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郑国渠一事,嬴政内心准备下令将除秦国之外的六国人全部赶出秦国。本是应该立即下达命令,却是被嬴政缓了缓。倒也不因为什么,他只是想知道他身边的亲近之人是哪国的。
“这么久了,寡人还不知你是哪国人士?”
盖聂并没多想,以为只是嬴政与他闲聊。
“在下的父亲是赵国人,母亲是魏国人。”
嬴政听后,竟然有些失落。原来盖聂也不是秦国人。
但是很明显,盖聂并没有说完。他继续说道:“在下生长的地方原为赵国土地,不过在在下出生前不久,已归为了秦国。”
听到这里,嬴政从失落转为了兴奋。
“既然已归为秦国,那先生便是秦国人。”
“王上很看重共事的臣子是哪国之人?”
“总要知道点底细。”
“王上盘问在下底细,在下没有非议。只是王上需要清楚,秦国人也好,六国人也好,均为天下人。”
嬴政听后,却是提出了不同意见。
“虽然七国之人都是天下之人,但这天下,寡人希望是秦国的天下。”
盖聂没再说话,这个时候他说的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嬴政为何问盖聂这个问题,盖聂并不是很清楚。然而第二天,他就都明白了。
嬴政下令驱赶除秦国以外的六国人。
“王上,您仅仅是因为郑国渠驱赶他们么?”盖聂问道。
“此事寡人已下决断,先生不必多言。”
嬴政知道盖聂的口才,如果他张口劝谏。说不定嬴政真的会改变政令。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让盖聂说话。
嬴政丝毫不理盖聂,忙着批改折子去了。只是在折子里他发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谏言。嬴政十分好奇,他打开竹卷,一行醒目的字赫然出现在嬴政面前。
“谏逐客令”
左不过是不要让他赶走他们的,没什么好看的。嬴政本是想把竹简放一边,批改其他的。无意间他看到了竹简标着“李斯”二字。
李斯?他不算陌生,但也没多大交流。嬴政想起当年盖聂就向他推荐过这个人。
嬴政又拿起了“谏逐客令”。细细的看了起来。
嬴政越看越觉得说的对。还没看完,他是拍案叫好。
“快!快!快让人撤了寡人政令!许六国有识之士入我秦国!”
再接着。
“传李斯。”
李斯等到了,等到了嬴政的器重。嬴政自然也十分兴奋,又得一能臣。能不高兴么?只是在交谈中,提到了罗网去留问题。嬴政又是犯难了。
李斯提议留下罗网,派可靠之人统领,以保万无一失。嬴政觉得有道理。毕竟罗网可是不错的情报网。可该有谁来呢?嬴政最近是没少为这事操心。他琢磨着为了让罗网可以效忠帝国,效忠他嬴政,他必须找一个完全对他俯首帖耳的人。因为罗网的深入便如同扎根在七国的蜘蛛网,因此他需要找到一个完全可以放心的臣子。
嬴政虽然没有想过让盖聂接手罗网,但他倒想听听盖聂的意见。毕竟盖聂曾为嬴政推荐过不少的人,看起来都是杰出之辈。
“先生以为吕不韦死后,该由谁接管罗网呢?”
罗网,盖聂十分清楚。罗网就如同一台杀人的机器,他们网罗各国的杀手剑客,组成一个团体。在罗网人的眼里,没有任何的感情,他们只有任务。而且罗网的更可怕之处是他们藏身于七国的每个角落,好似一张蜘蛛网在不断的等待猎物的靠近。
但这样的组织存在下去,终归不是什么好事。
“王上,在下以为,罗网,不该存在下去。”
盖聂很清楚,罗网虽然有罗网的用处。可以告诉嬴政很多情报,但是谁也不知道罗网到底归服的是谁。况且罗网组织只有命令和任务。而众人皆知,罗网的权力可并不是一点。若罗网起了非分之想,该如何解决?
“哦?这是为何?”嬴政问道。
“罗网遍布七国,王上如何确定罗网的上一届首领就是吕不韦?”
