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这一世的繁华
本书标签: 古代  逆袭  后宫争斗     

番外 if线 一世风雪

这一世的繁华

又一年深冬,大雪连续下了三日,将紫禁城的朱墙金瓦掩在一片苍茫之下。夜深了,坤宁宫的烛火却还亮着。

楚琦怡披着狐裘,坐在暖炕上批阅奏折。炭火在铜盆中噼啪作响,映得她面容愈发清瘦,眉眼间却比从前多了几分沉静威严。

“陛下,时辰不早了,该歇息了。”贴身女官轻声道。

楚琦怡揉了揉眉心,“还有几本,批完便睡。”

窗外传来细微响动,女官警惕地抬头,“什么人?”

“无妨,”楚琦怡淡淡道,“是雪压断了树枝。”

话音刚落,殿门外却传来内侍通报:“陛下,君后求见。”

楚琦怡执笔的手顿了顿,墨点在奏折上晕开一小团黑。她已有月余未见华岚璇,上次还是在中秋宫宴上,他称病早退,二人几乎未曾交谈。

“请君后进来。”她放下笔,整了整衣襟。

华岚璇披着黑色大氅踏入殿内,肩头落满雪花。他比从前清瘦了些,面色在烛光下显得苍白,唯有那双眼睛,依旧深邃如渊,藏着难以察觉的暗涌。

“深夜叨扰陛下,臣有要事相商。”他行礼道,声音平静无波。

楚琦怡示意女官退下,殿内只余二人。

“何事让君后冒雪前来?”

华岚璇从袖中取出一份密报,“北境军情,八百里加急送到臣那里。鞑靼部集结五万骑兵,突破边境三镇,守将殉国。”

楚琦怡接过密报,越看眉头蹙得越紧,“为何兵部尚未呈报?”

“消息刚到不久,兵部明日早朝才会禀报。”华岚璇道,“但臣以为,陛下宜早做决断。”

楚琦怡抬头看他,“君后已有对策?”

华岚璇目光复杂地看着她。这些年来,他们之间总是如此:朝政上默契配合,私下却疏离如冰。他熟悉她每一个表情,知道此刻她心中已有计较,问他不过是一种试探。

“陛下心中已有良策,何必问臣。”

楚琦怡微微一笑,那笑意未达眼底,“朕想听听君后的意见。”

华岚璇走到沙盘前,手指点过北境地形,“鞑靼此次南下,选在严冬,必是粮草短缺,欲劫掠而过冬。其势凶猛,但后援不足。臣以为,当派精锐骑兵截断其后路,同时坚壁清野,困其于长城之外。”

楚琦怡起身,也走到沙盘前,“与朕想的一般。但领军之人,君后可有推荐?”

二人的目光在沙盘上空相遇,烛火跳跃,在彼此眼中明灭。

“镇北侯年事已高,威远将军守在西疆,朝中能统率骑兵的将领...”华岚璇突然停住,明白了她的意思,“陛下不可。”

“为何不可?”楚琦怡平静地问。

“陛下万金之躯,岂可亲征?”华岚璇的声音陡然严厉,“北境苦寒,战场凶险,陛下凤体刚愈不久...”

“正因朕多年病弱,朝中内外,难免仍有轻视之心。”楚琦怡打断他,手指点在沙盘上的北境,“此次御驾亲征,正可安定军心,震慑四夷。”

华岚璇猛地抓住她的手腕,“楚琦怡,你非要如此逼我吗?”

这是多年来他第一次直呼她的名字。楚琦怡没有挣脱,只是静静地看着他,“岚璇,这不是逼迫,这是朕的决定。”

“那么臣请随驾亲征。”他咬牙道。

楚琦怡轻轻抽回手,“朝中需人坐镇,太子年轻,还需君后辅佐。”

华岚璇突然笑了,笑声中带着几分苍凉,“陛下终究是不信我。怕我兵权在握,再度架空陛下?”

殿内静默许久,只听得炭火噼啪作响。

楚琦怡转身走向窗边,望着窗外纷飞的大雪,“朕若不信你,就不会将太子托付于你。岚璇,这些年来,你为朝廷鞠躬尽瘁,朕看在眼里。但有些路,朕必须自己走。”

华岚璇走到她身后,几乎能感受到她发间的清香,却不敢再靠近一步。

“那年你中毒垂危,我日夜守在你身边,看着你气息奄奄,生怕一眨眼你就...”他的声音低哑,“那时我发誓,若能换你活着,我什么都可以不要,什么都可以放弃。”

楚琦怡的背影微微一动,但没有回头。

“我知你恨我掌控一切,可我只是...”华岚璇的声音哽住了,罕见地流露出脆弱,“我只是怕再次失去你。”

楚琦怡缓缓转身,目光复杂地看着他,“朕知道。”

简单的三个字,却让华岚璇怔在原地。他以为会听到冷漠的回应,或是帝王的训诫,却没想到是这样平静的理解。

“那些年,朕的确恨过你的控制,怕过你的偏执。”楚琦怡轻声道,“但历经生死,朕明白了很多事。这江山沉重,若非你一力扛鼎,早已四分五裂。你的忠心,朕从未怀疑。”

“那你为何...”华岚璇眼中闪过痛楚,“为何始终不肯让我靠近?”

