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脑洞小说 > 上帝的废纸篓
本书标签: 脑洞  随笔集 

斯诺克梦碎

上帝的废纸篓

你我台球人,生在台球圈。

终日练球苦,一刻不得闲。

既然凡胎生,难免打不准。

进攻放两边,防守摆中间。

多少新旧友,一怒为钱走。

多少游闲人,短褂披上身。

冠军何其远,何必苦苦练。

准头不见了,向谁去喊冤。

问你,何时曾看见,这球台不为名利改变。

扔了西装革履的容颜,是否就算是失去春天。

2023年11月6日晚上,是改变我命运的一个时刻。我爸爸不知来了什么兴致,带我走进了我家附近的一个台球室。

第一次进台球室,我很害羞。这个球房只有五六张桌子,热情的服务小姐姐一直在教我怎么摆出正确的姿势去“戳”台泥上那些花纹各样还标着数字的圆球,我已经完全忘却了那个时候自己摆出的姿势有多么可笑。运杆的节奏有多么不稳,呲杆的样子有多么愚蠢。但是我可以确定那一晚上我立刻爱上了这项运动。从此以后,鬼迷心窍,神魂颠倒。

一到周六日,我就带着一种读书时不曾有过的超级自觉性奔向那家台球室,在我的不懈研究下,姿势也从歪歪扭扭变得越来越“职业”,从前只能连续进一两个球,在我的练习下也开始有过极少的清台,连五分点也开始能连续进七八个。后来的“病情”更加严重,晚上八点放学,九点到家,我都要去台球室继续打到十一二点才肯回来,就算没有朋友陪我一起,我自己也能练五分点练得不亦乐乎。即便是上课的时候,我都在课桌底下画着清台的路线图,跟同学商量周末去哪里抢个7、抢个9,可以说台球彻底入侵了我的生活,入侵了我的世界。

父母一开始是很反对的,但是在接触台球之前,我也实在是搞不明白以后要去干什么,所以在台球上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与坚持,于是他们给我买了一根一千块钱的球杆。我打着打着更加不满足,萌生出打职业的想法。在家附近的台球室里,我遇到了中台协的s教练,他打算在离我家五公里的地方开一家大型商业球房,邀请我去他那里练球。他真是个善良的人,我去他那里练球,他从来不收我台费,愿意让我在tv台上面练球。后来我休了学,专门在他那里练球,他经常带我出去打比赛,每次都替我付台费。那段时间是我最快乐的日子,我还能记起自己每天瞪着自行车,听着歌,快快乐乐地骑在路上,憧憬着打上职业的美好日子。我还记得在那里,我打出了人生第一杆炸清,以及唯一一次五分点连进破百。我几乎要成了他那里的“守擂员”,最好玩的是我还想在他那里当个助教,于是他答应了,结果就是我当了一天“一小时89元但是抱了蛋”的高级助教。

在那里呆了半年后,我觉得这也不是个办法,s教练毕竟不是职业教练,他的主业是球房的经理,我想成为职业球员,还是要找职业教练,我便联系了一个国内的老牌斯诺克选手—y教练,也就是在他的球房里,我看见了那个令我魂牵梦绕的东西—斯诺克。我永远记得第一次趴在那张大桌子上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在一片蒙古草原上,那些红球就仿佛是一个个部落,他们被粉球团结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帝国。黑球则代表了大地。而白球就像一个陨石,他旁边的黄球、咖啡球和绿球就像太阳、月亮以及一个未知的星球。那么蓝球自然代表了天空!一杆下去,陨石撞击了这个帝国,将他们撞的四分五裂,变成了散落的部落,这个白球成为一个怪兽,吞噬了所有的部落,然后又吃掉了太阳月亮和另一个星球,吃掉了天空,吃掉了团结了部落的粉球,最后又吃掉了大地。这是多么有想象力的游戏啊,一瞬间,我生出了对自己以前打的那些小桌子的鄙夷,我觉得我的使命就在这里。在争取父母的同意后,我毫不犹豫地对y教练说:我要学斯诺克!

