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冰心运起体内功力,额头渗出细汗,正奋力将萧遥体内的血魔精元逼向心口。
龙套女冷冰心(气息微喘):你用天罡指,我用玄女功,肯定可以克制他!
萧遥闻言,当即凝指对准心口,指尖泛出淡金光晕,施展出天罡指。冷冰心亦同步催动玄女功,两人力量一刚一柔,交织着压制血魔精元。怎奈冷冰心身体尚未痊愈,运功时脸色愈发苍白,萧遥此前又耗损了大半精力,指力渐弱,血魔精元突然暴起,挣脱两人合力,化作一道红光逃窜而去。
眼见血魔精元冲破殿门,冷冰心一时气急攻心,眼前骤然一黑,身体便软软瘫倒。萧遥急忙伸手将冷冰心揽入怀中,将外袍为冷冰心披上,掌心轻抚冷冰心的后背顺气。
冷冰心拉紧外袍,紧紧按住胸口,缓了片刻才抬眼,面上却依旧淡然无波。
龙套女冷冰心:你的毒已经解了,你快走吧。
龙套男萧遥(满脸担忧,将冷冰心抱得更稳):冰心,你为了救我把你全身的功力都耗尽了,我不会辜负你的,我会再回来找你的。
龙套女冷冰心(推开萧遥的手,面色冷峻):你是四海为家的人,我不想拖累你,我们就此分手吧。
冷冰心心中并非毫无波澜,指尖攥着外袍衣角。
龙套男萧遥(愧疚不已):冰心,如果是你为我刚才所说的话而生气,那我跟你道歉。可是你为我付出了这么多,我、我绝对不会辜负你的。
龙套女冷冰心:你不需要对我负责,我只是遵从先师的遗命而已。
龙套男逍遥:冰心,我……
冷冰心清楚,萧遥为人正派,定会因自己失了功力(或“因这场相救”)对自己负责,可萧遥方才已表明,此生志向在于降妖除魔,对儿女私情并无兴趣。冷冰心不愿因这场意外纠葛困住萧遥——冷冰心要的是心甘情愿的相守,从不是一份出于责任的承诺。
龙套女冷冰心:够了!你还有很多重要事情要做,不要为了儿女私情耽误了大事。
就在两人僵持时,殿外突然传来广亮的喊声,伴着急促的脚步声。
广亮(胖仙童)你们俩别在里头磨叽了!快出来搭把手啊!血魔精元跑出去了,道济让咱们堵截呢!
广亮和必清推帘而入,见萧遥抱着冷冰心,顿时愣了一下,随即又摆手。
必清(瘦仙童)哎哟喂,现在不是卿卿我我的时候!胭脂施主带着白雪、白灵都在外面布防了,就等你们俩了!
冷冰心推了推萧遥的手臂,示意萧遥放自己下来。
龙套女冷冰心:你先出去帮忙,我稍作调息便来。
龙套男萧遥(犹豫):可你——
广亮(胖仙童)(凑过来,探头看冷冰心)宫主放心,有我们呢!萧遥小友,你快跟我走,道济说血魔精元狡猾,晚了又要让它跑了!
萧遥还想说什么,冷冰心已别过脸,不再看萧遥。萧遥只得咬咬牙,将冷冰心扶到旁边的禅椅上,又掖了掖外袍。
龙套男萧遥:那你在此等着,我处理完就回来。
说罢,便跟着广亮和必清快步出了殿。
此时,本应在后院歇息的冰瑶等人齐齐现身,脸上皆带着凝重与警惕。就连本该在灵隐寺养伤的道济,也出现在此处。原来,早在道济为萧遥解毒时,便察觉出异样——萧遥体内的毒邪之气诡异异常,绝非普通毒物。后来冰瑶向道济提及血魔精元已逃出血魔洞、附身他人之事,道济瞬间明白,缠上萧遥的正是那血魔精元。为不打草惊蛇,也为给道济争取恢复法力的时间,冰瑶与道济决定将计就计:先将萧遥送往玄女宫解毒,再装作毫不知情,静待血魔精元现身。期间,道济暗中前往玄女宫,一边恢复法力,一边密切留意殿内动静。冰瑶则带着白雪等人在玄女宫周围布下层层禁制,以防血魔精元逃脱。
待冷冰心将血魔精元逼出萧遥体外,那精元慌不择路逃窜之际,道济、冰瑶等人及时出现。道济、白灵、白雪三人瞬间飞身跃起,分别守住东、西、北三个方向,三道光芒交织,封住血魔精元的退路。冰瑶随即唤出红莲业火,火光冲天,将血魔精元围困在中央。
龙套群众(有男有女)血魔(尖啸出声):臭和尚!你们竟设伏害我!
