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
罗敷独向东方去,谩学他家作使君。
君墨寒却在一月余后的一个清晨,他牵着她的手一路走上金銮殿的台阶,来到金銮殿的宝座前,他执起她的纤纤玉手,他对着底下惶惶然跪着文武百官沉声道:“朕,今日要立皇后!”
底下文武百官想是察觉不好,皆伏在地上不敢接话。
君墨寒冷声道:“中原碧海潮笙阁的阁主唐若萱貌端德馨,便是朕的皇后!是朕独一无二的妻子!今日,朕便要正式娶妻!”
下面官员闻言皆是重重一震,我亦是一震。
“礼部侍郎。”但听他沉声道。
“臣在……”一个老儿战巍巍低头应道。
“你还愣着干什么?朕说了,朕今日便要立后娶妻!你还趴在这里,这是要等朕亲自抬你出去?”
那老儿闻言,赶紧起身连连应道:“谨……谨遵圣旨,臣……臣……臣……立刻……立刻……便……便去……办!”一面打着摆子便出殿外。
君墨寒看他认真听命马不停蹄地前去操办,方才转过脸来,轻柔地将她的纱巾重又戴好,满面温柔地将我抱起身来,“萱儿,我们也该前去准备准备了。”
底下有几个官员动了动,嘴张了张,想是要劝。他却一个凌厉眼风扫去,似宝剑出鞘一般的寒芒四射,“怎么?你们哪个有异议?嗯~”
但见那几个大臣赶紧闭了嘴,俯下身去一动不动,显是面对这样一个常胜沙场一统四海的皇帝甚是畏惧,不敢再有二言。
君墨寒牵着她,走得很稳,一步一步踏出金銮殿,一直走入他的寝殿之中。
他从柜中取出一件火红镶金的凤袍给我换上,一面笨拙地给我描眉上妆,一面低声柔和道:“萱儿,你知道吗?这件凤袍五年前我便遣人缝制好,每隔一段时间便依我目测你的身形改过一次,至今,已是改过八十一次。我本还怕不够合身,不想,竟是这般合体,你看,我目测得挺准得吧。”
眼见他这般,她心中剧痛,她点头不语。
他又道:“只是,我从未给女子上过妆,给你画得不好,你不要怪我……本来,你在我心中不上妆便是最好,但,今日是你我的大日子,你且忍一忍,好不好?”言语之间纵容非常。
待妆毕,又取出盖头亲自给她盖上,孩子气般商量:“接下来,该为夫换装了,你先莫看,可好?待我们今日大婚后……”他却再说不下去。
其后,在文武百官全城百姓的见证下,她坐于帝后十六辇上,身后箱笼无数,其中各色奇珍异宝满溢而出,随从近千,而他骑上一匹枣红色的马,浩浩荡荡奔赴凤凰台,从宣诏到礼成整整四十九道程序礼制繁复隆重,郑重得再郑重不过。
礼成后,他将她带到他的正殿之中竟是四处红绸锦帐悬挂,双喜红烛无风自摇曳,案几上铺着朱赤缎面,上面菜温酒烫,正是刚好。
看到端坐在大红雕床上的女子,头上盖着一方绣着鸳鸯的大红喜帕,喜帕上的流苏轻轻摆动,胸口骤然一紧。
他慢慢的走过去,屏退了所有下人,就连南宫翎等人都留在了门外。
随后,自案几取来如意秤勾着喜帕轻轻一挑,红绸落地,露出女子倾国倾城的容颜,平日里即使不染脂粉也甚是美艳的面庞盛装之下竟是美得惊心动魄,让人再移不开眼。就好像跋山涉水,行径万里的僧侣终于求见佛缘的心情,一眼便能让心情平静至极。
“萱儿……”君墨寒舌尖抵着下齿,唤的这声蕴了百转千回的心绪。
唐若萱雪玉般的脸映着大红床帐,微微带着红光,他在她身旁坐下,他端了从旁拿来的合卺酒,两人相视一眼,然后手臂交缠,饮下合卺酒。
“吃了这酒便是礼成了,从今往后,百年好合。”他与她是同样艳红的嫁衣,衬得眉目俊美无双,而那笑,更是将那俊美衬得不似凡人。
他轻轻执起她的纤纤玉手,将她带到了梳妆台前,坐下,他稳着手拿掉了压得她整晚喘不过气的沉重凤冠,放下盘起的长发。
他被他揉捏出困意,“还是早些歇息罢,明个还得早起敬茶。”说着便起身走到屏风后将喜服褪下换上舒快的细绸亵衣。
隔着屏风,君墨寒凝着女子曼妙身段的投影,宽衣解带,举手投足自是风情。仿佛钩子勾住心底里的野兽,升腾肆虐,而诡异的是从未有过反应的那处竟隐隐有苏醒的征兆。
君墨寒一怔,眸色渐渐讳莫如深,随后离了床榻,一步一步往屏风那走去。
“夫人可要帮忙?”
那暗沉声音恰好在一尺之外响起,唐若萱猛地一抽系扣,不小心系了个死结。“……不、不用。”
看着那严丝缝合的衣袍,君墨寒的眉宇随之拢起,“这会不会太热?”
暗恼自己手抖的唐若萱绷着小脸一本正经,“心静自然凉。”
这等情况还能说心静,岂不是小瞧于他。君墨寒看着唯一露出的优美颈项眸色泛深,泛着莹润光泽,越是如此便越是挠人心扉。
唐若萱还没走到床榻时那就不防被人陡地抱起,一声低呼,双手不禁下意识抱住那人脖颈,对上男子闪动如饥似渴狼光的眼眸,下意识舔了舔嘴唇。
大抵是君墨寒的目光太过灼热,唐若萱攀着他的肩膀,看到他漆烟的瞳仁里倒映着自己紧张而娇羞的脸庞,心中慌乱而又茫然,身子一轻,整个人已被他抛到了床榻上。细绸的亵衣被大掌撕扯,却正好卡在系住死结的地方,令沈如意倏地松了口气。
然已经露出大片的玉白肌肤,衬着大红喜被动人心魄。
“萱儿,萱儿……”他的唇紧贴着沈如意的脖颈,一路向下,蜿蜒着留下暧昧的红痕……
真是“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里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