楚琦怡抬手,轻轻拂去他肩上的残雪,“因为朕首先是皇帝,然后才是楚琦怡。皇帝不能完全属于任何人,否则就会有软肋,有偏好,就会偏听偏信,辜负天下。”

她退后一步,恢复帝王的威仪,“此次亲征,朕意已决。朝中就拜托君后了。”

华岚璇知道再无转圜余地,只得单膝跪地,“臣,遵旨。”

三日后,女帝御驾亲征的消息震动朝野。华岚璇率百官送行,在城楼上看着楚琦怡一身银甲,骑马远去的身影,久久不动。

“父君,风大了,回宫吧。”太子轻声道。

华岚璇摇头,“我再站一会儿。”

雪又下了起来,模糊了远去的军队的身影。华岚璇想起多年前,他也是这样看着楚琦怡渐行渐远,那时他强行将她追回,囚禁在身边,却差点永远失去她。

如今,他学会了放手。

北境战事持续了三个月。楚琦怡用兵如神,大破鞑靼骑兵,但也数次遇险,最严重的一次,险些被流箭所伤,消息传回宫中,华岚璇一夜白头。

凯旋那日,京城万人空巷,迎接女帝归来。

楚琦怡骑着白马入城,银甲染血,面容清瘦却目光炯炯。百姓跪拜山呼万岁,声震九霄。

华岚璇站在宫门前迎接,见她安然归来,紧绷数月的心终于落下。

是夜,宫中大宴。楚琦怡提前离席,独自走向御花园的梅林。雪后初晴,月光洒在雪地上,映得梅红似火。

她听到身后脚步声,没有回头也知道是谁。

“陛下好雅兴。”华岚璇的声音传来。

楚琦怡折下一枝红梅,“君后不也在宴上?”

“臣不胜酒力,出来醒醒酒。”

二人并肩走在梅林中,雪地上留下两行脚印。

“北境之行,陛下清减了许多。”华岚璇轻声道。

“征战在外,自是比不得宫中安逸。”楚琦怡微微一笑,“但值得。”

沉默片刻,华岚璇突然道:“臣近日翻看旧籍,发现一种调理之法,或可根治陛下体内的寒毒。”

楚琦怡挑眉,“哦?太医院多年束手无策,君后找到了方法?”

“需要闭关九九八十一日,以金针渡穴,辅以药浴。”华岚璇停下脚步,看着她,“过程颇为痛苦,但成功后,陛下凤体可望痊愈。”

楚琦怡凝视着他,“君后为何突然提起这个?”

月光下,华岚璇的目光清明而平静,“因为臣想明白了。真正的爱不是禁锢,而是成全。陛下应该是翱翔九天的凤凰,而非困于笼中的雀鸟。臣愿做陛下登天的阶梯,而非绊脚的石块。”

楚琦怡眼中闪过一丝波动,良久,轻声道:“好,朕信你。”

次年开春,楚琦怡闭关八十一日,出关后面色红润,多年寒毒竟真的大好。

朝臣们惊喜地发现,女帝的身体日益康健,处理朝政越发得心应手。而君后华岚璇依然权倾朝野,却不再事事专断,反而时常请示女帝意见。

深宫之中,二人依旧保持着距离,但每当大雪之夜,宫人们常能见到君后提着灯笼,默默守在女帝寝宫外,直到烛火熄灭才悄然离去。

史载:楚朝女帝琦怡,少时多病,得君后华岚璇辅政,后亲掌朝纲,文治武功,开创“凤翔之治”。帝后终身相敬如宾,共育太子琰成材,传为千古佳话。

只有贴身女官知道,某个雪夜,她曾见女帝立于窗前,望着宫门外那个孤独的身影,轻声道:“若当年不是以毒攻骨,或许你我会有不同结局。”

窗外,华岚璇似有所感,抬头望来。四目相对,隔着一世风雪。

楚琦怡轻轻抬手,贴在窗上。远处,华岚璇微微一笑,将手掌贴在胸前,躬身一礼,转身融入雪夜之中。

有些情,不必言说,不必相守,只需彼此明白,便已足够。

凤鸣九霄,龙潜深宫,共护这万里江山,盛世太平。

上一章 番外 if线 凤鸣九霄 这一世的繁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