冰瑶(冷笑)你为祸人间,今日便是你的死期!陈亮、赵斌,动手!
陈亮持幻影剑、赵斌施飞空斩,一左一右齐齐向血魔精元攻去。萧遥见状,亦毫不犹豫地拔剑相助,手中宝剑挥舞,一道道剑气直逼血魔精元。
龙套男萧遥:血魔!今日定要除了你,以报冰心耗功之仇!
龙套群众(有男有女)血魔(狂笑):就凭你们?我那帮手绿姬很快便到,到时候看你们谁能活!
冰瑶休要虚张声势!速战速决!迟则生变,它的帮手恐要赶来!
道济闻言,立刻祭出罗汉翻天印,金光万丈的大印从天而降,直压血魔精元。
道济(李修缘、降龙)血魔!还不束手就擒!
冰瑶也加催红莲业火,火焰更盛,同时唤出穗羽扇,扇出阵阵热风,助火势蔓延。血魔精元在围攻下拼命挣扎,红光忽明忽暗,却始终无法突围。
龙套群众(有男有女)血魔(嘶吼):我不甘心!我要吞了你们!
血魔虽拼命挣扎,却终究无力回天,最终被红莲业火与罗汉翻天印合力击中,化作一缕黑烟消散。就在此时,绿姬驾着妖风赶来,见血魔精元已灭,顿时瞪大了眼睛,怒视众人。
绿姬(咬牙切齿)臭和尚!你们竟敢毁了血魔大人的精元!我定要让你们付出代价!
赵斌(灵禅子)(挥着飞空斩上前)来得正好!一并收拾了你!
绿姬见状,知道自己寡不敌众,怨毒地瞪了一眼,转身就要逃。
道济(李修缘、降龙)(扇子一指)想走?没那么容易!
却见绿姬抛出一枚烟雾弹,黑烟弥漫,待烟散去,早已没了踪影。
广亮(胖仙童)(拍着大腿)哎呀!让这妖精跑了!
冰瑶(收起红莲业火)无妨,血魔精元已除,绿姬不足为惧。当务之急,是看看冷姑娘的情况。
萧遥闻言,立刻转身往殿内跑去,众人也紧随其后。
冰瑶取出女娲石,决定以此助力冷冰心恢复功力。冰瑶将女娲石悬于冷冰心丹田上方,指尖凝起柔和灵力,引动石中精纯精气缓缓渗入其经脉。原本因耗损过重而滞涩的内息,在女娲石之力的滋养下渐渐活络,冷冰心苍白的面色也随之泛起一丝血色。
经此一役,萧遥彻底厘清了自己的心意——此前的“负责”不过是道义使然,而如今满心的牵挂与不舍,才是真正的动情。
龙套男萧遥 :冰心,从前我浑噩,错把责任当心意。可看着你为我耗尽功力,看着你强装冷漠赶我走,我才懂,我想留在你身边,不是愧疚,是真心想与你相守。
冷冰心望着萧遥眼中的真挚,往日淡然的眸底泛起涟漪。
龙套女冷冰心:我等这句话,很久了。
两人心意相通的第二日,天山门的提亲队伍恰好抵达玄女宫。原来萧遥早已传信回山,表明对冷冰心的情意,掌门大喜,即刻派长老携厚礼前来。冰瑶与玄女宫长老一同出面,与天山门众人商议婚事细节。双方一拍即合,很快敲定各项事宜,择定两个月后的中秋佳节为良辰吉日。
转眼中秋将至,冰瑶、道济、陈亮、赵斌等人皆收到了萧遥与冷冰心的烫金喜帖。喜宴当日,玄女宫张灯结彩,红绸漫天。萧遥身着大红喜服,亲自将盖着红盖头的冷冰心迎入喜堂,在众人的祝福声中拜天地、敬长辈,完成了一场热闹又隆重的婚礼。
婚后不过三日,冷冰心召集玄女宫全体弟子,宣布将宫主之位传予沉稳可靠的冷花枝。
龙套女冷冰心:花枝能力出众,定能执掌好玄女宫。我心向江湖,此后愿随萧遥云游四海,一同除魔卫道。
冷花枝含泪接下信物,众弟子虽有不舍,却也真心为冷冰心祝福。几日后,萧遥与冷冰心并肩立于玄女宫山门前,向冰瑶等人挥手作别。阳光穿透云层洒在二人身上,二人相视而笑,转身踏上了云游之路。从此江湖漫漫,既有降妖除魔的侠义,亦有两人相伴的温暖,再无分离。
时间拉回当下,冰瑶正以女娲石之力助冷冰心恢复功力,一旁的道济忽然眉头紧锁,心头涌上一阵不安,当即掐指演算。
道济(李修缘、降龙)不好!钱塘村出事了!
