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陆的阳光与沙漠,藏着新能源产业的巨大潜力——这里60%的人口缺乏稳定电力供应,20多个国家制定了“2030碳中和目标”,储能与光伏项目需求迫切。但江承宇带着团队踏入尼日利亚拉各斯的第一天,就遭遇了比东南亚、中东更棘手的困境。
“江总,我们的集装箱刚到港口,就被当地海关扣了!”非洲区负责人急得声音发颤,“他们说我们的设备不符合‘非洲本地资源利用标准’,要求必须使用至少50%的非洲本土原材料,否则就要缴纳高额罚款,还得无限期扣押!”
更糟的消息接踵而至:“尼日利亚的储能项目招标,要求项目必须配套建设本地原材料加工厂,否则没有竞标资格。可非洲的锂矿、钴矿大多被欧洲矿业巨头垄断,我们根本拿不到稳定的原料供应;而且本地电力基础设施极差,连工厂的生产用电都无法保障!”
江承宇点开系统的“非洲市场深度分析报告”,核心痛点一目了然:【资源垄断(欧洲巨头掌控关键矿产)、基建薄弱(电力/交通不足)、政策捆绑(强制本土化要求)】。但报告中也标注了破局机遇:【非洲太阳能资源全球第一,部分国家急需电力解决方案,愿意提供税收优惠与土地支持】。
“既然他们要本土化,我们就建‘资源-生产-应用’的生态闭环。”江承宇当机立断,制定三重破局策略。
第一,破解资源垄断。他放弃直接采购锂矿,转而与赞比亚政府达成合作——赞比亚拥有丰富的锂矿资源,但缺乏开采与加工技术,江承宇承诺投资2亿美元,建设锂矿开采基地与初级加工工厂,雇佣本地员工,将加工后的锂原料直接供应非洲各地的组装工厂。作为回报,赞比亚政府不仅提供矿产开采权,还协调周边国家开放原料运输通道,彻底绕开了欧洲矿业巨头的封锁。
第二,解决基建短板。针对电力不足的问题,江承宇推出“光伏+储能+微电网”一体化解决方案:在尼日利亚、肯尼亚等国的项目现场,先建设小型光伏电站,用启星科技的储能电池储存电力,形成独立微电网,既满足工厂生产用电,又能为周边社区供电。这一方案不仅解决了自身用电难题,还为当地带来了稳定电力,获得了政府的高度认可——尼日利亚总统亲自接见江承宇,承诺为项目提供全程绿灯。
第三,应对政策捆绑。江承宇在拉各斯投资建设非洲最大的锂电池组装工厂,同时配套建设原材料回收中心——将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提取锂、钴等资源,补充本土原材料供应。工厂雇佣了2000多名本地员工,还与尼日利亚大学合作设立“新能源技术培训学院”,培养本地技术人才。这一系列本土化举措,不仅满足了政策要求,还让启星科技获得了“非洲新能源发展伙伴”的称号,顺利拿下尼日利亚价值8亿美元的储能项目招标。
就在项目推进顺利时,欧洲矿业巨头联合本地反对派势力发起阻挠:“他们暗中煽动部分村民,以‘破坏环境’为由围堵我们的锂矿开采基地;还游说部分国家政府,试图提高原材料出口关税,增加我们的成本。”
江承宇早有准备。他让团队公开锂矿开采的环保方案——采用“绿色开采”技术,开采后及时复垦,种植耐旱植物恢复生态;同时,将回收中心的部分利润用于改善周边社区的医疗、教育设施,让村民切实受益。很快,围堵的村民自行散去,反对派势力的阴谋落空。而针对关税上涨的威胁,江承宇联合赞比亚、坦桑尼亚等国的矿业企业,成立“非洲矿产资源联盟”,集体与欧洲巨头谈判,最终成功维持了原有关税标准。
半年后,赞比亚锂矿基地正式投产,拉各斯组装工厂实现月产10万颗锂电池,“光伏+储能+微电网”方案在非洲12个国家落地,为超过500万非洲民众提供了稳定电力。启星科技的非洲市场营收突破15亿美元,成为非洲新能源领域的领军企业。
江承宇站在拉各斯工厂的屋顶,看着远处绵延的光伏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系统提示音响起:【完成非洲市场生态闭环建设,解锁奖励:全球矿产资源布局权限+碳中和终极技术蓝图(固态锂电池升级版)】。
“非洲不是掘金场,而是共赢的伙伴。”江承宇对身边的团队说,“接下来,我们要用固态锂电池升级版,彻底改变全球能源格局。”
而此时,欧洲、美洲的传统能源企业,正因为启星科技的崛起而陷入恐慌,一场关于终极能源技术的争夺战,即将打响。
非洲生态闭环建成!启星科技解锁固态锂电池升级技术,即将引发全球能源革命!你觉得传统能源企业会联手反扑,还是主动寻求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