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
貌似是个很沉重的开头,其实大可不必,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发生,只是很少有人注意罢了。又或者哪一年忽然忆起,叹一句“一晃多少年了,没想到一别竟再未相见。”好矫情的戏码,但却一直在发生。以前就说过:一期一会,一别一生。我希望别人和我一样,在一切惨淡的结局发生前就清醒地知道这些将会发生。
这个大概是因为所谓的我们都有自己的生活吧,记得有句台词很可爱:“都是现代社会人情关系淡薄的罪恶啊,总以为打个电话发个邮件就就可以代替见面了。”
我感觉的到,我们之间可聊的话题越来越少,我只是还不忍心,放弃那仅有的一丝丝关联,可是我却不知该如何垂死挣扎,只能看着你们,滔滔不绝地沉默着,我有时候想,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朋友如空气的境界吧,可是,好像还是有哪里不对,又或者这些都是我一个人多余的臆想罢了。
说起记忆好好地保留在某处,在某个时候会异常清晰地想起,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可信。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相信记忆是不可靠的。通过记忆还原出的过去,很可能和过去相去甚远,甚至,我们共同经历的一切,在他日回想起,身处其中的你我也会有不一样的回忆,宛若我们经历的完全不是同一个过去。而我那句“不朽唯忆尔”,恐怕只是句妄言吧?
面对这样的人生,我已经学会用赌徒的思维去思考一切东西了,去考试判断题选对得1分,选错扣0.5分,不选得0分,想了一下乱选正确错误的概率都在0.5,乱选的期望值,每题有正的0.25分的,**才不乱选……
后来一想这种思路不对啊,赶快算了一下不乱选的情况下有把握得多少分,如果超过六十,**才去乱选,如果不够六十,是非常值得去博一下的……
如果是独立事件,全部乱选,就是对1分,错-0.5分,每个可能性发生的概率有一般,如果将这个事件重复无数次,平均每题是能够得0.25分的。
或者我们用扑克举例子,德州扑克,现在河牌圈,你的对手手牌是顺子,你手牌在河牌圈击中同花能赢,现在你已经见到4张红桃,河牌圈翻出红桃即你是赢家,一副牌红桃总共13张,你击中红桃的可能性是1/9,而彩池总共100元,要看河牌圈的牌你需要下注8元,你会看河牌圈的牌还是放弃……
归纳一下,也就是说先判断期望值的正负,再判断期望值的大小,再判断风险的大小。按照你的例子确实有道理,可是你已经固定了变量了啊,如果风险一样大,是不是也会选期望值高的呢?最关键的问题是,风险的变化和期望值的变化不对等时,人的选择是怎么样的。比如说彩票,期望值超级低,概率超级小,但由于风险小,有很多津津乐道。赌球的期望值不稳定,搏冷风险高但是回报高,也不妨碍很多人去搏。
一般来说,期望值为负,这个游戏我们就不考虑了,换个游戏玩吧,彩票是尤其的期望值为负的游戏……至于变量有些游戏是一眼能够看出胜负的概率的,有些游戏则不同,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历史趋势去得出胜负的概率有多大……
所以我的意思是:第一很难做出对期望值的准确判断,因为我们的考量不见得准确,如果少考虑一个可能出现的坏结果就会让风险看的不那么高,如果少了一个对坏结果损失的估计,那么就会让预测收益高于实际收益。第二,即使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因为各种因素我们不见得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你的100块这个例子反过来说也一样,如果百分之百获得1块和百分之一获得90块,估计也会有不少人选后者。
到最后便是你看啊,一般赌博游戏的收益者不在于玩家而在于操控者(甚至是规则本身),因为总会有求稳心态和赌徒心态,两种心态再怎么博弈,他们的总和期望是绝对小于1的。那么流失的东西去了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