毫无疑问,练斯诺克当然是要比练中八难多了。我跟一个与y教练同乡的四川师兄一起练习。我在y教练眼中算是个勤奋的“可造之材”,他经常这么对我说。我每天九点钟起床,骑四公里来到球房,练到晚上八九点钟回家,雷打不动的推白球、蛇彩、直线球、散盘、架杆(由于我身材矮小,我会多练十五分钟),不得不承认,确实比中八难打多了,我的进步速度相比以前而言立刻放缓了不少,好在我还有一个跟我一起练球的同校同学,她也是被我以三寸不烂之舌加入了职业道路,不过她似乎更钟情于谈恋爱,后来她便离开了这条道路。

在y教练这里练习了几个月之后,有一天晚上,我正在练球的时候,一个脸膛红彤彤,看上去醉醺醺的大叔突然对我说:你要学斯诺克,就去找l教练,他教过斯xx、沈xx、周xx,是杭州这里最好的老师。然后他给了我l教练的微信,让我回去好好想想。回家之后我的脑袋很蒙,我确实听过这个名字,但是我找了这么多老师,确实也不想再换,我就征询了我妈妈的意见,她认为我最好先去那里看一看,后来的事实将会证明这是个多么正确的意见。我跟我爸爸一起去了l教练的球房。

见到l教练的时候我挺惊讶,他的个子不高,看上去并不像一名斯诺克运动员,发型非常有特色,看上去很和蔼。他直截了当地建议我不要打斯诺克,因为我:1练球的起步时间太晚,同年龄的运动员领先我6、7年的基本功。2个子太矮,很多球够不到,而且胳膊也短,发力范围受限。3近视,打长台容易看不清楚。4家里经济条件还没有达到能支撑在英国长时间开销的水平。5女孩子天生的身体条件劣势。并且还有一个后来才发现的问题:我脾气爆,打不好一颗球心态就炸了,这个问题直到最近才有所好转,现在我是打不好几盘球心态才会炸,只是多了些延迟时间而已。

不过那个时候我完全听不进去任何建议,我觉得l教练是个更好的老师,于是就让父母交了学费,并很倔强地表示自己一定要打斯诺克,“我等着在英国饿死的那天”,估计l教练也是头一次看见我这种倔驴,被震住了,于是就同意了。那个时候我确实低估了现实的阻力,当时他的七八个学生都在练习中八,只有一个女孩子跟我一起练习斯诺克,并且她也只是在斯诺克上练习基本功,到了时候也要转中八,不过至少我还有个伴儿能一起对抗,也算是个好事情了,虽然有时候感到孤单,但至少l教练是个非常好的教练,他送了我一件黑色的马甲,一件蒙口羽绒服,希望我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运动员。

开始练球的时候是挺辛苦的,由于地铁方便,我将回家的时间延迟到了晚上十点到十一点。每天发了疯一样练球、对抗、再练球。我在那段时间创造了一个自己的记录:斯诺克五分点连续进18个,不过也有很痛苦的部分:我确实是被蛇彩折磨死了,这都源于我以前太看重五分点,忽视了蛇彩的训练,导致我刚开始练习的时候经常一天都打不完一次46球形,加上自己心态不好,扛不住压力。我清晰地记得自己还有一个记录:练习蛇彩的时候一天被练哭三次,怎么打都打不完,更过分的是一天三次断在最后一套红黑上面,被气得直接坐在地上怀疑人生。