“寡人以为,即便不是,又能如何?”
“据在下了解,罗网行动准则便是只认命令,王上如何保证罗网之人永不变心?”
“自然,寡人会选取忠心寡人的人。”
“王上谬矣。”
盖聂继续说道:“王上雄才大略,罗网或许会忠于王上,但如若王上百年之后呢?”
盖聂的意思很明显,嬴政的确厉害,或许可以震慑住罗网,但嬴政一旦驾崩,罗网若是不受控制,不仅会是帝国的灾难,也会是诸子百家的灾难。
而且罗网的首任首领并无几人知晓,而却能扎根于七国之中,可见其心不小。若这心为正,倒也好说,若是邪心,一旦留着,恐怕是祸非福。
盖聂分析自然有几分道理,但嬴政方才听他说什么百年之后。顿时嬴政有一些害怕,又有一些气愤。
“你在诅咒寡人?”
“王上应该为大秦之后考虑。”
盖聂避开了嬴政的话。
“先生的话语有些杞人忧天了,寡人将来会是天下的王,将来只会有一个国,就是秦国。小小罗网组织,自然只能臣服于秦国。”
“王上,王上忘了么?”盖聂继续劝道:“昔日吕不韦派罗网的玄翦追杀王上,乃是因为杀掉王上是罗网的命令。因此罗网只听从于命令,即便命令是杀死王上,他们也会做的。”
这也是盖聂的另一个担心,罗网没有什么所谓的信仰。他们只听从命令,如果哪天,他们的势力更加强大了,如果哪天,他们不再满足于秦国,如果哪天,他们将矛头指向了天下。即便嬴政再雄才大略,也无法将其彻底拔出了。
“寡人相信,那仅是因为吕不韦的原因。待寡人找到合适的人选,自然不会再出现这等事件。”
“王上......”
盖聂似乎还要再劝,却被嬴政打断。
“先生太过忧虑,需当好好想想。”
说罢,嬴政拂袖而去。
嬴政以为盖聂会同意他的想法,却没想到一直在阻拦。嬴政有些生气。只好在咸阳宫里散散心。
但嬴政每走几步,便总觉得有人在跟着他。他不禁回头大喝一声:“谁!”
原来不过是一个隐官,嬴政曾经听说过此人精通律法,倒曾召见过他。后来很快也就不了了之了。只不过此人一直跟着自己不知为何?
隐官见此,下跪叩头道:“奴才赵高。”
嬴政虽然记得此人精通律法,但早就忘了他的姓名。现在经过赵高一说,才想了起来。
“寡人知道你,你刑律学的很好。”
“奴才不过是罪人之后,若没有王上照顾,奴才不能活到现在。奴才听闻我大秦依法治国,奴才日夜学习律法,好为王上分担忧愁。”
嬴政不屑的笑了笑。
“你倒是会说话。只不过,你一直跟踪寡人,就不怕寡人杀了你吗?”
赵高听闻,是不停的磕头。“奴才就算有一百个胆子,也不敢跟踪王上。实在是无意之中看到王上心情不好,奴才是担心王上啊。”
“哦?担心什么?寡人还需要你来担心吗?”
果然,帝王的脸真是说变就变。
“王上说的是。王上雄才大略,将来一定会取得天下,到时候一定会天下归服,是奴才多虑了。”
赵高的这几句话颇让嬴政受用。见赵高能说会道,也有几分乖巧。嬴政便琢磨着留在自己的身边也不错。他既然精通律法,倒说不定真的可以为自己分担一些。而且此人说话也很中听,就算平时陪自己解解闷,也是不错的选择。
就这样,赵高成了嬴政身边的近臣。
要说赵高此人,也的确机警聪明,十分会观察嬴政的脸色,常常能哄嬴政开心。嬴政教给他的事情,他也能办的完好无损。嬴政也十分高兴。不仅如此,赵高还总能搜刮一些好玩之物给嬴政。
只不过这次,赵高送来的礼物却是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