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桌上,他们会分享一天的见闻。柳沐兮说今天哪个学生回答问题特别有趣,马亦诚说单位哪个同事又闹了笑话。有时沉默无言,只是安静地吃饭,却也觉得安心。
周末的时候,他们会一起去超市大采购。柳沐兮推着购物车,马亦诚跟在后面,手里拿着她列的清单。她总会在零食区徘徊很久,偷偷把薯片和巧克力塞进车里,被他发现了,也只是笑着捏捏她的脸:“少吃点甜的,小心长蛀牙。”
却还是会在结账时,把她选的零食都放进去。
他们也会吵架。有时是因为柳沐兮忘了关灯,有时是因为马亦诚把脏袜子扔在地上。吵得最凶的一次,是柳沐兮想报个瑜伽班,马亦诚觉得她工作太忙,怕她累着,两人争执了几句,最后柳沐兮委屈地哭了,马亦诚手足无措地道歉,第二天默默给她报了最贵的那家班。
吵过之后,感情反而更浓了。他们开始更懂得体谅对方,知道哪些是对方的雷区,也知道哪些话能让对方瞬间心软。
结婚一周年纪念日那天,马亦诚提前下班,买了束百合花——那是她最喜欢的花。他还做了一桌子菜,摆上蜡烛,像模像样地搞了个烛光晚餐。
柳沐兮回来时,看到满桌的菜和摇曳的烛光,眼眶一下子就湿了。
“纪念日快乐。”马亦诚递给她一个小盒子,有点不好意思,“没买太贵的,你看看喜不喜欢。”
盒子里是一条项链,吊坠是两个交织的字母“M·Y”,和当年那个钥匙扣一模一样。
“我很喜欢。”柳沐兮扑进他怀里,声音哽咽了,“比任何贵重的礼物都喜欢。”
他把项链给她戴上,指尖划过她的脖颈,轻声说:“沐兮,谢谢你。这一年,我很幸福。”
“我也是。”
窗外的月光正好,映着桌上的烛光,也映着两人眼中的笑意。
他们的爱情,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没有轰轰烈烈的桥段,只有这些藏在烟火里的寻常。是清晨的一碗热粥,是傍晚的一顿晚餐,是争吵后的一个拥抱,是纪念日里的一束鲜花。
可正是这些寻常,组成了最安稳的幸福。
几年后,他们有了一个女儿,叫念念,取“念念不忘”之意。
念念像柳沐兮,有双圆圆的眼睛,笑起来有两个浅浅的梨涡。但性子却像马亦诚,沉稳又倔强,摔倒了从不哭,自己爬起来拍拍裤子继续跑。
有了孩子后,生活变得更加忙碌,却也多了更多欢声笑语。
马亦诚会在下班后,抱着念念在小区里散步,听她奶声奶气地喊“爸爸”;柳沐兮会在周末,带着念念去公园放风筝,看她追着风筝跑,笑得像只快乐的小鸟。
晚上,念念睡着了,两人会坐在客厅里,分享一天的疲惫和喜悦。马亦诚会说念念今天又学会了新词语,柳沐兮会说今天上课哪个学生又闹了笑话。
“时间过得真快啊,”柳沐兮靠在马亦诚肩上,看着墙上的婚纱照,“好像昨天才刚认识,今天就有了念念。”
“是啊,”马亦诚握住她的手,“但我觉得,还不够。还想跟你过很多很多年。”
柳沐兮笑了,抬头吻了吻他的下巴:“会的。”
念念上幼儿园那天,柳沐兮偷偷抹了好几次眼泪。马亦诚一边安慰她,一边自己也红了眼眶。看着女儿背着小书包,一步三回头地走进幼儿园大门,他们突然觉得,孩子长大了,他们也老了。
“以后,我们就有更多自己的时间了。”马亦诚说。
“是啊,”柳沐兮擦掉眼泪,“可以去看场电影,或者去旅个游。”
他们真的去旅游了。去了柳沐兮一直想去的海边,看日出日落,听潮起潮落。马亦诚牵着她的手,走在沙滩上,脚印被海浪冲刷掉,又重新踩下。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柳沐兮问。
“当然记得,”马亦诚笑了,“你穿着白色连衣裙,站在门口,脸红得像苹果。”
“那你呢?”柳沐兮挑眉,“穿着迷彩服,傻愣愣的。”
两人相视一笑,眼里的温柔,像海水一样漫出来。
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了痕迹,柳沐兮眼角有了细纹,马亦诚的鬓角也有了几缕白发。但他们看彼此的眼神,和初见时一样,充满了爱意。
又是一个午后,阳光透过香樟树叶,在阳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柳沐兮靠在躺椅上看书,马亦诚在旁边给花盆浇水。念念在房间里写作业,偶尔传来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
“老头子,”柳沐兮合上书,喊他,“晚上想吃什么?”
“都好,”马亦诚放下水壶,走过来坐在她旁边,握住她的手,“你做的都好吃。”
柳沐兮笑了,阳光照在她脸上,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