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在姚贾决定直面赵王进言的时候,嬴政再次召集了众臣于承明殿议事。
而在此前,他们曾不下一次的商议过,究竟是先行灭赵还是先行灭韩的时候,都曾因为李斯和王翦的意见不合而不了了之。在李斯看来,只有先弱后强、徐徐图之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震慑效果,可在战场之上用兵毒辣,丝毫不弱于当年白起之下的王翦却是觉得,只有先行灭了赵,之后再灭其余五国才会轻易许多。
然则,王翦却是忘记了,秦赵曾不止一次的开战,先前的长平之战更是毁去了赵国的半壁江山,可最后不还是没让秦国彻底灭了赵——何况那时候,琼华尚且在邯郸将赵国内政搅得天翻地覆,奸妃当道、赵蛟叛乱、诸子夺嫡,正巧又遇上秦军来犯,那时候的赵国内忧外患不断,可是却还是叫他们存活下来,可见赵国实力并不一般。
但是这一次,因着四国合纵意图攻秦的缘故,王翦与李斯二人的意见却是出奇的统一了,就连杨端和也提出,韩国最弱,当首灭韩国。
可是这一言,却是遭到了韩非的强烈反对。
毕竟,他入秦,便是存着间秦以达到存韩的目的来的,也从未想过琼华会这般得秦王宠爱,如今见琼华与自己屡屡因意见不合最后不欢而散,韩非也顾不得其他了,干脆破罐子破摔,也不管李斯是否曾经嘱咐自己莫要随意与秦王议论政事了,更不管此举是否会牵连到琼华母子,干脆直接只身上殿,意图阻止秦王灭韩。
可灭韩已经成了事实,琼华同自己的母国一向不亲,秦王这些年对她多有宠爱也无非是因为自己背后看似有韩国,但实则就如同浮萍一般随波逐流的境况这才立了自己做这个王后,王上做这般决定,无非就是希望自己能够一生都能忠于他、追随他,既是如此,她自当愿意跟随着丈夫的步伐往前走,然后再这个时代留下最浓烈的一笔。
然而,韩非这个曾经与她在韩国相依为命的族兄,却成为她通往这条路上的绊脚石。
在他的心中,固然有着天下一统,可这终究也抵不过自己母国的安危。哪怕先前他在韩国时,韩安和先王屡次猜忌于他,他亦是能够做到不计前嫌的尽心辅佐,用自己的毕生所学意图将韩国留存于世——可琼华终究是女子,她做不到放下杀母之仇,同自己的仇人和平相处。
何况,她还有自己的孩子,为了自己的女儿,也为了即将出生的扶苏,她不能就这么轻易的死了,她必须在这个乱世之中取得一席之地,她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跟她一样,成为没有母亲疼爱的孩子,她必须活下去。
在那日之后,嬴政虽是嘴上不曾说过一句不满的话,可心里,却是对韩非大失所望——他的确是有大才不错,可惜是个执迷不悟的人,若是他愿意留下,那么一切自然好说话,可惜他不肯,甚至还屡屡触及他的逆鳞,他自然是不会愿意将他留下的。
同他一样,起了杀心的还有他的王后,琼华。
但她的出发点同嬴政却是完完全全的不同,她根本就不知道韩非会对自己存了什么别样的心思,也根本不知道,她的王上,居然有一天会为了争风吃醋,竟会选择对韩非下死手。
然而,虽说两人都默契的存了想置韩非于死地的心思,但两人却又默契的并未立刻下手,反而是继续选择沉默的看着他的所作所为。
然则,韩非却像是个得寸进尺的无赖,见秦王并未对自己下杀手,他后来也不仅仅只是谏言秦王存韩,而是起了构陷朝臣的心思——那段时间,原本已经出使赵国的上卿姚贾为了得到那些赵国臣子的信任,不惜的选择了以自污来达到效果,可谁知,竟是让韩非钻了空子。
后来,为了阻止姚贾破四国合纵,他又拿来了那个所谓的证据上交给了秦王,希望能让他给姚贾治罪,来达到自己阻止姚贾破坏四国合纵的目的。
然则,琼华却不愿意给他这样一个机会。
韩琼华“兄长可知,你在做什么?”