原来,逃走的绿姬满心不甘,竟勾结鱼怪暗中施法,引动钱塘江水泛滥成灾。洪水如脱缰猛兽般席卷而来,瞬间冲垮了村里的房屋与树木,百姓惊慌失措地四处奔逃,哭喊声与房屋倒塌的巨响交织在一起。万幸道济等人反应迅速,略施法术便将村民转移到高处安全地带,才让众人免遭灭顶之灾。
血魔精元被诛、钱塘村洪灾得解,众人总算卸下重担,一路上打打闹闹,踏上了返程之路。
冰瑶修缘,你还撑得住?血魔洞里的乾坤洞主还没解决呢。
道济(李修缘、降龙)胭脂,你那红莲业火、穗羽扇那么厉害,收拾乾坤洞主还不是手到擒来?我就不掺和了,咳咳……我法力还没完全恢复呢。
冰瑶(眼神一凛,警告)李修缘,你确定不去?
道济(李修缘、降龙)我、我去还不行嘛!
冰瑶怕道济反悔,当即拽住道济的手,施法直奔血魔洞。
赵斌(灵禅子)不是吧?他俩说走就走了?
广亮(胖仙童)道济这是……挺怕胭脂的啊。
必清(瘦仙童)那可不,妻管严嘛!
冰瑶和道济赶到血魔洞,确认乾坤洞主仍躲在血魔茧中,当即各自祭出大招,趁乾坤洞主不备猛冲进去。冰瑶一手持穗羽扇,一手唤出红莲业火,同时召来屠神弩与藤蔓,层层布防,誓要将乾坤洞主困死在洞内。道济也紧随其后发起猛攻。在两人的轮番轰击下,血魔洞先扛不住了,石壁开始崩裂坍塌,二人只得暂时退了出来。不过瞬息,整座血魔洞便沦为一片废墟。
道济看着冰瑶叉着腰在废墟前转来转去,沉默半晌。冰瑶转了几圈,终于期待地看向道济。
冰瑶李修缘,你说乾坤洞主到底死了没?要不……进去看看?
两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废墟里刨出条路,结果进去一看,乾坤洞主早已不见踪影。好在洞内遗落了大量受损的骷髅头,看来乾坤洞主此次受损不轻,短时间内应该掀不起什么风浪。
日落黄昏时,道济灰头土脸地回了灵隐寺,而冰瑶则转身前往军营,准备好率领军队赶赴临安,起兵造反。
冰瑶率军抵达临安后,凭借严明军纪与麾下将士的奋勇作战,加之百姓对旧朝苛政的不满,起兵之路势如破竹,很快便攻克皇城,成功推翻旧朝。登基大典当日,她身着十二章纹的帝袍,一步步踏上太和殿的丹陛,接过传国玉玺,在百官的跪拜与山呼“吾皇万岁”声中,正式登基为帝,定国号为“赢”,开启了新王朝的纪元。
登基次日,冰瑶便下了第一道圣旨——开放男女科考。此令一出,朝野震动,以往被排斥在仕途之外的女子,终于有了凭学识入朝为官的机会,民间更是一片欢腾。紧接着,冰瑶又连颁三道政令:
- 减免赋税:下令减免全国三年农税,尤其对遭受洪灾、战乱的地区免除五年赋税,减轻百姓负担。
- 修缮流民安置所:在各州府设立流民安置点,调拨粮草、药材,妥善安置因战乱、灾荒流离失所的百姓,助其重建家园。
- 整顿吏治:严惩贪腐官员,废除冗余官职,破格提拔有才干的寒门子弟与正直官员,一时间官场风气为之一清。
…………………………………………………………………………