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段痛苦的练球时光奠定了我的基本功。在练习四五个月之后,我拿下了内部球员对抗赛的冠军,奖金是师父发放的两百元巨款。后来我跟着一群师兄弟一起去海盐参加了一个两千元的中八比赛,那是我最辉煌的青春。我第一场状态不好加上听说对手是球房最厉害的人,输给了一个上海来的富少,本来都没什么心思打败部了,想回家去练球,但是这个小伙子居然鼓励我了一句:你这个水平,他们都打不过你。于是我就继续打了下去,一路杀穿了败部,打进败部半决赛,我再次碰到了这个小伙子,我在包厢里跟他厮杀到六平,最后打进了白球贴库的长台薄球,打进败部决赛,并又双赛点获胜打进决赛,戏剧性的是决赛又是这个小伙子,这个小伙子不断放话要给我“台费拉满”,加上比赛时一直在不停嘲讽我,打得我一度心态崩溃,扔巧粉扔球杆,但在后一优势以及某种坚强的意志支撑下我坚持到了双赛点,他一杆失误给我走上了黑八手摆位,最后我赢下了冠军,拿到了一千两百元的奖励(由于人数不足而打的折扣,令我有些恼火),比赛结束于凌晨一点,我打电话给熟睡的父母报喜,我爸爸直接开车跑了六十公里来接我,到家已经凌晨四点,我们干脆去吃了顿早饭,回家后我发现他发了微信里第一条朋友圈,里面是我夺冠的照片。

不久之后,我又拿了一个季军,奖金一千元,就在我洋洋得意的时候,不想这已经耗费了我一年的运气。后来的日子我打比赛老是因为心态出问题被淘汰,连进个四强都困难,唯一一次拿奖金还很不愉快。我在家附近的球房打擂台赛,连赢十二场,主办方玩文字游戏,不给我钱,给我气了一个月,最后把他们挂网上才,才给了我一点奖金。在斯诺克上,更是不断被打击。曾经一起练球的师妹被她爸爸带回老家,我成为一个人孤军奋战,每天守着那张斯诺克球台,跟个寡妇似的。嘉兴办了中青赛,我和大师兄一起前往参加,那是我第一次穿西装比赛,马甲是师父当初送我的。那是我第一次认识到自己跟国内顶级青少年运动员的差距,第一场我被打了个1:3,第二场我竟然抽到了我的大师兄,被打了个0:3,他踩着我的骨头上去后也没挺过下一轮。在那场比赛里,我亲眼见证了xxx七连过百的神迹,更惊讶的是他甚至没有进决赛。回到杭州后,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我师父调侃他挺佩服我的,正常人看见这样子早就已经放弃台球了。但我不服气,我依旧坚持练斯诺克。他只不过是比我多练了几年球,比我多长了三十厘米身高,就算追不上他,我也能追上他的影子。

斯诺克太难了,练了一年,我实战中甚至没打出一杆七十加,最高成绩也就是五十几分,不过讽刺的是经过一个月的冲击下,蛇彩我倒是打出过一杆147,有什么用呢?大师兄说我打球型的能力比他厉害多了,但是我很清楚实战他就是能放我15分,我打的是书呆子斯诺克。我打两杆就要用架杆,打两杆就给自己走个长台,长台就长台还没几个打得进的,我只会打五分点,实战的时候我连五分点都打不进。

也许人越得不到什么越恨什么吧,刚开始练斯诺克的时候,师父说我打球的时候老是面目狰狞、紧皱眉头,后来才有所改善,随着练球时间的增长,我能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的怨念和无力,有时候看到斯诺克区的冷清,以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中八区的热闹,我会突然生出想把斯诺克桌子砸了的念头,想把自己球杆摔了的念头,我不明白这么有意思的运动为什么没有人参与。我经常能看到别人在中八区摆上几颗球追分,只要谈谈盘口,打打球,扔扔扑克牌,几千几万的钱就像流水一样进了兜,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悲哀与绝望。不过我的热情依然存在,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马克·威廉姆斯、约翰·希金斯等五个球员来新昌打邀请赛,我立刻决定前去观赛,在邀请别人无果后我在网上买了一张二手票,单独一个人坐车一百多公里去看老马的比赛,前一天我在朋友圈预测老马要打147,没想到老马真的打出了147,更震撼的是抢5的比赛打了两杆,我又“半”见证了神迹,为什么是半?因为我干了件非常愚蠢的事情,甚至都不敢告诉别人。在他打出第一杆147后中场休息,由于看不清比分牌我这个蠢货误以为比赛结束了,直接打车回家了,在得知消息后气了个半死,更气的是顺风车坐了五个小时,在晚上十店才到家,第二天练球的时候都感觉屁股又隐痛,

