
这番话正中马特·卡恩下怀。三天后,双方正式签约,合资公司“StarForm”在德州落地,共享特斯拉超级工厂的部分生产线,成功规避了关税壁垒与投资限制。消息传开,黑石财团与宏图集团顿时慌了神——沈振宏原本计划联合极光能源垄断北美市场,如今却被启星科技的“逆向合作”打乱了节奏。
“一群叛徒!”洛克菲勒在电话里怒斥马特·卡恩,随即联合沈振宏发起反击:他们游说美国国会,试图将启星科技的专利纳入“技术出口管制清单”;同时,宏图集团在加拿大市场低价倾销,试图切断启星科技的北美侧翼。
江承宇早有准备。他一方面让法务团队依据《与敌对国家电池脱钩法》的漏洞,向WTO提起诉讼,指控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实施不正当竞争”;另一方面,启动南美市场布局——巴西、阿根廷作为锂矿资源大国,正急需先进的电池生产技术。江承宇与阿根廷国家矿业公司达成协议,以技术支持换取锂矿优先采购权,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建立组装工厂,产品直接供应南美新能源车企,形成“北美合资、南美自建”的双线格局。
就在这时,系统突然弹出预警:【检测到宏图集团联合当地经销商,伪造启星科技产品安全事故,试图引发市场恐慌。】江承宇立刻让陈默带领团队,联合美国UL安全认证机构,进行公开测试——在零下20℃环境下,新型锂电池连续快充100次仍保持95%的容量,循环寿命突破1500次,用铁证粉碎了谣言。
测试结果公布当天,StarForm接到了美国能源部价值3亿美元的储能项目订单,南美市场的订单量也突破1.2亿美元。沈振宏看着节节攀升的市场数据,气得咬牙切齿,却无力回天——宏图集团的资金因持续亏损已捉襟见肘,黑石财团也因极光能源的技术劣势,逐渐减少了对他的支持。
江承宇站在德州工厂的观景台,看着生产线源源不断下线的锂电池,心中已有了新的规划。系统提示再次响起:【完成美洲市场初步布局,解锁终极奖励:全球能源联盟邀请函】。
“北美只是跳板,”他对身边的团队说,“接下来,我们要整合全球技术与资源,打造真正的新能源帝国。”
而遥远的欧洲,洛克菲勒与沈振宏的秘密会面正在进行,一场针对全球能源格局的更大阴谋,悄然酝酿。
“双线布局突破美洲封锁!启星科技斩获美国能源部巨额订单,却面临全球资本的终极围剿!你觉得江承宇该联合全球盟友组建能源联盟,还是先巩固现有市场?评论区留下你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