在知道韩非谏言王上存韩的时候,琼华便已经对他有些失望了,可那个时候,琼华以为是他为了母国在激愤之下才做出来的冲动之举,可如今,他委实是有些过分了。
姚贾原本就是四朝老臣,不仅是如今的王上和孝文王、庄襄王两位先王,连昔日的昭襄王对他亦是委以重任,便是这样的人,能够得到四位秦王的信任,可见手段和能力非同一般,可韩非却偏偏去惹了他,若王上当真听了他的前去责问姚贾,如此一来二去,他不死谁死?
韩非“我知道,妹妹是不想让我惹上事端,可我和你不一样,韩国终究是咱们的母国,你不愿意出手相助自有你的道理,可王上,却并未有负于我。”
韩安和先王的确是不看重他,甚至还有些忌惮他,可那也仅仅只是对于自己对他们王位的威胁罢了,平日在私底下,他们却并未对他有过什么苛责,所以,在秦王和李斯还有琼华有意榄他入秦的时候,他拒绝了。
至于其他的,他并未想过。
韩琼华“可你知不知道,你这样做会牵连到我和我的孩子们。”
琼华望着他,一字一句的同他说,
韩琼华“你可别忘了,在王上和秦国诸臣的眼里,你我可是血脉至亲,你就不怕,如此一来二去,会威胁到我儿子的储君之位。”
韩非来秦国也有几个月了,再过不了多久,琼华便要临盆了,她这一胎若是位公子,那这太子之位日后必然会落到他的身上,琼华不想让嬴政失望,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有污点的舅舅。
韩安,先王,这对她来说,原本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他们是生是死,都与她无甚关系,唯有韩非,他与琼华原本就情同手足,这关系自然是非寻常可比。
这一点,不光琼华自己,连韩非也是知道的。
可有一点,琼华可能再也没有机会知道了。
那就是他喜欢她。
他们虽是出自同宗,顶多只是同一个姓罢了,琼华虽是不得宠,可终究是韩国的公主,而韩非,至死也不过是个韩国宗室公子罢了,同韩王的嫡系没有多少关系,他们的血缘甚至是可以说是有些远了,所以韩非心里有琼华,也无可厚非。
秦王只怕也是看出了这一点,见韩非如此三番两次的忤逆于他,已经渐渐起了杀心,若非他还顾及琼华会责怪于他,只怕现在韩非早就已经死于非命了。
然则,即便如此,秦王对他的忌惮之心却也并未消减——这种忌惮,同韩安对他的忌惮不同,韩安忌惮的是他会与自己争抢王位,而秦王忌惮的,是他会对琼华做些什么。
嬴政自是相信琼华不会背叛他的,毕竟相处这么些年,对于琼华的性子,嬴政是早已经摸透了,她虽是表面上对他恭敬有礼,但实际上,她同他,是一样的人,都是那么的要强,那么的不服输,只要不惹她,其余的,都一切好说,可若是触及了她的逆鳞,那只能另当别论了。
毕竟,这是两回事,不能相提并论。
可韩非实在没想到,自己与琼华,竟是真的到了这样一个地步——从琼华入秦和亲的那一刻起,韩非便清楚的知道,自己和琼华,终有一天会彻底的站在对立面。
只是,他想过许多种他们决裂的场面,却不曾想过,会是这样一种局面。
韩非“琼华,我……我只是想请秦王留下韩国罢了……”
韩琼华“秦国意图统一天下,你不是不知道,即便王上现在不灭韩国又如何?等其他五国灭了,你觉得韩国还能独自存活么?韩非,你好歹也是从稷下学宫出来的人,也曾和廷尉一样,是荀子门下的得意门生,竟然天真至此,真是辱没了荀子对你的教导。”
韩非离开前,琼华的千言万语,只化作了那一句话:
韩琼华“既是如此,那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
韩非到底是看着琼华长大的,自然是很了解她的为人。
从前的琼华根本不是这样的,但是,在来秦国的这么许多年里,她变了,也成长了许多,也终于知道,自己的心中所愿,究竟是为何。
琼华和韩非终究是不同的,韩非的道,是在韩国存亡,而琼华的道,则是在天下万民。她这些年一直所坚守的,不仅仅只是自己的命,她所守护的,不是韩王,也不是秦王,而是天下。
从一开始,她便抱着同秦王一样的目标,那便是止战火、灭乱世,使天下真正能够归一,让天下能够真正的实现太平盛世、四海升平。
——更新完毕——
琼华和嬴政的大局观是一样的,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和夙愿,嬴政也真心地爱着琼华,只不过这么许多年里,他从未对琼华说过一句爱字,这才让琼华以为他是因为自己无依无靠才对自己多有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