后来师父带我们去参加了一个冠军200万的国际比赛,我们一个都没进正赛128强,我看见了一个曾经也是斯诺克球员,后来转了中八并拿了500万奖金的选手练球,清台率高得吓人,他练完球收工后我与他合了照,并问出了一个明知答案却仍要装作不知道的问题:怎么才能拿到500万?他一笑,回答了一个字:练!于是我把这句话记在心里,发了狠一样练基本功,几乎断绝出了练球外的所有社交,有时候练球练通宵,气得家都不想回了。我还记得有一天自己睡在球房外面走廊的沙发上,后来跑进包厢里面睡觉,凌晨四点又被冻醒,跑到外面桌子旁的沙发上睡觉,早上身体里面跟长蜘蛛网了一样,练球的时候都要散架了,从此我就摒弃了练得越狠效果越好这个愚蠢的观念。知道了练球需要科学训练。

练球的日子平淡无奇,我的痛苦却在一点点加剧,我现在都不想回忆这段令自己感到极度遗憾的经历。原因显而易见:一个是我师父除我以外的所有学员都在练习中八,我找不到一起对抗的朋友,经常一连几天都没有人跟我打个比赛,虽然我能把时间交给练球,但是没有对抗根本提升不了实战水平,这是难以改变的客观事实。二是国内的大环境太太太差了。中八比赛跟东北的雪花一样满天飞,斯诺克比赛却像专属于杭州冬天的雪花一样半年等来一个。没有比赛也就没有高质量的对抗,到处都是中八比赛,国内最高的奖金已经提升到了500万,而斯诺克的最高奖金确实其五十分之一,领头的奖金都这么低了,更别说一般的球房比赛奖金,又是报名费又是助教费,拿个季军都不一定回本,更何况打斯诺克的人虽然少但是平均水平高,我想拿个冠军几乎是天方夜谭。

就在这种情况下,我师父再次开始劝我转中八,他完全无法理解我拥有如此大的便利(后一)和中八天赋,为什么一定要去打不赚钱又不适合我的斯诺克。不要说他了,连我自己有时候也觉得我真是脑子有问题,为什么要去坚持一个已经过时的运动。师父天天都在劝,每天教完球劝一遍,回家前劝一遍,我感觉我的脑子就像是在听经文的孙悟空一样难受,他说了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话“你打的已经不是斯诺克,是信仰,信仰台球!”我还抱有一丝侥幸,我觉得我也许会成为特例,我依然觉得我可以为了斯诺克而“饿死在英国”。

后来他终于让我“迷途知返”,他给我举了很多例子,很多女运动员比我更刻苦、更努力,在我这个年纪,有些人已经每天都在打过百,我何等痴心妄想,还想去碰这个不该碰的东西。最终我可以说道心破碎了,我放弃了这个挥洒过最热烈青春的运动,并发誓终生不再与它接触。我转中八了,在转中八前,我把自己在音乐上的挚爱《凡人歌》做了一个改编,做为斯诺克的墓志铭。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这么轻易地做出了这个决定,有些东西可能在我心里面已经死了。但至少现在我觉得我会成为一个很好的中八运动员,每天练习7到8个小时,偶尔拿个几千块奖金,也许这就是我原本该有的生活。

以上的文字都是我的真实经历,我以史莱姆的脑袋担保没有半分虚假,可能事件发生的顺序有些模糊,但都是真的,里面也有我之前写过的文字,算是一个总结。

我现在已经不打斯诺克了,我恨斯诺克,我恨得不得了,无言以对。

上一章 台球版《凡人歌》 上帝的废纸篓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